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质谱结合香气活度值分析膜分离精制技术对桂花净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1
作者 郭英杰 郭智鑫 +5 位作者 卞建明 谢秋涛 李高阳 汪凯 郭佳婧 朱向荣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5-262,共8页
为探究通过膜分离技术得到的精制桂花净油原液、截留液和透过液的香气品质差异,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桂花净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桂花净油样品中含有66种挥发性成分(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不同组分的VOC种类和含量存在显著... 为探究通过膜分离技术得到的精制桂花净油原液、截留液和透过液的香气品质差异,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桂花净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桂花净油样品中含有66种挥发性成分(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不同组分的VOC种类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成功区分3种不同的桂花净油组分,预测准确率达到93.6%。根据变量投影重要性值>1筛选出了10种差异性化合物,通过聚类热图分析出桂花净油原液、截留液和透过液含量突出的VOC分别为9、3、1种;经过抗絮凝实验与流变学分析可知,桂花净油透过液具有良好的抗絮凝性与稳定的流变趋势,且其含有的棕榈酸及其衍生物含量最低。根据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对各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评估,发现桂花净油原液样品的花香味、果香味、油脂香味和古龙样香气强度最为显著,其OAV分别为1 371 871.65、41 885.15、37 199.21和3 050.71;而桂花净油透过液样品的草香味强度最为突出,其OAV为3 241 379.60。本研究结果可为膜分离技术应用于纯化桂花净油以及桂花净油膜分离后各样品的特征香气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净油 膜分离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香气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技术桂花渣的品质:物理性质、营养成分、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2
作者 郭英杰 卞建明 +3 位作者 谢秋涛 李高阳 汪凯 朱向荣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81-292,共12页
为对桂花浸膏副产物即桂花渣的加工适应性进行考察和评价以及为其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对真空微波干燥(vacuum microwave drying,VM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热泵干燥(heat pump drying,HPD)制备的桂花渣的物理... 为对桂花浸膏副产物即桂花渣的加工适应性进行考察和评价以及为其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对真空微波干燥(vacuum microwave drying,VM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热泵干燥(heat pump drying,HPD)制备的桂花渣的物理性质、营养成分、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VFD桂花渣色泽良好,ΔE和褐变指数最低,分别为14.26±0.53和12.43±0.65,具有最高的总酚、总黄酮含量,表现出最高的持水力和抗氧化能力。VMD桂花渣具有最高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总苯乙醇苷、毛蕊花糖苷、红景天苷含量,表现出最优的持油能力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抗氧化能力主要与总酚、总黄酮含量显著正相关,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与总苯乙醇苷、总糖、总单宁含量显著正相关。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以区分不同干燥技术桂花渣,并稳定具有良好预测性。根据Topsis分析,VFD桂花渣品质最佳,VMD桂花渣优于HPD桂花渣。综上所述,桂花渣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营养成分、抗氧化能力、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具有作为功能性食品、美白化妆品原料的潜力,本研究为不同干燥技术桂花渣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技术 桂花渣 物理性质 营养品质 抗氧化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结合相对气味活性值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桂花浸膏与净油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郭英杰 郭智鑫 +4 位作者 卞建明 谢秋涛 李高阳 汪凯 朱向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51-160,共10页
为分析与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桂花浸膏与净油挥发性成分及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桂花浸膏与净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通过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 为分析与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桂花浸膏与净油挥发性成分及香气特征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桂花浸膏与净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通过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模型,并结合相对气味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香气雷达图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干燥方式下,桂花浸膏与净油样品中共鉴定挥发性成分有113种,不同样品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PLS-DA筛选出36种变量投影重要性大于1的标志性挥发性成分,对不同干燥方式浸膏和净油的区别判断预测准确率为99.6%。ROAV和香气雷达图结果表明,二氢-β-紫罗兰醇、香叶基香叶醇、壬醛、β-紫罗兰酮、二氢-β-紫罗兰酮对桂花浸膏和净油香气贡献较大,上述挥发性成分提供了花香、木香、果香气息,尤其是冷冻干燥提取的浸膏香气更为浓郁,PCA表明冷冻干燥有利于桂花浸膏和净油香味品质的提升。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干燥方式桂花浸膏与净油的挥发性成分及香气特征差异,为其产品的工艺优化和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浸膏 桂花净油 干燥方式 亚临界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相对气味活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桂花净油分子蒸馏馏分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
4
作者 郭智鑫 郝丹丹 +5 位作者 卞建明 谢秋涛 孙亚丽 汪凯 李高阳 朱向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6-285,共10页
为了探究分子蒸馏技术纯化桂花净油的不同馏分挥发性成分与香气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中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 为了探究分子蒸馏技术纯化桂花净油的不同馏分挥发性成分与香气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中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P-value与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important in the projection,VIP)与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桂花净油的轻组分、重组分和残留物组分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馏分中共检测到8大类挥发性成分共73种,其中醇类22种、醛类5种、酸类10种、酚类3种、酮类5种、酯类17种、烷烃类5种、烯萜类6种。各馏分中醇类物质的种类与相对含量最高,是桂花净油挥发性成分的主要贡献物质,且各馏分的挥发性成分种类与相对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建立的三种馏分挥发性成分判别模型,分类准确率为98.2%;并在分析确定出三种馏分27种差异性挥发物成分(VIP>1)后,对轻组分14种、重组分9种和残留物组分11种的关键香气贡献成分(ROAV>1)进行香气轮廓分析,轻组分与重组分、残留组分相比,表现出的花香味、甜味以及松木香味更为强烈。轻组分的挥发性成分种类与相对含量最多,香气特征中的桂花花香味最为浓郁强烈。本研究采用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桂花净油各馏分挥发性成分差异与香气特征,为桂花净油分子蒸馏各馏分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技术 桂花净油 化学计量学方法 气质分析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