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绍兴轨道交通高架路段风特征分析
1
作者 甄国凝 冯博 马斌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7期101-104,109,共5页
利用2021—2023年绍兴轨道交通高架路段沿线5个气象观测站的数据,对高架路段平均风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温度对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绍兴轨道交通高架路段沿线平均风速的时间变化具有相似性。季节变化除江南外,由... 利用2021—2023年绍兴轨道交通高架路段沿线5个气象观测站的数据,对高架路段平均风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温度对风速的影响。结果表明,绍兴轨道交通高架路段沿线平均风速的时间变化具有相似性。季节变化除江南外,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和冬季;月变化基本在7月达到峰值;日变化呈“一峰一谷”型,风速在午后到傍晚最大,在日出前后最小。高架路段沿线平均风向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但主要集中在第二、三象限。温度会对高架路段沿线风速造成影响。除清风外,其余各站的平均风速与平均温度之间具有相关性;5个气象观测站的极大风速与平均温度之间具有相关性,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高架线路 风速 风向 特征分析 Pearson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数字化技术在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中的实践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果 俞国潮 张庆 《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10期44-46,共3页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往往穿越城市繁华地段,沿线周边高层建筑密集,市政接口众多,具有地下空间局促、环境边界条件复杂、技术接口和设计施工管理接口众多、隐蔽性强、安全风险大等特点,加之涉及专业庞杂,参建单位众多,工期紧,项目管理难度...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往往穿越城市繁华地段,沿线周边高层建筑密集,市政接口众多,具有地下空间局促、环境边界条件复杂、技术接口和设计施工管理接口众多、隐蔽性强、安全风险大等特点,加之涉及专业庞杂,参建单位众多,工期紧,项目管理难度大。因此绍兴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故引入先进的BIM技术手段,开展相关BIM技术应用,辅助项目建设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项目管理 高层建筑 技术接口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市政接口 工程建设 安全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交通系统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波 《汽车零部件》 2024年第7期60-63,共4页
围绕实时性、智能化和集成性技术的发展,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系统稳定性问题和用户接受度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在系统稳定性方面,强调了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应用先进技术防护手段、建立数据安全应急响应机制等举... 围绕实时性、智能化和集成性技术的发展,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系统稳定性问题和用户接受度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在系统稳定性方面,强调了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应用先进技术防护手段、建立数据安全应急响应机制等举措的重要性;在用户接受度方面,提出了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加强用户教育和培训、优化产品设计和易用性等方法。通过综合实施这些优化对策,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稳定性和用户接受度,推动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性技术 智能化技术 智慧交通系统 地铁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专用轨回流系统框架泄漏保护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龙 刘爱华 刘大伟 《电气化铁道》 2023年第6期55-57,61,共4页
介绍走行轨兼作回流轨系统中的框架泄漏保护,分析了框架泄漏保护适用的故障类型;对比走行轨回流系统,总结专用轨回流系统的主要变化,重点针对专用轨回流系统中不同接地故障的电流路径及保护措施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专用轨回流系统中的框... 介绍走行轨兼作回流轨系统中的框架泄漏保护,分析了框架泄漏保护适用的故障类型;对比走行轨回流系统,总结专用轨回流系统的主要变化,重点针对专用轨回流系统中不同接地故障的电流路径及保护措施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专用轨回流系统中的框架泄漏保护只需设置电流元件而无需设置电压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专用轨回流 框架泄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轨交通单侧计轴传感器智能校准仪研究与运用
5
作者 刘海洋 杨进 《铁道通信信号》 2023年第11期90-96,共7页
针对地铁信号系统中单侧计轴传感器长期受到温度、湿度、振动、电磁干扰等因素影响,最终导致其参数发生变化而需要维修工远赴现场定期巡检等问题,提出基于电流检测原理的单侧计轴传感器智能校准方案,研制了一款单侧计轴传感器智能校准... 针对地铁信号系统中单侧计轴传感器长期受到温度、湿度、振动、电磁干扰等因素影响,最终导致其参数发生变化而需要维修工远赴现场定期巡检等问题,提出基于电流检测原理的单侧计轴传感器智能校准方案,研制了一款单侧计轴传感器智能校准仪。该校准仪采用单片机、键盘驱动芯片、直流信号隔离转换器、液晶显示模块等设计,在室内防雷分线柜上即可检测计轴传感器回传信号,方便远程检测计轴传感器的工作参数;同时,具有操作便利、测试安全等特点。经模拟测试并与现场实测数据比较,该智能校准仪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能够满足地铁信号系统功能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轴传感器 电流检测 智能 校准仪 遥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模式探析
6
作者 马丽 安志龙 +1 位作者 田甜 夏雪刚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3年第6期168-172,共5页
在“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高职院校优化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模式,是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重要路径。本研究以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的建设为出发点,从健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内涵建设、强化红色文化育人成效三个方面... 在“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高职院校优化教师党支部党建工作模式,是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重要路径。本研究以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的建设为出发点,从健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内涵建设、强化红色文化育人成效三个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践行立德树人的基本策略与理路,激活了高职院校教师党支部党建新动能,为高职院校实现党建引领、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提供了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职院校 教师党支部 党建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勘察对长大隧道建设和运营安全的影响及勘察新型技术综述
7
作者 孙果 安成龙 +2 位作者 韩琳 刘建友 王熙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93-396,共4页
准确地获取地质信息是确保长大隧道建设和运营安全的基础,我国历年来发生的重大隧道涌水伤亡事故,均与地质情况勘察不明存在直接关系。分析了地质勘察对长大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的影响,调研了勘察新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地质勘... 准确地获取地质信息是确保长大隧道建设和运营安全的基础,我国历年来发生的重大隧道涌水伤亡事故,均与地质情况勘察不明存在直接关系。分析了地质勘察对长大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的影响,调研了勘察新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地质勘查对于识别潜在危险和确保周围岩体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健全地质勘察手段,提升地质超前预报能力是确保长大隧道建设和运营安全的基础;充分利用“空、天、地”一体化综合勘测技术是提升勘察效率的重要手段;长距离的水平钻孔是提升长大隧道勘察准确度的重要手段;加强超前地质预报是确保岩溶地区、瓦斯有害气体等特殊隧道建设安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勘查 长大隧道 建设安全 运营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小角度斜交穿越铁路路基变形影响规律分析
8
作者 杨三资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第19期158-161,共4页
为研究盾构小角度斜交下穿施工影响下铁路路基以及地面的沉降规律,以北京地铁16号线盾构隧道下穿过渡京沪铁路、永丰铁路过程为例,通过数值模拟、现场实测分析了小角度盾构下穿施工中铁路路基以及地面沉降的时程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 为研究盾构小角度斜交下穿施工影响下铁路路基以及地面的沉降规律,以北京地铁16号线盾构隧道下穿过渡京沪铁路、永丰铁路过程为例,通过数值模拟、现场实测分析了小角度盾构下穿施工中铁路路基以及地面沉降的时程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铁路路基沉降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有一致性,下穿施工过程中路基沉降速率快,且由于碎石道床特性,路基最大沉降量为2.47mm,地面最大沉降量为2.64mm,路基沉降小于地面沉降,且垂直下穿造成的路基沉降量最大,占总沉降的29.4%。(2)盾构隧道穿越时内侧路基最大沉降量为2.47mm,外侧路基最大沉降量为2.33mm,隧道穿越对于内侧的路基影响比外侧路基大。(3)水平方向隧道穿越对地面影响呈带状分布,纵向隧道穿越对地面影响呈V字形,由于双线盾构隧道的影响,小角度盾构穿越时沉降最大区域位于盾构双线隧道中心线两侧,而非中心线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小角度 穿越施工 碎石道床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站仪的隧道自动化监测
9
作者 张超 黄宝森 +1 位作者 胡雷鸣 朱林辉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第12期175-180,M0018,共7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邻近既有地铁隧道、公路隧道,需要对既有隧道进行实时的自动化监测。全站仪是一种高效、高精度的三维测量设备,可较为方便的在狭长型分布的地下隧道内组建自动化监测系统。主要介绍了基于全站仪的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邻近既有地铁隧道、公路隧道,需要对既有隧道进行实时的自动化监测。全站仪是一种高效、高精度的三维测量设备,可较为方便的在狭长型分布的地下隧道内组建自动化监测系统。主要介绍了基于全站仪的隧道自动化监测技术,探讨了隧道沉降、收敛、水平位移监测的精度与可靠性。从多个工程实例来看,采用高精度的全站仪组建自动化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用于隧道的监测精度较高,可满足实时监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隧道 全站仪 自动化监测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