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南地区红肉猕猴桃促花壮果调控技术及应用效果
1
作者 陈大明 杨永超 +5 位作者 王永平 陈德富 李雄 朱江 陈上加 叶开玉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1期49-52,共4页
滇南地区红肉猕猴桃发展较为迅速。滇南地区有潜力成为我国红肉猕猴桃的优势产区。但其也存在着冷量不足、栽培技术不成体系等问题,导致红肉猕猴桃整体产量不高和品质不稳定。本文总结了滇南地区红肉猕猴桃促花调控技术,包括促花调控技... 滇南地区红肉猕猴桃发展较为迅速。滇南地区有潜力成为我国红肉猕猴桃的优势产区。但其也存在着冷量不足、栽培技术不成体系等问题,导致红肉猕猴桃整体产量不高和品质不稳定。本文总结了滇南地区红肉猕猴桃促花调控技术,包括促花调控技术、壮果技术、修剪、强制休眠技术、解除休眠技术以及防风防雹等方面内容,阐述了该技术体系在实践中应用取得的效果,并提出了注意事项,以期为促进滇南地区猕猴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肉猕猴桃 促花壮果 调控技术 应用效果 滇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TCP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晓静 李圣龙 岳亮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TCP是植物特有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参与植物的叶发育、花发育、分枝发育、芽的休眠、果实的成熟及花色苷的生物合成等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以石榴基因组数据和转录组数据为材料,分析了石榴TCP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保守... TCP是植物特有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参与植物的叶发育、花发育、分枝发育、芽的休眠、果实的成熟及花色苷的生物合成等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以石榴基因组数据和转录组数据为材料,分析了石榴TCP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和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石榴基因组有22个TCP基因,TCP蛋白氨基酸长度在221~644 aa之间,蛋白分子量为23.23~70.76 ku。石榴TCP基因可分为ClassⅠ(PCF)和ClassⅡ(CYC/TB1和CIN)两大类。大多数PgTCP基因无内含子。CIN亚族成员PgTCP1、PgTCP3、PgTCP4、PgTCP5含有miR319调控位点。PgTCP1和PgTCP3在叶片中表达量高,PgTCP1和PgTCP14在花中表达量高。PgTCP22在果皮发育中表达量降低,PgTCP2和PgTCP5在外种皮发育中表达量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石榴TCP家族基因功能研究,探索TCP调控石榴果实发育及品质形成提供参考,为石榴的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 TCP转录因子 基因家族分析 基因表达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南地区红肉猕猴桃周年管理历
3
作者 杨永超 李杰 +4 位作者 付鸿博 王永平 鲜思跃 王顺海 陈大明 《云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6-17,20,共3页
文章依据红肉猕猴桃在滇南地区的物候表现及在部分农业公司实际的农事操作的基础,总结了红肉猕猴桃周年管理历,以期为该地区种植户提供猕猴桃水肥管理、修剪、病虫害防治、花果管理等的操作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红肉猕猴桃 滇南地区 周年管理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瓜实蝇气味结合蛋白基因鉴定及组织分布 被引量:1
4
作者 孔琼 王传铭 +6 位作者 汪斌伟 张晓媛 李珣 谢昆 舒茜 黄镜梅 袁盛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666-2672,共7页
【目的】克隆南瓜实蝇(Bactrocera tau)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ent binding proteins,OBPs)基因,并分析其相关生物学信息,为了解南瓜实蝇的嗅觉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南瓜实蝇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获得OBPs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 【目的】克隆南瓜实蝇(Bactrocera tau)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ent binding proteins,OBPs)基因,并分析其相关生物学信息,为了解南瓜实蝇的嗅觉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南瓜实蝇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获得OBPs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基因克隆测序验证鉴定OBPs基因,并采用sqRT-PCR检测OBPs在雌、雄虫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经PCR产物测序验证和BLAST比对后共鉴定得到6个南瓜实蝇OBPs基因,序列长度在498~955 bp,编码128~314 aa,预测分子量大小为14.67~36.24 kDa,等电点为4.69~8.16,且每个OBP序列的N端均具有16~26 aa组成的信号肽序列,属于1个Minus型和5个Classic型。不同类型的OBPs均具有各自典型保守的Cys位点。6个OBPs分化明显,序列相似度在30%~51%。系统进化树表明,6个OBPs与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的OBPs亲缘关系较近,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次之。半定量RT-PCR检测显示,6个OBPs在雌、雄虫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而OBP14在雄虫腹部不表达,OBP15在雌虫腹部不表达。【结论】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南瓜实蝇嗅觉识别分子机制和引诱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实蝇 气味结合蛋白 基因鉴定 表达分布 半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酵母对葡萄酒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5
作者 陈佳富 熊丽娜 +1 位作者 朱江润 付鸿博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3期45-52,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酵母对葡萄酒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并筛选适宜浓度。【方法】选择安琪活性葡萄酒专用酵母和大曲谷物酒酵母,将两种酵母分别设定3种浓度(100、150和200 mg/L)对葡萄进行发酵。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葡萄酒... 【目的】分析不同酵母对葡萄酒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并筛选适宜浓度。【方法】选择安琪活性葡萄酒专用酵母和大曲谷物酒酵母,将两种酵母分别设定3种浓度(100、150和200 mg/L)对葡萄进行发酵。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葡萄酒的挥发性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处理中共有155种挥发性物质被鉴定,可将其分成9大类,包括烷烃类、烯烃类、醇类、酚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和其他类,其中酯类物质数量最多有42种;安琪酵母和大曲酵母发酵处理分别有117种和95种挥发性物质被鉴定到,无论是安琪酵母还是大曲酵母均是在200 mg/L时可鉴定到更多的挥发性物质;在6个处理中均能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共有22种;利用安琪酵母发酵得到1种特异性物质为辛酸异戊酯,大曲酵母发酵后没有特异性物质;6个处理之间相比,每个处理之间均存在特异性物质。通过相对定量分析后发现,相对含量较高的为醇、酸和酯类物质,其中异戊醇为主要的醇类物质,乙酸乙酯为最主要的酯类物质。【结论】本研究为不同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适宜酵母种类和浓度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琪酵母 大曲酵母 葡萄酒 主成分分析 乙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虫密度对井上蛀果斑螟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何超 沈登荣 +3 位作者 尹立红 张睿 袁盛勇 田学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33,共8页
为明确井上蛀果斑螟种内竞争密度效应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在室内饲养条件下,设置1、5、10、15、20和25头·皿-(1Φ=9 cm)6种不同幼虫密度处理,测定井上蛀果斑螟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率和种群增长指数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 为明确井上蛀果斑螟种内竞争密度效应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在室内饲养条件下,设置1、5、10、15、20和25头·皿-(1Φ=9 cm)6种不同幼虫密度处理,测定井上蛀果斑螟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率和种群增长指数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井上蛀果斑螟雌、雄蛹质量和平均单雌产卵量随幼虫密度增加显著减少;幼虫密度对预蛹期、成虫羽化率、雌雄性比和子代卵孵化率无显著影响。幼虫密度为15头·皿-1,幼虫发育最好,其存活率和化蛹率分别为65.67%和98.83%,幼虫和蛹发育历期分别为18.32 d和7.01 d,成虫产卵期为7.61 d,种群增长指数最高,为26.52。当幼虫密度大于15头·皿^(-1),随幼虫密度增加,幼虫存活率和化蛹率显著减少,幼虫和蛹发育历期显著延长,成虫产卵期显著缩短。幼虫密度为25头·皿^(-1),幼虫发育最差,其存活率和化蛹率分别为36.12%和76.67%,幼虫和蛹发育历期分别为20.36 d和8.56 d,成虫产卵期为5.29 d,种群增长指数最低,仅为4.57。井上蛀果斑螟幼虫期存在密度制约效应及密度临界值;在特定空间,幼虫密度超过临界值时发生密度效应,使该虫种群数量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上蛀果斑螟 幼虫密度 生长发育 生殖 生命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基多杀菌素对井上蛀果斑螟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何超 沈登荣 +3 位作者 尹立红 张睿 袁盛勇 田学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06-1711,共6页
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 Yamanaka)是云南石榴上的重要害虫。为系统评价乙基多杀菌素对井上蛀果斑螟的综合控制作用,研究了乙基多杀菌素对该虫卵和初孵幼虫的直接致死效应及对存活后续虫态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法处理井上... 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 Yamanaka)是云南石榴上的重要害虫。为系统评价乙基多杀菌素对井上蛀果斑螟的综合控制作用,研究了乙基多杀菌素对该虫卵和初孵幼虫的直接致死效应及对存活后续虫态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法处理井上蛀果斑螟不同日龄卵后,随着乙基多杀菌素浓度和卵日龄的增大,卵孵化率显著降低,幼虫的死亡率升高。饲喂法处理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后,幼虫死亡率随药剂浓度的增大和处理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低剂量乙基多杀菌素对存活幼虫及其后续虫态的生存产生显著影响。低剂量乙基多杀菌素可显著延长存活幼虫的发育历期、预蛹期和蛹期,显著降低其化蛹率、蛹质量、羽化率和单雌产卵量。乙基多杀菌素对井上蛀果斑螟卵和初孵幼虫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同时低剂量下对该虫的生长发育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控制井上蛀果斑螟的种群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上蛀果斑螟 乙基多杀菌素 孵化率 死亡率 化蛹率 羽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小麦和萝卜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田涛 关德军 +3 位作者 周文忠 钟汝艳 李河 施娴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2-259,264,共9页
从化感作用角度筛选适宜与灯盏花进行间作、套作、轮作的农作物,从而为解决灯盏花连作障碍、建立合理的灯盏花间作、套作、轮作体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水提法制备灯盏花根、茎、叶浸提液,每种浸提液设4个浓度梯度[0(CK)、0.05、0.10、0.... 从化感作用角度筛选适宜与灯盏花进行间作、套作、轮作的农作物,从而为解决灯盏花连作障碍、建立合理的灯盏花间作、套作、轮作体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水提法制备灯盏花根、茎、叶浸提液,每种浸提液设4个浓度梯度[0(CK)、0.05、0.10、0.15 g/mL],研究灯盏花不同部位水浸液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萝卜(Raphanus sativus)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灯盏花根、茎、叶水浸提液对小麦和萝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幼苗生理均有较强的化感作用,且化感作用强度随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灯盏花根、叶水浸提液对萝卜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苗长的影响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双重效应;灯盏花各部位水浸提液对小麦、萝卜化感作用的排序分别为叶=茎>根、根>茎>叶;灯盏花根、茎、叶水浸提液对小麦、萝卜的综合化感指数均为负值,综合化感效应强度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综合来看,小麦比萝卜更适宜与灯盏花进行间作、套作、轮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水浸提液 化感效应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4种作物的化感效应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田涛 关德军 +3 位作者 杨梅 钟汝艳 卢丙越 孟衡玲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87-2095,共9页
【目的】从化感作用角度筛选适宜与灯盏花进行间套轮作的农作物,为解决灯盏花连作障碍,建立合理的灯盏花间套轮作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提法制备灯盏花根、茎、叶浸提液,每种浸提液设3个浓度梯度(0.05、0.10和0.15 g/mL),以... 【目的】从化感作用角度筛选适宜与灯盏花进行间套轮作的农作物,为解决灯盏花连作障碍,建立合理的灯盏花间套轮作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提法制备灯盏花根、茎、叶浸提液,每种浸提液设3个浓度梯度(0.05、0.10和0.15 g/mL),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灯盏花不同部位浸提液对辣椒(Capsicum annuum)、玉米(Zea mays)、水稻(Oryza sativa)和青菜(Brassica chinensis)的化感效应。【结果】灯盏花根、茎、叶浸提液对辣椒、玉米、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综合化感效应强度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灯盏花叶浸提液对辣椒种子发芽指数呈低促高抑的双重效应。0.15 g/mL根浸提液处理下,辣椒、玉米、水稻和青菜的幼苗根长分别较对照显著下降75.78%、77.79%、82.24%和69.75%(P<0.05,下同)。低浓度根浸提液可显著增加青菜幼苗苗长,0.05 g/mL处理的青菜苗长较对照显著增长60.34%。4种作物对灯盏花化感作用的敏感性程度为辣椒>水稻>玉米>青菜。灯盏花各部位水浸液对4种作物的化感作用强弱整体表现为地上部>地下部。【结论】青菜和玉米较适宜进入灯盏花轮作体系中,以缓解灯盏花连作障碍,该结论与实际种植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水浸提液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