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刚果(金)马诺诺超大型锂矿床成矿特征与勘查准则
1
作者 阙朝阳 李红兵 +3 位作者 解洪晶 刘建明 李顺庭 雷德利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7-333,共17页
刚果(金)马诺诺(Manono)锂矿床位于非洲中部基巴拉造山带(Kibaride Belt),属LCT伟晶岩型锂矿床,以其规模大、品位高,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对马诺诺矿床最新勘查成果,通过对成矿地质特征和伟晶岩分带的系统研究,提出马诺诺含矿伟晶岩... 刚果(金)马诺诺(Manono)锂矿床位于非洲中部基巴拉造山带(Kibaride Belt),属LCT伟晶岩型锂矿床,以其规模大、品位高,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对马诺诺矿床最新勘查成果,通过对成矿地质特征和伟晶岩分带的系统研究,提出马诺诺含矿伟晶岩主要表现为倾向分带性,沿倾向方向由浅到深,依次为云英伟晶岩带(头部带,Sn矿化为主)、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带(中部带,锂矿主成矿带)和钾长花岗伟晶岩带(尾部带,无矿化),具有“上锡下锂”的矿化分带结构。马诺诺超大型锂矿床的形成得益于岩浆-构造-围岩条件的最佳组合,其中G4期的初始含锂花岗质岩浆的“双层分异”作用,即深部岩浆房的结晶分异和浅部LCT岩浆房的液态分异,是锂元素超常富集的重要机制。结合马诺诺锂矿床的发现和勘查实践,总结了马诺诺式LCT伟晶岩型锂矿床的勘查评价准则:遥感影像快速识别民采痕迹;按照“上锡下锂”的分带特征评价(民采)锡矿点;沿锡矿化的倾向方向追索发现锂矿体;应用无人机航磁技术快速圈定伟晶岩和控矿构造,开展整体评价。马诺诺矿区及外围民采稀有金属矿点众多,找矿潜力巨大,借助评价准则,可快速优选评价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矿床 LCT伟晶岩 成矿模式 勘查准则 马诺诺 刚果(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载速率下花岗岩多期应力记忆方向独立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马春德 康子豪 +2 位作者 阳文源 谭观霜 赵俊康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09-1718,共10页
为了研究花岗岩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多期应力记忆方向独立性,对花岗岩进行了5个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偏转角度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结合声发射技术,分析不同加载速率对岩石在偏转不同角度后的多期应力记忆能力的影响,包括Kaiser效应(Kaiser e... 为了研究花岗岩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多期应力记忆方向独立性,对花岗岩进行了5个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偏转角度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结合声发射技术,分析不同加载速率对岩石在偏转不同角度后的多期应力记忆能力的影响,包括Kaiser效应(Kaiser effect,简称KE)以及抹录不净现象(incomplete erasion phenomenon,简称IEP)。结果表明:不同加载速率下花岗岩存在多期应力记忆方向独立性,且各加载速率下KE的方向独立性临界角度都比IEP要高;随着加载速率增大,花岗岩的KE临界角度逐渐增大;当加载速率小于10 kN/min时,IEP临界角度也基本呈逐渐增大趋势,但当加载速率超过10 kN/min时,IEP临界角度降至0°~5°。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系统和深入地认识岩石多期应力记忆方向独立性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法 应力记忆 KAISER效应 抹录不净现象 不同加载速率 偏转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起裂荷载确定软岩抗拉强度的试验验证
3
作者 马春德 谭观霜 +2 位作者 张俊杰 赵俊康 阳文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7-1404,共8页
针对圆环劈裂试验中基于峰值荷载导致岩石抗拉强度被高估的缺陷,对不同内外径比(0.2、0.3、0.4、0.5、0.6)的红砂岩圆环试样进行劈裂试验,利用3种手段(声发射、应变片及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捕捉拉伸裂纹起裂点,以期提高圆环劈裂试验测试... 针对圆环劈裂试验中基于峰值荷载导致岩石抗拉强度被高估的缺陷,对不同内外径比(0.2、0.3、0.4、0.5、0.6)的红砂岩圆环试样进行劈裂试验,利用3种手段(声发射、应变片及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捕捉拉伸裂纹起裂点,以期提高圆环劈裂试验测试岩石抗拉强度的准确性。同时,对红砂岩进行巴西劈裂及直接拉伸试验,验证圆环劈裂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圆环起裂荷载随着内外径比增大而降低,当内外径比为0.5和0.6时,基于起裂荷载计算得到的抗拉强度接近直接拉伸强度(相对偏差最小仅为3.3%)。基于起裂点的圆环劈裂试验是测试软岩间接抗拉强度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拉强度 圆环劈裂试验 起裂荷载 内外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雅拉香波早白垩世变质基性岩和斜长角闪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晓燕 杨竹森 +3 位作者 杨洋 曹煜 范建彪 赵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82,共20页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内雅拉香波地区首次发现白垩纪的变质基性岩。为进一步探讨雅拉香波变质基性岩的岩石成因、岩浆源区以及其经历的变质过程,本文报道了雅拉香波变质基性岩及斜长角闪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电子探针成分数据...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内雅拉香波地区首次发现白垩纪的变质基性岩。为进一步探讨雅拉香波变质基性岩的岩石成因、岩浆源区以及其经历的变质过程,本文报道了雅拉香波变质基性岩及斜长角闪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电子探针成分数据。研究表明,雅拉香波变质基性岩锆石U-Pb等时线年龄为(127.97±0.47)Ma,形成于早白垩世。变质基性岩可分为弱变形(组1)和强变形(组2)两种类型。组1具有较低含量的SiO_(2)(41.82%~48.23%)、Na_(2)O(0.48%~3.06%)、K_(2)O(0.05%~0.12%),相对较高含量的Al_(2)O_(3)(11.31%~13.88%)、CaO(8.87%~15.36%)、MgO(4.62%~7.47%);相比于组1,组2的Al_(2)O_(3)含量(19.65%、22.46%)明显升高,MgO含量(3.26%、3.5%)降低,其他元素含量差异不大。斜长角闪岩的SiO_(2)含量为47.41%~48.53%,Na_(2)O(3.41%~3.84%)、K_(2)O(0.56%~0.6%)含量低,具有较高的Al_(2)O_(3)(13.98%~14.24%)、CaO(10.88%~11.40%)、MgO(6.12%~6.15%)含量。变质基性岩和斜长角闪岩均属于玄武岩,具有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性质。组1和斜长角闪岩显示出平缓的稀土元素配分形式,与正常型洋中脊玄武岩(N-MORB)非常类似,而组2则具有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E-MORB)的特征;地壳组分对变质基性岩的贡献很小,而斜长角闪岩表现出明显的壳源物质混染特征。雅拉香波变质基性岩为一退变质演化过程,经历了石榴子石相变质作用阶段及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阶段。变质基性岩同时具有N-MORB和E-MORB的特征,在地球化学性质上可以与Comei大火成岩省内已报道的基性岩进行很好地对比,暗示它们具有相似的岩浆源区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形成于地幔柱活动条件下与大印度从澳大利亚裂解出来有关的伸展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年代学 基性岩浆活动 雅拉香波 特提斯喜马拉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声发射多期应力记忆方向独立性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马春德 阳文源 +1 位作者 刘泽霖 赵俊康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为了研究花岗岩在压缩荷载阶梯循环下偏转加载时多期应力记忆方向独立性,采用自制的偏转加载装置对花岗岩进行不同偏转角度的阶梯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岩石在偏转加载循环后记忆先前多次循环中最大应力的凯塞效应(KE)以及抹录不净现象(I... 为了研究花岗岩在压缩荷载阶梯循环下偏转加载时多期应力记忆方向独立性,采用自制的偏转加载装置对花岗岩进行不同偏转角度的阶梯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岩石在偏转加载循环后记忆先前多次循环中最大应力的凯塞效应(KE)以及抹录不净现象(IEP)。结果表明:花岗岩KE以及IEP均具有方向独立性,KE方向独立性存在的临界角度为10°,IEP方向独立性存在的临界角度为12°;偏转角度达到12°后,IEP会干扰KE对历史最大应力的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压缩 花岗岩 地应力 声发射法 凯塞效应 抹录不净现象 偏转加载 多期应力记忆 突变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亚造山带东部多宝山矿田斑岩铜浅成低温金系统成矿特征与矿床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柏铖璘 谢桂青 +2 位作者 赵俊康 李伟 朱乔乔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98,共29页
多宝山矿田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成矿时代最老(477~470 Ma)的斑岩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已探明铜、钼、金储量分别可达5 Mt、0.16 Mt和130 t。从成矿系统角度,其成矿特征和矿床模型尚不清晰。本文系... 多宝山矿田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成矿时代最老(477~470 Ma)的斑岩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已探明铜、钼、金储量分别可达5 Mt、0.16 Mt和130 t。从成矿系统角度,其成矿特征和矿床模型尚不清晰。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时代,发现该成矿系统存在两期成矿事件,以第一期为主,发生在早奥陶世;第二期为叠加成矿,发生在晚三叠世。成矿作用具有下部为隐爆角砾状铜矿化、中部为脉状铜矿化、上部为金矿化的空间结构特征,围岩蚀变从中心向两侧依次为钾化黑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黏土化带、碳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和硅化带。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从多宝山斑岩铜矿到争光浅成热液金矿床呈现大气水加入比例增大的趋势。根据第一期成矿斑岩具有高Ce^(4+)/Ce^(3+)(174~461;均值约290)、高f_(O2)埃达克质岩浆特征,进一步得出主成矿期与古生代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相关的壳幔混源岩浆作用有关。成矿受古火山机构所制约,其北西到南东成矿深度增大与剥蚀程度相关,受铜山逆断层作用效应,暗示铜山断层以南为较好的找矿靶区。最后,本文建立了该区古生代斑岩铜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的矿床模型,以期为该区进一步矿产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 古生代大规模成矿 成矿特征 成矿模型 多宝山矿田 中亚造山带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磁、电法的多宝山矿集区隐伏斑岩体识别与深部找矿实践 被引量:7
7
作者 赵理芳 李希元 +6 位作者 李成立 赵俊康 包怡 陈中 刘和花 梁杰 王佩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7-1231,共15页
斑岩体的存在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特征,查明隐伏斑岩体对于斑岩铜矿找矿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多宝山矿集区的岩石标本物性特征为基础,对重力、磁法、广域电磁法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根据矿化蚀变中心一般位于斑岩体顶部和矿化蚀... 斑岩体的存在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特征,查明隐伏斑岩体对于斑岩铜矿找矿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多宝山矿集区的岩石标本物性特征为基础,对重力、磁法、广域电磁法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根据矿化蚀变中心一般位于斑岩体顶部和矿化蚀变具有电阻率显著降低的特征,从已知到未知,对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和争光金矿的隐伏花岗闪长斑岩体进行了识别,进而推断出矿体位置。根据电性异常特征推测:多宝山铜矿可以扩大外围找矿部署,铜山铜矿矿体有往下延伸的趋势,隐伏斑岩体南侧可能存在大型矿体;争光金矿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矿。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争光金矿同属斑岩型铜矿系统,多宝山矿集区具“上金下铜”的成矿特征。钻孔揭示了铜山矿区隐伏斑岩体南侧矿体的存在,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显示出矿集区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重力 磁法 广域电磁法 隐伏斑岩体 多宝山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铜(钼)矿床叠加成矿:辉钼矿Re-Os年龄和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
8
作者 索青宇 李昌昊 +2 位作者 申萍 赵俊康 楚翔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79-3490,共12页
斑岩型矿床易受后期岩浆、构造、变质等地质作用影响,使得矿床自身发生改造变形。后期的热事件不仅可以将原有矿体再活化,还能够带来新的成矿物质,进而发生新一期成矿作用。不同地质时期的成矿作用在同一空间互相叠加,会形成与斑岩矿床... 斑岩型矿床易受后期岩浆、构造、变质等地质作用影响,使得矿床自身发生改造变形。后期的热事件不仅可以将原有矿体再活化,还能够带来新的成矿物质,进而发生新一期成矿作用。不同地质时期的成矿作用在同一空间互相叠加,会形成与斑岩矿床矿化特征截然不同的矿床,称为叠加改造型斑岩矿床。多宝山铜(钼)矿床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兴蒙造山带内。该矿床在成矿构造地质、矿石组构和成矿期次等方面表现出多期改造与叠加成矿的特征。本次根据野外观察和成矿年代学研究,推测多宝山铜矿至少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对采自矿坑340平台10件叠加矿化类型的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辉钼矿的模式年龄介于435.6±10.5Ma~446.1±7.1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440.1±4.5Ma (MSWD=0.56)。结合前人获得的年龄资料,确认多宝山叠加成矿与晚奥陶世玄武安山岩应形成于统一的成岩成矿地质事件。不同矿化期次的黄铜矿和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结果显示:典型斑岩型矿脉中黄铜矿δ^(34)S平均值为-2.12‰;叠加矿化黄铜矿δ^(34)S平均值为-1.78‰,黄铁矿δ^(34)S平均值为-1.03‰,均落入幔源硫范围,表明硫主要来自岩浆。而前人在叠加期形成的黄铜矿中,测试到较低的δ^(34)S值(-12.9‰~-5.6‰),这是后期流体易携带轻硫^(32)S发生迁移并在应力较低的区域内重新沉淀的结果。同位素组成指示叠加成矿期的矿化元素即来源于新的岩浆活动,又继承了先前存在的岩(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 叠加成矿 铼锇同位素年龄 硫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