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酸钡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马俊男 李发丹 +1 位作者 张立豪 刘晓燕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82-6090,共9页
生物医学关系到人类健康和医疗水平,与人类社会、环境、生存等都密切相关。钛酸钡(BaTiO_(3))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压电/铁电性能,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BaTiO_(3)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 生物医学关系到人类健康和医疗水平,与人类社会、环境、生存等都密切相关。钛酸钡(BaTiO_(3))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压电/铁电性能,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BaTiO_(3)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涉及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目前这一新兴学科正处于起步阶段。综述了基于BaTiO_(3)纳米材料的压电特性在杀菌灭菌、组织工程和生物传感系统中的研究进展;然后论述了基于BaTiO_(3)纳米材料的铁电特性在伤口愈合、生物成像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最后对BaTiO_(3)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纳米材料 压电效应 铁电特性 生物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铁性复合材料磁电耦合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徐瑞成 王振华 +2 位作者 陈刚 李春月 高荣礼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1,共11页
多铁性材料由于同时具有铁电有序和磁性有序并且在这两种有序态之间存在耦合效应,使其在电容器、传感器、存储器、自旋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然而,单相多铁性材料难以在室温下实现强的磁电耦合效应从而限制其实... 多铁性材料由于同时具有铁电有序和磁性有序并且在这两种有序态之间存在耦合效应,使其在电容器、传感器、存储器、自旋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然而,单相多铁性材料难以在室温下实现强的磁电耦合效应从而限制其实际应用。通过将具有强压电效应的铁电相与强磁致伸缩效应的铁磁相复合而成的多铁性材料理论上可获得室温下强的磁电耦合效应。但是,复合多铁性材料的磁电耦合效应与组成复合材料自身的性能、磁电相的体积比、测试条件(电磁场大小、频率)以及磁电相的连接方式等因素相关。其中,连接方式是调控磁电耦合效应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连接方式也较多,如何通过连接方式的调控提高复合多铁性材料的磁电耦合效应极其重要。为此,综述了国内外通过连接方式来调控多铁性材料磁电耦合效应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铁性 复合材料 磁电性能 耦合效应 连接方式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X型磁电复合材料耦合效应研究进展
3
作者 兰梦双 张钦 +3 位作者 敖鸿 李汶川 邓小玲 高荣礼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4-59,64,共7页
综述了国内外0-X型复合多铁性材料磁电耦合效应的研究进展。由磁性纳米微粒与铁电相复合而成的0-X型磁电复合多铁性材料具有更大的界面面积、更好的分散性以及因磁性相之间较差的连通性所带来的高阻特性等优点,理论上可获得室温下更强... 综述了国内外0-X型复合多铁性材料磁电耦合效应的研究进展。由磁性纳米微粒与铁电相复合而成的0-X型磁电复合多铁性材料具有更大的界面面积、更好的分散性以及因磁性相之间较差的连通性所带来的高阻特性等优点,理论上可获得室温下更强的磁电耦合效应。但是,0-X型磁电复合多铁性材料的磁电耦合效应不仅与铁电相和铁磁相本身有关,还依赖于两相的界面、尺寸、外延应变以及连接形式等因素,其中,磁电相之间的连接形式直接决定了复合材料中磁电相的分散性、界面面积及界面之间的作用力大小,进而影响磁电复合多铁性材料的磁电耦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铁性 0-X型复合材料 磁电耦合效应 连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微球骨修复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波 徐文峰 廖晓玲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09-1017,共9页
磷酸钙微球具有良好的渗透性、高的比表面积、低致密度和较好的力学性能,在分离、催化、传感、组织工程和药物释放等方面均有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磷酸钙陶瓷微球在组织工程和药物释放等骨修复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实心、多孔、... 磷酸钙微球具有良好的渗透性、高的比表面积、低致密度和较好的力学性能,在分离、催化、传感、组织工程和药物释放等方面均有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磷酸钙陶瓷微球在组织工程和药物释放等骨修复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实心、多孔、空心和花瓣状等四种不同结构磷酸钙陶瓷微球制备方法以及在骨修复领域中的应用,并归纳总结了各类微球具有的优缺点和改进的方向,为骨修复用磷酸钙微球的设计和制备提供较系统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 微球 骨修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负载铂钯纳米酶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在湖水H_(2)O_(2)检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皮子杰 张园园 +5 位作者 陈龙 罗文杰 赵思恬 段鸿梁 杨晓玲 廖晓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74-80,共7页
过氧化氢(H_(2)O_(2))普遍存在于生命体和环境中,其浓度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高效、灵敏地对其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采用还原氧化石墨烯(GO)和铂钯纳米颗粒(PtPd NPs)修饰玻碳电极构建了一种超灵敏的H_(2)O_(2)电化学传感器。SEM和... 过氧化氢(H_(2)O_(2))普遍存在于生命体和环境中,其浓度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高效、灵敏地对其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采用还原氧化石墨烯(GO)和铂钯纳米颗粒(PtPd NPs)修饰玻碳电极构建了一种超灵敏的H_(2)O_(2)电化学传感器。SEM和EDS表征结果表明,GO和PtPd NPs成功修饰在电极表面并均匀分布。电化学测试表明,该传感器的灵敏度为68.4μA·(mmol/L)^(-1)·cm^(-2),最低检测限为31.2 nmol/L,检测范围为3.12×10^(-8)~9.22×10^(-5)mol/L。这些良好的性能使其在藻类湖水样本H_(2)O_(2)检测中达到95.43%~101.60%的回收率。该传感器还具备优异的稳定性、重现性和选择性,在检测环境样本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酶 石墨烯 铂钯纳米颗粒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状CaCO_(3)@HA/Fe_(3)O_(4)磁性介孔多级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1
6
作者 肖文谦 张静 +5 位作者 李克江 邹新宇 蔡昱东 李波 刘雪 廖晓玲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25-932,共8页
为了克服常规的生物陶瓷微球缺乏靶向功能的缺点,本研究制备了内核为CaCO3,外壳为磁性可调控羟基磷灰石(HA)的新型荔枝状多孔微球。结果表明: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能有效地负载于磁性HA微球上,并具备磁性靶向功能。此外, HA外壳具有良... 为了克服常规的生物陶瓷微球缺乏靶向功能的缺点,本研究制备了内核为CaCO3,外壳为磁性可调控羟基磷灰石(HA)的新型荔枝状多孔微球。结果表明: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能有效地负载于磁性HA微球上,并具备磁性靶向功能。此外, HA外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pH响应特性,可在模拟酸性肿瘤细胞环境中控制DOX的释放,有效杀死肿瘤细胞,并在模拟正常细胞培养环境中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这种新型的微球材料具有超顺磁性能,且微结构可控,是一种智能化药物控释微球载体,可以灵敏地释放DOX,从而有效地实现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微球 羟基磷灰石 D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锆钛硅烷复合膜层的制备及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洁 曹献龙 +5 位作者 戴崧乾 陈琪斌 马鹏飞 邓洪达 余大亮 兰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6-223,共8页
目的在镁合金表面制备耐蚀环保锆钛硅烷复合膜层,并研究其腐蚀性能。方法将锆盐、钛盐转化技术与绿色有机硅烷技术进行复合联用,通过先浸入含有锆盐、钛盐、单宁酸的无机溶液,再浸入5%(体积分数)的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有... 目的在镁合金表面制备耐蚀环保锆钛硅烷复合膜层,并研究其腐蚀性能。方法将锆盐、钛盐转化技术与绿色有机硅烷技术进行复合联用,通过先浸入含有锆盐、钛盐、单宁酸的无机溶液,再浸入5%(体积分数)的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有机硅烷溶液,在镁合金AZ31表面制备出了耐蚀环保锆钛硅烷复合膜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观察分析了复合膜层的微观形貌以及元素组成,利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电化学测试手段评价了膜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经过不同锆钛硅烷复合处理后,镁合金表面形成一层均匀、平整且有干枯河床状纳米尺度微裂纹的锆钛硅烷复合膜,膜层普遍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能。与空白镁合金试样相比,复合膜层试样出现最小腐蚀电流密度,为1.51μA/cm2,腐蚀速度约为空白样的1/50,交流阻抗值最大提高约20倍,腐蚀电位出现的最大正移接近100 mV。结论锆钛硅烷复合膜层对腐蚀性介质有显著的物理阻隔作用,显著抑制了镁溶解,阻滞了镁合金表面的电化学反应过程,降低了镁合金的腐蚀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钛硅烷复合膜层 镁合金 耐蚀性 交流阻抗谱 极化曲线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水凝胶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加乐 谭云飞 +3 位作者 谭绪林 肖文谦 李波 廖晓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176-182,共7页
组织工程技术是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组织或器官损伤及实现功能重建的前沿技术,其关键之一是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支架材料。水凝胶由于具有众多良好的特性,成为组织工程研究中一种优良的支架材料。丝素蛋白水凝胶由于独特... 组织工程技术是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组织或器官损伤及实现功能重建的前沿技术,其关键之一是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支架材料。水凝胶由于具有众多良好的特性,成为组织工程研究中一种优良的支架材料。丝素蛋白水凝胶由于独特的性质、多样化的成胶方式以及优异的可加工性成为了支架材料研究的热点,备受学者的青睐并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在阐明丝素蛋白凝胶原理的基础上,回顾了目前较为成熟的凝胶化方法,随后重点综述了丝素蛋白水凝胶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最后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水凝胶 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缓释效果评估 被引量:8
9
作者 陈英 刘中宁 +1 位作者 李波 姜婷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7-912,共6页
目的: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aspirin)作为经典非甾体抗炎药,已被证实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和促矿化作用,但是如何实现长期缓释aspirin并实现促进骨再生仍有待研究。本研究拟构建微球缓释体系,实现aspirin药物长期稳定缓慢释放,... 目的: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aspirin)作为经典非甾体抗炎药,已被证实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和促矿化作用,但是如何实现长期缓释aspirin并实现促进骨再生仍有待研究。本研究拟构建微球缓释体系,实现aspirin药物长期稳定缓慢释放,从而实现更为理想的成骨效果。方法:(1)合成制备三种缓释微球支架:①单纯物理浸提法合成硅酸钙(calcium silicate,CaSiO3)负载aspirin微球(CaSiO3+aspirin),②水包油(oil/water,O/W)乳化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负载aspirin微球(PLGA+aspirin),③O/W乳化法制备PLGA复合CaSiO3负载aspirin微球(PLGA+CaSiO3+aspirin),并通过调整PLGA与CaSiO3的比例,得到材料的最佳形貌。(2)缓释效果评价:用分光光度计测第1、2、4、6、9、13、17、21、24、30、36、45天微球浸提液的aspirin浓度,计算微球的aspirin载药率,绘制三种缓释微球支架的aspirin累积释放曲线并评价其缓释效果。结果:(1)环境扫描电镜下观察,三种微球支架表面结构规整,粒径均匀,但PLGA+aspirin组微球存在少量团聚现象,CaSiO3+aspirin组部分微球破裂,PLGA+CaSiO3+aspirin组微球均匀分布于CaSiO3粉末上。(2)三组的载药率分别为(1.06±0.04)%、(7.05±0.06)%和(6.75±0.18)%。(3)95%药物缓释时间分别为3 d、24 d和36 d,PLGA+CaSiO3+aspirin微球支架释放时间显著长于其余两组,且释放速率更为稳定。结论:PLGA+CaSiO3+aspirin复合微球支架具有较理想的阿司匹林缓释效果,该复合微球有望成为理想的成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缓释微球 抗炎 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纳米线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仕龙 李震东 +2 位作者 徐瑞成 陈刚 符春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1-469,共9页
纳米线因其显著的边界效应、易单晶化、高比线径、大比表面积、高强度、高韧性、低导电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太阳能转换、纤维合成、微电池制造等领域。水热法是制备纳米线的常用方法,本文综述了水热法工艺参数,矿化剂种类、... 纳米线因其显著的边界效应、易单晶化、高比线径、大比表面积、高强度、高韧性、低导电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太阳能转换、纤维合成、微电池制造等领域。水热法是制备纳米线的常用方法,本文综述了水热法工艺参数,矿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调控纳米线表面形貌与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矿化剂种类对纳米线的形成及形貌有显著影响,矿化剂浓度的升高会促进纳米线的形成,但是超过某一临界值又会反过来影响纳米线的形貌与抑制纳米线的形成;反应温度直接影响晶粒的生长,温度过高会导致杂相的产生,不利于形成稳定晶型,温度太低又不足以提供纳米线生长的动力;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纳米线长径比增加,比表面积增加,表面变得更光滑,当反应时间过长时,纳米线横向过度生长,纳米线长径比降低,纳米线变为纳米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 水热法 矿化剂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bO_(3)(A=K、Na、Ag)材料光催化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小雪 蔡苇 +3 位作者 黄瑞 王振华 高荣礼 符春林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共6页
ANbO_(3)(A=K,Na,Ag)材料因具备相对较小的带隙、铁电性、压电性,是重要的光催化材料,在光催化领域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综述了铌酸盐材料光催化性能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KNbO_(3)、NaNbO_(3)、AgNbO_(3)光催化性能改进的策略和机理,... ANbO_(3)(A=K,Na,Ag)材料因具备相对较小的带隙、铁电性、压电性,是重要的光催化材料,在光催化领域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综述了铌酸盐材料光催化性能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KNbO_(3)、NaNbO_(3)、AgNbO_(3)光催化性能改进的策略和机理,并提出了铌酸盐光催化材料未来发展的机遇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盐 光催化性能 电子-空穴对复合率 极化工程 内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改性衍生物光催化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震东 张仕龙 +1 位作者 王振华 符春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63,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通过金属离子掺杂、对有机配体修饰、与其他材料复合等手段获得的MOFs衍生物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光催化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 光催化活性 MOFs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开源的多功能动物行为学实验系统 被引量:1
13
作者 巩臣 张炎杰 +6 位作者 张檬 石峙岳 刘湘 柳攀 廖晓玲 周艺 刘雪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98,共7页
目的提供一种基于开源共享协议的多功能动物行为学实验系统,可用于条件恐惧,主动回避等多种行为学观察、训练及测试。方法本系统由实验箱体、摄像头、刺激电路及控制软件构成,可实现无人值守条件下多种实验动物行为学的记录及定量分析... 目的提供一种基于开源共享协议的多功能动物行为学实验系统,可用于条件恐惧,主动回避等多种行为学观察、训练及测试。方法本系统由实验箱体、摄像头、刺激电路及控制软件构成,可实现无人值守条件下多种实验动物行为学的记录及定量分析。结果本系统在两所高校分别搭建后,测试了包括条件恐惧,主动回避等常用动物行为学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实验数据显示,基于Sprague Dawley大鼠的条件恐惧行为、主动回避行为均能在该系统中稳定训练完成。结论成功研发了一套开源的多功能动物行为学实验系统。由于该系统整体设计从硬件到软件完全开源,并具有易使用、可扩展等特点,有利于本系统的广泛推广,降低实验准入门槛,惠利于所有动物实验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 开源 行为学 条件恐惧 主动回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3+)对AgNbO_(3)反铁电陶瓷微结构和储能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创 蔡苇 +3 位作者 陈大凯 杨蕊如 章恒 陈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35,共6页
AgNbO_(3)无铅反铁电材料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电介质储能材料,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储能密度和储能效率较低,限制了它的应用。本工作研究了Tm^(3+)对AgNbO_(3)陶瓷的微结构、介电性、铁电性和储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m^(3+)... AgNbO_(3)无铅反铁电材料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电介质储能材料,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储能密度和储能效率较低,限制了它的应用。本工作研究了Tm^(3+)对AgNbO_(3)陶瓷的微结构、介电性、铁电性和储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m^(3+)取代AgNbO_(3)陶瓷A位的Ag^(+),具有明显的细化晶粒的作用,增强了反铁电相的稳定性,使其储能性能显著提升。反铁电相稳定性的增强是由于Tm^(3+)的引入降低了结构的容差因子和产生了Ag空位,破坏了阳离子位移和氧八面体倾斜等长程相互作用的结果。AgNbO_(3)-0.1%(原子分数)Tm_(2)O_(3)陶瓷在200 kV/cm下表现出优异的储能性能(可回收储能密度为3.32 J/cm^(3),储能效率为62.5%),在高功率脉冲电子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bO_(3) 反铁电 储能性能 弛豫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生物医用磁性微球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泓 易忠超 +5 位作者 张静 王松 苏小朋 李波 肖文谦 廖晓玲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043-11053,共11页
经过合理化地结构设计与表面修饰之后,磁性微球显示出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医学影像、体外检测、药物载体、细菌/细胞筛选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梳理了目前发展迅速的多功能磁性微球研究成果,主要介绍了磁性微球的典型... 经过合理化地结构设计与表面修饰之后,磁性微球显示出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医学影像、体外检测、药物载体、细菌/细胞筛选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梳理了目前发展迅速的多功能磁性微球研究成果,主要介绍了磁性微球的典型结构、制备方法和应用现状,对磁性微球设计与生物医用提供了较系统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微球 生物医用 形貌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多铁材料制备与性能调控研究进展
16
作者 白雪 王杰 +3 位作者 吉聪 陈刚 蔡苇 符春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53,共6页
综述了二维多铁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制备方法,简要介绍了其性能调控手段,包括掺杂、引入缺陷和形成异质结,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二维多铁性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二维多铁材料 制备方法 性能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Kartogenin的抗氧化活性纳米纤维支架及其骨-肌腱整合作用
17
作者 陈培兴 王四祥 +1 位作者 刘万钱 杨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35-435,共1页
目的降低骨-肌腱界面组织损伤后活性氧引起的氧化应激,加快炎症期向组织新生期的转变,增强界面组织的修复与重塑能力,促进骨-肌腱的整合及其力学功能恢复。方法基于静电纺丝制备的丝素蛋白纳米纤维支架,结合多巴胺的氧化自聚合特性及其... 目的降低骨-肌腱界面组织损伤后活性氧引起的氧化应激,加快炎症期向组织新生期的转变,增强界面组织的修复与重塑能力,促进骨-肌腱的整合及其力学功能恢复。方法基于静电纺丝制备的丝素蛋白纳米纤维支架,结合多巴胺的氧化自聚合特性及其黏附能力,同时利用聚多巴胺(PDA)氨基基团与活性药物kartogenin(KGN)羧基基团间的酰胺缩合反应,构建载有KGN的抗氧化活性纳米纤维支架;使用扫描电镜、力学拉伸仪等方法表征纳米纤维支架的构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期 纳米纤维支架 黏附能力 氧化应激 肌腱 静电纺丝 多巴胺 整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多铁复合薄膜磁电耦合效应研究进展
18
作者 孙贵云 兰梦双 +8 位作者 张钦 钟思琦 张钰林 敖鸿 李汶川 曾志欣 吴恒 邓小玲 高荣礼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18,25,共7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集电、磁于一身的多铁复合薄膜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已在换能器、传感器、存储器等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尽管多铁复合薄膜克服了陶瓷因高温烧结造成磁电耦合系数较小的缺点,但多铁复合薄膜中的铁电相也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集电、磁于一身的多铁复合薄膜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已在换能器、传感器、存储器等领域应用广泛。然而,尽管多铁复合薄膜克服了陶瓷因高温烧结造成磁电耦合系数较小的缺点,但多铁复合薄膜中的铁电相也存在韧性差、脆性大,从而限制其在柔性器件中的应用。通过将铁磁相与具有柔性的铁电相复合而成的柔性多铁复合薄膜理论上可获得强的磁电耦合性能,同时因其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有望应用于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医疗设备、磁电传感器设备等领域。但是,柔性多铁复合薄膜的磁电耦合效应与磁电相的性能、组成、两相的接触面积以及两相间的复合形式等因素有关,其中,复合形式是影响耦合系数的关键因素。因此,综述了国内外复合形式影响柔性多铁复合薄膜磁电耦合效应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 多铁复合薄膜 磁电耦合效应 复合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极性小分子/ACM复合体系氢键结构和阻尼性能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小雨 王振慧 +4 位作者 刘海波 赵星 邢安 范保艳 刘晓燕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93-3198,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受阻酚AO-70/丙烯酸酯橡胶(ACM)和受阻胺GW-622/ACM体系的氢键结构和阻尼性能进行研究。AO-70与ACM的溶解度参数更接近,AO-70/ACM体系更稳定,其相容性优于GW-622/ACM体系。径向分布函数和氢键分析表明有机极性小分...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受阻酚AO-70/丙烯酸酯橡胶(ACM)和受阻胺GW-622/ACM体系的氢键结构和阻尼性能进行研究。AO-70与ACM的溶解度参数更接近,AO-70/ACM体系更稳定,其相容性优于GW-622/ACM体系。径向分布函数和氢键分析表明有机极性小分子/ACM复合体系中均存在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随AO-70和GW-622含量增多,产生的氢键数目增加,成键概率增大。AO-70和GW-622含量相同时,分子间氢键数量相同,但AO-70与ACM的相容性更佳,AO-70/ACM体系阻尼性能更优。有机极性小分子/ACM复合体系中分子间氢键数量增多,自由体积分数降低,内聚能密度增加,链段更密集,断、成键过程能耗增加,阻尼性能提升。模拟结果可为高阻尼复合材料氢键结构与阻尼性能关系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丙烯酸酯橡胶 阻尼性能 有机极性小分子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工艺对Ca_(3)Ti_(2)O_(7)陶瓷微结构及杂化非本征铁电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王钥涵 陈大凯 +4 位作者 周创 蔡苇 高荣礼 翟梦玉 张凤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8-967,共10页
Ca_(3)Ti_(2)O_(7)因其独特的铁电性来源和室温下优异的铁电性,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杂化非本征铁电体。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高温烧结制备了Ca_(3)Ti_(2)O_(7)陶瓷,研究了退火工艺(温度、时间和气氛)对其微结构、介电性和铁电性的... Ca_(3)Ti_(2)O_(7)因其独特的铁电性来源和室温下优异的铁电性,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杂化非本征铁电体。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高温烧结制备了Ca_(3)Ti_(2)O_(7)陶瓷,研究了退火工艺(温度、时间和气氛)对其微结构、介电性和铁电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气气氛、850℃下对Ca_(3)Ti_(2)O_(7)陶瓷退火30 min可获得较为优异的铁电性;相对于未退火的Ca_(3)Ti_(2)O_(7)陶瓷,退火后陶瓷的TiO_(6)八面体的面外倾侧角有一定程度增加;不同气氛下的退火处理会产生氧空位,从而使Ca_(3)Ti_(2)O_(7)陶瓷的晶粒尺寸有一定程度增大;真空退火后的陶瓷具有相对较大的晶粒尺寸和较多的氧空位,使其表现出相对较高的介电常数;经过退火处理的Ca_(3)Ti_(2)O_(7)陶瓷的漏电流均高于未退火的样品;通过对Ca_(3)Ti_(2)O_(7)陶瓷在不同气氛下进行退火处理可显著提升其剩余极化强度,同时矫顽场强有一定程度增加,其中空气和真空气氛下退火样品的剩余极化强度为2.9~3μC/cm^(2),表现出优异的杂化非本征铁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_(3)Ti_(2)O_(7)陶瓷 杂化非本征铁电性 退火气氛 氧八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