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棕榈纤维吸声复合材料的老化性能
1
作者 张毅 沈殷 +1 位作者 高金霞 郁崇文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134,共8页
为探讨棕榈吸声复合材料替代黄麻吸声内饰板的可行性,研究了棕榈纤维毡/陶粒/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吸声复合材料、黄麻纤维毡/PHBV吸声内饰板分别在自然光老化、湿热老化、紫外光照老化工艺下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 为探讨棕榈吸声复合材料替代黄麻吸声内饰板的可行性,研究了棕榈纤维毡/陶粒/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吸声复合材料、黄麻纤维毡/PHBV吸声内饰板分别在自然光老化、湿热老化、紫外光照老化工艺下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无缺口冲击强度和吸声系数平均值,以及在自然光老化、湿热老化工艺下的抑菌率;分析了湿热老化下吸声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和厚度方向膨胀率;测试了紫外光照老化下2种纤维的木质素含量、表面和拉伸断面形貌、化学结构;运用剩余强度模型预测了自然光老化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3种老化工艺下棕榈吸声复合材料完全可替代黄麻吸声内饰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湿热老化下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厚度方向膨胀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抑菌率快速下降;纤维木质素含量的减少是导致紫外光照老化下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降低的重要原因;预测1095 d后吸声材料的拉伸强度为24.97 MPa,弯曲强度为44.23 MPa,1825 d后拉伸强度为22.51 MPa,弯曲强度为41.9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纤维毡 吸声系数 老化性能 湿热老化 汽车内饰材料 剩余强度模型 吸声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GA-BP神经网络的家居服面料透气性能预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彬霞 王春红 +3 位作者 陈雅颂 周金香 殷兰君 杨道鹏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6-52,共7页
本文构建了一种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家居服面料的透气性能,能为家居服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Grey Relation Analysis,GRA),选择与透气率关联度较大的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其次,采用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 本文构建了一种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家居服面料的透气性能,能为家居服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Grey Relation Analysis,GRA),选择与透气率关联度较大的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其次,采用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络的结构参数,构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遗传算法优化BP(GRA-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选取58种面料成分不同、织物组织各异的家居服面料,其中42种为模型训练样本,16种为测试样本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透气率实测值与预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8.39%;对透气率实测值与预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拟合优度R^(2)为0.976。研究表明,该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预测精度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精准预测家居服面料的透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 家居服 灰色关联分析 改进BP神经网络 透气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咔啉取代三嗪类双极性蓝色磷光主体材料的合成与性质 被引量:1
3
作者 蒋嘉伟 侯燕 +3 位作者 谢凤鸣 张江坤 戴国梁 赵鑫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16-721,共6页
合成了一种基于咔啉取代的三嗪类双极性蓝色磷光主体材料9-(4,6-二(9-咔唑基)-2-(1,3,5-三嗪基))吡啶并[2,3-b]吲哚(CTPI),并用~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分光光度计、光谱仪、DSC和TG等方法研究了C... 合成了一种基于咔啉取代的三嗪类双极性蓝色磷光主体材料9-(4,6-二(9-咔唑基)-2-(1,3,5-三嗪基))吡啶并[2,3-b]吲哚(CTPI),并用~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分光光度计、光谱仪、DSC和TG等方法研究了CTPI的光电性质和热性质。实验结果表明,CTPI具有高的三线态能级(2.82 e V),光学带隙为3.43 e V,荧光峰位于400 nm处,发深蓝色荧光,荧光量子产率为46%,与常见的蓝色磷光客体材料FIr6、FCNIrpic和FIrpic的三线态能级均相匹配;CTPI具有匹配的HOMO能级(-5.26 e V)与LUMO能级(-1.83 e V),具有良好的双极性行为。CTPI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成膜性,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双极性蓝色磷光主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磷光 咔啉 双极性 三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咔唑供体的敏化染料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
4
作者 翟发亮 侯燕 +4 位作者 张强 魏怀鑫 刘娅静 黄甜 赵鑫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0-966,共7页
以咔唑为供体,设计并合成了具有D-A-π-A或D-π-A结构的有机敏化染料2-氰基-3-{5-[7-(9-己基咔唑-3-基)-苯并[1,2,5]噻二唑-4-基]-2-噻吩基}-丙烯酸(CVBTC)和2-氰基-3-{5-[7-(9-己基咔唑-3-基)]-2-噻吩基}-丙烯酸(CVHTC)。研究了结构变... 以咔唑为供体,设计并合成了具有D-A-π-A或D-π-A结构的有机敏化染料2-氰基-3-{5-[7-(9-己基咔唑-3-基)-苯并[1,2,5]噻二唑-4-基]-2-噻吩基}-丙烯酸(CVBTC)和2-氰基-3-{5-[7-(9-己基咔唑-3-基)]-2-噻吩基}-丙烯酸(CVHTC)。研究了结构变化对敏化染料的光物理性质、电化学性质和光伏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染料CVHTC的D-π-A结构链上插入受体苯并噻二唑单元,得到的具有D-A-π-A结构的染料CVBTC的共轭体系变大,带隙变小,光吸收性能得到明显提升。CVBTC和CVHTC的HOMO能级分别为-5.24和-5.52eV,LUMO能级分别为-3.20和-2.88eV,均能与常见电解质I-/I3-(-4.60eV vs vacuum)以及TiO2导带能级(-4.40eV vs vacuum)相匹配,都可用作DSSCs的敏化染料。并且与CVHTC相比,具有D-A-π-A结构CVBTC,因苯并噻二唑单元的引入,其光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光电转换效率均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化染料 咔唑 苯并噻二唑 合成 DSS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