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氨酯材料在新型智能纺织服装领域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姚怡 金子敏 +1 位作者 蒙冉菊 高慧英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共12页
聚氨酯(PU)作为一种结构可调、力学性能优异且具备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在智能纺织服装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综述了近年来PU基纤维和功能涂料在形状记忆、智能传感、环境响应、医疗防护等智能纺织品中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制备... 聚氨酯(PU)作为一种结构可调、力学性能优异且具备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在智能纺织服装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综述了近年来PU基纤维和功能涂料在形状记忆、智能传感、环境响应、医疗防护等智能纺织品中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制备方法、作用机制及应用性能,指出了PU基智能化纺织品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可持续、低成本PU基智能纺织品的研究方向。综述发现,PU基智能材料在纺织品的智能化和多功能集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在可穿戴技术、健康监测及环境响应等应用中展现了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智能化 纺织品 纤维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程参数下聚甲醛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
2
作者 杨晓庆 魏发云 +2 位作者 阳知乾 王海楼 张伟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6,共7页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是一类重要的工程材料。为改善水泥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不同规格聚甲醛(POM)纤维和聚乙烯醇(PVA)纤维对其进行增强增韧。研究不同工程参数下PVA纤维和POM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性能。涉及的工程参数包括...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是一类重要的工程材料。为改善水泥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不同规格聚甲醛(POM)纤维和聚乙烯醇(PVA)纤维对其进行增强增韧。研究不同工程参数下PVA纤维和POM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性能。涉及的工程参数包括纤维长度、纤维直径、纤维质量分数以及纤维混杂方式等四个方面。结果表明:POM纤维和PVA纤维对水泥有明显的增强增韧效果,可分别将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提高28.69%和24.54%;优化出最佳纤维规格及纤维质量分数后,将两种纤维按照不同方式进行混配,制得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发现两类纤维混杂可进一步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比吸收能量;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可较纯水泥增加52.43%,POM纤维和PVA纤维可以起到显著的协同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纤维 聚乙烯醇纤维 抗压强度 比吸收能量 工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域下丝绸产业数字传播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3
作者 方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丝绸是“一带一路”倡议富含的鲜明元素,是中华文明、民族工业的重要承载,但正面临着市场萎缩、产品单一等产业发展瓶颈。数字传播作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传播模式,对于丝绸产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产品链接、文化交流、形象升... 丝绸是“一带一路”倡议富含的鲜明元素,是中华文明、民族工业的重要承载,但正面临着市场萎缩、产品单一等产业发展瓶颈。数字传播作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传播模式,对于丝绸产业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产品链接、文化交流、形象升级大有裨益。文章以素有“丝绸之府”美誉的浙江为例,探究丝绸产业运用数字传播的现状,立足“一带一路”视域,聚焦思维、表达、内蕴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从四个维度出发,提出构建“政府育导、行业引导、市场利导、文化先导”的四位一体数字传播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绸产业 数字传播 应用 对策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1967年中国外销丝绸技术特征与设计风格研究
4
作者 李依婷 苏淼 +1 位作者 鲁佳亮 陈百超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31,共9页
1961—1967年中国外销丝绸处于贸易对象转变的初始阶段,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为丝绸设计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文章以历史文献、外销丝绸样本的实物及图像为研究基础,从技术角度对该时期外销丝绸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工艺设备的更新换代... 1961—1967年中国外销丝绸处于贸易对象转变的初始阶段,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为丝绸设计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文章以历史文献、外销丝绸样本的实物及图像为研究基础,从技术角度对该时期外销丝绸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工艺设备的更新换代为外销丝绸的推陈出新提供了技术支撑,设计人员从原料、丝线加工、组织结构、织造经密、投梭、后处理等生产工艺入手,推动外销丝绸产品技术与资销需求相适应,并在中西方审美文化的交流碰撞下,从纹样题材、色彩、布局、造型等多方面实现民族风格与外来风格的平衡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销丝绸 工艺技术 纹样设计 市场需求 中西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橡碗子色素染色丝绸工艺优化
5
作者 葛立雯 李永固 +2 位作者 姚铭毅 苏淼 赵丰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7,共9页
橡碗子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黑色天然染料之一,也可用于现代生态染色。以硫酸亚铁为媒染剂,K/S值和Integ值作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对橡碗子色素在丝绸上的染色工艺进行优化。先采用Plackett-Berman实验筛... 橡碗子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黑色天然染料之一,也可用于现代生态染色。以硫酸亚铁为媒染剂,K/S值和Integ值作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对橡碗子色素在丝绸上的染色工艺进行优化。先采用Plackett-Berman实验筛选出影响染色工艺的显色因素为染色温度、染料用量和媒染温度;再利用RSM获得橡碗子色素染色丝绸的最优染色工艺条件为染色温度86.5℃、染料用量200%(o.w.f)、媒染温度53.5℃。实验结果显示,RSM为橡碗子色素在丝绸上的染色工艺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优化方法,其中以Integ值为响应值的模型表现出了更优异的交互性。该优化工艺可为天然染料橡碗子的现代染色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为其他单宁类天然染料的染黑工艺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染料 橡碗子 响应面法 K/S Integ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丝绸影响下的日本江户时代有职设计
6
作者 徐蔷 赵丰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32,共10页
明清时期中国丝绸大量出口到日本,对江户时代复兴的有职设计产生影响,形成和汉融合的折衷设计。文章首先介绍有职织物及其纹样的形成过程、礼仪属性和文化内涵,通过研究文献与传世实物个案,分析江户时代有职设计吸纳的明清丝绸纹样、构... 明清时期中国丝绸大量出口到日本,对江户时代复兴的有职设计产生影响,形成和汉融合的折衷设计。文章首先介绍有职织物及其纹样的形成过程、礼仪属性和文化内涵,通过研究文献与传世实物个案,分析江户时代有职设计吸纳的明清丝绸纹样、构图形式,主要织物品类及其在服装上的应用,并探究其背后的纺织技术、丝绸贸易和社会文化因素。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探究明清丝绸对日传播和影响、梳理有职纹样自身的设计与发展规律,及其与中国输入源之间长期保持的互动关系,对进一步探究中国古代丝绸的对外传播和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丝绸 有职 日本 江户时代 纺织品纹样 折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视角下丝巾之源变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启正 贾淑琦 +1 位作者 方婷玉 邓涛 《服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7,共8页
针对当前普遍认为丝巾源自西方服饰体系的主流观点提出疑问。通过历史文献调查与文物图像分析,系统梳理丝巾在中国古代服饰中的不同形制与发展脉络,并从图案、材质、形状、色彩、工艺等设计视角分析丝巾设计要素之变。研究认为,中国古... 针对当前普遍认为丝巾源自西方服饰体系的主流观点提出疑问。通过历史文献调查与文物图像分析,系统梳理丝巾在中国古代服饰中的不同形制与发展脉络,并从图案、材质、形状、色彩、工艺等设计视角分析丝巾设计要素之变。研究认为,中国古代“丝巾”形制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的“巾帔”;在中国古代服饰体系中,虽无“丝巾”这一称谓的直接记载,但与丝巾形制相近的服饰品类众多,并形成了连续的服饰传承体系。先秦“巾帔”奠定实用基础,魏晋“帔帛”开启装饰功能,宋代“霞帔”实现制度规范,明清“云肩”和清朝“领巾”则将装饰与实用统一推向极致。现代丝巾作为女性颈间的时尚符号,其演变是中西方多元文化交融的产物,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重要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 丝巾 巾帔 帔帛 霞帔 云肩 领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纬组合全显结构织物的颜色预测方法
8
作者 张爱丹 王倩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158,共8页
针对现有颜色预测方法不适用于三纬组合全显结构织物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彩色织物图像进行颜色线性重构预测模型。将彩色织物图像的颜色分离和图形分层后,分别获得每种经纱、纬纱、经纬交织产生的阴影和反映纱线材质纹理的特征图形;在计... 针对现有颜色预测方法不适用于三纬组合全显结构织物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彩色织物图像进行颜色线性重构预测模型。将彩色织物图像的颜色分离和图形分层后,分别获得每种经纱、纬纱、经纬交织产生的阴影和反映纱线材质纹理的特征图形;在计算4种特征图形面积率的基础上进行颜色赋值,运用Lab比例加和法构建颜色预测模型,并运用岭回归算法对其进行优化。以三纬组合全显结构设计织造的红、黄、蓝3组渐变色织物的颜色实测值为标准色,比较分析本文所提方法、几何模型法、颜色平均计算法等3种方法的颜色预测值的色差。结果表明:相较于其它2种,本文所提方法的总色差均值分别降低了92.09%和89.35%,证明其具有更优异的颜色预测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纬组合全显结构 颜色预测 渐变色织物 彩色织物图像 机织物设计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纤维素的多维结构演变及其功能材料研究进展
9
作者 余厚咏 黄程玲 +1 位作者 陈毅 高智英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55,共11页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动下,减少石化塑料依赖并开发绿色低碳材料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纤维素基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通过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和化学改性可赋予其多维结构与多样化功能。为提高天然纤维素资源的利用率和...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动下,减少石化塑料依赖并开发绿色低碳材料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纤维素基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通过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和化学改性可赋予其多维结构与多样化功能。为提高天然纤维素资源的利用率和高价值转化,基于天然纤维素固有结构及物化特性,系统分析了天然纤维素的多维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特性及应用,阐明天然纤维素多维结构演变机制及其核心驱动力。从结构维度出发,详细讨论了不同纤维素材料在力学性能、加工工艺和功能特性上的显著差异,概述了多维结构纤维素在药用辅料、智能纺织品、可降解包装材料与节能净水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总结了多维结构调控与设计对纤维素基功能材料的影响,指出其面临的生产挑战及技术瓶颈。最后,展望了各类纤维素材料在多维结构转化应用方面的潜力,以期为纤维素基材料的多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结构 纳米纤维素 再生纤维 纤维素膜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尼尔/涤纶空气层衬纬针织物的吸声性能
10
作者 杨柳 厉纯纯 王雪琴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5,共9页
为满足小型室内空间的吸声降噪需求,采用雪尼尔/涤纶纱为主要原料,通过调控织物表里层连接百分比,设计和编织散点式连接和线条式连接的2类空气层衬纬针织物,并测试二者在100~6300 Hz频率范围内的吸声系数,研究表里层连接百分比和连接方... 为满足小型室内空间的吸声降噪需求,采用雪尼尔/涤纶纱为主要原料,通过调控织物表里层连接百分比,设计和编织散点式连接和线条式连接的2类空气层衬纬针织物,并测试二者在100~6300 Hz频率范围内的吸声系数,研究表里层连接百分比和连接方式对织物吸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类织物适用于中高频吸声,吸声系数最高可达0.86;连接百分比与织物的吸声性能呈高度负相关,在主要吸声区域宜采用大块面的线条式连接或较疏松的散点式连接;散点式连接在连接百分比低于10%、线条式连接在百分比低于15%时织物吸声表现更优;当连接百分比大于26%时散点式连接和线条式连接2种连接方式对织物吸声性能的影响差异不大;可以通过增加厚度、面密度以及减小体积密度、控制流阻率的方式优化雪尼尔/涤纶空气层衬纬织物的结构及声学特征参数,进而用于具有吸声效果的墙布、屏风、装饰画等室内装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层 衬纬针织物 吸声材料 吸声系数 吸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膜的制备与性能”专栏导言
11
作者 刘国金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0,共1页
膜材料对支撑化工、食品、医药等过程工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解决水资源、能源、环境问题和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战略性材料。纳米纤维膜凭借其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高取向性等特性,在医疗防护、生命健康、环境保护与包装工程... 膜材料对支撑化工、食品、医药等过程工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解决水资源、能源、环境问题和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战略性材料。纳米纤维膜凭借其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高取向性等特性,在医疗防护、生命健康、环境保护与包装工程、精密过滤与分离技术、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展现出日益显著的应用潜力,为纺织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取向性 纳米纤维膜 生命健康 医疗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增强双网络水凝胶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诸葛承耀 黎顺洋 +1 位作者 吕汪洋 李楠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8,共12页
水凝胶和织物的复合可有效解决水凝胶力学性能差的问题,然而水凝胶和织物之间的弱界面强度,会影响其实际应用。本文利用聚丙烯酸(PAA)接枝弹性棉织物(PAFB)与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PAM)双网络水凝胶制备得到界面强度增强的PAM-PVA-P... 水凝胶和织物的复合可有效解决水凝胶力学性能差的问题,然而水凝胶和织物之间的弱界面强度,会影响其实际应用。本文利用聚丙烯酸(PAA)接枝弹性棉织物(PAFB)与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PAM)双网络水凝胶制备得到界面强度增强的PAM-PVA-PAFB柔性传感器。测试结果表明,PAM-PVA-PAFB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含有的植酸(PA)和乙二醇(EG)使其具有优异的抗冻性;能够识别1%~100%的应变,可应用于人体关节运动和面部表情的检测;PAA的引入,使水凝胶和织物之间以共价键形式复合,有效提升了界面强度,减少了两者之间的滑移。因此,PAM-PVA-PAFB应变传感器在可穿戴电子设备领域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棉织物 接枝 应变传感器 抗冻 界面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雕刻对织物结构与透光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缪永达 金肖克 +2 位作者 田伟 丁昊 祝成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1,共9页
为阐明激光雕刻对织物结构与透光性的影响,借助电镜观察纯棉、纯涤纶织物,研究激光在织物上的作用机制;结合织物的孔隙图像处理方法,研究激光雕刻对织物结构的影响;测试织物厚度、质量损失率、透光率的变化,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相... 为阐明激光雕刻对织物结构与透光性的影响,借助电镜观察纯棉、纯涤纶织物,研究激光在织物上的作用机制;结合织物的孔隙图像处理方法,研究激光雕刻对织物结构的影响;测试织物厚度、质量损失率、透光率的变化,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相关性理论,分析激光雕刻后织物结构参数对透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使棉织物产生膨胀与破裂乃至汽化去除,使涤纶织物熔融流动甚至汽化分解;棉、涤纶织物上的孔隙数量和孔隙率与激光雕刻能量呈正相关,随着激光雕刻能量的增大,棉织物厚度下降,涤纶织物的厚度则是先增加后减少;激光雕刻后织物孔隙率、厚度与透光性之间呈强关联性,其中孔隙率为透光性的第一影响因素,织物透光性与孔隙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激光雕刻技术在窗帘等类型纺织品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雕刻 织物结构 孔隙 透光性 灰色关联分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凝胶芳香微胶囊/PVA共混纤维的制备及缓释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沛举 唐俊松 +2 位作者 高国洪 马明波 周文龙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为探索气凝胶颗粒在芳香纤维制备中的应用,将负载有香精的SiO_(2)气凝胶颗粒掺入聚乙烯醇(PVA)纺丝液中,利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芳香纤维,并研究了芳香微胶囊添加量对纺丝液粘度及分散性的影响,同时探究了芳香纤维的形貌、热学性能、力... 为探索气凝胶颗粒在芳香纤维制备中的应用,将负载有香精的SiO_(2)气凝胶颗粒掺入聚乙烯醇(PVA)纺丝液中,利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芳香纤维,并研究了芳香微胶囊添加量对纺丝液粘度及分散性的影响,同时探究了芳香纤维的形貌、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及芳香缓释性能。研究表明:共混纺丝液的粘度随SiO_(2)气凝胶芳香微胶囊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添加质量分数超过4%后,芳香微胶囊在纺丝液中开始团聚,添加量超过7%后,纺丝较困难;随着SiO_(2)气凝胶芳香微胶囊含量的增加,芳香纤维的应力、应变及热学性能均相应降低;该芳香微胶囊和芳香纤维具有较好的留香性能,室温下放置60 d后,芳香微胶囊和芳香纤维中的精油残留率仍有77.8%和86.6%。研究结果对制备缓释功能微胶囊及其功能纤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气凝胶 芳香微胶囊 芳香纤维 缓释性能 湿法纺丝 PV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米染色丝织品中色素的萃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善森 姚铭毅 +2 位作者 王茹倩 郭丹华 刘剑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9,共8页
为了提高槐米染色丝织品中黄酮类色素萃取效率,采用了吡啶和甲醇2种萃取方法,并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对萃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吡啶萃取法的最佳工艺是萃取温度56.9℃,萃取时间29.6 min,吡啶... 为了提高槐米染色丝织品中黄酮类色素萃取效率,采用了吡啶和甲醇2种萃取方法,并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对萃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吡啶萃取法的最佳工艺是萃取温度56.9℃,萃取时间29.6 min,吡啶体积分数42.2%;最佳吸光度预测值和实际值为0.940和0.939。甲醇萃取法的最佳工艺是萃取温度61.6℃,萃取时间25.9 min,甲醇体积分数49.6%;最佳吸光度预测值和实际值为0.784和0.780。RSM为色素萃取提供了可靠的优化方法,通过这2种萃取法能够得到槐米的主要色素成分及糖苷类化合物,可以获取更多的化合物信息。研究结果可为丝织品中的黄酮类色素萃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织品 天然染料 槐米 黄酮类色素 色素萃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uO/PVA纱线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
16
作者 杨磊 刘涛 +5 位作者 徐李晟 胡蝶 高付蕾 丁新波 祝国成 刘旭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105,共10页
为了制备能够监测微小形变的纱线传感器,以聚乙烯醇(PVA)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氧化铜(CuO),并将其与PVA复合,制得CuO/PVA导电水凝胶,再通过浸渍提拉法制备了涤纶/聚乙烯醇/纳米氧化铜(PET/CuO/PVA)纱线传感器。经过测试与分析... 为了制备能够监测微小形变的纱线传感器,以聚乙烯醇(PVA)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氧化铜(CuO),并将其与PVA复合,制得CuO/PVA导电水凝胶,再通过浸渍提拉法制备了涤纶/聚乙烯醇/纳米氧化铜(PET/CuO/PVA)纱线传感器。经过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当CuO质量分数为0.6%时,CuO/PVA导电水凝胶的电导率为0.16 S/m,且其拉伸应变性能良好、稳定性较高。当PET/CuO/PVA纱线传感器中CuO的质量分数为15%时,纱线传感器的电导率可达到0.89 S/m,响应速度小于71 ms;在1%~5%的应变范围内,其灵敏度达到了2.38,并且能够实现连接蓝牙实时输出。研究表明所制备的PET/CuO/PVA纱线传感器在柔性可穿戴传感器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水凝胶 纱线传感器 传感性能 柔性可穿戴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e-PTFE膜层压复合织物的热压工艺
17
作者 宋丽伟 金肖克 +3 位作者 缪永达 刘鑫宇 祝成炎 田伟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2,共10页
选取聚酰胺共聚物(PA)热熔胶网膜作为黏合剂,通过改变热压工艺中热压时间、温度、压强和上胶量4个工艺参数,制备不同参数的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膜层压复合织物,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分析不同e-PTFE膜层压复合... 选取聚酰胺共聚物(PA)热熔胶网膜作为黏合剂,通过改变热压工艺中热压时间、温度、压强和上胶量4个工艺参数,制备不同参数的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膜层压复合织物,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分析不同e-PTFE膜层压复合织物的防风性、透湿性以及剥离强力,得出最优热压工艺。结果表明:制备e-PTFE膜层压复合织物的最优热压工艺为热压时间15 s、热压温度150℃、热压压强0.5 MPa、上胶量10 g/m^(2)。在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e-PTFE膜层压复合织物的剥离强力为2.63 N、透气率为1.96 mm/s、透湿量为5670.60 g/(m^(2)·24h)。研究结果发现,采用的Box-Behnken响应面法得出的最优热压工艺结果更加准确,且制备的层压复合织物与原织物相比防风性和透湿性均有所改善,可为后续制备热湿管理织物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x-Behnken响应面法 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膜 层压复合织物 热压工艺 剥离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人体特征点自动提取的研究与应用
18
作者 姚怡 毛玥 +1 位作者 蒙冉菊 金子敏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1,共7页
人体特征点准确快速地提取是三维人体尺寸测量、三维人体建模、体型分类等的基础,文章综述了三维人体特征点提取的重要性与困难,以及几何形状分析法、函数法、模板法这三种主要提取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现状。几何形状分析法计算较为... 人体特征点准确快速地提取是三维人体尺寸测量、三维人体建模、体型分类等的基础,文章综述了三维人体特征点提取的重要性与困难,以及几何形状分析法、函数法、模板法这三种主要提取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现状。几何形状分析法计算较为简单,但受体型差异影响较大;函数法方法简单,但拟合精度较低;模板法精度较高但计算量大,且模型库构建成本高。最后,指出了三维人体特征点自动提取的研究应重点突破特征点提取过程中由体型差异、姿态变化等因素带来的难点,开发具备更高鲁棒性、适用性强的自动化算法,以实现更精确、快速的三维人体特征点自动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人体 特征点自动提取 几何形状分析法 函数法 模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丙弹性复合纱线的制备及其性能
19
作者 付振州 戴家木 +2 位作者 魏发云 张广宇 张伟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5,共7页
为推动弹性材料市场的发展,选用丙烯-乙烯弹性体Vistamaxx作为原料,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聚烯烃纤维,探索了纤维表面形貌变化及纺丝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其外包不同纤维制备包芯纱,研究了外包纤维对包芯纱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推动弹性材料市场的发展,选用丙烯-乙烯弹性体Vistamaxx作为原料,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聚烯烃纤维,探索了纤维表面形貌变化及纺丝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其外包不同纤维制备包芯纱,研究了外包纤维对包芯纱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istamaxx 6202表现出更为均衡的流变特性,所制备的纤维表面光滑,无明显缺陷或裂纹,且当纺丝温度为175℃时,其表现出最佳的断裂伸长率和循环拉伸性能;另外,外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芳纶和棉纤维能显著提升了纱线的强力和耐久性,同时也能保持纤维的弹性。研究结果对Vistamaxx材料在纤维和纱线中的后续开发具有重要的技术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弹性体 熔融纺丝 聚烯烃纤维 包芯纱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纹CF/PEEK热塑性复合材料高温高应变率压缩失效机理
20
作者 于鑫涛 张发 +3 位作者 高鑫 张旭 潘忠祥 曹淼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49,共15页
本文基于多尺度力学方法提出一种预测平纹CF/PEEK复合材料在高温场和高应变率下的冲击力学响应和失效机制的方法。首先,基于复合材料内纤维、纤维束以及基体的真实几何结构和空间分布建立相应的微观、介观和宏观尺度的有限元模型,基于... 本文基于多尺度力学方法提出一种预测平纹CF/PEEK复合材料在高温场和高应变率下的冲击力学响应和失效机制的方法。首先,基于复合材料内纤维、纤维束以及基体的真实几何结构和空间分布建立相应的微观、介观和宏观尺度的有限元模型,基于固化纤维束内纤维的典型空间分布特征建立微观力学模型,通过周期性边界条件扩展至介观尺度纤维束的力学性能参数,从而预测纤维束在不同加载模式下的失效模式;其次,建立介观尺度平纹交织结构单胞模型,得到复合材料内单层板力学性能,建立微结构与宏观尺度性能之间等效性连接;最后,分别测试得到温度场与动态压缩性能参数,创建与宏观试件等大的均质化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同时分析预测试件整体的冲击力学响应与失效模式,揭示平纹CF/PEEK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温度场耦合下的动态压缩效应。本研究可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服役安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复合材料 压缩 应变速率效应 温度效应 多尺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