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伟大贡献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佳 顾保国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2,共6页
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首倡者和捍卫者。恩格斯初期创作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为马克思所吸纳,成为马克思构建政治经济学大厦的理论精华。在其中后期,恩格斯创作了... 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首倡者和捍卫者。恩格斯初期创作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为马克思所吸纳,成为马克思构建政治经济学大厦的理论精华。在其中后期,恩格斯创作了《反杜林论》这部著作,并对《资本论》进行了整理、出版和补充。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伟大贡献,对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艺讲话的历史性理论贡献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建辉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6-23,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篇文艺讲话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代表性文献。这两篇讲话直面我国当代文艺思潮,深刻剖析并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文艺发展面临的典型性问题——回答了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如何以文艺来构建独立的民族精神大厦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篇文艺讲话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代表性文献。这两篇讲话直面我国当代文艺思潮,深刻剖析并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文艺发展面临的典型性问题——回答了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如何以文艺来构建独立的民族精神大厦的问题,回答了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问题,回答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如何发挥文艺作用的问题,为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出了历史性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艺讲话 历史性贡献 文化自信 市场经济 民族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马克思主义选择观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晋平 《江汉论坛》 1987年第11期36-41,共6页
选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和活动.我们可以把它慨括为:主体根据自身需求和主客观条件,自觉地从诸种客体的内外部关系及其可能的动态发展过程出发,去判别和采取那种能最大限度地、最全面地满足自身需求的客体或主客体作用方式的活动.马... 选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和活动.我们可以把它慨括为:主体根据自身需求和主客观条件,自觉地从诸种客体的内外部关系及其可能的动态发展过程出发,去判别和采取那种能最大限度地、最全面地满足自身需求的客体或主客体作用方式的活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许多篇章中论及人的选择.一旦我们将一些分散的论述联系起来加以思考,就不难发现,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独具系统的马克思主义选择观.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选择观是从主体的三个层次分别展开的.即:(一)从哲学人类学角度探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揭示了人类有选择的劳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选择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社会关系 选择能力 内在价值尺度 社会主体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历史 自由发展 客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概念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伟 《学习与探索》 1988年第2期68-73,共6页
文章从考察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入手,沿着泰勒的思路,对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文化,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适应环境,主宰环境的一种群体的综合性行为能力。文化可分为两大类型或曰两大系统;这两大类型或两大系统组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文化结构... 文章从考察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入手,沿着泰勒的思路,对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文化,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适应环境,主宰环境的一种群体的综合性行为能力。文化可分为两大类型或曰两大系统;这两大类型或两大系统组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文化结构,具有着自己的特征。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最基本的功能是将无数的个体联结为社会,并将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缀结为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文明 文化学研究 文化概念 文化科学 斯宾格勒 基本的 五·四时期 文化结构 行为能力 人类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之于当代的启示——基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主题思想的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薛莲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45,共9页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政治解放道路、理论与制度的不彻底性,阐明了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理论是对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理论的彻底超越,进而明确指出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深受古...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政治解放道路、理论与制度的不彻底性,阐明了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理论是对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理论的彻底超越,进而明确指出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深受古希腊共同体伦理文化和黑格尔伦理国家观的影响,因此,它同时内含着真实共同体伦理精神的文化自信。这对于我们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强调的“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解放 人类解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个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性思维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竑 《江汉论坛》 1986年第11期24-27,共4页
一、模糊性思维的客观根据思维是一项严谨的心理活动,而"模糊"在词义上却是含混、混浊、不清的同义语.模糊性思维借用了"模糊"这个词,但并非存有"含混"的词义.模糊性思维不是模糊的思维,而是反映以模糊... 一、模糊性思维的客观根据思维是一项严谨的心理活动,而"模糊"在词义上却是含混、混浊、不清的同义语.模糊性思维借用了"模糊"这个词,但并非存有"含混"的词义.模糊性思维不是模糊的思维,而是反映以模糊现象为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首先,从思维的物质外壳来看.人的思维活动无论是丰富的还是苍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性思维 模糊性语言 思维形式 客观事物 模糊现象 思维活动 心理活动 词义 模糊思维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革的潮流 崭新的画卷——谈观念变革在文学创作中的反映
7
作者 李准 丁振海 《学习与探索》 1985年第4期106-113,共8页
“锦江春色来天地”。伴随着技术革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生活方式变革的兴起,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观念变革正在我国进行着。犹如一夜之间春水漫涨,人们还未来得及作足够的思想准备,观念变革的潮水就漫过了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也... “锦江春色来天地”。伴随着技术革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生活方式变革的兴起,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观念变革正在我国进行着。犹如一夜之间春水漫涨,人们还未来得及作足够的思想准备,观念变革的潮水就漫过了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也涌进了文艺的百花园,给本来已经相当活跃的文艺创作又增添了前所未有的新的生机、新的景象,一时间蔚为奇观,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观念变革在文艺创作中的反映作一些初步分析,并期望就此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变革 文艺创作 新观念 经济体制改革 生活方式变革 价值观念 技术革命 中篇小说 婚姻观念 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
8
作者 史中来 《中州学刊》 1986年第6期19-22,8,共5页
一、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的现状 解放以来,我国工业有了巨大发展,劳动生产率也有明显的提高。1985年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5,349元,比1949年的3,016元提高了4.1倍,工业总产值为8,759亿元,比1949年提高了61.5倍。... 一、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的现状 解放以来,我国工业有了巨大发展,劳动生产率也有明显的提高。1985年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5,349元,比1949年的3,016元提高了4.1倍,工业总产值为8,759亿元,比1949年提高了61.5倍。目前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每一名职工平均所创造的财富,相当于解放初期的5个人,相当于1960年的3个人,相当于1978年的一个半人。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我国的物质技术基础增强了,工业部门结构和产品结构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把我国的工业劳动生产率放到国际范围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还是低的。由于缺乏可靠的统计数字,加上各国对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口径不完全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劳动生产率 我国工业 剩余产品 物化劳动 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 劳动力 手工劳动 劳动者 工业发达国家 单位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社会生产目的和企业生产目的
9
作者 马镔 《中州学刊》 1987年第5期15-16,共2页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目的与企业(指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目的之间的关系,应该用对立统一观点来分析。社会主义企业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企业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整体利益包括了企业的局...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目的与企业(指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目的之间的关系,应该用对立统一观点来分析。社会主义企业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企业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社会主义的整体利益包括了企业的局部利益,但各个企业又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这就决定了企业的生产,一方面,以社会生产目的为根本的、首要的目的,另一方面,各自又有自身的目的。不过,后者是从属于前者的,居于第二位的。 有的同志不同意企业有双重的目的。但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企业生产的目的是利润,它同时也全面、完整地体现了社会的生产目的。董辅礽同志认为,说“企业的目标应该是多个的,至少应该有两个,即满足需要和增加利润,其中满足人民的需要又是第一位的目标”,这种看法的不当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产目的 企业生产目的 使用价值 满足需要 社会主义企业 满足社会需要 社会主义经济 增加利润 人民需要 企业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坚持实事求是
10
作者 欣芳 《学习与探索》 1983年第5期87-91,共5页
自从马克思创立了完备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给了工人阶级,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毛泽东同志提出实事求是,赋予了它以新的内容,认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 自从马克思创立了完备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给了工人阶级,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毛泽东同志提出实事求是,赋予了它以新的内容,认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也已经有了四十年的历史。毫不夸张地说,实事求是已经成了尽人皆知的普通常识。这样说来,做到实事求是似乎不成问题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有许多地方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这就说明:第一,懂得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主观上想做到实事求是,并不等于就能够做到实事求是。第二,在这个时间、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事求是 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阶级斗争 毛泽东同志 原则 从实际出发 无产阶级 马克思 规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11
作者 马仲扬 《学习与探索》 1983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它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也是改造世界的基本前提。它要求紧张的劳动,也要求严肃的思考。它有助于洗刷唯心观念,排斥主观臆断,只有老老实实、实事求是,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去进行,才... 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它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也是改造世界的基本前提。它要求紧张的劳动,也要求严肃的思考。它有助于洗刷唯心观念,排斥主观臆断,只有老老实实、实事求是,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去进行,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因为它不仅是门科学,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而调查研究正是使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的根本途径。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历来都十分重视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在实际斗争中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概括了各种东西,得到的结论又拿到实际斗争中去加以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研究 马克思主义 理论联系实际 进行调查 毛泽东同志 主观臆断 根本原则 调查报告 科学方法 实事求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实行有偿使用土地主要是为了理顺经济关系
12
作者 黄小虎 《中国土地科学》 1988年第1期26-27,共2页
实行有偿使用土地,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合理用地,主要是为了理顺经济关系。国家通过收取地租,把与土地有关的超额利润集中起来,自觉地利用平均利润率来合理分配社会劳动。在我国,实行国家凭土地所有权将企业与土地有关的超额利润集中起来,... 实行有偿使用土地,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合理用地,主要是为了理顺经济关系。国家通过收取地租,把与土地有关的超额利润集中起来,自觉地利用平均利润率来合理分配社会劳动。在我国,实行国家凭土地所有权将企业与土地有关的超额利润集中起来,企业得到平均利润的分配办法,有利于各行各业的生产和建设事业按客观比例要求发展。但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一点缺乏认识,实行的是无偿用地办法。无偿,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劳动 表面现象 比例要求 分配办法 节约用地 比例关系 理论分析 上交利润 扩大企业自主权 地政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13
作者 章建 《学习与探索》 1982年第6期37-45,共9页
在马克思早期著作研究中,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关系,是一个最引人注目的问题。迄今在这个问题上所引起的种种争论,与其说是研究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如说是青年马克思的著作本义呈现出来的现象形态是极为复杂的。
关键词 费尔巴哈 马克思主义 人本主义 青年马克思 黑格尔辩证法 社会关系 人与人 社会联系 恩格斯 社会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14
作者 鲁丁 《中州学刊》 1985年第1期59-63,共5页
改革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主题。几年来,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城市改革也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最近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决定,城市改革也要逐步全面地展开了。六年前,即197... 改革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主题。几年来,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城市改革也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最近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决定,城市改革也要逐步全面地展开了。六年前,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曾经尖锐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文选》第140页)这震聋发瞆的论断,既指示了改革的紧迫性,又说明了改革的性质和目的。回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历程,谁都不能否认正是改革给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带来了生机、活力和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发展 科学社会 再认识 列宁 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恩格斯 城市改革 社会主义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不同范围的按劳分配——兼评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说
15
作者 李光远 《中州学刊》 1988年第1期21-24,共4页
有的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也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才能实行按劳分配。我认为,这些看法很难成立。现在提出一点粗浅的意见,与有关的同志商榷。 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有的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也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才能实行按劳分配。我认为,这些看法很难成立。现在提出一点粗浅的意见,与有关的同志商榷。 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问题,首先需要区别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内涵和按劳分配原则实现的条件和形式。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内涵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质相联系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和同一阶段的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形式。这些不同的形式有共同的本质,即它们都是联合起来的劳动者个人的共同所有制;由于社会主义时期的社会经济条件,劳动者还不能不计较个人的劳动报酬。与此相联系,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内涵是:劳动成果全部属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所有,扣除他们公共需要(包括再生产需要和公共消费需要)的部分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劳动者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 共同所有制 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主义时期 劳动报酬 消费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全国抗战应以“八·一三”事变为起点
16
作者 周溯源 《学术论坛》 1987年第4期75-77,85,共4页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这一结论符合历史事实,无可争议。而中国全面抗战起于何时呢?传统的说法是把“七·七”事变作为起点。也就是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之日,即是中.国全面抗战之时。笔...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这一结论符合历史事实,无可争议。而中国全面抗战起于何时呢?传统的说法是把“七·七”事变作为起点。也就是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之日,即是中.国全面抗战之时。笔者认为这一传统说法值得商榷,兹将管见陈述如下,以就教于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全面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 大使馆 平津 国民党政府 结论 芦沟桥事变 中国共产党 参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加强师資队伍建设
17
作者 赵仲三 《探索》 1986年第4期61-62,共2页
最近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普及基础教育有了法律保证。实施义务教育,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但关键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速度上,发展都是比较快的。小学在校生已超过13,... 最近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普及基础教育有了法律保证。实施义务教育,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但关键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速度上,发展都是比较快的。小学在校生已超过13,300万人,初中在校生近4,000万人,高中(包括职业高中)在校生达925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资队伍建设 在校生 中小学教师 普及基础教育 教育事业 教师队伍 师范教育 教学工作 师范院校毕业生 职业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科技进步
18
作者 杨如鹏 《社会科学辑刊》 1987年第6期3-3,共1页
党的十三大确定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方针之一,就是把加速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放在总揽全局的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它突出强调了科技进步在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表明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 党的十三大确定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方针之一,就是把加速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放在总揽全局的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它突出强调了科技进步在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表明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条件下,我们党对经济建设客观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于保证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技进步主要指科学技术理论研究的进展及其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等国民经济技术基础的改善,以及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等。我们之所以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科技进步,是基于这样一些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靠科技进步 决定性作用 经济建设 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条件 技术基础 理论研究 现代科技 现实意义 客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娘
19
作者 林文山 《学术研究》 1986年第6期94-101,共8页
一金圣叹说,《西厢记》只写得三个人,“若更仔细算时,《西厢记》亦只为写得一个人。一个人者,双文是也。若使心头无有双文,为何笔下却有《西厢记》?《西厢记》不止为写双文,止为写谁?然则《西厢记》写了双文,还要写谁?”从理论上说,金... 一金圣叹说,《西厢记》只写得三个人,“若更仔细算时,《西厢记》亦只为写得一个人。一个人者,双文是也。若使心头无有双文,为何笔下却有《西厢记》?《西厢记》不止为写双文,止为写谁?然则《西厢记》写了双文,还要写谁?”从理论上说,金圣叹是正确的。既然是一对青年男女恋爱的故事,矛盾的解决又取决于女方的态度,莺莺无疑是主角。可是,从实践上看,却又未必。在这出戏里,人们熟悉红娘,喜欢红娘,远远超过莺莺。剧本里前四本戏十六折,由红娘主唱的,占了六折,外加两场楔子,居第一位;她的戏又特别多,特别引人注目。在舞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莺 红娘 老夫人 西厢记 金圣叹 张生 王西厢 董西厢 青年 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点与领导科学的中国特色
20
作者 晁涌 《领导科学》 1986年第6期14-15,共2页
中国的特点,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底子薄;第二条是人口多,耕地少(参见《邓小平文选》第149、150页)。中国的这两条主要特点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的出发点,但它并不等于领导科学的中国特色。只有从中国的特点出发,然后才能找出中... 中国的特点,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底子薄;第二条是人口多,耕地少(参见《邓小平文选》第149、150页)。中国的这两条主要特点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的出发点,但它并不等于领导科学的中国特色。只有从中国的特点出发,然后才能找出中国领导工作的特殊性,最后才能概括出领导科学的中国特色。人口多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最高领导者的任务之重、被领导者数量之大都是举世无双的。中国现有10亿多人口,2千多万干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科学 中国特色 领导工作 《邓小平文选》 领导干部 领导活动 领导行为 决策能力 半封建社会 理论根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