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NT-COOH含量对PUR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梓霖 闫新亮 +3 位作者 黄肖勇 李雅琴 高如月 付一政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8,共8页
为分析功能化碳纳米管含量对聚合物基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不同含量的聚氨酯/羧基化碳纳米管(PUR/CNT-COOH)复合体系模型,比较了不同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E)、剪切模量(B)以及体积模量(G)等... 为分析功能化碳纳米管含量对聚合物基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不同含量的聚氨酯/羧基化碳纳米管(PUR/CNT-COOH)复合体系模型,比较了不同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E)、剪切模量(B)以及体积模量(G)等性能。通过分析PUR/CNT-COOH复合体系的径向分布函数、氢键作用、氢键密度以及不同种类的氢键数量等性能,从微观层面探究了CNT-COOH含量对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随着CNT-COOH含量逐渐增加,PUR/CNT-COOH复合体系的屈服强度逐渐增大,拉伸性能逐渐下降;PUR/CNT-COOH复合体系的E,G以及B均随CNT-COOH含量的增加而升高。CNT-COOH在复合体系中的占比越大,CNT-COOH与PUR基体间的相互作用越强;PUR基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下降,复合体系的拉伸性能下降;随CNT-COOH含量的增加,二者相互作用增强,使其更易发生团聚现象。径向分布函数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NT-COOH含量的增加,填料与基体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强,基体自身的相互作用明显减弱。氢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NT-COOH的增加,填料间的氢键数目不断升高,基体间的氢键数目不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羧基化碳纳米管 聚氨酯 径向分布函数 界面相互作用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石英纤维透波复合材料制备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鹏 杜瑞奎 +1 位作者 刘亚青 赵贵哲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3,39,共6页
为改善环氧树脂的介电性能及提升石英纤维的界面性能,使用缩水甘油醚基笼型倍半硅氧烷(G–POSS)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分别对环氧树脂和石英纤维进行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改性后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并通过外推法确... 为改善环氧树脂的介电性能及提升石英纤维的界面性能,使用缩水甘油醚基笼型倍半硅氧烷(G–POSS)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分别对环氧树脂和石英纤维进行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改性后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并通过外推法确定了其固化工艺,根据固化工艺制备环氧树脂/石英纤维复合材料,分别对该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介电性能和弯曲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使用G–POSS和KH–550改性后的环氧树脂/石英纤维复合材料热稳定性、介电性能和弯曲性能达到最佳,初始分解温度达到369.59℃,常温下在12~18 GHz的介电常数稳定在3.2~3.5之间,介电损耗角正切值在0.005~0.02之间,弯曲强度达到376.4 MPa,弯曲弹性模量为21.7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纤维 环氧树脂 介电性能 力学性能 透波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隔离结构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镍高导电复合材料 被引量:3
3
作者 许亚东 段宏基 +2 位作者 刘亚青 杨雅琦 赵贵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7-151,共5页
采用化学镀手段制备金属镍包覆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粒子,通过热压成型方法制得具有隔离结构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镍(Ni)高导电复合材料。通过调节金属(镍)镀层厚度及加工温度考察不同Ni含量及加工温度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 采用化学镀手段制备金属镍包覆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粒子,通过热压成型方法制得具有隔离结构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镍(Ni)高导电复合材料。通过调节金属(镍)镀层厚度及加工温度考察不同Ni含量及加工温度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导电逾渗行为;通过化学镀工艺可有效提高金属填料与基体的结合力,同时实现金属镍在聚合物基体中的选择性稳定分布,构建具有隔离结构的导电网络,使得复合材料的逾渗值降低至1.02%(体积分数)。基于金属填料优异的导电性能,在Ni体积分数仅为2.53%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达到2648S/m。此外,降低复合材料的加工成型温度有助于减少加工过程对导电网络的破坏作用,从而有效降低复合材料的导电逾渗值,对提高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隔离结构 导电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6/CF/EG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侯婷婷 赵明娟 +4 位作者 朱慧鑫 杨雅琦 段宏基 赵贵哲 刘亚青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40,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碳纤维/热膨胀石墨(CF/EG)比例的尼龙6/碳纤维/热膨胀石墨(PA6/CF/EG)导电复合材料并研究其性能。结果表明,CF的加入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而随着EG含量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显著提高,...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碳纤维/热膨胀石墨(CF/EG)比例的尼龙6/碳纤维/热膨胀石墨(PA6/CF/EG)导电复合材料并研究其性能。结果表明,CF的加入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而随着EG含量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显著提高,但力学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降低。当CF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当EG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体积电导率可显著提高至0.262 S/m,热导率可达1.3379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热膨胀石墨 碳纤维 导电性能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E-g-MAH改性PA6/BF复合材料的力学和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辉 王军杰 +2 位作者 王书展 周少锋 刘亚青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39,76,共5页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为增韧剂,通过熔融挤出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尼龙(PA6)/玄武岩纤维(BF)复合材料,研究了POE-g-MAH含量对PA6/B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OE-g-MAH...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为增韧剂,通过熔融挤出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尼龙(PA6)/玄武岩纤维(BF)复合材料,研究了POE-g-MAH含量对PA6/B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OE-g-MAH粒子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当POE-g-MAH质量分数为20%时,POE-g-MAH/PA6/BF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13.6 k J/m^2,比PA6/BF(4.7 k J/m^2)提高了190%,拉伸强度与弯曲强度分别下降40%和41%。随着POE-g-MAH含量的增加,摩擦因数随着POE-g-MAH含量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磨损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 玄武岩纤维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材料的微波吸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樊益泽 刘亚青 +1 位作者 苏晓岗 赵贵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6-239,245,共5页
微波吸收材料作为一种功能性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军事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超材料的出现使微波吸收材料在“轻、宽、薄”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阐述了微波吸收超材料的发展历程,综述了近年来微波吸收超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 微波吸收材料作为一种功能性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军事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超材料的出现使微波吸收材料在“轻、宽、薄”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阐述了微波吸收超材料的发展历程,综述了近年来微波吸收超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基于超材料的微波吸收复合材料具备的优势与面对的问题。通过归纳超材料的微波吸收机理,提出根据不同超材料的结构特点作出相应设计,以协同更多吸波机理的设计原则,可为实现全频段吸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材料 微波吸收机理 结构特点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基复合碳纳米纤维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涛 孙友谊 刘亚青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516-520,共5页
本工作观察并研究了不同碳化温度下制备的静电纺丝壳聚糖/聚乙烯醇基复合碳纳米纤维膜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的电化学性能。通过SEM、XRD、Raman等技术对不同碳化温度得到的碳纳米纤维膜进行结构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恒电流充电... 本工作观察并研究了不同碳化温度下制备的静电纺丝壳聚糖/聚乙烯醇基复合碳纳米纤维膜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的电化学性能。通过SEM、XRD、Raman等技术对不同碳化温度得到的碳纳米纤维膜进行结构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恒电流充电/放电(GCD)等电化学技术对不同碳化温度得到的碳纳米纤维膜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碳化温度为700℃时所制备的复合碳纳米纤维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放电比电容高达215 F/g,且循环4000次后容量保持率几乎高达100%,表现出较高的放电比电容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 静电纺丝 复合碳纳米纤维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阵列结构钴酸镍/泡沫镍复合电极材料制备及其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辉 欧康泰 +4 位作者 任颖 马骏 李晓 杜晓军 孙友谊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8-1054,共7页
【目的】对电极材料和制备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以开发应用于重金属离子检测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方法】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多孔阵列结构钴酸镍/泡沫镍(NiCo_(2)O_(4)/NF)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化... 【目的】对电极材料和制备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以开发应用于重金属离子检测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方法】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多孔阵列结构钴酸镍/泡沫镍(NiCo_(2)O_(4)/NF)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样品组成、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结果表明:NiCo_(2)O_(4)均匀覆盖在泡沫镍表面,呈现高度开放的纳米线状阵列结构。利用NiCo_(2)O_(4)/NF复合材料作为电极,对不同浓度Hg^(2+)溶液进行电化学检测,在0.125~2.5μmol/L和2.5~35μmol/L浓度范围内,灵敏度分别为0.025和0.0034μA/(μmol/L);同时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复现性。此外,还利用该复合电极对不同浓度混合重金属离子溶液进行检测,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和区分性。【结论】为设计和合成高性能电极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可方便地对重金属离子进行电化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酸镍 泡沫镍 水热法 电化学检测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构复合聚乳酸/碳纳米管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及其结晶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贾露 宋平 +1 位作者 上官锦虹 刘亚青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4-137,51,共5页
利用羟基化的碳纳米管(CNT-OH)和辛酸亚锡分别作为引发剂和催化剂,右旋丙交酯在130℃下开环聚合反应,对碳纳米管(CNT)进行了改性处理。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CNT被成功改性,聚右旋乳酸(PDLA)在CNT上的接枝率为34.8%。进一步通... 利用羟基化的碳纳米管(CNT-OH)和辛酸亚锡分别作为引发剂和催化剂,右旋丙交酯在130℃下开环聚合反应,对碳纳米管(CNT)进行了改性处理。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CNT被成功改性,聚右旋乳酸(PDLA)在CNT上的接枝率为34.8%。进一步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乳酸/功能化碳纳米管(PLLA/CNT-f-PDLA)的复合纤维膜,纤维平均直径为890 nm。利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复合纤维膜的结晶行为和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在120℃热处理0.5 h后的复合纤维膜中,只生成立构复合晶体(sc),无PLLA或PDLA的同质晶体(hc)产生,而且由于CNT-f-PDLA在PLLA基体中的良好分散性以及CNT的异相成核作用,相对于PLLA/PDLA复合纤维膜,PLLA/CNT-f-PDLA复合纤维膜的立构复合结晶度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碳纳米管 静电纺丝 立构复合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石墨/氟碳复合涂层耐磨防腐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少锋 张瑛 +1 位作者 刘亚青 赵贵哲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75,共10页
以氟化石墨(FGi)填充改性氟碳(FEVE)涂料,制备氟化石墨/氟碳(FGi/FEVE)复合涂层,并对其附着力、硬度以及耐磨防腐性能等进行分析,探讨其耐磨防腐作用机制。结果表明:FGi中C-F键的存在,不仅增加了涂层与填料之间的界面相容性,进一步增强... 以氟化石墨(FGi)填充改性氟碳(FEVE)涂料,制备氟化石墨/氟碳(FGi/FEVE)复合涂层,并对其附着力、硬度以及耐磨防腐性能等进行分析,探讨其耐磨防腐作用机制。结果表明:FGi中C-F键的存在,不仅增加了涂层与填料之间的界面相容性,进一步增强复合涂层的热稳定性,提升附着强度与硬度,同时具有优异的疏水性能,使涂层表面接触角由84.5°提升至102.0°。电化学测试表明,质量分数1%FGi改性FEVE复合涂层的低频阻抗模量为3.1×10^(5)Ω·cm^(2),与纯FEVE涂层相比,提升了近1个数量级,表明复合涂层具有更好的防腐性能。这归因于FGi与固化剂N75之间形成的氢键,增加了FGi在FEVE涂层中的分散性,能更有效阻止腐蚀介质的渗透。摩擦测试表明:质量分数1%的FGi可以使FGi/FEVE复合涂层的摩擦因数降低16.9%、磨损率降低48.0%。FGi填充改性增强了FEVE涂层的电绝缘性和疏水性,同时发挥物理屏障作用,能有效防止基底受到腐蚀并阻止裂纹扩展,从而有效提升了FGi/FEVE复合涂层的耐磨防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石墨 氟碳涂层 耐磨防腐 复合涂层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环氧树脂/镀镍碳纤维/乙炔炭黑复合导电泡沫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建明 宇文慧 +3 位作者 杨雅琦 段宏基 赵贵哲 刘亚青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3-146,60,共5页
通过环氧树脂(EP)泡沫泡孔壁和泡孔框架中均匀分布的镀镍碳纤维(NCCF)和乙炔炭黑(ACET)构建有效的导电网络,成功制备了逾渗值仅为0.81%(体积分数)的EP/NCCF/ACET复合导电泡沫。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得到了NCCF,将NCCF和ACET分散在EP中,... 通过环氧树脂(EP)泡沫泡孔壁和泡孔框架中均匀分布的镀镍碳纤维(NCCF)和乙炔炭黑(ACET)构建有效的导电网络,成功制备了逾渗值仅为0.81%(体积分数)的EP/NCCF/ACET复合导电泡沫。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得到了NCCF,将NCCF和ACET分散在EP中,作为不同维度的导电填料,两者在基体中具有协同效应,利用化学发泡法制备了轻质的EP/NCCF/ACET复合导电泡沫。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性能、电磁屏蔽性能、力学性能等测试对EP复合导电泡沫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CCF和ACET在EP泡沫基体中均匀分散,NCCF在泡孔框架中相互搭接,ACET在NCCF间起到桥接作用,两者共同作用形成连续的导电网络。两种填料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材料的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电导率最高可以达到13.14 S/m,平均屏蔽效能可达到20.7 d B。同时,在一定含量范围内,NCCF的加入能够提升泡沫材料的拉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泡沫 环氧树脂 镀镍碳纤维 乙炔炭黑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沉积结构环氧树脂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廉青松 李言 +4 位作者 徐伟杰 陈宏峰 赵贵哲 刘亚青 程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6-72,共7页
文中首先构筑具有三维结构的四针状氧化锌负载银(Ag@T-ZnO)和二维石墨烯纳米片(GNS)的混杂导电网络,随后灌注环氧树脂固化得到具有沉积结构的Ag@T-ZnO/GNS/EP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Ag@T-ZnO和GNS的配比对复合材料屏蔽效能和力学性能的影... 文中首先构筑具有三维结构的四针状氧化锌负载银(Ag@T-ZnO)和二维石墨烯纳米片(GNS)的混杂导电网络,随后灌注环氧树脂固化得到具有沉积结构的Ag@T-ZnO/GNS/EP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Ag@T-ZnO和GNS的配比对复合材料屏蔽效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当Ag@T-ZnO和GNS总质量分数为复合材料的20%且二者质量比为9:1时,二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及独特的沉积导电网络结构赋予了复合材料优异的屏蔽效能和力学性能,在X波段的平均屏蔽效能可以达到83.8 dB,拉伸性能可达到51.6 MPa。为设计制备兼具优异力学性能和屏蔽性能的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性能 电磁屏蔽 四针状氧化锌负载银 石墨烯纳米片 环氧树脂 沉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棒负载的静电纺丝纤维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性能
13
作者 颜照东 李洋 +2 位作者 张涛 刘志承 刘亚青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9-526,共8页
为简单有效地制备高活性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基底。本文采用静电纺丝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纳米纤维为支撑材料,通过直接浸泡的方法,利用金纳米棒与电纺纤维之间的静电力,使纳米棒在纤维... 为简单有效地制备高活性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基底。本文采用静电纺丝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PAA)纳米纤维为支撑材料,通过直接浸泡的方法,利用金纳米棒与电纺纤维之间的静电力,使纳米棒在纤维表面自组装,得到了性能优异的SERS基底。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金纳米棒以及不同状态下的电纺纤维的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金纳米棒均匀且密集地负载在纤维表面。通过设置不同的浸泡时间确定了金纳米棒组装平衡的时间为12 h,并通过调控纺丝时间和金纳米棒的浓度发现随着纺丝时间和金纳米棒浓度的增加,复合纤维膜SERS增强效果随之提升。该复合纤维膜具有优异的SERS均匀性,并且能够检测到浓度低至10^(-10)mol/L的4-氨基苯硫酚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电纺纤维 静电力 自组装 SERS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红青霉菌对脲醛树脂的降解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仕伟 向阳 +6 位作者 仝迎芳 刘亚青 郭建峰 白玉洁 高焕 秦旭巍 王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7,共9页
[目的]每年有30多万吨脲醛用做树脂、粘合剂和绝缘材料,由于其降解持久性,此类物质废弃后对环境造成广泛的损害。本研究以产红青霉菌(Penicillium rubens 23229)为对象,研究其对脲醛树脂(UF)的降解过程和降解酶的性质。[方法]用X-射线衍... [目的]每年有30多万吨脲醛用做树脂、粘合剂和绝缘材料,由于其降解持久性,此类物质废弃后对环境造成广泛的损害。本研究以产红青霉菌(Penicillium rubens 23229)为对象,研究其对脲醛树脂(UF)的降解过程和降解酶的性质。[方法]用X-射线衍射(XRD)和失重率评价P.rubens 23229及其酶的降解能力,通过液相-质谱联用(LC-MS)分析降解过程中间代谢产物,应用凝胶色谱柱对降解酶进行纯化。[结果]P.rubens 23229作用于UF,30 d后,材料失重率(降解率)为35%,结晶度由26.21%提升至29.44%,经计算得出,降解的35%包括UF结晶区7%,非结晶区28%;从菌种和脲醛共培养液中得到P.rubens 23229脲醛降解粗酶液,其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pH为4.0,LC-MS结果表明该粗酶液在降解过程中,首先将高分子UF主链降解,形成四甲基五脲、三甲基四脲等短链中间代谢物,然后进一步分解中间代谢产物为二氧化碳以及甲醛等终产物,降解作用位点包括脲醛主链中亚甲基与尿素间的C-N、酰胺键等。进一步对比了P.rubens 23229粗酶液与商业脲酶、蛋白酶对UF的降解能力,发现蛋白酶几乎无降解效果,脲酶有一定降解能力,但显著低于P.rubens 23229粗酶液。粗酶经纯化后降解效率提高28倍,凝胶渗透色谱(GPC)显示出分子量为6.89 kD和220.83 kD的2个峰,对应前面降解过程分析,说明降解过程包含主链降解酶和中间代谢物降解酶至少2种酶的复合体系共同发挥作用。[结论]P.rubens 23229脲醛降解酶由主链降解酶和中间代谢物降解酶共同组成,其中包含脲酶作用类似的酶,但降解主链的酶与已有蛋白酶作用方式不同,其具体的组成与性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对UF的生物降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醛树脂 P.rubens 23229 脲醛降解酶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N-100交联体系力学和热解机理的MD模拟
15
作者 黄肖勇 周添 +2 位作者 王梓霖 王江涛 付一政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4,共7页
为探究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与多异氰酸酯(N-100)交联形成三维网状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热分解机理和主要产物信息,采用perl语言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编写了能实现GAP与N-100交联的脚本,建立了不同交联度的GAP/N-100分子模型,并预测了... 为探究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与多异氰酸酯(N-100)交联形成三维网状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热分解机理和主要产物信息,采用perl语言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编写了能实现GAP与N-100交联的脚本,建立了不同交联度的GAP/N-100分子模型,并预测了不同交联体系的力学性能,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对热解机理和产物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通过自编脚本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交联度的交联模型,最终交联度为96.7%;随着交联度的增大,GAP/N-100体系的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体积模量均逐渐提高。GAP/N-100交联体系热解的初始分解机理为叠氮基团的脱落以及碳骨架的分解,热解反应的活化能Ea为13.411 kJ/mol,指前因子A为0.099 1/ps-1,热解的主要产物有N2、H_(2)、H_(2)O以及NH3,主要的中间产物为C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 多异氰酸酯(N-100) 交联 分子动力学 力学性能 热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二硫化钼花状微球及其电容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方 高玉伟 +3 位作者 张志毅 刘亚青 赵东林 白利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45-3148,共4页
使用水热法以钼酸铵为钼源,硫脲为硫源制备了由纳米片组成的三维花状的二硫化钼微球。利用XRD、Raman、SEM和TEM对产物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通过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谱研究了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 使用水热法以钼酸铵为钼源,硫脲为硫源制备了由纳米片组成的三维花状的二硫化钼微球。利用XRD、Raman、SEM和TEM对产物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通过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谱研究了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MoS2花状微球电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0.5A/g时,比电容可达225F/g,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花状微球 水热法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种营养元素的高分子缓释化肥制备及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毅飞 张伟 +2 位作者 向阳 赵贵哲 刘亚青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67-74,共8页
【目的】研制制备简单、效果优良且含多种营养元素的缓释肥料。【方法】在前期开发的含氮磷钾生物降解高分子缓释肥PSRF的基础上引入硅酸钠,制备了含有氮、磷、钾和硅元素的高分子缓释硅肥(Si-PSRF)。通过FTIR、XRD、TG等表征手段结合... 【目的】研制制备简单、效果优良且含多种营养元素的缓释肥料。【方法】在前期开发的含氮磷钾生物降解高分子缓释肥PSRF的基础上引入硅酸钠,制备了含有氮、磷、钾和硅元素的高分子缓释硅肥(Si-PSRF)。通过FTIR、XRD、TG等表征手段结合番茄盆栽试验,研究了硅酸钠的引入对Si-PSRF的组成结构、元素缓释性能和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结构表征表明,Si-PSRF包含的硅酸凝胶和较多短链PSRF影响了肥料养分释放特性;番茄盆栽试验表明,与PSRF处理相比,Si-PSRF处理的氮、磷利用效率和番茄产量分别提升了185.65%、128.57%和24.01%。【结论】在PSRF中引入硅酸钠可提高番茄植株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率,提高番茄产量,适合在实际农业活动中作为肥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钠 缓释性能 养分利用率 番茄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二氧化硅分散性对剪切增稠液体稳态流变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苏睿 刘亚青 +2 位作者 樊益泽 韩冠宇 赵贵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0-224,共5页
以直径12nm的气相二氧化硅(SiO_(2))作为分散相,以聚乙二醇(PEG 400)作为分散介质,通过控制超声处理时间制备具有不同分散程度的剪切增稠液(STF),其中SiO_(2)质量分数分别为20%及25%。通过动态力学分析采用流变仪测试STF的稳态流变学性... 以直径12nm的气相二氧化硅(SiO_(2))作为分散相,以聚乙二醇(PEG 400)作为分散介质,通过控制超声处理时间制备具有不同分散程度的剪切增稠液(STF),其中SiO_(2)质量分数分别为20%及25%。通过动态力学分析采用流变仪测试STF的稳态流变学性能。重点研究SiO_(2)分散性对STF稳态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TF的剪切增稠性能表现为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呈现先稀化后增稠的现象;随着超声处理时间的延长,气相SiO_(2)的分散及分布更加均匀,对临界剪切速率和峰值黏度有一定变化,进一步对临界剪切速率和峰值黏度进行优化,临界剪切速率可以达到3.49s^(-1),峰值黏度可以达到1058.9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液 流变性能 超声处理 分散性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土改性尿素醛肥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晓鹏 耿阳阳 +1 位作者 赵贵哲 刘亚青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目的】研制氮缓释性能优异且制备工艺简单的缓控释肥料。【方法】采用溶液聚合法将具有纳米层状结构的蒙脱土(MMT)穿插在含有营养元素的聚合物缓释肥料尿素醛(UF)中,制备得到一种具有插层结构的新型生物降解高分子缓控释肥料。采用FTI... 【目的】研制氮缓释性能优异且制备工艺简单的缓控释肥料。【方法】采用溶液聚合法将具有纳米层状结构的蒙脱土(MMT)穿插在含有营养元素的聚合物缓释肥料尿素醛(UF)中,制备得到一种具有插层结构的新型生物降解高分子缓控释肥料。采用FTIR、XRD对制备肥料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SEM观察肥料的表面形貌,研究原料配比对肥料加工性能的影响,测定肥料在静水中的释放特性。【结果】随着MMT的加入,制备的缓控释肥料的动态流变性能得到极大提升;其对氮具有优异的缓释效果,在静水中培养70 d,氮的最大累积释放率为38.79%,表明通过破坏结晶性聚合物原有的晶体结构可以提高其缓释性能。【结论】研究结果对于解决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化学合成型缓释化肥尿素醛由于高结晶度而导致的缓释性能差的问题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溶液聚合 插层结构 缓释性能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盐改性脲甲醛缓控释肥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席瑶瑶 赵贵哲 刘亚青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期54-63,共10页
【目的】脲甲醛(UF)缓释肥料的养分释放周期过长,通常会达到1~2年,不利于作物对养分充分吸收。采用磷酸盐对UF改性,以缩短UF的养分释放周期,使缓控释肥料养分释放更匹配作物生长所需规律。【方法】采用溶液聚合配合原位挤出技术,在生成U... 【目的】脲甲醛(UF)缓释肥料的养分释放周期过长,通常会达到1~2年,不利于作物对养分充分吸收。采用磷酸盐对UF改性,以缩短UF的养分释放周期,使缓控释肥料养分释放更匹配作物生长所需规律。【方法】采用溶液聚合配合原位挤出技术,在生成UF的过程中,将磷酸盐〔磷酸二氢钙(MCP)、磷酸二氢铵(ADP)和磷矿粉(PRP)〕穿插在形成的UF大分子链间,制备得到新型含氮、磷养分的缓控释肥料。采用TG、XRD和FTIR等手段对肥料的结构和官能团进行表征和分析,通过XPS研究肥料表面元素价态的变化。【结果】ADP在UF基体中分散性最好,对UF分子间氢键的破坏程度最大。处理后90 d,UF、MCP改性UF(MCP-UF)、ADP改性UF(ADP-UF)、PRP改性UF(PRP-UF)的氮累计释放率分别为68.46%、76.47%、80.45%、78.17%,比42 d时分别增加7.15、10.20、9.10和10.83个百分点。综上所述,磷酸盐的加入使改性缓控释肥料结晶度降低,氮磷养分具有优异的缓释效果。【结论】制备得到的缓控释肥料MCP-UF、ADP-UF和PRP-UF表明,UF中加入磷酸盐能改善氮磷养分释放,使其更匹配作物生长所需,有利于肥料的大批量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 结晶度 脲甲醛 缓释性能 溶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