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柔性织物应变传感器的粘弹性建模研究
1
作者 丁浩 刘显华 +2 位作者 王玺 白云峰 朱世根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4,共5页
基于柔性传感材料的传感单元虽具有灵敏度高、支持大变形等优点,但由于高聚物的粘弹性特性,导致迟滞、漂移较大,常无法应用于定量测量场景。针对一种织物基底柔性应变传感器展开研究,建立了可以有效描述其电阻松弛特性的二阶Zener并联力... 基于柔性传感材料的传感单元虽具有灵敏度高、支持大变形等优点,但由于高聚物的粘弹性特性,导致迟滞、漂移较大,常无法应用于定量测量场景。针对一种织物基底柔性应变传感器展开研究,建立了可以有效描述其电阻松弛特性的二阶Zener并联力-电学粘弹性模型;设计了拉伸和松弛实验,利用实验数据识别出模型参数。所确定模型在松弛情况下预测电阻变化与实测电阻符合较好,R^(2)在0.97以上,均方根误差小于0.55 kΩ。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力-电粘弹性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该传感器的粘弹性特征,对未来基于模型采用数据融合技术提高测量精度建立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传感器 粘弹性模型 电阻松弛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质静压轴承静态特性预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闫如忠 石俊伟 +1 位作者 马晓建 安星宇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0-496,共7页
在多孔质静压轴承设计中,轴承设计参数是影响其静动态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要得到合适的轴承设计参数,需要多次重复建模和仿真,且由于轴承结构复杂,建模难度大,仿真时间长,严重影响了轴承的设计效率。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遗传... 在多孔质静压轴承设计中,轴承设计参数是影响其静动态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要得到合适的轴承设计参数,需要多次重复建模和仿真,且由于轴承结构复杂,建模难度大,仿真时间长,严重影响了轴承的设计效率。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的轴承静态特性预测模型,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在轴承参数设计空间内采样,并进行Fluent流体仿真,将仿真数据用于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与测试,实现了对设计空间内任意设计参数下的多孔质静压轴承静态特性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训练出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多孔质静压轴承的静态特性,预测精度在95%以上,对多孔质静压轴承的快速设计和参数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质静压轴承 静态特性 GA-BP神经网络 拉丁超立方抽样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后整理设备多轴同步张力控制技术研究
3
作者 蒋晓磊 史伟民 +1 位作者 彭来湖 倪祖鑫 《机电工程》 CAS 2011年第2期195-197,230,共4页
针对开环系统张力控制精度低,受扰动影响大,以及传统机型多轴运行同步性差,面料加工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PID算法的闭环张力控制技术,提高了张力控制精度和系统抗干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多轴速度调节补偿机制,解决了设备... 针对开环系统张力控制精度低,受扰动影响大,以及传统机型多轴运行同步性差,面料加工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PID算法的闭环张力控制技术,提高了张力控制精度和系统抗干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多轴速度调节补偿机制,解决了设备运行时的同步性问题,实现了多轴同步张力动态平稳调节。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海宁纺织机械厂ME776ASF型磨毛机,在性能上较传统磨毛机有较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 闭环控制 PID 多轴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晶粒硬质合金磨削的材料去除机理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原一高 骆祎岚 +1 位作者 蔡琼霞 陆志勇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18,共5页
在使用金刚石砂轮的平面磨床上进行了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的磨削实验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削表面形貌,利用X射线能谱仪进行磨削表面元素微区分析,对不同磨削条件下超细硬质合金的材料去除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细... 在使用金刚石砂轮的平面磨床上进行了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的磨削实验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削表面形貌,利用X射线能谱仪进行磨削表面元素微区分析,对不同磨削条件下超细硬质合金的材料去除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细硬质合金磨削过程中,随砂轮粒度的增大或切深的增加,材料去除方式渐由滑擦、耕犁向脆性断裂、材料粉末化转变。磨削表面黏结相分布受材料去除方式的影响,以耕犁方式去除的磨削表面Co相分布不均匀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晶粒硬质合金 磨削 材料去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硬质合金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原一高 畅晓振 +1 位作者 施耀祖 陆志勇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17-1220,共4页
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对超细硬质合金刀具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为优化磨削工艺,作者在使用金刚石砂轮的平面磨床上进行了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的磨削实验,通过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磨削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研究了砂轮粒度和切削深度对超细... 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对超细硬质合金刀具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为优化磨削工艺,作者在使用金刚石砂轮的平面磨床上进行了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的磨削实验,通过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磨削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研究了砂轮粒度和切削深度对超细硬质合金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细硬质合金磨削表面的残余应力主要是磨削残余应力。实验条件下,超细硬质合金磨削表面的残余应力为压应力,其数值随砂轮粒径的减小而降低,切削深度对残余应力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硬质合金 残余应力 磨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具磨损过程中的切削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家梁 李蓓智 庞静珠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113,共3页
在相同的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切削参数和不同的刀具磨损状态下,从时域角度分析了刀具磨损状态对三向稳态切削力的影响,从频域角度利用FFT分析、功率谱分析等工具研究刀具磨损状态对动态切削力的影响情况,并对影响的机理进行讨论。分析... 在相同的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切削参数和不同的刀具磨损状态下,从时域角度分析了刀具磨损状态对三向稳态切削力的影响,从频域角度利用FFT分析、功率谱分析等工具研究刀具磨损状态对动态切削力的影响情况,并对影响的机理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刀具磨损状态迫使受动态力的刀具弯曲振动频率幅值和局部频率能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磨损状态 切削力 FFT分析 功率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叶形纤维成形动力学模型及产品开发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崇倡 陈革 +3 位作者 魏蕊 谭志银 陈少梅 钱程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1-385,共5页
首先推导了纺丝动力学数学模型及多叶形纤维截面形变动力学模型,并将两者相结合,建立了多叶形纤维纺丝成形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确定了各种不同形状时的形状系数,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出多叶形纤维纺丝时的速度、温度、应力、异... 首先推导了纺丝动力学数学模型及多叶形纤维截面形变动力学模型,并将两者相结合,建立了多叶形纤维纺丝成形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确定了各种不同形状时的形状系数,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出多叶形纤维纺丝时的速度、温度、应力、异形度沿纺程变化情况.最后进行了多叶形纤维的产品开发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丝动力学数学模型 多叶形纤维截面 形变动力学模型 纺丝成形模型 异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针织机械互联互通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汪松松 彭来湖 +2 位作者 戴宁 沈春娅 胡旭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5-173,共9页
为了实现针织机械从底层连接到云端的互联互通,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的驱动下,基于网络、数据、安全等因素,构建了针织机械工业互联网模型,讨论了针织机械泛在连接与标识,通过分析OT+IT网络特征,设计了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结构... 为了实现针织机械从底层连接到云端的互联互通,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的驱动下,基于网络、数据、安全等因素,构建了针织机械工业互联网模型,讨论了针织机械泛在连接与标识,通过分析OT+IT网络特征,设计了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结构与带宽,并对未来网络进行了探讨。结合重量级通信协议的可靠性与轻量级通信协议的便捷性,设计了针织机械互联互通专用协议,规范了报文的结构、语义,建立了通信保障与服务质量保证机制,让报文确信可达。设计了针织机械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的验证平台,对横机、圆纬机和经编机等针织机械的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网络与通信协议条款进行验证,通过验证、修订、再验证过程,保证了通信网络与协议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机械 智能制造 互联互通 工业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变位履带足管道机器人行走机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毛立民 王治国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5-637,共3页
基于复杂管道对管道机器人运动性能的研究需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主变位履带足管道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方案。对机器人行走机构组成、运动原理、运动特点进行了介绍。针对管道应用的特点分析了该机器人的适应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 基于复杂管道对管道机器人运动性能的研究需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主变位履带足管道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方案。对机器人行走机构组成、运动原理、运动特点进行了介绍。针对管道应用的特点分析了该机器人的适应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管道适应能力,工作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管道 变位 行走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增强镍基合金高频感应熔覆层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新军 丁浩 朱世根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6-148,共3页
采用刷涂和高频感应熔覆的方法在42CrMo圆钢表面制备了0.6mm厚WC增强镍基合金熔覆层。对熔覆层进行了显微组织、相结构分析及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WC增强镍基合金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均匀致密.无明显的气孔、夹渣缺陷;沿截面依次为... 采用刷涂和高频感应熔覆的方法在42CrMo圆钢表面制备了0.6mm厚WC增强镍基合金熔覆层。对熔覆层进行了显微组织、相结构分析及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WC增强镍基合金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均匀致密.无明显的气孔、夹渣缺陷;沿截面依次为熔覆层、过渡区及基体。熔覆层的平均显微硬度可达600-700HV0.2.与基体实现了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感应熔覆 WC增强镍基合金熔覆层 显微硬度 冶金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品进化机理的纺织工艺并行设计系统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志军 项前 +1 位作者 杨建国 刘彬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5-940,共6页
为了帮助纺织产业引入新的生产模式以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基于产品进化机理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思想,提出纺织工艺智能化并行设计系统架构,研究了知识获取与进化、全息质量诊断和质量预测等关键技术,开发完成了一套适合纺织生产的并行工艺... 为了帮助纺织产业引入新的生产模式以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基于产品进化机理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思想,提出纺织工艺智能化并行设计系统架构,研究了知识获取与进化、全息质量诊断和质量预测等关键技术,开发完成了一套适合纺织生产的并行工艺设计软件。通过初步的工程实践显示,该系统能综合纺织生产中的多种质量影响因素,通过质量预测实现工艺并行设计与优化,产品开发效率明显提高,行业应用前景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进化 并行设计 纺织工艺 质量预测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成型制造方法及其在纺织服装制造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乾坤 裴泽光 +1 位作者 陈革 骆祎岚 《现代纺织技术》 2014年第2期53-57,共5页
近年来,以3D打印为代表的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全新的制造方法,快速成型制造所具有的增材制造、极高的材料利用率、个性化制造、满足复杂结构的产品制造的特点,使其受到越来越多行业的青睐,具有巨大的... 近年来,以3D打印为代表的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全新的制造方法,快速成型制造所具有的增材制造、极高的材料利用率、个性化制造、满足复杂结构的产品制造的特点,使其受到越来越多行业的青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现阶段比较成熟的几种快速成型方法,分析各方法的工艺原理、成型过程、所用材料以及所面临的发展瓶颈,此外,结合纺织服装制造的行业特点,分析了快速成型制造,尤其是3D打印技术在纺织服装制造行业的应用前景与所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分析表明,新材料的研发和专用成型设备的研制是快速成型制造在各个行业得以更加广泛应用的前提,也是其在纺织服装制造行业得以应用的关键。作为一种新型的制造方法,快速成型制造与传统的制造方式的相互补充与融合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型制造 3D打印 新型制造方法 纺织 服装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服装裁剪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史伟民 汪嵩杰 顾叶琴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31-334,共4页
为了实现快速、精确的服装裁剪,研究了一种基于运动控制卡的服装裁剪机运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针对多层服装裁剪机裁剪的特点,提出了直接转向切割和抬刀转向切割相结合的切割方式。介绍了整个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阐述了转向切割运动的理... 为了实现快速、精确的服装裁剪,研究了一种基于运动控制卡的服装裁剪机运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针对多层服装裁剪机裁剪的特点,提出了直接转向切割和抬刀转向切割相结合的切割方式。介绍了整个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阐述了转向切割运动的理论算法,并给出了转向切割的实现代码和整个运动系统的控制流程。样机试验结果表明,该运动控制系统,达到了设计精度和速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裁剪机 运动控制系统 转向切割 旋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柔性耦合隔振系统的直接速度反馈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洋 孙以泽 +1 位作者 华宏星 张志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43,共4页
详细地介绍了柔性耦合隔振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然后通过系统辨识方法建立了柔性耦合系统的输入-输出动态耦合数学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应用直接速度反馈控制方法对柔性耦合系统进行控制,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直接速度反馈控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主动隔振 柔性耦合系统 直接速度反馈控制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杆织机新型引纬运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蔡军 王生泽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54,共5页
随着剑杆织机不断更新换代对引纬机构输出运动规律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三角函数的特性并结合修正梯形运动规律对引纬跃度曲线进行分段组合构造出一种新型的引纬运动规律,采用这种引纬运动曲线不仅引纬加速度曲线连续,且跃度曲线连续,在... 随着剑杆织机不断更新换代对引纬机构输出运动规律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三角函数的特性并结合修正梯形运动规律对引纬跃度曲线进行分段组合构造出一种新型的引纬运动规律,采用这种引纬运动曲线不仅引纬加速度曲线连续,且跃度曲线连续,在加速度变号处时的理论碰撞速度接近零的运动规律,与传统的引纬加速度曲线相比,很好的改善了动态性能,降低残余振动幅值。该引纬运动规律曲线具有一般性,可根据生产应用灵活优选参数为引纬机构反求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同时为优化参数以满足高速剑杆织机提供了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纬机构 跃度连续 动态性能 反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冲整形滤波的轨迹涂胶残余振动抑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史伟民 杨亮亮 +1 位作者 陶维 武传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60-863,共4页
为实现鞋底喷胶工艺的自动化,研制了用于鞋底轨迹自动涂胶的前帮机,该机是一种典型的高柔性机构,易产生残余振动。为解决其残余振动降低轨迹涂胶跟踪精度和响应速度,影响涂胶工艺质量和后续工艺的问题,采用脉冲整形滤波技术,针对系统的... 为实现鞋底喷胶工艺的自动化,研制了用于鞋底轨迹自动涂胶的前帮机,该机是一种典型的高柔性机构,易产生残余振动。为解决其残余振动降低轨迹涂胶跟踪精度和响应速度,影响涂胶工艺质量和后续工艺的问题,采用脉冲整形滤波技术,针对系统的振动模态,设计输入指令整形器,并采用离散化的设计方法进行脉冲序列优化,有效地消除了残余振动,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简化了设计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对于抑制高柔性系统中存在的残余振动问题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整形滤波 轨迹涂胶 制鞋设备 振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恒张力氨纶输送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来湖 罗昌 +2 位作者 戴宁 胡旭东 牛冲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4-203,共10页
针对针织生产过程中氨纶与导纱嘴摩擦力及编织成圈喂纱量变化导致氨纶输送张力不均匀的问题,深入分析摩擦机制及氨纶输送流程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和张力双闭环方式的恒张力氨纶输送控制方案。分析了氨纶输送相关工艺,构建了氨纶张... 针对针织生产过程中氨纶与导纱嘴摩擦力及编织成圈喂纱量变化导致氨纶输送张力不均匀的问题,深入分析摩擦机制及氨纶输送流程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和张力双闭环方式的恒张力氨纶输送控制方案。分析了氨纶输送相关工艺,构建了氨纶张力模型和混合式步进电动机数学模型,提出了张力模糊PID控制策略,进行了Simulink仿真及Recurdyn/Colink机电联合仿真,阐述了恒张力氨纶输纱控制算法实现。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案可提高氨纶纱线输送的抗扰动能力、抑制纱线的振动以及减小氨纶输送张力的波动,同时模糊PID进行氨纶张力控制拥有更好的性能,响应时间更快,抗干扰能力更强。实验验证了本控制策略的适应性和优越性,动态恒张力氨纶输送控制方案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联合仿真 恒张力 模糊控制 氨纶输送 针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功能鞋面圆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宁 彭来湖 +2 位作者 胡旭东 牛冲 周佳超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08,共5页
针对目前国内鞋面圆机的控制系统在功能性、稳定性方面存在的缺陷问题,对鞋面圆机的机械构造、编织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多功能鞋面圆机控制系统。阐述了双口RAM控制电路、存储器控制电路、通讯收发电路、位置检测电路及零... 针对目前国内鞋面圆机的控制系统在功能性、稳定性方面存在的缺陷问题,对鞋面圆机的机械构造、编织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多功能鞋面圆机控制系统。阐述了双口RAM控制电路、存储器控制电路、通讯收发电路、位置检测电路及零位检测电路等硬件的设计思想,论述了鞋面圆机针位计算程序、针位补偿程序、花型及链条动作控制程序等软件的实现过程,并将控制系统应用于鞋面圆机机械本体,进行了整体功能性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系统的多功能鞋面圆机编织效率高,可实现上下盘单独、合体提花,能编织网眼面料、针织鞋面等多种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鞋面圆机 功能性 稳定性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自动强化过程中电弧飘移的研究
19
作者 顾伟生 丁浩 +1 位作者 狄平 朱世根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69,共4页
电火花自动强化研究过程中,观察到了火花放电时电弧飘移的现象,运用焊接电弧的阴极斑点原理解释了此现象。并揭示电弧漂移现象与电极压力、线速度、电容量及电极尺寸等参数有关。通过研究可知,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可解决电弧飘移导致的... 电火花自动强化研究过程中,观察到了火花放电时电弧飘移的现象,运用焊接电弧的阴极斑点原理解释了此现象。并揭示电弧漂移现象与电极压力、线速度、电容量及电极尺寸等参数有关。通过研究可知,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可解决电弧飘移导致的强化层质量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 强化 电弧飘移 阴极斑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管状立体织物组织研究方法——基相生成法
20
作者 李志瑶 刘家强 +3 位作者 周其洪 苏继伟 周申华 孙志宏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3,共5页
针对三维圆织法成形的管状立体织物组织结构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管状立体织物组织结构的表达方法——基相生成法,该方法将织物的完全组织分解成若干个组织基,并将这些组织基以矩阵形式表达.该方法可以实现管状立体织物所有类型组织的统... 针对三维圆织法成形的管状立体织物组织结构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管状立体织物组织结构的表达方法——基相生成法,该方法将织物的完全组织分解成若干个组织基,并将这些组织基以矩阵形式表达.该方法可以实现管状立体织物所有类型组织的统一表达,以精确的数学语言从微观角度揭示管状立体织物组织结构的规律与本质,同时,其为经纱开口运动的计算机控制提供了方便,使研究者能方便快捷地获取织造数据和制定控制策略,提高控制程序的通用性和编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立体织物 组织结构 基相生成法 基相矩阵 全相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