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安县高油酸花生中花29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冯旭东 徐东华 +2 位作者 彭慧玲 熊舜柏 王超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3期275-277,共3页
本文作者简述了高油酸花生新品种中花29的特征特性和红安县种植高油酸花生的注意事项,结合红安县近年来中花29的栽培技术研究成果,集成了红安县高油酸花生中花29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红安县引种与推广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高油酸花生 中花29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红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安县花生土壤的特征及改良利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祁大成 刘萍 +3 位作者 董红玲 郭爱红 商锦哲 张胜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71,共4页
红安县花生土壤多为片麻岩发育而成的黄棕壤,耕层浅薄,质地偏砂,剖面发育不完整,水、肥、气、热资源有限,土壤养分缺乏。应充分利用坡改梯、深翻改土、发展灌溉、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合理轮作、地膜覆盖等技术措施提高地力水平,达到... 红安县花生土壤多为片麻岩发育而成的黄棕壤,耕层浅薄,质地偏砂,剖面发育不完整,水、肥、气、热资源有限,土壤养分缺乏。应充分利用坡改梯、深翻改土、发展灌溉、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合理轮作、地膜覆盖等技术措施提高地力水平,达到花生增产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土壤 特征 改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红安县耕地培肥与改良利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祁大成 郭爱红 +4 位作者 刘萍 商锦哲 冯旭东 吴学文 方福梅 《园艺与种苗》 CAS 2012年第12期14-18,共5页
在全面认识红安县土壤发生特性、分布和生产力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分类,将土壤群体中具有共同特性和生产特征的土壤组合划分为各种土壤区。根据红安县实际情况,提出不同地区的改良方向和增产途径。为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农、林、牧各业,合理... 在全面认识红安县土壤发生特性、分布和生产力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分类,将土壤群体中具有共同特性和生产特征的土壤组合划分为各种土壤区。根据红安县实际情况,提出不同地区的改良方向和增产途径。为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农、林、牧各业,合理安排生产,充分利用土壤资源,发挥土壤生产潜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培肥 研究 红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安县花生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5
4
作者 马皓 郭爱红 +4 位作者 冯旭东 程善应 祁大成 徐福乐 熊飞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3期8-10,共3页
分析了红安县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本县花生产业的优势和潜力,提出了花生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花生产业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花生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冯旭东 汪盛松 +1 位作者 罗军 祁大成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4-305,共2页
近年来的花生栽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鄂北旱地花生高产高效优质栽培的关键措施是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N、P、K和B肥)为辅的配方施肥,地膜覆盖、全程化控、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在科学规范化栽培条件下,旱地地膜花生的平均产量是每公顷... 近年来的花生栽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鄂北旱地花生高产高效优质栽培的关键措施是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N、P、K和B肥)为辅的配方施肥,地膜覆盖、全程化控、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在科学规范化栽培条件下,旱地地膜花生的平均产量是每公顷4762.5kg,比常规露地栽培平均产量每公顷增加1657.5kg,增幅达53.4%,且含油量高,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花生 高产、 高效、 优质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田地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马皓 冯旭东 +3 位作者 黄耀保 蔡喜忠 吴学文 李杏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0-161,共2页
近3年对水田地膜花生进行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中低产区水田春播花生,在保证选用优良新品种、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精耕细作、适时播种、密度合适、合理施肥和田间管理到位的条件下,花生可获得高产,每公顷突破了7 500 kg的高... 近3年对水田地膜花生进行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中低产区水田春播花生,在保证选用优良新品种、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精耕细作、适时播种、密度合适、合理施肥和田间管理到位的条件下,花生可获得高产,每公顷突破了7 500 kg的高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 花生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叶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马皓 刘萍 +8 位作者 郭爱红 冯旭东 祁大成 程善应 方福梅 郭红霞 晏立英 李宁 熊飞6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2期185-188,共4页
阐述了花生叶斑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化学防治叶斑病是花生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使用防效较高的金极冠、升氏等杀菌剂防治花生叶斑病,花生增产效果最佳。
关键词 花生叶斑病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大别山区花生耕地土壤研究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宁 王明辉 +5 位作者 吴鹏 肖齐圣 赵俊立 陶江 徐华涛 范周雄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4期51-54,75,共5页
为了解湖北省大别山区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耕地土壤情况,对湖北省大别山区7个主要花生种植县市、不同耕作模式和土壤类型的88个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大别山区花生耕地总体呈弱酸性,土壤pH平均值为6.12,属于轻度... 为了解湖北省大别山区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耕地土壤情况,对湖北省大别山区7个主要花生种植县市、不同耕作模式和土壤类型的88个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大别山区花生耕地总体呈弱酸性,土壤pH平均值为6.12,属于轻度变异;土壤全碳含量偏低,土壤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整体较高;土壤碱解氮含量整体偏低;不同种植模式下花生耕地土壤pH均呈弱酸性,轮作种植的花生耕地土壤养分要好于连作冬闲田,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湖北省大别山区花生耕地土壤的粒径组成上基本表现为粗粉粒>沙粒>黏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耕地 土壤养分 大别山区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3414”肥料效应试验及推荐施肥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祁大成 冯旭东 +3 位作者 董红梅 王洪波 刘萍 吴学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831-2834,共4页
通过开展花生"3414"肥料效应试验,建立花生肥料施用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以求出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少施或缺施肥料对花生的长势和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合理的氮、磷、钾配比可明显促进花生生长。在中等肥力情况下,最佳施用... 通过开展花生"3414"肥料效应试验,建立花生肥料施用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以求出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少施或缺施肥料对花生的长势和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合理的氮、磷、钾配比可明显促进花生生长。在中等肥力情况下,最佳施用量为N 108.8 kg/hm2、P2O5 116.4 kg/hm2、K2O 131.3 kg/hm2。分析结果能为花生栽培提供合理的施肥方案和花生田土壤的培肥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肥料效应 推荐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鄂花6号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皓 冯旭东 +2 位作者 吴学文 蔡喜忠 李杏华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3期129-130,共2页
该文简述了鄂花6号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和栽培技术要点。鄂花6号是红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红安县科技局采用系谱法和集团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高抗青枯病、抗旱性强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历经品比、省区试、生产试验,于2008... 该文简述了鄂花6号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和栽培技术要点。鄂花6号是红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红安县科技局采用系谱法和集团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高抗青枯病、抗旱性强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历经品比、省区试、生产试验,于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湖北省花生青枯病区旱坡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病抗性 鄂花6号 选育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稻应用多效唑的试验示范效果
11
作者 陈中芳 蒋洪良 王正国 《湖北农业科学》 1989年第6期3-5,26,共4页
为大面积提高双季晚稻秧苗素质,多年来,我们强调稀播培育壮秧,但因茬口矛盾和管理水平等问题而收效不大。1988年我们引进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在二季晚稻上进行多点试验示范,初步获得了一些结果。现报道如下,供参考。 一、示范情况 ... 为大面积提高双季晚稻秧苗素质,多年来,我们强调稀播培育壮秧,但因茬口矛盾和管理水平等问题而收效不大。1988年我们引进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在二季晚稻上进行多点试验示范,初步获得了一些结果。现报道如下,供参考。 一、示范情况 全县安排了四个点,示范品种为鄂宜105、皖粳1号、“8720”等,秧田面积21.7亩,播期6月17~18日,插期7月21日至8月3日,秧苗1叶1心时每亩喷施浓度为300ppm的多效唑药液100公斤,共插大田148.6亩。经田间调查和实打验收,看出多效唑对晚稻有以下的一些明显效应。 1.控制株高徒长,提高秧苗素质 据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多效唑 生长调节剂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稻模式小麦秸秆还田效益分析
12
作者 祁大成 冯旭东 +5 位作者 黄慕春 吴学文 刘涛 王海静 李梅芳 徐东华 《园艺与种苗》 CAS 2014年第9期50-51,60,共3页
[目的]探索湖北省红安县水田区适宜秸秆还田量、秸秆腐熟剂用量、秸秆腐熟期等配套措施的技术参数。[方法]通过对小麦秸秆还田田间小区试验,探索了秸秆还田量、秸秆腐熟剂用量、秸秆腐熟期等配套措施的技术参数,研究出一套水田有机质提... [目的]探索湖北省红安县水田区适宜秸秆还田量、秸秆腐熟剂用量、秸秆腐熟期等配套措施的技术参数。[方法]通过对小麦秸秆还田田间小区试验,探索了秸秆还田量、秸秆腐熟剂用量、秸秆腐熟期等配套措施的技术参数,研究出一套水田有机质提升的技术措施。[结果]在N、P、K(纯N 198 kg/hm2,纯P2O560 kg/hm2,纯K2O 60 kg/hm2)配方施肥的基础上,秸秆还田适宜量为6 000 kg/hm2,水稻产量最高,为6 900 kg/hm2,土壤有机质提升贡献最大。[结论]研究结果为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以提升土壤有机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还田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