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红河哈尼梯田生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卢鹏
-
机构
云南大学
云南省红河学院滇越合作研究基地
-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5-198,共4页
-
基金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边疆民族跨国流动与国家认同研究--以中赵边境哈尼族为例"(项目编号:11YJC850015)
2011年度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云南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建设项目
-
文摘
一、蜚声海内外的红河哈尼梯田
梯田是人类为适应山地环境而与自然斗争并最终达至和谐的产物。据说哈尼族源于古代羌人[1],由甘青高原迁徙到云南后,哈尼族先民选择了依山势修筑起一层层梯田,从事稻作农耕的生产方式。梯田一般选择在土质好、水源充足和向阳的缓坡地带开垦,但其建造过程却很是艰难。通常情况下,梯田建造包括选择田址、砍树除草、开挖台地、挖建水渠、台地改梯田等过程,其时间可能要五六年。修建梯田必然要改变原来的环境,
-
关键词
梯田
生态问题
红河
山地环境
生产方式
建造过程
哈尼族
台地
-
分类号
S157.31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哈尼族传统稻作及其农耕祭祀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卢鹏
-
机构
云南大学
红河学院滇越合作研究基地
-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5-278,共4页
-
基金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边疆民族跨国流动与国家认同研究--以中越边境哈尼族为例"(项目编号:11YJC850015)
2011年度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云南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山地民族,至今仍以传统稻作为生。千百年来,他们按一定程序耕作梯田,并遵照传统进行水稻的播种与管理。作为农耕民族,哈尼族将农作物丰歉归功于神灵,因此依循节令举行各种农耕祭祀活动,以此祈求谷物丰收。
-
关键词
哈尼族
稻作
农耕祭祀
-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
-
题名原始宗教与哈尼稻作农耕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卢鹏
-
机构
云南大学
红河学院滇越合作研究基地
-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2-224,共3页
-
基金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边疆民族跨国流动与国家认同研究--以中越边境哈尼族为例"(项目编号:11YJC850015)
2011年度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云南国际哈尼/阿卡文化研究"
-
文摘
原始宗教深深地影响到了哈尼人的稻作农耕。出于保护寨子的需要,哈尼人在村头建造寨神林并予以维护,客观上为稻作农耕提供了水源;依农耕律令进行的祭祀活动,为哈尼人农耕生产提供了精神保证;而稻作农耕的困境,也使得原始宗教呈现式微态势。
-
关键词
原始宗教
哈尼族
稻作农耕
-
分类号
K89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