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纺织行业的创新发展与转型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佘敏楚楚 管丽媛 +2 位作者 俞建勇 丁彬 李召岭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纺织行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来自技术更新和全球市场竞争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加强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新质生产力的引入使得纺织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文探讨了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行业转... 纺织行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来自技术更新和全球市场竞争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加强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新质生产力的引入使得纺织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文探讨了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行业转型升级问题,特别是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了纺织行业从手工生产到工业化,再到数字化时代的演变过程,重点讨论数字化技术、智能制造和环保染色技术等新兴生产力对行业的深远影响,特别是数字化转型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智能制造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以及环保染色技术在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贡献。同时,剖析了技术更新带来的成本转型和人力资源再配置的挑战,分析了全球市场竞争加剧所带来的压力,以及产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纺织行业 创新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涤锦棉纺织品溶解分离及锦纶酸解法再生技术
2
作者 刘丹丹 俞建勇 +1 位作者 袁如超 王学利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7,共10页
针对废旧涤锦棉纺织品因不同组分纤维分离困难导致的回收利用率低、再生难度大等瓶颈,基于不同温度下涤、锦、棉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的溶解性差异,设计并优化废旧涤/锦/棉纺织品迭代溶解分离技术。以分离得到的锦纶为原料,开发废旧锦... 针对废旧涤锦棉纺织品因不同组分纤维分离困难导致的回收利用率低、再生难度大等瓶颈,基于不同温度下涤、锦、棉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的溶解性差异,设计并优化废旧涤/锦/棉纺织品迭代溶解分离技术。以分离得到的锦纶为原料,开发废旧锦纶酸解法再生技术,旨在解决废旧锦纶化学法再生产率低、对设备要求高等难题。通过研究回收产物的化学结构、相态结构和回收率等,探究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回收后涤、锦、棉的结构和性能无明显变化,且基于酸解法的再生锦纶性能满足熔融纺丝加工要求。涤、锦、棉的回收率分别达93.5%、96.7%和99.9%,充分证明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商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涤锦棉纺织品 溶解分离 二甲基亚砜 酸解法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类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3
作者 汤静芳 曹谦芝 +3 位作者 张晓峰 王洁 郑千钧 黄晶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6-260,共5页
纺织类高校实验室是从纺织服饰到航空航天、从能源开发到生物医用等纺织应用领域培养专门人才和科技创新的基地,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助力纺织应用发展和纺织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纺织类高校实验室在安全基础设施设备、安全管... 纺织类高校实验室是从纺织服饰到航空航天、从能源开发到生物医用等纺织应用领域培养专门人才和科技创新的基地,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助力纺织应用发展和纺织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纺织类高校实验室在安全基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实验人员安全行为、合规实验安全观念等缺位情况下的安全管理困境,研究安全认知与安全绩效相关性,提出从安全物态、安全管理、安全行为、安全观念4个方面来提升实验人员安全认知水平,由内而外转化成师生安全行为,从而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成效,为纺织类高校实验室管理提供安全、可持续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认知 安全绩效 纺织类 实验室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6/PBTE并列复合弹性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雅丽 袁如超 +2 位作者 俞建勇 刘丽芳 李发学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为制备弹性优良、手感柔软的复合纤维,采用聚酰胺6(PA6)和自制聚酰胺弹性体(PBTE)作为原料,通过熔融纺丝制备具有自卷曲性能的并列复合纤维。对PA6/PBTE并列复合弹性纤维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分析双组分熔体的流变性能,并阐明不同牵伸倍... 为制备弹性优良、手感柔软的复合纤维,采用聚酰胺6(PA6)和自制聚酰胺弹性体(PBTE)作为原料,通过熔融纺丝制备具有自卷曲性能的并列复合纤维。对PA6/PBTE并列复合弹性纤维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分析双组分熔体的流变性能,并阐明不同牵伸倍数对热性能、力学性能、回弹性能和卷曲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A6/PBTE并列复合纤维的初始模量为9.9 cN/dtex,此数值低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ET/PTT)纤维(40 cN/dtex),且增大牵伸倍数能提高并列复合纤维的卷曲性能、回弹性能和强度。当牵伸倍数为2.0时,复合纤维力学性能、卷曲性能和回弹性能均达到最佳状态,断裂强度达2.4 cN/dtex,卷曲弹性率在90%以上。定伸长为10%时,并列纤维循环30次的弹性回复率在90%以上。PA6/PBTE并列复合纤维为弹性纤维的开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6/PBTE 弹性纤维 牵伸倍数 卷曲性能 初始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钡/多氨基超支化聚合物涂层羊毛织物的摩擦电性能
5
作者 陶金 曹秀明 +3 位作者 熊佳庆 丁巧英 杨艳 胡小燕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79,共6页
为了改善羊毛织物的摩擦电输出性能、提高自能量传感效率,采用表面自组装功能化的方法,以纯羊毛织物为基材,纳米钛酸钡为功能材料,通过多氨基超支化聚合物分散固着作用制备了钛酸钡/多氨基超支化聚合物涂层羊毛织物,研究功能化改性后羊... 为了改善羊毛织物的摩擦电输出性能、提高自能量传感效率,采用表面自组装功能化的方法,以纯羊毛织物为基材,纳米钛酸钡为功能材料,通过多氨基超支化聚合物分散固着作用制备了钛酸钡/多氨基超支化聚合物涂层羊毛织物,研究功能化改性后羊毛材料的表面形态和化学结构变化,并探讨改性前后羊毛织物的摩擦电输出性能。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羊毛纤维负载能力提升,其表面均匀覆盖了粒径200 nm的高分散性纳米钛酸钡;功能织物基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短路转移电荷分别为16.9 V、194.5 nA和13.5 nC,提升了94.3%、269.8%和84.9%,并且摩擦电性能呈现长效耐久性,经过500次循环接触分离后的电压衰减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织物 摩擦电 纳米钛酸钡 超支化聚合物 表面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山梨醇酯化反应动力学及聚酯制备
6
作者 裴鑫 张耀威 +3 位作者 陈咏 陈仕艳 乌婧 王华平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7,共9页
异山梨醇反应活性低,高温下副反应严重,难以制备高分子质量聚合产物,这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以异山梨醇(IS)和己二酸(AA)为单体,通过熔融缩聚合成聚己二酸异山梨醇酯(PIA),研究酯化温度、缩聚温度、投料比、催化剂种类、搅拌速率、氮气... 异山梨醇反应活性低,高温下副反应严重,难以制备高分子质量聚合产物,这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以异山梨醇(IS)和己二酸(AA)为单体,通过熔融缩聚合成聚己二酸异山梨醇酯(PIA),研究酯化温度、缩聚温度、投料比、催化剂种类、搅拌速率、氮气流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构建酯化动力学模型,得到酯化动力学方程。最佳工艺条件为酯化温度200℃、投料比n(IS)∶n(AA)=1.2∶1、搅拌速率200 r/min、氮气流量70 mL/min、催化剂选用钛酸四丁酯(Ti(OC_(4)H_(9))_(4)),反应210 min后,酯化率可达96%;设定缩聚反应温度为260℃,PIA分子质量可达12900 g/mol。该制备工艺可为异山梨醇基聚酯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山梨醇 酯化动力学 聚己二酸异山梨醇酯 副反应 酯化率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水泥基灌浆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7
作者 陈晴宇 陆春红 +6 位作者 张斌 晋义凯 黄琪帏 王超 丁彬 俞建勇 王先锋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0-126,共7页
水泥基灌浆料在长期使用后易收缩开裂,导致力学性能下降。为改善水泥基灌浆料的力学性能,使用聚丙烯酸钠(PAAS)分散液对碳纤维进行分散,并将分散后的碳纤维掺入水泥基灌浆料,研究碳纤维的添加量对灌浆料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微观结构... 水泥基灌浆料在长期使用后易收缩开裂,导致力学性能下降。为改善水泥基灌浆料的力学性能,使用聚丙烯酸钠(PAAS)分散液对碳纤维进行分散,并将分散后的碳纤维掺入水泥基灌浆料,研究碳纤维的添加量对灌浆料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PAAS分散液分散后的碳纤维能有效改善灌浆料的力学性能,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在碳纤维的体积分数为0.3%与0.4%时达最佳;碳纤维体积分数为0.3%时,碳纤维灌浆料的初始与30 min流动度分别为350 mm与340 mm,初凝和终凝时间分别为120 min和205 min,1 d与3 d抗压强度分别为34.7、61.7 MPa,28 d抗压与抗折强度分别为94.6和25 MPa;碳纤维增强水泥基灌浆料的微观结构表明,碳纤维在水泥基体内有效分担灌浆料承受的压力,并发生断裂与滑移;综合考虑,水泥基灌浆料内碳纤维最佳体积分数为0.3%,该研究结果为碳纤维水泥基灌浆料的制备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水泥基灌浆料 聚丙烯酸钠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交联UHMWPE纤维的在线制备及抗蠕变性能研究
8
作者 陶德昌 文鑫 +3 位作者 严坤 杨晨光 王雯雯 王栋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89,共7页
通过凝胶纺丝工艺制备硅烷偶联剂KH-590交联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纤维,研究了UHMWPE纤维改性前后的结晶行为、力学性能、抗蠕变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变化,系统探究了硅烷偶联剂对复合纤维抗蠕变性能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当KH-59... 通过凝胶纺丝工艺制备硅烷偶联剂KH-590交联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纤维,研究了UHMWPE纤维改性前后的结晶行为、力学性能、抗蠕变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变化,系统探究了硅烷偶联剂对复合纤维抗蠕变性能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当KH-590含量为2%时,UHMWPE纤维的凝胶率基本达到饱和。KH-590交联后样品的抗蠕变性能显著提高,当KH-590含量为2%时,UHMWPE的抗蠕变性能最佳。随着分子量的增加以及偶联剂含量的增加,UHMWPE纤维的结晶度、热稳定性能、凝胶含量均得到显著增强。这为UHMWPE纤维的抗蠕变性能改性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有望为制备高抗蠕变UHMWPE复合纤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凝胶纺丝 交联改性 蠕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变形纤维/织物材料研究进展
9
作者 吴梦婕 夏勇 +3 位作者 张雨凡 周欣然 俞建勇 熊佳庆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58,共10页
变形-感知一体化智能材料具备自适应形变和交互安全性,可实时监测并反馈环境或自身状态信息,在智能装备、工业生产/生活、环境和医用等领域有重要应用。近年来,纤维基智能变形材料研究热度空前,并逐步形成了一体化变形-感知智能材料这... 变形-感知一体化智能材料具备自适应形变和交互安全性,可实时监测并反馈环境或自身状态信息,在智能装备、工业生产/生活、环境和医用等领域有重要应用。近年来,纤维基智能变形材料研究热度空前,并逐步形成了一体化变形-感知智能材料这个重要方向。为系统展示该领域成果并促进领域进一步发展,首先综述了纤维/织物基驱动器的研究进展,具体阐述了各类刺激响应的驱动变形原理;接着着重介绍了一体化驱动-感知型智能纤维/织物材料的应用,阐述了该类材料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指出:未来应着重深化机制研究、提升材料性能和环境适应性、推动智能变形纤维材料的集成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形材料 纤维 纱线 织物 驱动-感知一体 驱动器 软体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柠檬酸复合酸体系水解分离涤棉共混织物
10
作者 叶紫 汤静丽 +3 位作者 王聪 黄莉茜 王学利 俞建勇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1,共7页
针对废旧涤棉混纺纺织品回收困难、难以加工、利用率低等问题,将涤棉共混织物作为涤棉混纺织物模型体,采用草酸/柠檬酸复合酸体系分离涤棉组分,探究草酸/柠檬酸复合配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以获得高产率为目的对分离... 针对废旧涤棉混纺纺织品回收困难、难以加工、利用率低等问题,将涤棉共混织物作为涤棉混纺织物模型体,采用草酸/柠檬酸复合酸体系分离涤棉组分,探究草酸/柠檬酸复合配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以获得高产率为目的对分离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复合配比为1.5%/8.5%的草酸/柠檬酸在150℃条件下水解2 h,涤棉共混织物可完全分离。水解后纤维素的回收率为88.29%,回收得到的纤维素仍保持了纤维素I型的晶体结构,结晶度由67.72%提高至79.55%,聚合度由1564降至139;涤纶的回收率为98.78%,水解后涤纶织物中的纤维依然连续,并具有完整的织物结构,力学性能几乎未受影响。该水解体系可循环利用4次,实现了水解液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棉共混织物 水解分离 草酸/柠檬酸 复合有机酸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可染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预取向丝的制备及其性能
11
作者 刘宇祥 乌婧 +2 位作者 徐锦龙 谢锐敏 王华平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6-52,共7页
针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染色性不佳限制其在纤维方面应用的问题,采用PTT和阳离子可染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CDPTT)为原料,通过高速熔融纺丝分别制备了PTT和CDPTT预取向丝(POY),研究了纺丝温度、纺丝速度、牵伸倍数对可纺性... 针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染色性不佳限制其在纤维方面应用的问题,采用PTT和阳离子可染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CDPTT)为原料,通过高速熔融纺丝分别制备了PTT和CDPTT预取向丝(POY),研究了纺丝温度、纺丝速度、牵伸倍数对可纺性能、取向性能、结晶性能、力学性能、沸水收缩性能、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DPTT切片在255℃具有良好的可纺性;随着纺丝速度的增大,纤维的结晶度增大、断裂强力增大、断裂伸长率减小;当纺丝速度为3500 m/min时,CDPTT纤维的结晶度为19.19%,断裂强力为2.54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8.41%;随着牵伸倍数的增加,CDPTT纤维的取向度增大、结晶度增大、沸水收缩率减小;当牵伸倍数为2.3时,CDPTT纤维的取向度为40.89%,结晶度为21.01%,断裂强力为3.45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20.41%,沸水收缩率为17.08%;CDPTT纤维在低温常压条件下可以实现阳离子染料可染,在100℃下对2种阳离子染料的上染率和K/S值达到最大,分别为98.45%和99.68%、32.57和34.18,染色后CDPTT纤维的耐皂洗色牢度在4级以上,综合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阳离子染料可染性 纺丝 力学性能 染色性能 预取向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纤维的凝聚态结构与性能
12
作者 黄伟宽 陈咏 +5 位作者 王亚宁 徐杰林 高晰悦 刘津 乌婧 王华平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F0003,共11页
以熔融纺丝制备、经不同倍数热牵伸与热定型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纤维为研究对象,探究热定型工艺对PBS纤维凝聚态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采用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2D-WAXD)和小角X射线散射(2D-SAXS)技术系统分析纤维的晶体取向、片层... 以熔融纺丝制备、经不同倍数热牵伸与热定型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纤维为研究对象,探究热定型工艺对PBS纤维凝聚态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采用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2D-WAXD)和小角X射线散射(2D-SAXS)技术系统分析纤维的晶体取向、片层结晶等凝聚态结构,确定最优热定型温度区间,揭示热定型工艺形成的取向与片晶结构对纤维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应力松弛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BS纤维热定型的张力作用可在热牵伸基础上进一步诱导PBS分子链沿纤维轴向取向,促进PBS牵伸纤维的二次诱导结晶并细化其晶粒尺寸。张力诱导过程主要通过(020)和(110)晶面中分子链的二次取向与结晶实现;张力的诱导作用通过增大片晶和非晶层的厚度,实现纤维长周期的增加并增大片层晶体直径,提高纤维结晶度和晶体完善程度。热定型后PBS纤维的结晶度提高7.7%,断裂强度提高14.1%。此外,热定型抑制了应力松弛现象,同一伸长率下PBS纤维的应力松弛率是PET纤维的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 凝聚态结构 熔融纺丝 取向与结晶 热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交叉学科实验室多维安全准入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汤静芳 张晓峰 +2 位作者 黄晶 叶剑新 曹谦芝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9-213,228,共6页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实验室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其规模不断扩张且功能愈发复杂多样,然而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频发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重视。针对当前交叉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难点,东华大学...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实验室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其规模不断扩张且功能愈发复杂多样,然而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频发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重视。针对当前交叉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难点,东华大学纺织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典型的交叉学科实验平台,瞄准实验室安全准入关键环节,从安全管理人员、实验人员、科研项目、实验活动、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危险源等6个维度严把安全准入。通过构建交叉学科实验室多维安全准入体系,持续优化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流程,不仅有效提升自身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也为其他高校交叉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交叉学科 安全准入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心理论的异型构件编织工艺推理方法
14
作者 崔博 阳海棠 +1 位作者 李麒阳 俞建勇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为实现复合材料异型构件编织预成型体的精确自主生产,提出了一种基于偏心理论的异型构件编织工艺推理方法,提出编织的偏心参数并分析偏心下纱线的沉积规律,基于收敛长度随时间的响应函数建立纱线在芯模表面落点的位置方程;应用模型重构... 为实现复合材料异型构件编织预成型体的精确自主生产,提出了一种基于偏心理论的异型构件编织工艺推理方法,提出编织的偏心参数并分析偏心下纱线的沉积规律,基于收敛长度随时间的响应函数建立纱线在芯模表面落点的位置方程;应用模型重构算法,重构异型构件的变截面、大曲率等表面轮廓特征;基于轮廓特征对纱线分布进行优化设计,实现编织速度、牵引速度、牵引轨迹等工艺参数推理。结果表明:该工艺推理方法使芯模内外侧覆盖率差值降低了68.9%,显著提升了编织异型预成型体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工艺 复合材料 工艺推理 纤维增强体 偏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重构算法的异型编织结构件通用模拟方法
15
作者 崔博 阳海棠 +1 位作者 李麒阳 俞建勇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1,共8页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的异型结构件中,为保证结构件质量,需要进行多次试制,验证编织工艺的有效性。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重构算法的异型结构件通用编织模拟方法,解决编织工艺参数难以仿真验证的问题。首先,基...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的异型结构件中,为保证结构件质量,需要进行多次试制,验证编织工艺的有效性。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重构算法的异型结构件通用编织模拟方法,解决编织工艺参数难以仿真验证的问题。首先,基于模型数据提取异型结构件芯模中心线,根据模型轮廓二次生成芯模关键截面,对模型进行网格重构;其次,基于运动学特性生成织物在芯模表面轨迹,分析编织过程的交织关系,优化纱线轨迹,生成预成型体空间拓扑与织物结构模型;最后,根据编织试验验证本文编织方法的精度,变截面与变曲率处误差不超过5°,满足实际生产要求。本方法可整合入编织装备CAE集成系统,为复合材料的工艺数字化验证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复合材料 编织模拟 模型重构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ClO剂量-时间协同效应的TEMPO氧化纳米纤维素绿色制备
16
作者 古宇 王燕鸽 +5 位作者 仇公全 赵树元 秦智慧 刘柳 张瑞云 俞建勇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7,共10页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聚合物来源,由其制备的纤维素纳米纤维是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等优势的纳米材料。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介导的氧化体系(TEMPO/NaBr/NaClO)结合机械处理,可实现富羧纳米纤维(TOCNFs)的高效制...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聚合物来源,由其制备的纤维素纳米纤维是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等优势的纳米材料。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介导的氧化体系(TEMPO/NaBr/NaClO)结合机械处理,可实现富羧纳米纤维(TOCNFs)的高效制备。然而,主氧化剂NaClO的质量摩尔浓度在传统试验中往往难以确定,并且以pH值达稳定状态作为终止添加的依据,会导致反应时间过长。以大麻纤维为试验对象,添加不同质量摩尔浓度的NaClO,分时间段提取样品,探究NaClO质量摩尔浓度和羧基的生成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TEMPO氧化体系中,在10 mmol/g NaClO和120 min反应时间条件下,纤维素分子链上C6位羟基可有效转化为羧基(1.2 mmol/g),同时维持晶体区结构完整并形成适度表面电荷密度,实现纳米纤维稳定分散。该优化方法减少了单位产量化学品消耗量,缩短了反应时间,在保持纳米纤维素悬浮液相对较稳定的分散情况下,提高了制备富羧纳米纤维素生产的可持续性,符合绿色化学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TEMPO氧化 大麻纤维 次氯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乙二醇复合相变纤维的制备及其热性能
17
作者 廖昙倩 李文雅 +2 位作者 杨晓宇 赵静娜 张骁骅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6,共8页
为解决有机相变材料导热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差等问题,利用一维连续的宏观碳纳米管(CNT)纤维作为增强骨架,采用电化学析氢膨胀技术原位浸润聚乙二醇(PEG)制备了CNT/PEG复合相变纤维,并对其结构和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NT/... 为解决有机相变材料导热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差等问题,利用一维连续的宏观碳纳米管(CNT)纤维作为增强骨架,采用电化学析氢膨胀技术原位浸润聚乙二醇(PEG)制备了CNT/PEG复合相变纤维,并对其结构和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NT/PEG复合相变纤维表面光滑、结构均匀,PEG负载量达94%以上;CNT的网络结构还促进了不同分子质量PEG的协同结晶,复合相变纤维的相变温度可在9.2~24.7℃范围内进行调控,相变焓最高达168.2 J/g,在120次热循环后仍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得益于CNT出色的光吸收能力,复合相变纤维的光热转换效率达63.5%;复合相变纤维呈现出优异的力学和电学性能,断裂强度最高可达412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17.0%,电阻值稳定;使用高透明疏水性材料对复合相变纤维进行封装,解决了PEG在空气中的吸湿问题,且不影响复合相变纤维的光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调温纺织品 相变纤维 碳纳米管纤维 原位复合 相变储能 光热转换 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硅二元氧化物陶瓷纤维气凝胶的高温隔热与红外特征调控
18
作者 曾思娟 强思雨 +3 位作者 戴劲 俞建勇 刘一涛 丁彬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7,共8页
针对传统气凝胶在极端环境下隔热性能和红外调控能力的不足,开发了一种钛/硅二元氧化物陶瓷纳米纤维(CNF)超轻质气凝胶。通过引入不同比例的Ti 4+掺杂,系统研究其对气凝胶微观结构、力学性能、隔热特性及红外性能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T... 针对传统气凝胶在极端环境下隔热性能和红外调控能力的不足,开发了一种钛/硅二元氧化物陶瓷纳米纤维(CNF)超轻质气凝胶。通过引入不同比例的Ti 4+掺杂,系统研究其对气凝胶微观结构、力学性能、隔热特性及红外性能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Ti^(4+)掺杂引入的Ti—O—Si键改变了CNF的均匀性和致密度,所形成的三维交联网络结构使CNF气凝胶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在隔热性能方面,Ti 4+掺杂有效降低了CNF气凝胶的导热系数,最低可达0.025 W/(m·K),展现出卓越的热绝缘能力。此外,CNF气凝胶在高温(1100℃)和极低温(-195℃)下,均表现出优异的力学弹性和结构稳定性,能够承受多次可逆压缩而不发生结构坍塌。在红外性能方面,Ti^(4+)掺杂显著提升了CNF气凝胶在中红外波段(7.0~12.5μm)的红外反射率,进一步降低了其红外特性。因此,钛/硅二元氧化物CNF气凝胶在隔热与红外隐身领域具有巨大潜力,适用于航空航天与军事防护等极端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材料 气凝胶 红外性能 高温隔热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化纳米纤维素增强的柔性透明导电弹性体
19
作者 李亿鸿 蔡君怡 +5 位作者 诸葛晓洁 吴东芮 滕德英 俞建勇 丁彬 李召岭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9,共9页
针对现有离子导电弹性体(ICE)存在的离子泄露或潮解的问题,受到珍珠母微米尺度的“砖-泥”结构的启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无液体本征离子导电弹性体,通过三元可聚合低共熔溶剂(T-PDES)和羧基化纳米纤维素纤维(CCNC)的原位聚合,CCNC表面电... 针对现有离子导电弹性体(ICE)存在的离子泄露或潮解的问题,受到珍珠母微米尺度的“砖-泥”结构的启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无液体本征离子导电弹性体,通过三元可聚合低共熔溶剂(T-PDES)和羧基化纳米纤维素纤维(CCNC)的原位聚合,CCNC表面电离的离子增加了离子迁移数量(电导率5.94 mS/m)。实验结果表明三维纤维素纤维网络和T-PDES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赋予ICE良好的力学性能,最大应力为0.06 MPa,最大应变为130%,且ICE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透光率约为80%。本研究为纤维素基可持续功能性离子导体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离子导电弹性体 三元可聚合低共熔溶剂 羧基化纳米纤维素 柔性 光学透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PBT乙二醇低温解聚再生技术研究
20
作者 贾晓彤 俞建勇 +1 位作者 袁如超 王学利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针对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T/PBT)化学法再生过程中产率低、1,4-丁二醇易高温环化等难题,开发了乙二醇低温解聚再生技术。该技术通过乙二醇低温解聚、解聚物酯交换、再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熔融聚合等步... 针对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T/PBT)化学法再生过程中产率低、1,4-丁二醇易高温环化等难题,开发了乙二醇低温解聚再生技术。该技术通过乙二醇低温解聚、解聚物酯交换、再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熔融聚合等步骤,实现了PET/PBT的高品质再生利用。探究乙二醇与PET/PBT质量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解聚物及再生DMT产率和纯度的影响,对反应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为0.2 MPa、乙二醇与PET/PBT质量比为2.5∶1、反应温度为200℃、催化剂无水醋酸锌用量为0.5%、反应时间为2 h的条件下,解聚率可达100%,再生DMT产率可达91.4%以上,且再生PBT的热力学性能达到原生纺丝级PBT的指标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废旧PET/PBT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PBT 低温解聚 再生DMT 再生PB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