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3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戴新材料 编织大未来——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1
作者 陈丽芸 侯成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7-160,共4页
可穿戴智能服饰——当今时尚与科技领域的一次革命性融合,在航空航天、国防军事、智能生活、医疗健康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高德纳公司预测,2016年可穿戴智能服饰的市场将达到100亿美元。谷歌、三星、苹果、微软等高科技公司已... 可穿戴智能服饰——当今时尚与科技领域的一次革命性融合,在航空航天、国防军事、智能生活、医疗健康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高德纳公司预测,2016年可穿戴智能服饰的市场将达到100亿美元。谷歌、三星、苹果、微软等高科技公司已竞相加入此领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欧洲Hewlett-Packard实验室等都相继在植入式柔性传感器、可穿戴能源装备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改性 柔性传感器 佐治亚理工 国家重点实验室 能源装备 植入式 石墨烯 国防军事 医疗健康 Hewle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炼学科方向 汇聚科研人才——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作者 毛宇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4年第8期509-512,共4页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材料和纺织领域重要的国家级科研基地,目前设有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功能化纤维与低维材料、环境友好和生物纤维材料3个研究方向:其中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分子链缠结解离、高倍拉伸取向...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材料和纺织领域重要的国家级科研基地,目前设有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功能化纤维与低维材料、环境友好和生物纤维材料3个研究方向:其中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分子链缠结解离、高倍拉伸取向等基础研究上,攻克了高强高模量聚乙烯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和工程集成,打破了欧美技术封锁,使我国成为世界上3个拥有该项技术的国家之一,产量占全球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性能纤维 材料改性 东华大学 学科方向 科研人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汇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纤维排水板真空预压加固吹填软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少朋 杨爱武 许福军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9-797,共9页
针对目前废弃纤维资源化利用和真空预压加固吹填软土地基效果欠佳等问题,在废弃纤维改性处理的基础上,研制出改性纤维塑料排水板,利用梯度比试验和室内真空预压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改性纤维滤膜淤堵特性和不同类型排水板真空预压加... 针对目前废弃纤维资源化利用和真空预压加固吹填软土地基效果欠佳等问题,在废弃纤维改性处理的基础上,研制出改性纤维塑料排水板,利用梯度比试验和室内真空预压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改性纤维滤膜淤堵特性和不同类型排水板真空预压加固吹填软土效果及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改性纤维滤膜孔径超过119μm防淤堵效果更好;改性纤维排水板在沉降量、出水量、真空度、孔隙水压力、土样含水率和十字板剪切强度等指标上都优于普通塑料排水板,且滤膜孔径为119μm的排水板加固效果最佳,相较于普通塑料排水板(分体式),其成本较低的同时,含水率平均降低6.4%,十字板剪切强度平均提高了7.8k Pa,充分体现了改性纤维排水板在工程应用中不仅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还能降低成本,符合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纤维排水板 真空预压 吹填软土 梯度比 淤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专项购置工作横纵协同管理模式及成效 被引量:5
4
作者 施镇江 史同娜 +3 位作者 朱冰洁 章宦耀 杨伟 吴文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0-247,共8页
如何合理计划各类仪器设备占比及排序、科学论证仪器设备型号、有效降低采购风险、规范安置与调试仪器设备并最终顺利开放和使用仪器设备,是高校仪器设备购置工作中的共性问题。某高校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为期4年的仪器设备专... 如何合理计划各类仪器设备占比及排序、科学论证仪器设备型号、有效降低采购风险、规范安置与调试仪器设备并最终顺利开放和使用仪器设备,是高校仪器设备购置工作中的共性问题。某高校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为期4年的仪器设备专项购置工作中,通过横纵协同管理模式——横向协调各项目占比与排序问题,纵向解决项目购置各阶段遇到的问题——顺利完成专项购置工作,有效支撑了实验室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设备专项购置 横纵向协同管理 项目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亚胺化中应力对聚酰亚胺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彪 李源 +1 位作者 董杰 张清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为提高聚酰亚胺(PI)前驱体环化纤维的力学性能,并优化其微结构,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测试,研究了在热亚胺化过程中施加一定应力对PI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应力加快了热亚胺化反应的进程,300℃保温... 为提高聚酰亚胺(PI)前驱体环化纤维的力学性能,并优化其微结构,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测试,研究了在热亚胺化过程中施加一定应力对PI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应力加快了热亚胺化反应的进程,300℃保温120 s,纤维亚胺化程度达到90%,相比于松弛状态下提升了17%,这有利于纤维性能的提升;在纤维聚集态结构方面,应力作用下,纤维轴向晶面间距增大,取向度和结晶度提高;相较于松弛状态下,经400℃应力热亚胺化反应,纤维内部(004)晶面的取向度由0.63提升至0.80,结晶度由14.20%提升至16.73%,表明纤维内部形成更加完善的晶体结构,纤维径向分子链有序度增加,但大部分仍为非晶结构;得益于热亚胺化过程中分子链取向度的提高,纤维的强度和模量显著提升,断裂伸长率下降,且在应力作用下,经400℃热亚胺化处理纤维的5%和10%热失重温度分别达到529℃和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纤维 聚酰亚胺纤维 干喷湿纺 热亚胺化 应力 聚集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TA短切纤维/共聚改性PPTA沉析纤维复合纸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谢平 赵开荣 +3 位作者 胡祖明 于俊荣 王彦 李娜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4,共9页
采用共聚策略,在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分子链中引入含有间位结构的间苯二胺(MPD),通过低温溶液缩聚,制备了共聚改性PPTA (MPPTA),利用沉析法得到MPPTA沉析纤维(pMPPTA)。将pMPPTA与PPTA短切纤维(cPPTA)混合后,通过湿法抄造和热压... 采用共聚策略,在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分子链中引入含有间位结构的间苯二胺(MPD),通过低温溶液缩聚,制备了共聚改性PPTA (MPPTA),利用沉析法得到MPPTA沉析纤维(pMPPTA)。将pMPPTA与PPTA短切纤维(cPPTA)混合后,通过湿法抄造和热压成形制备cPPTA/pMPPTA复合纸,探究了纸张定量及pMPPTA含量对cPPTA/pMPPTA复合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纸张定量及pMPPTA含量对复合纸微观结构影响显著。当纸张定量为90 g/m^(2)及pMPPTA质量分数为60%时,cPPTA/pMPPTA复合纸的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较PPTA原纸显著提高,拉伸强度达32.2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TA 共聚改性 沉析纤维 短切纤维 复合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缝合密度和层数的单向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秦成 查一斌 +5 位作者 张联合 任浩 程亚男 李永丰 刘勇 张辉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9,共9页
为研究缝合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以芳纶纤维为缝线,采用改进的锁式缝合方式制备了不同缝合密度及缝合层数的单向碳纤维织物预制体,通过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VARTM)工艺制备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其内部结构以及Ⅰ型层间断裂韧... 为研究缝合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以芳纶纤维为缝线,采用改进的锁式缝合方式制备了不同缝合密度及缝合层数的单向碳纤维织物预制体,通过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VARTM)工艺制备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其内部结构以及Ⅰ型层间断裂韧性、冲击性能、弯曲和压缩性能。结果表明:在一次缝合9层且缝合密度为4 mm×4 mm时,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佳综合力学性能,与未缝合复合材料相比,Ⅰ型断裂韧性提升了50.8%,最大冲击载荷提升了46.2%,能量吸收率提升了27.0%,弯曲强度增加了15.4%,压缩强度提升了4.1%,压缩模量未出现下降;而在一次缝合3层时,不同缝合密度复合材料的弯曲和压缩性能均有所下降。分析发现,增加缝合密度可有效提升复合材料层间性能,增大缝合层数则有助于减少缝线对复合材料面内性能的影响,为缝合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锁式缝合 缝合密度 缝合层数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粗糙化聚甲醛/聚丙烯共混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汪洋 杨新华 +2 位作者 刘园园 陈龙 孙俊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文中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聚甲醛(POM)含量(5%,10%和15%)的聚甲醛/聚丙烯(PP)共混物,并使用“熔纺-拉伸”两步法制备了POM/PP共混纤维,使用旋转流变仪、扫描电镜、纤维拉力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POM含量对POM/PP共混物流变性能以及对... 文中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聚甲醛(POM)含量(5%,10%和15%)的聚甲醛/聚丙烯(PP)共混物,并使用“熔纺-拉伸”两步法制备了POM/PP共混纤维,使用旋转流变仪、扫描电镜、纤维拉力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POM含量对POM/PP共混物流变性能以及对共混纤维表面形貌、力学性能及基体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OM的加入改善了共混物的熔体加工性能与热稳定性以及纤维的表面粗糙度、抗蠕变性能与基体结合性能。当POM质量分数为10%时,纤维的断裂强度达到3.32 cN/dtex,在环氧树脂中的基体结合强度为68.9 kPa,是性能良好的增强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聚甲醛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流变性能 基体结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解度和纺丝液含量对聚乙烯醇静电纺纳米纤维隔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毕谷帅 张锦中 +1 位作者 唐晓峰 查刘生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5,共5页
以聚乙烯醇(PVA)为成纤聚合物,以水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纤维隔膜,研究了PVA醇解度和纺丝液含量对隔膜孔隙率、吸液率、热尺寸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纺丝液含量相同的条件下,PVA的... 以聚乙烯醇(PVA)为成纤聚合物,以水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纤维隔膜,研究了PVA醇解度和纺丝液含量对隔膜孔隙率、吸液率、热尺寸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纺丝液含量相同的条件下,PVA的醇解度越高,隔膜的孔隙率、吸液率、抗拉强度、热尺寸稳定性和离子电导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在PVA醇解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纺丝液含量的增加,隔膜的孔隙率和离子电导率逐渐升高,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PVA的醇解度和纺丝液含量对隔膜的电化学稳定性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纳米纤维隔膜 聚乙烯醇 静电纺丝 醇解度 纺丝液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同步改善VARI成型CF/E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
10
作者 阳泽濠 宁博 +6 位作者 陈正国 徐学宏 刘卫平 薛怿 刘勇 张辉 俞建勇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2,共11页
研究了静电纺聚醚酰亚胺(PEI)纳米纤维膜对真空辅助树脂灌注(VARI)成型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微观机制。研究发现,PEI纳米纤维膜与环氧树脂浸渍性良好且不影响树脂流动,适用于灌注温... 研究了静电纺聚醚酰亚胺(PEI)纳米纤维膜对真空辅助树脂灌注(VARI)成型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微观机制。研究发现,PEI纳米纤维膜与环氧树脂浸渍性良好且不影响树脂流动,适用于灌注温度为70℃且灌注时间小于30 min的VARI成型工艺,在120℃的环氧树脂固化温度下6 min内完全溶解。PEI纳米纤维膜的引入可同时改善CF/EP复合材料的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15 g/m^(2)的PEI纳米纤维膜可以使CF/EP复合材料的Ⅰ型层间断裂韧度、Ⅱ型层间断裂韧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提升55.1%,65.4%和12.2%,20 g/m^(2)的PEI纳米纤维膜使CF/EP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了10.6%和9.3%,10 g/m^(2)的PEI纳米纤维膜使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分别增加24.3%和18.9%。PEI纳米纤维膜通过原位溶解和环氧树脂固化诱导相分离,在CF/EP复合材料层间形成均匀分布的PEI/环氧树脂两相结构,提高了复合材料层间裂纹的扩展阻力和层间树脂基体的载荷转移能力,可能是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面内力学性能得到改善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真空辅助树脂灌注 聚醚酰亚胺 纳米纤维膜 层间韧性 面内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酰亚胺改性聚烯烃复合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11
作者 徐明礼 李琇廷 +3 位作者 董杰 滕翠青 张清华 赵昕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0,共9页
合成含三氟甲基和苯并咪唑结构的聚酰亚胺(PI)作为涂层,对商业化聚烯烃(PE)隔膜进行表面涂覆,探究不同固含量的涂覆液对涂层孔隙结构、物理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PI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1.1%时,综合性能最优,相较于PE隔膜,... 合成含三氟甲基和苯并咪唑结构的聚酰亚胺(PI)作为涂层,对商业化聚烯烃(PE)隔膜进行表面涂覆,探究不同固含量的涂覆液对涂层孔隙结构、物理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PI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1.1%时,综合性能最优,相较于PE隔膜,复合隔膜具有较佳的热稳定性,150℃的收缩率仅为13%左右,800℃后的残炭率为27.2%,远高于PE隔膜;复合隔膜的离子电导率与离子迁移数分别达0.18 mS/cm和0.77;利用复合隔膜组装的电池具有与PE隔膜相当的倍率性能,且在1 C倍率下、循环3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6.0%,在锂对称循环测试中,电池在工作1000 h后,表现出更加稳定的脱(嵌)锂工作,能够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I)层,并诱导锂的均匀沉积,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聚烯烃 复合隔膜 热稳定性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切芳纶纤维网纱层间增韧CF/EP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12
作者 彭砚双 薛怿 +6 位作者 阳泽濠 赵庆志 张文强 冯阳阳 刘勇 张辉 俞建勇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37,共8页
为提高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的层间韧性,本文采用湿法成网工艺制备微纤化短切芳纶纤维网纱(short Aramid Fiber Veil,AFV)作为CF/EP的插层,研究了AFV面密度对其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通过对CF/EP复合材料断面形貌进行观察,探究... 为提高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的层间韧性,本文采用湿法成网工艺制备微纤化短切芳纶纤维网纱(short Aramid Fiber Veil,AFV)作为CF/EP的插层,研究了AFV面密度对其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通过对CF/EP复合材料断面形貌进行观察,探究其增韧机制。结果表明,经3 g/m^(2)AFV增韧的CF/EP复合材料的G_(ⅠC)值提升了60.6%,G_(ⅡC)值提升了69.7%,并且层间剪切性能也有所改善。结合SEM分析可知,微纤化短切芳纶纤维在受力时出现了纤维桥接、纤维拔出、纤维断裂和纵向撕裂等现象,使裂纹路径更加曲折,消耗更多能量,从而提升了CF/EP复合材料的层间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纤化短切芳纶纤维网纱 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层间断裂韧性 纤维桥接 纤维纵向撕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燃料电池用碳纤维纸的工艺优化及性能
13
作者 倪学鹏 王燕青 +2 位作者 李坤明 吴琪琳 巨安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70,共10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被认为是新能源动力终极解决方案。气体扩散层(GDL)是PEMFC中的关键组件,起到导电、传热、透气、排水的作用。碳纤维纸是目前GDL首选的商业化材料。文中以湿法成型为基础,研究了分散剂种类、碳纤维长径比、...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被认为是新能源动力终极解决方案。气体扩散层(GDL)是PEMFC中的关键组件,起到导电、传热、透气、排水的作用。碳纤维纸是目前GDL首选的商业化材料。文中以湿法成型为基础,研究了分散剂种类、碳纤维长径比、树脂浸渍和碳化石墨化工艺对碳纤维纸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氧化乙烯(PEO)与羟甲基纤维素(HMC)复配为最佳的分散剂体系。6mm和3mm短切碳纤维的最佳配比为80%和20%。采用真空浸渍法浸渍酚醛树脂能显著提升碳纤维纸的树脂碳残留量及导电性。碳化石墨化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增加碳纤维纸的孔隙率和导电性,当热处理温度为2400℃时,碳纤维纸的孔隙率为82.5%,电阻率为8.1m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气体扩散层 碳纸 工艺优化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物洗涤过程纤维微塑料释放研究进展
14
作者 钱殷超 周宓 +2 位作者 崔盼盼 张晶晶 李光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06,共9页
微塑料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已在全球范围受到高度关注,其中衣物洗涤过程释放的纤维微塑料是微塑料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文献调研,从微塑料污染现状、纤维微塑料污染路径到衣物洗涤过程影响微塑料释放的因素以及减少... 微塑料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已在全球范围受到高度关注,其中衣物洗涤过程释放的纤维微塑料是微塑料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文献调研,从微塑料污染现状、纤维微塑料污染路径到衣物洗涤过程影响微塑料释放的因素以及减少衣物洗涤过程微塑料释放的技术进行了系统评述。基于现阶段的研究,提出了建立纤维微塑料释放评价标准、对微塑料生物毒性和危害开展系统研究、从纤维生产源头解决减少微塑料的技术,对微塑料开展无害化处置技术等策略。以期通过制定政策法规以及提高公众意识,共同减缓微塑料对环境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纤维微塑料 衣物洗涤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纳米纤维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介电击穿强度
15
作者 段广宇 胡凤英 +3 位作者 王亚兵 梁莹浩 邵文轩 胡祖明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01-1508,共8页
将芳纶纳米纤维(ANF)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采用真空浸渍法构筑了PMMA-ANF-PMMA[P-A-P-x,其中,x为PMMA/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液(简称浸渍溶液)中PMMA的质量分数]复合薄膜。采用FTIR、XRD、SEM、AFM对复合薄膜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MMA... 将芳纶纳米纤维(ANF)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采用真空浸渍法构筑了PMMA-ANF-PMMA[P-A-P-x,其中,x为PMMA/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液(简称浸渍溶液)中PMMA的质量分数]复合薄膜。采用FTIR、XRD、SEM、AFM对复合薄膜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MMA质量分数对P-A-P复合薄膜结构组成、微观形貌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采用宽频介电阻抗谱仪测定了P-A-P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通过Weibull分布及拟合计算,测试了P-A-P复合薄膜的介电击穿强度、杨氏模量。结果表明,P-A-P复合薄膜具有明显的三层结构,随着PMMA质量分数的增加,P-A-P复合薄膜的厚度逐渐增大,而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在1×10^(2)~1×10^(6)Hz呈相反趋势,P-A-P复合薄膜表面粗糙度逐渐降低(从ANF薄膜的7.41 nm降至P-A-P-10的1.76nm),杨氏模量逐渐提升(从P-A-P-0的1.16 GPa升至P-A-P-10的1.81 GPa),介电击穿强度逐渐增大,P-A-P-10在25和120℃时的介电击穿强度分别为262.4和232.8 MV/m,比P-A-P-0分别提升了87.8%和13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纳米纤维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三层结构 介电击穿强度 杨氏模量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度响应性双面纤维的可注射天然高分子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6
作者 张锦中 李可莹 +1 位作者 毕谷帅 查刘生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8-264,共7页
以改性后的天然高分子羟丙基纤维素和普鲁兰多糖为成纤聚合物,静电纺丝制备了一种升温可卷曲的温度响应性双面纳米纤维。利用其升温弯曲特性,构建了基于纤维缠绕作用的新型水凝胶网络体系,从而得到了一种可注射天然高分子水凝胶。通过... 以改性后的天然高分子羟丙基纤维素和普鲁兰多糖为成纤聚合物,静电纺丝制备了一种升温可卷曲的温度响应性双面纳米纤维。利用其升温弯曲特性,构建了基于纤维缠绕作用的新型水凝胶网络体系,从而得到了一种可注射天然高分子水凝胶。通过扫描电镜确认了水凝胶的溶胶-凝胶转变源于热诱导自卷曲纤维之间的紧密缠结和纤维之间疏水相互作用的协同作用。流变测试证明了该水凝胶具有与软骨近似的物理性能,并能在人体温度下形成稳定的凝胶结构。该水凝胶采用天然高分子制备、凝胶过程无化学反应是一种良好的仿生材料或支架材料,在生物医疗材料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纤维素 普鲁兰多糖 并列纳米纤维 可注射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聚醚砜的合成及其用于膜的亲水改性研究
17
作者 宋梦园 何春菊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6,共5页
以双酚S、2,2-二(3-氨基-4-羟苯基)-六氟丙烷、4,4-二羟基二苯砜为原料,通过Williamson法制备一种含氨基的聚醚砜共聚物,通过与异氰酸酯-磺丙基甜菜碱反应得到两性离子聚合物;将其与聚醚砜(PES)共混溶解,经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膜。得到... 以双酚S、2,2-二(3-氨基-4-羟苯基)-六氟丙烷、4,4-二羟基二苯砜为原料,通过Williamson法制备一种含氨基的聚醚砜共聚物,通过与异氰酸酯-磺丙基甜菜碱反应得到两性离子聚合物;将其与聚醚砜(PES)共混溶解,经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制膜。得到的共混膜渗透性提升1.18倍,蛋白截留率保持95%以上,具备良好的抗污性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分离膜 两性离子 抗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耐磨改性酚醛及其衬垫摩擦性能研究
18
作者 徐帆 杨宗阳 +4 位作者 汪伟 黄雄荣 俞森龙 乔小兰 朱美芳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4,共7页
针对织物/树脂基自润滑衬垫酚醛树脂摩擦因数偏高、耐磨性能较弱的缺点,采用多级固化工艺与有机-无机杂化改性技术对酚醛树脂进行耐磨改性,研究固化工艺、无机纳米粒子含量与尺寸对自润滑衬垫摩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讨无机纳米粒子对... 针对织物/树脂基自润滑衬垫酚醛树脂摩擦因数偏高、耐磨性能较弱的缺点,采用多级固化工艺与有机-无机杂化改性技术对酚醛树脂进行耐磨改性,研究固化工艺、无机纳米粒子含量与尺寸对自润滑衬垫摩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讨无机纳米粒子对树脂的耐磨改性机制。结果显示:固化工艺为130℃/2 h+175℃/2 h时,织物衬垫剥离强度可达3.77 N/mm且热稳定性最好;当氧化锆质量分数和尺寸分别为8%和200 nm时,改性树脂的摩擦学性能最优,最大摩擦因数和平均摩擦因数分别为0.161和0.139,比纯树脂分别降低了52%和23%;改性后的织物衬垫耐磨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磨痕深度与宽度大幅下降,自润滑衬垫摩擦学性能最优,织物衬垫耐磨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研究分析显示,氧化锆耐磨改性机制主要为纳米粒子增强效应、应力诱导相变增韧与微裂纹增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润滑衬垫 酚醛树脂 纳米氧化锆 自润滑轴承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加筋固化轻质土力学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研究
19
作者 杨少坤 杨爱武 +1 位作者 任鹏 任毅青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51-2167,共17页
纤维与土体界面间的相互作用是制约纤维加筋效果的关键因素,了解筋/土接触面间力的产生和传递过程对于合理高效利用纤维加固土体的工程性质具备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借助提出的单/多根纤维拉拔试验方法及装置,定量化分析纤维与固化轻质... 纤维与土体界面间的相互作用是制约纤维加筋效果的关键因素,了解筋/土接触面间力的产生和传递过程对于合理高效利用纤维加固土体的工程性质具备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借助提出的单/多根纤维拉拔试验方法及装置,定量化分析纤维与固化轻质土基体界面间相互作用的力学行为;其次,通过一系列三轴剪切试验,揭示不同纤维掺入比与长度对纤维加筋固化轻质土应力-应变关系及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最后,以结构性剑桥模型为理论框架,进而提出一个能够准确表征纤维增强固化轻质土基体效果的本构模型,讨论其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埋置长度和铺设角度下的单纤维拉应力-位移曲线均表现出典型的单峰特征,28 d、60 d龄期下大量试样发生纤维断裂破坏,而多纤维数量下的筋/土界面拉应力-位移曲线则呈多峰衰减特征。纤维的掺入使得应力-应变曲线形态由弱软化型向硬化型转变,其中,纤维加筋固化轻质土抗剪强度包线为“上翘型”折线,存在明显的转折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能够描述固化轻质土和纤维加筋效应影响的几何参数到结构性剑桥模型(SCC)中,进一步构建了能够反映纤维加筋固化轻质土硬化和软化行为的修正SCC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工程中加筋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加筋固化轻质土(BF-SLS) 界面作用力 全曲线方程 剪切力学特性 修正SC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结构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界面改性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照 曹硕 +3 位作者 朱姝 杨洋 滕翠青 余木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148,共8页
采用热压成型法制备纺织结构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F/PEEK)航空热塑性复合材料。通过对碳纤维(CF)进行去浆、活化,及采用磺化聚醚醚酮(SPEEK)进行表面涂层,显著提高了CFF/PEEK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讨论了热压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 采用热压成型法制备纺织结构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CFF/PEEK)航空热塑性复合材料。通过对碳纤维(CF)进行去浆、活化,及采用磺化聚醚醚酮(SPEEK)进行表面涂层,显著提高了CFF/PEEK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讨论了热压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对材料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优化工艺条件,制备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达到714.29 MPa和955.84 MPa。借助扫描、金相显微镜等观察手段,发现经过界面改性处理后,复合材料断裂发生在基体内部而非界面处,基体与增强体浸润性和结合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结构碳纤维 聚醚醚酮 热压成型 界面改性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