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尔主义的终结——多重承担者、非专有名称与组合性意义
1
作者 杰罗德·J.卡茨 寇静茹 刘叶涛(译)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49,共17页
密尔主义针对经典描述论提出的模态论证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将弗雷格型含义看作含义的唯一类型,忽视了非弗雷格型“薄含义”的存在。以非弗雷格型含义为基础可建构一种纯粹元语言理论(PMT),该理论不但可以避免密尔型模态反例,还可以有... 密尔主义针对经典描述论提出的模态论证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将弗雷格型含义看作含义的唯一类型,忽视了非弗雷格型“薄含义”的存在。以非弗雷格型含义为基础可建构一种纯粹元语言理论(PMT),该理论不但可以避免密尔型模态反例,还可以有效化解关于名称同一性语句意义的弗雷格之谜、克里普克的信念之谜、单称否定存在句的意义等难题。自然语言使用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多重承担者问题说明,密尔主义无法解决名称如何获取唯一指称对象的问题,只有实质性地利用摹状词的归属性用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非专有名称的大量存在被密尔主义者忽视了,名称可以具有由实质属性组成的含义。意义的组合性原则认为,句子的意义是由构成句子的词项的意义组合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尔主义 含义 多重承担者 非专有名称 组合性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向哥德尔之路
2
作者 克里普克 徐召清 《哲学分析》 2013年第3期152-163,199,共12页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是思想史近乎必然的结果,而哥德尔在证明第一不完全性定理时构造的哥德尔句表达了一个可以实际诉说的简易陈述。首先,集合论悖论的存在表明,不受限制的概括公理模式是不一致的,而这足以得出不完全性定理的非构造性证...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是思想史近乎必然的结果,而哥德尔在证明第一不完全性定理时构造的哥德尔句表达了一个可以实际诉说的简易陈述。首先,集合论悖论的存在表明,不受限制的概括公理模式是不一致的,而这足以得出不完全性定理的非构造性证明。其次,每个关于属于关系的集合论悖论都可以转化为关于满足关系的悖论,再通过满足到真的归约转化为语义悖论,这恰好是哥德尔句的形式:"对自身不可证"对自身不可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论悖论 语义悖论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