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超高分子量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
19
1
作者
杨锦宗
曹亚峰
+1 位作者
刘兆丽
马希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92,共4页
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C)为聚合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接枝聚合物。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讨论了合成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H4)2S2O3]∶m[(NH2)2CO]=2.5∶1.8为...
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C)为聚合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接枝聚合物。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讨论了合成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H4)2S2O3]∶m[(NH2)2CO]=2.5∶1.8为引发体系,m(Span20)∶m(OP4)=40∶60为乳化剂,m(淀粉)∶m(单体)=1∶1.5时,接枝率可达148%,特性粘数可达1520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淀粉
接枝共聚
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
反相乳液聚合
非离子表面活性荆
特性粘数
阴离子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高分子量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
19
1
作者
杨锦宗
曹亚峰
刘兆丽
马希晨
机构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系
大连
轻工业
学院
化工
系
出处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92,共4页
文摘
以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C)为聚合单体,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接枝聚合物。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讨论了合成工艺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H4)2S2O3]∶m[(NH2)2CO]=2.5∶1.8为引发体系,m(Span20)∶m(OP4)=40∶60为乳化剂,m(淀粉)∶m(单体)=1∶1.5时,接枝率可达148%,特性粘数可达1520mL/g。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淀粉
接枝共聚
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
反相乳液聚合
非离子表面活性荆
特性粘数
阴离子化度
Keywords
starch
acrylamide
acrylic acid
graft copolymerization
inverse emulsion
non-ionic emulsifier
分类号
TQ325.7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超高分子量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
杨锦宗
曹亚峰
刘兆丽
马希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