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分中药生物药剂分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紫叶 任晓亮 王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4-1921,共8页
组分中药是现代中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创新,在临床用药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基于组效关系的组分配伍研究,揭示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为创新中药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是一种根据溶解度和渗透性对药物进行科学分类... 组分中药是现代中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创新,在临床用药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基于组效关系的组分配伍研究,揭示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为创新中药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是一种根据溶解度和渗透性对药物进行科学分类的研究方法,是新药研发中的重要工具。针对组分中药特点,结合数学模型,开展组分中药的生物药剂分类学研究,能够预测组分中药体内生物利用程度并推动组分中药制剂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组分中药相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发展及研究方法,并整理了以现代制剂技术改善组分生物药剂学性质的应用实例,以期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中药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现代中药制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丹参饮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晶 李莉 +2 位作者 刘冰 周昆 于英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73-1780,共8页
目的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体外实验验证,研究丹参饮(Danshenyin,DSY)治疗心衰的药理作用并探讨治疗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UniProt等数据库筛选丹参饮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以“heart failure”为关键词检索Gene Ca... 目的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体外实验验证,研究丹参饮(Danshenyin,DSY)治疗心衰的药理作用并探讨治疗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UniProt等数据库筛选丹参饮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以“heart failure”为关键词检索Gene Cards等数据库得到疾病靶点,二者交集得到核心靶点。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核心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生物功能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将活性成分与靶点分子对接验证。手术结扎小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衰模型,丹参饮干预,超声检测、蛋白免疫印记对预测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丹参饮通过丹参醛、丹参酮ⅡA、miltiononeⅡ等成分发挥对心衰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参与MAPK信号级联的生物调控过程以及调控MAPK等信号通路相关;动物实验对这一发现进行了初步验证:实验发现丹参饮治疗后小鼠左心室心功能、流出道血流等超声指标得到改善;心肌组织中MAPK信号通路蛋白ERK、JNK、p38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结论丹参饮能够保护心肌,影响MAPK通路从而发挥对慢性心衰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饮 心力衰竭 网络药理学 超声 作用机制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质基础的中药味道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宁滢 文有青 +1 位作者 李正 王海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15-2320,共6页
味道是中药的基本属性,是鉴别中药优劣真伪的重要指标,突出体现了中医药特色。在中药五味理论中,中药味道与药效密切关联。因此,中药味道评价无论是在五味理论的现代化阐释方面,还是在提高中药药效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 味道是中药的基本属性,是鉴别中药优劣真伪的重要指标,突出体现了中医药特色。在中药五味理论中,中药味道与药效密切关联。因此,中药味道评价无论是在五味理论的现代化阐释方面,还是在提高中药药效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药味道的物质基础出发,分析并整理了5类中药味道评价技术,包括模式化口尝法,GC-MS联用技术,以电子鼻、电子舌为代表的仿生技术,生物传感技术及光化学传感技术,这些技术从不同角度提高对中药味道的辨识能力,也进一步阐释了味效关系,并对其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中药五味的现代化解析提供技术支撑,助力中药味效关系研究,提高中药用药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味道 物质基础 仿生技术 生物传感 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调控免疫系统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丹丹 韩汶润 +1 位作者 朱彦 董鹏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37-948,共12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始于动脉壁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沉积和积累,进而引起免疫细胞活化,包括单核细胞聚集、浸润、M1/M2巨噬细胞分化和淋巴细胞分化等。免疫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调节促炎和抗炎反应之间的平衡,调节A...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始于动脉壁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沉积和积累,进而引起免疫细胞活化,包括单核细胞聚集、浸润、M1/M2巨噬细胞分化和淋巴细胞分化等。免疫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调节促炎和抗炎反应之间的平衡,调节AS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和稳定,在AS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以免疫细胞活性为靶点可能开发出更具选择性和较小危害性的AS干预措施,同时保持宿主防御机制。中药方剂、组分和单体具有抗炎、调节血脂、改善血管微循环等多种作用,显示出治疗AS的巨大潜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其中益气活血和清热解毒中药可降低黏附因子释放,抑制单核细胞黏附聚集,减少清道夫受体表达,从而降低巨噬细胞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活血、补气通络中药调节炎症因子表达,改善血管微环境,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减少树突状细胞(DC)数量,抑制DC成熟;补肾益肺健脾中药调节淋巴细胞亚型比例,改善机体免疫状态,调节机体阴阳平衡,使得免疫系统恢复正常。本文概述目前用于治疗AS中药的作用类型以及对免疫细胞调控的潜在靶点和(或)通路的理解,以期促进对AS免疫系统的认知,并为AS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先天性免疫反应 适应性免疫反应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氢谱的组学技术在中药制药过程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8
5
作者 赵芳 李文竹 +2 位作者 潘坚扬 杨嘉誉 瞿海斌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3期3414-3418,共5页
中药制药过程工艺复杂,过程控制水平与产品质量直接相关。进行制药过程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研究,提高制药过程理解,对保证中药制剂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氢谱已在中药质量评价与代谢组学研究... 中药制药过程工艺复杂,过程控制水平与产品质量直接相关。进行制药过程质量评价与质量控制研究,提高制药过程理解,对保证中药制剂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氢谱已在中药质量评价与代谢组学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氢核磁共振组学技术应用于中药炮制、提取等制药过程研究时,在辨识过程化学标志物、研究代谢物在过程中的转化转移规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同时展望了基于氢核磁共振技术的过程组学研究在中药制药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氢谱 组学技术 中药 制药过程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草醛对LPS诱导的BV2细胞TREM2/PI3K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苏琳琳 梁冰 +1 位作者 袁庆 胡利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9-1200,共2页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1]。香草醛(vanillin)作为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癌等特性[2]。骨髓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1]。香草醛(vanillin)作为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癌等特性[2]。骨髓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2,TREM2)作为小胶质细胞上特异性蛋白,参与小胶质细胞增殖、存活、迁移和吞噬作用,调控小胶质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变,从而减少炎症反应[3]。TREM2可以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信号通路影响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和炎症反应[4]。本实验通过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模型,观察香草醛对BV2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以及TREM2/PI3K的表达的影响,探讨香草醛是否通过调控TREM2/PI3K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为香草醛的研究和川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醛 BV2 LPS NO TNF-α IL-6 IL-1Β TREM2/PI3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素对正常大鼠和阴虚大鼠肝脏毒性差异研究及机制初探
7
作者 裴天仙 李福珍 +4 位作者 陈梦颖 王学童 邱丽珍 袭恒豫 周昆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3-850,共8页
目的从脂质代谢的角度,研究补骨脂素对正常和阴虚大鼠肝脏毒性的差异,帮助阐释古籍中记载的补骨脂慎用于阴虚患者可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MC-Na)、正常给药组(CMC-Na+补骨脂素)、阴虚对照组(CMC-Na+甲状腺素)、阴虚... 目的从脂质代谢的角度,研究补骨脂素对正常和阴虚大鼠肝脏毒性的差异,帮助阐释古籍中记载的补骨脂慎用于阴虚患者可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MC-Na)、正常给药组(CMC-Na+补骨脂素)、阴虚对照组(CMC-Na+甲状腺素)、阴虚给药组(CMC-Na+甲状腺素+补骨脂素),甲状腺素(1 mg·kg^(-1))10 d进行阴虚造模,再给予补骨脂素(200 mg·kg^(-1))3 d。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肝损伤相关指标,HE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结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脂质代谢相关酶和转运体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的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结果补骨脂素灌胃给药3 d,与正常给药组比较,阴虚给药组血清ALT、AST、TBA、TG升高更明显,TC、ALB、TP降低更明显;肝脏HE和油红O染色脂肪变性更明显;TG合成因子ACC、FASN、SREBP-1下调更明显,TG转运因子MTP、LPL下调更明显,脂肪酸β氧化相关因子CPT1A、OCTN2、PPARα下调更明显,TC转运体ABCG8和胆汁酸受体FXR下调更明显,内质网应激因子ATF4上调更明显。结论与正常给药组大鼠比较,补骨脂素可以使阴虚大鼠产生更为严重肝脏毒性,其机制可能与肝脏脂代谢紊乱,进而加重肝脏胆汁淤积、脂肪变性,以及激活内质网应激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素 阴虚 大鼠 肝毒性 脂质代谢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调节的免疫系统作用-降压中药开发的新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朱琳 杜晓鹂 +1 位作者 王钰乐 朱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4-108,I0039,共6页
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病死率逐年增加,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有近3亿人。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中有多种因素参与,近年来研究表明,免疫系统也参与了高血压的病理机制。免疫系统作为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循环系统... 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病死率逐年增加,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经有近3亿人。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中有多种因素参与,近年来研究表明,免疫系统也参与了高血压的病理机制。免疫系统作为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代谢系统等有着极为紧密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因此更好地认识免疫系统对血压调节作用将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一种新思路。近年来已明确适应性免疫和先天性免疫系统都参与了高血压的进展。以免疫系统调控为切入点,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高血压与免疫调节的共同靶标,并从降压中药角度来综述血压调节的免疫系统作用及防治相应靶器官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系统 高血压 靶器官损伤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HPLC-ELSD特征图谱建立及糖类成分含量测定
9
作者 赵禾苗 牛可敬 +3 位作者 郝静然 程文倩 王跃飞 于卉娟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1,共5页
目的建立银杏蜜环口服溶液HPLC-ELSD特征图谱,并测定总多糖、单糖[D-果糖、D(+)-葡萄糖]、寡糖(蔗糖)的含量。方法苯酚-硫酸法测定总多糖含量。特征图谱建立及单糖、寡糖含量测定采用Prevail Carbohydrate ES色谱柱(4.6 mm×250 mm,... 目的建立银杏蜜环口服溶液HPLC-ELSD特征图谱,并测定总多糖、单糖[D-果糖、D(+)-葡萄糖]、寡糖(蔗糖)的含量。方法苯酚-硫酸法测定总多糖含量。特征图谱建立及单糖、寡糖含量测定采用Prevail Carbohydrate E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79∶21);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5℃。结果15批样品中总多糖含量为7.122~8.163 mg/mL。20批样品特征图谱中有4个特征峰,相似度均大于0.96。单糖、寡糖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0),平均加样回收率100.75%~103.33%,RSD 2.02%~2.59%,总含量为1.790~2.856 mg/mL。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能全面反映银杏蜜环口服溶液中糖类特点,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其中,总多糖来源于银杏叶提取物和蜜环菌粉,单糖、寡糖几乎全部来源于蜜环菌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 HPLC-ELSD特征图谱 总多糖 单糖 寡糖 含量测定 苯酚-硫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心肌梗塞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嘉瑞 苏世家 +2 位作者 李莉 周昆 于英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3-960,共8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体外实验验证,对枳实薤白桂枝汤(Zhishi Xiebai Guizhi Decoction,ZXGD)治疗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作用进行研究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从TCMSP数据库检索ZXGD的化学成分及其靶点。以“myocar...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体外实验验证,对枳实薤白桂枝汤(Zhishi Xiebai Guizhi Decoction,ZXGD)治疗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作用进行研究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从TCMSP数据库检索ZXGD的化学成分及其靶点。以“myocardial infarction”“MI”作为关键词检索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剔除重复项,得到MI的相关靶点,并对ZXGD与MI的靶点取交集。构建基于活性成分与疾病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7.2软件将交集靶点进行可视化处理,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采用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MI小鼠模型,给予ZXGD进行干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Western blot对预测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ZXGD可能通过槲皮素、柚皮素、β-谷甾醇、木犀草素等药理成分作用于TNF-α、IL-1β、IL-6、VEGFA、IL-10等靶点,参与TNF信号通路,从而治疗MI;动物实验发现,与模型组比较,ZXGD组小鼠左心室心功能、流出道血流等超声指标明显升高(P<0.05);以及梗死心肌组织中IL-1β、TNF-α、IL-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ZXGD能够通过调控TNF-α、IL-1β、IL-6和IL-10等炎症因子保护心肌,从而治疗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薤白桂枝汤 心肌梗塞 网络药理学 超声 炎症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及多糖药理作用及在中药现代制剂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坤堂 王逸伦 +1 位作者 崔元璐 王强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81-2287,共7页
白及是传统中药,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主治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现代研究表明,白及多糖是白及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凝血止血、抗炎、抗氧化、黏膜保护、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其在促进创面愈合及修复... 白及是传统中药,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主治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现代研究表明,白及多糖是白及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凝血止血、抗炎、抗氧化、黏膜保护、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其在促进创面愈合及修复胃肠黏膜损伤方面疗效显著。不仅如此,白及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结构易修饰性、生物粘附性等优良特性,这促进了白及多糖基药物载体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探索和研究。本文针对白及多糖抗炎、抗氧化、促进创面及黏膜修复、调节免疫系统等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并对基于白及多糖的药物载体应用现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白及多糖临床应用和基于白及多糖基载体材料的中药现代制剂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多糖 药理作用 中药现代制剂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方剂配伍中“使药”作用探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彦承 贺爽 +1 位作者 周正灿 朱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163-169,共7页
中药通常配伍成方剂被广泛应用,而非单味药物使用。方剂配伍结构严谨,细微的变化都会造成显著影响。中药复方常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君臣佐使虽然作用不同,但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取长补短,以此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天王补心丹中的... 中药通常配伍成方剂被广泛应用,而非单味药物使用。方剂配伍结构严谨,细微的变化都会造成显著影响。中药复方常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君臣佐使虽然作用不同,但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取长补短,以此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天王补心丹中的桔梗和生化汤中的甘草均为使药,使药虽然用量最小、作用最次要,但其在中药方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药可分为引经药和调和药,引经药具有调节蛋白表达,调整细胞因子分泌,控制信号通路,物理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改变生物屏障细胞的分布等作用;调和药具有体外增溶,改变跨膜转运,调节体内代谢等作用。引经药的有效成分多为挥发油类和皂苷;糖类及甘草酸等成分则为调和药的有效成分。联合用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体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技术研究中药的配伍原则,更加全面地认识中药。现叙述使药在方剂中的作用,最终强调中药配伍、联合用药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配伍 君臣佐使 使药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内涵细胞影像分析系统的多种中药成分肝毒性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余璇 马喆 王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6-1052,共7页
目的利用高内涵影像分析技术(HCA),通过两种人源性肝细胞系(HepG2细胞和L02细胞)建立并优化细胞影像分析方法并对经由药典中筛选出的56种中药活性成分进行肝毒性快速筛选评价。方法采用多种荧光探针,建立并优化基于两种肝细胞的HCA肝毒... 目的利用高内涵影像分析技术(HCA),通过两种人源性肝细胞系(HepG2细胞和L02细胞)建立并优化细胞影像分析方法并对经由药典中筛选出的56种中药活性成分进行肝毒性快速筛选评价。方法采用多种荧光探针,建立并优化基于两种肝细胞的HCA肝毒性评价方法,考察多种活性成分对细胞生存率和细胞核形态的影响,并比较药物对不同细胞影响的差异。结果能同时导致HepG2和L02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的有雷公藤甲素、地高辛、藤黄酸等十种成分,且各成分在L02上的细胞核皱缩程度均明显高于HepG2。对L02细胞有毒性的药物有补骨脂素、补骨脂酚和吴茱萸碱,仅对HepG2有毒性的药物有吴茱萸次碱和杠柳毒苷。L02细胞可以更明显的体现出细胞核形态的变化,对肝毒性评价的结果具有更清晰的指示性。结论HCA肝毒性检测方法直观、高效,适用于大量中药活性成分的肝毒性初步筛选评价,且应用HepG2和L02两种细胞的综合评价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涵分析 肝毒性 中药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根及根茎类中药中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云飞 张腾腾 +3 位作者 汤瑜晨 陈诺 孟祥松 安凤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98-1602,共5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与天然植物激素相似,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尤其是根及根茎类)生产的各个环节,对农业增产、商品性提高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中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农业技术推广相对滞后,致使部分地区滥用植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与天然植物激素相似,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尤其是根及根茎类)生产的各个环节,对农业增产、商品性提高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中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农业技术推广相对滞后,致使部分地区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故理性对待、合理使用中药材植物生长调节剂至关重要,而其关键是理清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机制。本文拟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根及根茎类中药中的调控机制(活化基因表达、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抑制抽苔开花、抑制赤霉素的生物合成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及根茎类中药 植物生长调节剂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苷酸查尔酮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iNOS和COX-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萌 高盼微 +4 位作者 罗子娟 常惠琳 张玥 袁庆 柴丽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399,共3页
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corylifolia L.)果实,具有温肾助阳、温脾止泻的功效[1],临床上被用于治疗皮肤病、肾炎、骨折等[2-3]。次苷酸查尔酮(corylifol A,CYA)是中药补骨脂的活性成分之一,是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 补骨脂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corylifolia L.)果实,具有温肾助阳、温脾止泻的功效[1],临床上被用于治疗皮肤病、肾炎、骨折等[2-3]。次苷酸查尔酮(corylifol A,CYA)是中药补骨脂的活性成分之一,是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骨质疏松的特性[4-5]。有研究表明,CYA能明显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且能明显降低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的生成[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苷酸查尔酮 RAW264.7 脂多糖 INOS COX-2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口服给药改善脓毒症肠屏障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付佳凤 王彬 +9 位作者 刁凤胤 颜嘉怡 张静 李艳伟 张晗 董天皞 庄朋伟 张艳军 尹清晟 牛琳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749-2754,共6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口服给药对脓毒症小鼠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分析血必净灌胃给药改善肠屏障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ICR小鼠按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NC)、模型组(M)、血必净灌胃组(XBJ-ig)和血必净静脉注射组(XBJ-iv);以脂多...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口服给药对脓毒症小鼠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分析血必净灌胃给药改善肠屏障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ICR小鼠按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NC)、模型组(M)、血必净灌胃组(XBJ-ig)和血必净静脉注射组(XBJ-iv);以脂多糖(LPS)阴茎背静脉注射构建脓毒症小鼠肠屏障损伤模型,以生存率、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小鼠回肠组织中病理学变化、小鼠肠通透性变化、回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小鼠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进行评价。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灌胃组能够改善脓毒症小鼠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炎症介质TNF-α、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肠通透性显著升高(P<0.01);Claudin-1、ZO-1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灌胃组血清中炎症介质TNF-α、IL-1β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造模6 h后XBJ-ig组小鼠肠黏膜通透性开始出现显著改善(P<0.05),显著上调Claudin-1、ZO-1蛋白表达(P<0.05)。结论:血必净灌胃给药能够通过改善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改善脓毒症小鼠的肠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口服给药 脓毒症 肠屏障 给药途径 紧密连接 黏膜通透性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噬抑制细胞泡沫化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靳雅 张立双 +4 位作者 黄湘龙 马耀磊 刘金杰 张晗 李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4-571,共8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数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疾病研究表明,AS性心脏病在全球流行,发病数已由1990年的约1亿例增长为2019年的1.8亿例[1];在2020年流行病调查中发现30岁以上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比率为27.6%...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数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疾病研究表明,AS性心脏病在全球流行,发病数已由1990年的约1亿例增长为2019年的1.8亿例[1];在2020年流行病调查中发现30岁以上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比率为27.6%[2]。同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中指出我国心血管病人数达3.3亿,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AS是一种以动脉血管壁脂质异常蓄积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血管炎症性病变,形成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foam cells)是AS病变的起始与早期重要病理特征之一(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脂噬 自噬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血栓通对缺氧复氧损伤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彤 李芮琳 +2 位作者 柴丽娟 袁庆 胡利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9-1200,共2页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过精密控制血液与脑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维持脑内微环境,保证神经系统功能。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作为组成BBB的核心,通过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tight junction protei,TJs)来维持BBB的屏障完整[1-2]。研...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过精密控制血液与脑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维持脑内微环境,保证神经系统功能。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作为组成BBB的核心,通过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tight junction protei,TJs)来维持BBB的屏障完整[1-2]。研究表明[3-4],BBB的破坏是造成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及加重脑损伤的重要因素。因此,维持BBB的完整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 血栓通 血脑屏障 紧密连接蛋白 缺氧复氧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菖蒲-川芎配伍对阿尔茨海默病神经-血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冰 许海英 +5 位作者 郭莉琛 曹玉爽 杜鑫苑 苏琳琳 袁庆 胡利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7-1398,共2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空间时间定向障碍等全面性痴呆为特征。tau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其调节轴突微管的成束和稳定性。神经纤维缠结中的tau异常过度磷酸化会进一步加重AD的发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空间时间定向障碍等全面性痴呆为特征。tau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其调节轴突微管的成束和稳定性。神经纤维缠结中的tau异常过度磷酸化会进一步加重AD的发展[1]。因此,从神经血管单元出发,减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有望成为中药治疗的靶点。本实验旨在探讨石菖蒲与川芎配伍是否对AD模型小鼠的神经与血管系统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病 中药配伍 神经血管 TAU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α在绝经后骨质疏松中的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瞿霖 赵梦幻 +2 位作者 王冬玉 宋蕾 周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1-1027,共7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是亟需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患者雌激素减少,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α,ERα)表达水平下降,成骨细胞功能下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代谢偶联失衡。ERα在PMOP的发生发展中具有... 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是亟需解决的公共健康问题。患者雌激素减少,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α,ERα)表达水平下降,成骨细胞功能下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代谢偶联失衡。ERα在PMOP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从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检索近10年(2013-2023年)骨质疏松研究领域的文献,总结归纳ERα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祖细胞、成骨细胞前体细胞、成熟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中的作用,并以能显著改善PMOP的黄酮类成分淫羊藿苷为例阐述基于ERα的抗PMOP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雌激素受体Α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