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鼻快速检测煎炸油品质 被引量:34
1
作者 李靖 王成涛 +2 位作者 刘国荣 赵磊 杨培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6-239,共4页
利用PEN3型电子鼻系统分析了高温煎炸过程中大豆色拉油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大豆色拉油于180℃油浴锅控温无料煎炸,每隔6h取样电子鼻检测分析。结果发现,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油中芳香苯类、氨氧化物、氨类、烷烃、硫化氢、乙醇等... 利用PEN3型电子鼻系统分析了高温煎炸过程中大豆色拉油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大豆色拉油于180℃油浴锅控温无料煎炸,每隔6h取样电子鼻检测分析。结果发现,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油中芳香苯类、氨氧化物、氨类、烷烃、硫化氢、乙醇等挥发性成分均有一定升高,尤其是氨氧化物、氨类、烷烃、硫化氢、醇类是煎炸油气味变化及品质恶化的主要来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及线性判别分析方法(LDA)对不同煎炸时间的大豆色拉油进行归类区分,发现LDA分析效果优于PCA。采用负荷加载(Loadings)分析可判别不同传感器对于第一、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及相关性,S1、S2、S3、S5、S6、S7、S8、S9等可作为优选传感器应用于分析煎炸油品质变化。因此利用电子鼻系统快速分析辨别煎炸油新鲜程度及品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系统 煎炸油品质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载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和差示量热扫描的面条面团水分状态研究 被引量:94
2
作者 刘锐 武亮 +4 位作者 张影全 张鹤岭 张波 黄柏林 魏益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8-294,共7页
为了解低水分面条面团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明确真空度及和面时间对水分状态的影响,该研究以3个小麦品种(济麦20、宁春4号、济麦22)磨制的面粉为材料,采用真空和面制作低水分面条面团(含水率35%),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low-field nu... 为了解低水分面条面团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明确真空度及和面时间对水分状态的影响,该研究以3个小麦品种(济麦20、宁春4号、济麦22)磨制的面粉为材料,采用真空和面制作低水分面条面团(含水率35%),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和差示量热扫描(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2种技术,测定不同真空度(0、0.06、0.09 MPa)和搅拌时间(4、8、12 min)下面团中水分的形态和分布,并进一步分析2种技术测定水分形态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低水分面条面团中,水分主要以弱结合水形态存在。不同品种的小麦粉面团的水分形态及分布存在差异,强筋小麦粉(济麦20)制作面团的水分自由度较低。真空和面(0.06 MPa)可以促进水分与面筋蛋白的相互作用,降低面团中水分子流动性,促进水分结构化;而非真空或过高真空度均会导致面团中水分自由度增加。济麦20、济麦22小麦粉和面时间为8 min时,面团水分流动性较低;而宁春4号小麦粉面团在4 min时,水分自由度较低;继续搅拌,深层结合水减少、弱结合水增多。LF-NMR和DSC测得面团水分状态的结果具有一致性。LF-NMR测得的弱结合水峰面积百分比与DSC测得的可冻结水百分比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r=0.695),且深层结合水峰面积百分比与非冻结水百分比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r=0.564)。研究结果为认识制面过程中水分的作用,优化和面工艺和调整产品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 和面 核磁共振(NMR) 差示量热扫描(DSC) 低水分面条面团 水分形态和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糠毛油掺伪食用植物油的低场核磁共振检测 被引量:32
3
作者 周凝 刘宝林 +3 位作者 王欣 汪宏志 杨培强 周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7-181,共5页
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方法分别测定了米糠毛油和3种食用植物油(花生油、橄榄油和葵花籽油)的弛豫图谱,发现在10 ms左右米糠毛油弛豫图谱中出现了一明显特征峰,而其他3种纯油品均未检出,且随着米糠毛油掺入量的增多,该峰面积的比例也随之增... 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方法分别测定了米糠毛油和3种食用植物油(花生油、橄榄油和葵花籽油)的弛豫图谱,发现在10 ms左右米糠毛油弛豫图谱中出现了一明显特征峰,而其他3种纯油品均未检出,且随着米糠毛油掺入量的增多,该峰面积的比例也随之增大。结果表明,通过测定该特征峰面积比例可定量测出米糠毛油掺伪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T2弛豫时间 掺伪 米糠毛油 食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检测煎炸油品质 被引量:53
4
作者 王永巍 王欣 +2 位作者 刘宝林 史然 杨培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1-175,共5页
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无对象煎炸大豆油油样进行检测,通过对多组分T2弛豫图谱以及峰面积比例S21和单组份弛豫时间T2w分析,煎炸4h后图谱中10ms左右出现明显特征小峰,且S21和T2w与煎炸时间、酸价、黏度、吸光度和极性组分含量呈现良好... 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无对象煎炸大豆油油样进行检测,通过对多组分T2弛豫图谱以及峰面积比例S21和单组份弛豫时间T2w分析,煎炸4h后图谱中10ms左右出现明显特征小峰,且S21和T2w与煎炸时间、酸价、黏度、吸光度和极性组分含量呈现良好的规律性,相关系数在0.941~0.997之间,说明可以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检测的S21和T2W有效反映煎炸油的品质变化。但与过氧化值之间无明显规律性。结果可为后期煎炸油的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快速检测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煎炸油 快速检测 T2弛豫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麦粉粒度对全麦面包品质影响的MRI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娟 王韧 +3 位作者 王莉 黄柏林 曹红婷 陈正行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4-658,共5页
为证明阿拉伯木聚糖凝胶与小麦面筋蛋白之间的竞争性吸水和水分迁移现象是导致全麦面包烘焙品质差的主要机理原因,本研究通过核磁共振及成像技术,分别对不同粒径全麦粉的面团和不同麸皮添加量的小麦粉面团体系进行T2弛豫时间测定;对不... 为证明阿拉伯木聚糖凝胶与小麦面筋蛋白之间的竞争性吸水和水分迁移现象是导致全麦面包烘焙品质差的主要机理原因,本研究通过核磁共振及成像技术,分别对不同粒径全麦粉的面团和不同麸皮添加量的小麦粉面团体系进行T2弛豫时间测定;对不同粒径的全麦面包切片进行图像分析并计算孔隙度.对T2弛豫时间测定结果分析表明:随着全麦粉粒径的减小,面团体系中的部分水分从小麦面筋蛋白迁移至阿拉伯木聚糖凝胶组分中,抑制了小麦面筋蛋白网状结构的吸水形成;当全麦粉颗粒粒度为96.99μm时,全麦面包气孔的孔隙度和均匀程度最佳,且面包芯质地细腻,烘焙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麦面包 核磁共振及成像技术 阿拉伯木聚糖 小麦面筋蛋白 水分迁移 颗粒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低场核磁(LF-NMR)检测参数的优化试验 被引量:18
6
作者 史然 王欣 +3 位作者 刘宝林 赵婷婷 卢海燕 杨培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65-1372,共8页
适当的低场核磁共振(LF-NMR)检测条件对于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研究了大豆油LF-NMR检测过程中仪器参数、样品温度及体积等对检测结果稳定性及重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将2.5 mL油脂样品置于核磁试管中,并在32℃恒温10 min... 适当的低场核磁共振(LF-NMR)检测条件对于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研究了大豆油LF-NMR检测过程中仪器参数、样品温度及体积等对检测结果稳定性及重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将2.5 mL油脂样品置于核磁试管中,并在32℃恒温10 min,采样前稳定1 min,在TR=2 000 ms,τ=200μs,EchoCount=5 000个,NS=4次,TD=500 050,SW=250 kHz参数条件下采集信号,可保证检测结果稳定可靠。研究结果可为后期应用LF-NMR技术进行油脂品质检测提供适当的检测条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LF—NMR) 油脂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技术研究土壤持水性能与孔隙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孔超 王美艳 +3 位作者 史学正 徐胜祥 郭乃嘉 杨培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0-1137,共8页
为研究常规水稻土和设施蔬菜地土壤持水性能与孔隙分布特征,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获取田间持水量状态的土壤T_2谱线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壤失水时信号幅值、弛豫时间与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大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土和设施蔬菜... 为研究常规水稻土和设施蔬菜地土壤持水性能与孔隙分布特征,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获取田间持水量状态的土壤T_2谱线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壤失水时信号幅值、弛豫时间与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大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土和设施蔬菜地土壤中孔隙分布均比较分散,小孔隙居多,大孔隙较少,水稻田转化为设施蔬菜地后,土壤孔隙半径整体变小,土壤结构恶化。在土壤失水过程中,波峰消减与谱线偏移同时发生,小峰优先消失且消减速率大于主峰,表明该过程中孔隙收缩与水分散失同时发生,土壤孔隙由大到小依次不断排水。低场核磁共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测量工具,能够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出土壤水分迁移过程和孔隙分布规律,从而为设施栽培土壤退化机理和土壤改良提供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水稻土 设施蔬菜地土壤 T2谱 土壤持水性能 孔隙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心微流动的核磁共振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狄勤丰 华帅 +4 位作者 顾春元 叶峰 庞东山 蒋帆 杨培强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8-103,共6页
岩心微流动可视化是研究化学驱油微观机理的一项重要流体实验新方法,重点介绍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天然岩心中流体分布可视化的新进展。提出和分析了国产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岩心驱替装置面临的图像不清、材料干扰等问题,通过合理... 岩心微流动可视化是研究化学驱油微观机理的一项重要流体实验新方法,重点介绍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天然岩心中流体分布可视化的新进展。提出和分析了国产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岩心驱替装置面临的图像不清、材料干扰等问题,通过合理选材、优化参数,从硬件和软件2方面进行了改进与优化,消除了干扰因素。开展了天然岩心的驱替实验,采集了油水的实时NMR信号与MRI成像信号,以及不同驱替阶段油水的NMR-T2谱,得到分辨率较高的油水分布图像。结果显示残余油随着驱替PV数的增加而减少,具有初期减少明显而后趋缓的特点,并发现岩心中存在端部油残滞现象,其范围距端部4mm左右。研究了通过获得的油水分布图像计算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其结果与传统方法一致,误差在10%以内,这也说明了油水分布图像的可靠性。这不仅为计算饱和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而且该方法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分析任意局部位置的油水饱和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岩心微流动过程中流体分布的可视化方面,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动可视化 低场核磁共振 油水分布 端部残滞 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单倍体核磁共振自动分拣系统的开发(英文)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金 郭婷婷 +7 位作者 杨培强 汪红志 刘利荣 陆治勇 徐小萍 胡靖丽 黄清明 陈绍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33-236,共4页
为满足玉米单倍体育种与研究的大规模应用,本研究利用玉米油份花粉直感效应的生物学特性,开发了玉米孤雌生殖诱导单倍体核磁共振自动识别分拣系统。该系统由单籽粒自动进样模块、玉米油份自动测试模块和自动分拣模块三大模块组成。结果... 为满足玉米单倍体育种与研究的大规模应用,本研究利用玉米油份花粉直感效应的生物学特性,开发了玉米孤雌生殖诱导单倍体核磁共振自动识别分拣系统。该系统由单籽粒自动进样模块、玉米油份自动测试模块和自动分拣模块三大模块组成。结果证实该玉米单倍体核磁共振自动分拣系统具有快速(平均速度为4秒/粒)、准确(平均为92.3%)、自动、智能分拣玉米单倍体的优良特性,同时,本系统也可应用于基于油份差异的其他样品的自动智能化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识别 分拣 智能系统 玉米 单倍体识别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水泥基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7
10
作者 孙振平 俞洋 +3 位作者 庞敏 杨培强 俞文文 曹红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0-113,共4页
阐述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水泥基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认为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泥水化进程和水在硬化浆体中的扩散特征,也包括对硬化水泥浆体孔结构和比表面积的测试。分析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展望了该技术... 阐述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水泥基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认为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泥水化进程和水在硬化浆体中的扩散特征,也包括对硬化水泥浆体孔结构和比表面积的测试。分析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展望了该技术在新拌水泥浆体结构性能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孔径分布 横向弛豫时间 硬化水泥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冻融技术的煤的孔隙测试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威 姚艳斌 +2 位作者 刘大锰 孙晓晓 高杨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148,共8页
采用核磁冻融测孔法(NMRC)和低温氮吸附BJH法对6组不同变质程度煤样进行了孔隙结构和孔体积测试对比实验,首次探讨了将核磁冻融测孔技术应用于煤储层孔隙结构研究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研究表明,针对同一煤样,NMRC法测得的总孔体积明显大于... 采用核磁冻融测孔法(NMRC)和低温氮吸附BJH法对6组不同变质程度煤样进行了孔隙结构和孔体积测试对比实验,首次探讨了将核磁冻融测孔技术应用于煤储层孔隙结构研究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研究表明,针对同一煤样,NMRC法测得的总孔体积明显大于BJH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与BJH法相比,NMRC法能够测得更多的封闭孔的孔隙信息;二是,BJH法的计算模型本身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测量10 nm以下的微孔和部分中、大孔方面能力有限。不同煤阶煤样的测试结果表明,NMRC法测得的总孔体积随煤岩镜质组反射率增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这与孔隙度随煤阶的变化规律一致;而BJH法的测量结果存在异常值,与上述规律不符。整体上,NMRC法在定量识别煤储层"全孔隙"方面较其他常规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该方法受制样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小,是一种可拓展应用于非常规储层孔隙结构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冻融测孔法 低温氮吸附法 孔隙结构 封闭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筹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实验室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汪红志 聂生东 +3 位作者 张学龙 杨培强 夏春云 武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7年第5期133-135,共3页
医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优越性明显,临床应用领域不断得以扩展,市场对于磁共振方面的技术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该文在大量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就如何建设一个培养学生真正切实有效地掌握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磁共振实... 医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优越性明显,临床应用领域不断得以扩展,市场对于磁共振方面的技术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该文在大量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就如何建设一个培养学生真正切实有效地掌握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磁共振实验室做了一定探索,提出了一点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医学成像技术 实验室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花生的低场核磁共振横向弛豫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潮锐 刘青 杨培强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共5页
尽管低场1H-核磁共振(NMR)弛豫谱技术可以有效地获取油料作物种子中水和油脂等组分含量信息,但实现准确分析的关键前提是解决弛豫谱的标识问题。首先,通过记录鲜花生脱水过程质量随时间变化确定核磁共振测量步骤;随之,采用CPMG(Carr-Pur... 尽管低场1H-核磁共振(NMR)弛豫谱技术可以有效地获取油料作物种子中水和油脂等组分含量信息,但实现准确分析的关键前提是解决弛豫谱的标识问题。首先,通过记录鲜花生脱水过程质量随时间变化确定核磁共振测量步骤;随之,采用CPMG(Carr-Purcell-Meiboom-Gill)方法获得花生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数据;最后,使用连续谱迭代方法得到花生核磁共振弛豫谱。由弛豫谱峰面积与花生质量变化关系,并借助纯花生油实验结果确认了样品脂肪的核磁共振横向弛豫谱。基于单位质量干燥花生和纯花生油两者的脂肪弛豫谱峰面积之比获得与索氏抽提法相吻合的含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横向弛豫 脂肪 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冷却豆制品水分布状态的核磁共振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航 李保国 +2 位作者 董梅 李振川 周凝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4-57,共4页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研究真空冷却豆制品中水分分布状态。实验测得熟食豆制品真空冷却后其中的结合水、吸附水和自由水三种状态水的迁移过程。反映结合水的T21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经真空冷却后,发生变化的主要是T22(吸附水)和...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研究真空冷却豆制品中水分分布状态。实验测得熟食豆制品真空冷却后其中的结合水、吸附水和自由水三种状态水的迁移过程。反映结合水的T21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经真空冷却后,发生变化的主要是T22(吸附水)和T23(自由水),吸附水和自由水明显减少;经真空冷却后,样品水分含量减少,体现在核磁共振成像图上,就是质子的流动性降低,使弛豫信号减弱,图像变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包装及贮藏 核磁共振 水分分布 真空冷却 熟食豆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噪声拟合的核磁共振二维谱反演新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小龙 聂生东 +2 位作者 王远军 张英力 杨培强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40-1649,共10页
针对现有二维反演算法对噪声敏感或过度依赖于对噪声的估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噪声拟合的核磁共振二维谱反演新方法。首先,使用小波滤波进行噪声提取;然后将噪声分布按照高斯白噪声的数学模型进行拟合,获取噪声方差;最后依据制定的... 针对现有二维反演算法对噪声敏感或过度依赖于对噪声的估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噪声拟合的核磁共振二维谱反演新方法。首先,使用小波滤波进行噪声提取;然后将噪声分布按照高斯白噪声的数学模型进行拟合,获取噪声方差;最后依据制定的新的停机准则和进化算法进行拟合,拟合残差与估计的噪声水平相当或最接近时,迭代停止并得到二维谱。通过使用该算法对不同信噪比的仿真数据和多组实验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后发现,该算法具有很高的鲁棒性和准确性。这种新的反演算法能够满足不同应用领域、不同信噪比数据的反演要求,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二维反演 扩散-横向弛豫 纵向-横向弛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MRI技术实验室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聂生东 张学龙 +2 位作者 杨培强 汪红志 武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7年第10期161-164,175,共5页
与其他医学成像技术比,医用磁共振成像具有众多的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和科学研究中倍受青睐。随着近年来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装机容量逐年提高,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如何面向市场培养合格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专业人才,是医学影像... 与其他医学成像技术比,医用磁共振成像具有众多的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和科学研究中倍受青睐。随着近年来磁共振成像设备的装机容量逐年提高,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如何面向市场培养合格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专业人才,是医学影像工程专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目前磁共振成像技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该文就建立磁共振成像技术实验室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科研和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效能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技术实验室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磁共振造影剂前体BSA-(Gd-DTPA)n的制备、表征及体内外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树平 冯晓源 +9 位作者 梁春敏 何慧瑾 孟庆刚 占昌友 李瑾 顾炳 佘振珏 邱龙华 杨波 陈路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改进BSA-(Gd-DTPA)n制备及纯化方法,探讨其作为磁共振造影剂前体的优势及应用前景。方法:BSA与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环酐反应生成BSA-(DTPA)n,并与GdCl3螯合生成BSA-(Gd-DTPA)n。紫外光谱法鉴定其结构,并定量测定其中DTPA对BSA的偶联... 目的:改进BSA-(Gd-DTPA)n制备及纯化方法,探讨其作为磁共振造影剂前体的优势及应用前景。方法:BSA与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环酐反应生成BSA-(DTPA)n,并与GdCl3螯合生成BSA-(Gd-DTPA)n。紫外光谱法鉴定其结构,并定量测定其中DTPA对BSA的偶联率。测定配合物体外弛豫时间T1、T2,分析其弛豫性能R1、R2。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评价药物安全性。大鼠磁共振增强扫描评价其活体内代谢及分布情况。结果:本研究制得的BSA-(Gd-DTPA)n配合物中n=26。体外弛豫性能R1约为7.00×10-3L.mmol-1.ms-1,比小分子Gd-DTPA的弛豫性能(3.52×10-3L.mmol-1.ms-1)提高近1倍。大鼠磁共振增强扫描显示BSA-(Gd-DTPA)n和白蛋白一样具有长循环特性。结论:本实验改进方法可制备出磁共振造影剂前体BSA-(Gd-DTPA)n,该配合物具备长循环特性,且具有多个可供修饰的氨基,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磁共振造影剂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造影剂前体 合成 表征 BSA-(Gd—DTP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开放式MR系统中梯度线圈性能参数优化方案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清明 陈珊珊 +3 位作者 汪红志 徐小萍 杨培强 张学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13-1917,共5页
针对MRI系统中梯度线圈对图像质量和高端应用领域要求的直接决定因素,在对梯度线圈性能指标优化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通过Matlab实现反演计算、Ansoft模拟仿真电磁场分布,设计永磁开放式平板梯度线圈(x、y、z)几何结构、电感等参数,以满... 针对MRI系统中梯度线圈对图像质量和高端应用领域要求的直接决定因素,在对梯度线圈性能指标优化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通过Matlab实现反演计算、Ansoft模拟仿真电磁场分布,设计永磁开放式平板梯度线圈(x、y、z)几何结构、电感等参数,以满足梯度场强度、梯度线性度、切换率、梯度电感等梯度线圈性能参数系统优化方案和参数检测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案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梯度线圈 Matlab/Ansoft 梯度磁场 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表面结合水的低场核磁共振定量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苏俊霖 董汶鑫 +2 位作者 冯杰 杨培强 罗平亚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2,共5页
黏土矿物的水化类型及水化程度直接关系到泥页岩等水敏地层的井壁稳定性,然而包括热重分析在内的现有方法难以快速、直观、定量地测试出黏土水化的类型及含量。基于低场核磁共振T_2弛豫谱与水分子运动性关系,以T_2总信号幅度确定黏土的... 黏土矿物的水化类型及水化程度直接关系到泥页岩等水敏地层的井壁稳定性,然而包括热重分析在内的现有方法难以快速、直观、定量地测试出黏土水化的类型及含量。基于低场核磁共振T_2弛豫谱与水分子运动性关系,以T_2总信号幅度确定黏土的总含水量,以T_2值范围区分黏土的水化类型,以T_2峰的面积确定3种水的含量,实验得出饱水黏土强结合水、弱结合水、自由水分别对应的T_2值范围为0.001~0.1 ms、0.1~15 ms、15~200 ms,其含量比例分别为14.83%,67.69%,17.48%。通过黏土T_2值的范围变化、T_2峰面积的幅值变化可以定量描述黏土3种水分在温度、抑制剂等作用下的相互转化及质量变化规律,T_2弛豫谱还直观展示出:温度升高可使黏土水分子从低自由度状态向高自由度状态转化;具有8个氨基的BPEI可将黏土中90%以上的强、弱结合水去除,自由水完全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表面水化 低场核磁 定量 井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F-NMR/MRI的丹参加工过程水分变化与色差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沁荣 王一硕 +2 位作者 张振凌 石延榜 林竹一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5期802-809,共8页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丹参浸润和干燥过程中水分状态,分析加工前后水分迁移规律,为根茎类中药水分控制提供科学手段;通过色差技术测定丹参不同状态下色差值,从色泽和水分角度阐述丹参加工炮制机理。结果显示丹参内部水分主要分...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丹参浸润和干燥过程中水分状态,分析加工前后水分迁移规律,为根茎类中药水分控制提供科学手段;通过色差技术测定丹参不同状态下色差值,从色泽和水分角度阐述丹参加工炮制机理。结果显示丹参内部水分主要分为两种状态:自由水和结合水;药材自由水含量约为2.02%,浸润6 h后约为88.76%;鲜根自由水含量约97.74%,50℃干燥24 h内层结合水含量约为6.82%,基本达干燥临界点;低场核磁信号量与水质量呈现较好相关性,根据弛豫峰面积直观得出加工过程药材内部水分分布;弛豫峰面积值和色差值显示含水量和外观性状两者间有相关性。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为研究丹参加工过程中水分变化提供了直观的参考依据,为根茎类药材在加工时水分临界点控制提供一种科学工具,也为中药材炮制工艺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加工炮制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 色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