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儒家思想看社会工作在中国实践的本土化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华丽 卢又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44-49,73,共7页
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最终塑造了中国社会独特的民族性格与社会结构。源自西方的专业社会工作落足于儒家社会的土壤,必然需要充分考虑文化的差异性。经由多年临床实务的经验,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本文提出"FAITH&q... 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最终塑造了中国社会独特的民族性格与社会结构。源自西方的专业社会工作落足于儒家社会的土壤,必然需要充分考虑文化的差异性。经由多年临床实务的经验,以及相关文献的研究,本文提出"FAITH"模式的分析框架,从家庭结构、权威秩序、身份认同、信任关系、整体服务五个层面梳理了社会工作在东西方文化实践中的主要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ACCESS"实践原则以回应文化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社会工作 分析框架 实践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客观结构式临床评估在实务教学中有效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华丽 薄艾 卢又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12-19,共8页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巧之有效性,还视乎在具体情境中的实际运用。如何考量一名社工学生或社会工作者的实务能力亦因而成为社会工作教育考核与实务评估的重要环节。社会工作专业一直都在探索实施实...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巧之有效性,还视乎在具体情境中的实际运用。如何考量一名社工学生或社会工作者的实务能力亦因而成为社会工作教育考核与实务评估的重要环节。社会工作专业一直都在探索实施实务工作与提升服务项目成果的有效方法,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实证的标准来评估社工临床实务能力的新方法,即社会工作客观结构式临床评估法(Social Work—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valuation,简称SW-OSCE)及其在中国社会工作实务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客观结构式临床评估法 实务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他及人性: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13
3
作者 杰罗姆·韦克菲尔德 吴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8-124,共7页
利他是社会工作"以人为本"使命的根本,然而目前许多有关人类动机的理论都认为人类本质上是自私的,利他性并不是人性的一部分。通过考察有关人性中利他概念及理论上的争论,并对相关理论家、哲学家对人性本为自私所做出的似是... 利他是社会工作"以人为本"使命的根本,然而目前许多有关人类动机的理论都认为人类本质上是自私的,利他性并不是人性的一部分。通过考察有关人性中利他概念及理论上的争论,并对相关理论家、哲学家对人性本为自私所做出的似是而非的辩驳进行探讨,可以发现人性自私观应该修正为利他主义发展的土壤。一旦利己主义的理论霸权被打破,并且利他主义动机被允许纳入动机理论范畴,那么垂死的关于非利己动机的社会科学理论就会迎来春天,社会工作的目标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受益良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他主义 自私 社会工作 享乐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学校编教材探索及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小鸥 李想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118,共7页
民国时期中学校编教材主要出现在北师大附中等教育改革前沿学校的国文、数学、外语、理化学科。中学校编教材研究学习规律,强调学习兴趣性与自主性,注重学科内容拓展性与前沿性,理科类教材实验设计多,有的教材基本要素不全。民国时期中... 民国时期中学校编教材主要出现在北师大附中等教育改革前沿学校的国文、数学、外语、理化学科。中学校编教材研究学习规律,强调学习兴趣性与自主性,注重学科内容拓展性与前沿性,理科类教材实验设计多,有的教材基本要素不全。民国时期中学校编教材虽然数量与规模远不及书坊教材之系统与庞大,但因其与教育改革密切关联,凸显了教材的实践品性、教材编撰者的理性精神、课程改革与开发的主体为教师等,一些经验至今仍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校编教材 民国 实验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对手机短信干预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辉 肖水源 +5 位作者 徐东 李全磊 聂娟 袁也青 侯丰苏 龚雯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8期89-92,共4页
目的了解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对手机短信干预的体验,探索短信干预对该群体的适用性。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8例患者和8名家属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5例患者及全部家属有... 目的了解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对手机短信干预的体验,探索短信干预对该群体的适用性。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8例患者和8名家属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应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5例患者及全部家属有接收干预短信的意愿;患者和家属尚未能完全掌握手机短信的收发,家属的掌握情况较好;短信可提高部分患者服药依从性,帮助调整心情,关注自我保健,表达关爱与支持。结论短信干预适用于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前需对目标人群进行充分评估和培训,制定合适的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手机短信 移动医疗 农村社区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