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传统土壤图的土壤—环境关系获取及推理制图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黄魏 罗云 +3 位作者 汪善勤 陈家赢 韩宗伟 祁大成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80,共9页
在数字土壤制图研究中,从历史资料中提取准确的、详细的土壤—环境关系对于土壤图的更新和修正十分重要。从传统土壤图中提取土壤类型并从地形数据中提取环境参数,采用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建立土壤—环境关系,并进行推理制图和精度验证。... 在数字土壤制图研究中,从历史资料中提取准确的、详细的土壤—环境关系对于土壤图的更新和修正十分重要。从传统土壤图中提取土壤类型并从地形数据中提取环境参数,采用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建立土壤—环境关系,并进行推理制图和精度验证。以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华家河镇滠水河流域为例,首先选取成土母质和基于地形数据提取的高程、坡度、坡向等7个环境因子;然后利用频率分布原理得到包含土壤类型与环境因子信息的典型样本数据1 410个;采用See5.0决策树方法进行空间数据挖掘,建立土壤—环境关系;将其导入So LIM中进行推理制图;最后利用270个实地采样点验证所得土壤图的精度。土壤图的精度提高了约11%,证明了本研究方法对土壤类型和空间分布推理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频率分布 数据挖掘 土壤—环境推理模型(SoL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冈市再生稻生产现状、问题及适度发展建议 被引量:10
2
作者 涂军明 李景润 +8 位作者 皮楚舒 熊之曦 钱太平 梅少华 吴金元 肖齐圣 张羽 马皓 周薇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3期3276-3279,3284,共5页
在对湖北省黄冈市再生稻生产现状的调查结果基础上,结合从事再生稻推广工作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黄冈市再生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适度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再生稻 生产现状 建议 黄冈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田地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马皓 冯旭东 +3 位作者 黄耀保 蔡喜忠 吴学文 李杏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0-161,共2页
近3年对水田地膜花生进行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中低产区水田春播花生,在保证选用优良新品种、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精耕细作、适时播种、密度合适、合理施肥和田间管理到位的条件下,花生可获得高产,每公顷突破了7 500 kg的高... 近3年对水田地膜花生进行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中低产区水田春播花生,在保证选用优良新品种、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精耕细作、适时播种、密度合适、合理施肥和田间管理到位的条件下,花生可获得高产,每公顷突破了7 500 kg的高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 花生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早稻抛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诗晴 梅少华 +6 位作者 兰斌 梅金安 翟中兵 张从德 陶江 魏坦雄 何德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5996-5998,6039,共4页
以杂交早稻两优30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早稻免耕抛秧和翻耕抛秧生育特点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免耕抛秧和翻耕抛秧影响趋势相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高峰苗和叶面积系数增加,成穗率降低;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有效... 以杂交早稻两优30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早稻免耕抛秧和翻耕抛秧生育特点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免耕抛秧和翻耕抛秧影响趋势相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高峰苗和叶面积系数增加,成穗率降低;当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最多;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施氮量和产量之间呈抛物线关系,以施氮量为180 kg/hm2的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施氮量 耕作方式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花生连作栽培关键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旦诞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14,共1页
双季花生连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内一年连续种植两季花生的栽培模式.红安县花生科研所于1993年试验成功,1995~1997年湖北省科委连续三年立项支持、由红安县花生科研所主持,进行大面积示范和推广,取得了圆满成功,累计推广3218亩,头季花生平... 双季花生连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内一年连续种植两季花生的栽培模式.红安县花生科研所于1993年试验成功,1995~1997年湖北省科委连续三年立项支持、由红安县花生科研所主持,进行大面积示范和推广,取得了圆满成功,累计推广3218亩,头季花生平均亩产321.5kg,二季花生平均亩产224.6kg,亩产值达1856.74元.该模式于1998年12月通过了湖北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近几年来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实践证明,双季花生连作栽培是一项高产高效的新的种植模式.填补了湖北省花生两季连作耕作制度的空白.双季花生连作栽培技术精炼,可操作性好,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现将双季花生连作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花生 连作 栽培 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花生连作高产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旦诞 《农家科技》 2003年第1期13-13,共1页
一、头季花生栽培(春播地膜覆盖栽培) 1。选用早熟丰产花生品种。如中花4号、粤油200,以上两品种春播地膜覆盖全生育期105~110天,作二季栽培100天左右,双季连作210天左右,能够满足双季花生对季节的要求。 2.施足底肥。每667m^2施农家... 一、头季花生栽培(春播地膜覆盖栽培) 1。选用早熟丰产花生品种。如中花4号、粤油200,以上两品种春播地膜覆盖全生育期105~110天,作二季栽培100天左右,双季连作210天左右,能够满足双季花生对季节的要求。 2.施足底肥。每667m^2施农家土杂肥1000~1500千克、尿素5千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品种 地膜覆盖栽培 双季 千克 过磷酸钙 氯化钾 春播 除草剂 尿素 全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棱大麦分蘖成穗特点及其利用
7
作者 蒋洪良 《湖北农业科学》 1987年第11期6-9,共4页
分蘖是大麦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征,分蘖成穗在产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和运用大麦分蘖成穗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一定意义。近年来,我们结合大田生产和小区试验,对二棱大麦分蘖成穗特点及其利用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供参考。 一... 分蘖是大麦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征,分蘖成穗在产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和运用大麦分蘖成穗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一定意义。近年来,我们结合大田生产和小区试验,对二棱大麦分蘖成穗特点及其利用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供参考。 一、分蘖特点 二棱大麦分蘖特点可概括为分蘖早而旺,时间延续长,有效蘖界限明确,无效分蘖消亡时间较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蘖成穗 穗数 大田 迟播 二棱大麦 二行大麦 成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棉花蕾铃脱落措施
8
作者 徐平安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防治 棉花 蕾铃脱落现象 气候条件 微量元素缺乏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田地膜花生配晚杂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9
作者 刘旦诞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29,共1页
水田地膜花生与杂交晚稻配套栽培,是花生栽培技术和水田种植制度的一项成功改革.该模式实现了油、粮相结合,用地养地相结合,种养殖业相结合以及水旱轮作等优势.它是提高花生、晚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该模式一般每亩年产值1200元... 水田地膜花生与杂交晚稻配套栽培,是花生栽培技术和水田种植制度的一项成功改革.该模式实现了油、粮相结合,用地养地相结合,种养殖业相结合以及水旱轮作等优势.它是提高花生、晚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该模式一般每亩年产值1200元左右,净收入900元左右,是目前我省较高效的配套栽培模式.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稻 配套栽培 水田地膜花生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花生与杂交晚稻配套栽培效益好
10
作者 刘旦诞 《农村百事通》 2003年第12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杂交晚稻 配套栽培 水田地膜花生 花生种 效益 栽培技术 种植制度 除草剂 用地与养地 水旱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