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云霄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23期57-57,59,共2页
随着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为加快提升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本文深入探讨了食品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并从质谱技术、光谱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食品微生... 随着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为加快提升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本文深入探讨了食品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并从质谱技术、光谱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现状,从环境控制、工作程序、检测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的策略,为我国食品安全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微生物检测技术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周冰谷 花振新 +2 位作者 杨荣 林燕贞 朱文亮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6期5393-5398,共6页
食品微生物受环境和时间的影响等因素产生变化,并且检测周期长,导致关系食品质量安全的微生物检测数据不能相对真实地反映食品微生物情况。近些年,近红外检测技术因其高效、无损、快捷特点,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综... 食品微生物受环境和时间的影响等因素产生变化,并且检测周期长,导致关系食品质量安全的微生物检测数据不能相对真实地反映食品微生物情况。近些年,近红外检测技术因其高效、无损、快捷特点,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综述了近红外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和检测过程,以及食品中产毒真菌、食源性致病菌和食品腐败菌等检测斱面的应用,以期为近红外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促迚食品微生物检测采用近红外迚行在线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食品微生物 检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微孔板法检测食品中添加维生素B12含量的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利海 《食品界》 2018年第6期102-103,共2页
维生素B12(VB12),又称钴胺素(Cobalamin),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之一,主要用于婴幼儿奶粉、谷物食品、保健食品、乳品和功能性饮料等食品中营养强化。
关键词 维生素B12 谷物食品 微孔板 检测 水溶性维生素 婴幼儿奶粉 功能性饮料 保健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技术用于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测
4
作者 高利海 《食品安全导刊》 2017年第08Z期70-71,共2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造成食物中毒、化脓性疾病的常见菌种,在土壤、空气、水源中均有广泛分布,由于污染食物的概率大,因此成为一项公共卫生问题。就目前而言,已知的肠毒素种类包括19种,由于缺少特异检测手段,尚且不能明确食物中毒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造成食物中毒、化脓性疾病的常见菌种,在土壤、空气、水源中均有广泛分布,由于污染食物的概率大,因此成为一项公共卫生问题。就目前而言,已知的肠毒素种类包括19种,由于缺少特异检测手段,尚且不能明确食物中毒的机制。基于此,本文选取14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研究,探讨了多重PCR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多重PCR技术 检测技术 食源性 食物中毒 公共卫生问题 化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广东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监督抽检结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利海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8期36-39,共4页
本文分析2023年广东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的食品安全状况,发现相关部门共计完成9 609批次样品抽检,其中合格样品9 459批次,不合格样品150批次,合格率为98.4%。监督抽检发现,质量指标、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质量... 本文分析2023年广东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的食品安全状况,发现相关部门共计完成9 609批次样品抽检,其中合格样品9 459批次,不合格样品150批次,合格率为98.4%。监督抽检发现,质量指标、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质量指标中的酸价和过氧化值(以脂肪计),应引起企业和监管部门注意。2023年广东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食品安全状况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个别产品的品质指标、食品添加剂等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建议相关部门严格控制原辅料的质量验收、过程控制以及产品存储运输条件等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监督抽检 结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风味酸奶的研制 被引量:9
6
作者 孟玉昆 高冬腊 +5 位作者 吴斌 何永盛 张春疆 张胜福 刘莹 王伟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6-233,共8页
以石榴汁为主要的呈味和呈色物质,乳酸发酵后制成一种具有良好风味的凝固型酸奶。考察不同单因素对酸奶感官评分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石榴风味酸奶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石榴风味酸奶在42℃发酵条件下发酵4 h的最佳生产配方为:石... 以石榴汁为主要的呈味和呈色物质,乳酸发酵后制成一种具有良好风味的凝固型酸奶。考察不同单因素对酸奶感官评分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石榴风味酸奶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石榴风味酸奶在42℃发酵条件下发酵4 h的最佳生产配方为:石榴汁添加量为4.4%,巴旦木乳添加量为4%,蔗糖量添加量为7.2%,发酵剂接种量为3%。以此工艺条件做5组平行试验,石榴风味酸奶组织结构光滑均匀,口感细腻,具有石榴特有的良好风味,感官评分值为(90.70±0.41)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旦木 石榴汁 响应面分析 石榴风味酸奶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小白杏风味酸奶的研制 被引量:2
7
作者 郭瑞成 高冬腊 +3 位作者 孟玉昆 邝鹏程 何永盛 王伟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7-92,共6页
以新鲜牛乳为主要原料,库车小白杏为主要的呈香呈味物质,制作一款具有良好风味的凝固型酸奶。考察库车小白杏汁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阿斯巴甜添加量和发酵时间4个单因素对感官评分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小白杏汁... 以新鲜牛乳为主要原料,库车小白杏为主要的呈香呈味物质,制作一款具有良好风味的凝固型酸奶。考察库车小白杏汁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阿斯巴甜添加量和发酵时间4个单因素对感官评分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小白杏汁添加量8%,白砂糖添加量6%,发酵时间5 h。在此条件下生产的库车小白杏风味酸奶质地细腻、酸甜可口,并且具有清新淡雅的小白杏香味,感官评分最高,可达到90.8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杏 风味酸奶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分析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料标签的常见不合格问题解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赖婷 叶淑贞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22期140-142,共3页
我国饮料行业规模巨大,为了使饮料行业健康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多个饮料相关标准和公告严格控制饮料产品质量,除了必要的安全指标,饮料标签要求成为各标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饮料厂商对标准要求理解不透彻,导致饮料标签常出现不合格的问... 我国饮料行业规模巨大,为了使饮料行业健康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多个饮料相关标准和公告严格控制饮料产品质量,除了必要的安全指标,饮料标签要求成为各标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饮料厂商对标准要求理解不透彻,导致饮料标签常出现不合格的问题,未来需要加强对饮料企业的培训,加大饮料标签监督检查力度,提高饮料企业的专业水平和饮料标签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料 饮料标签 不合格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炒零食中3种致泻物质 被引量:5
9
作者 莫永川 陈杨妍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12期82-83,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炒零食中匹可硫酸钠、双醋酚丁和脱乙酰比沙可啶3种致泻物质。方法:样品经60%乙醇水溶液提取、正己烷脱脂后上机测定,色谱柱采用Waters C_(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采用乙腈和10...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炒零食中匹可硫酸钠、双醋酚丁和脱乙酰比沙可啶3种致泻物质。方法:样品经60%乙醇水溶液提取、正己烷脱脂后上机测定,色谱柱采用Waters C_(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采用乙腈和10 mM乙酸铵,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5 ℃,检测波长262 nm。结果:匹克硫酸钠和双醋酚丁在0.5~20.0 mg/L、脱乙酰比沙可啶在0.25~10.00 mg/L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 9),精密度均≤2%,回收率98.2%~102.2%。结论:该方法可以快速检测3种致泻物质,为打击炒零食中非法添加行为提供快速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炒零食 匹可硫酸钠 双醋酚丁 脱乙酰比沙可啶 筛查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利海 陈秋明 钟燕华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25期55-58,共4页
目的:评估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酸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依据《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RB/T 151—2016)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叶酸的测定》(GB 5009.211—2022)评估测试过程中各主要因素引入... 目的:评估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酸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依据《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RB/T 151—2016)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叶酸的测定》(GB 5009.211—2022)评估测试过程中各主要因素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进而对其进行合成与扩展。结果:当试样叶酸含量为66.1μg/100 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5.2μg/100 g,包含因子k=2,置信概率95%。结论:重复性测量、标准物质称量、标准溶液配制及系列管制备、标准曲线拟合等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法 婴幼儿配方乳粉 叶酸 测量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中主要活性物质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赖婷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第9期87-87,95,共2页
苦瓜具有药食两用的功能,其活性物质主要包括苦瓜多糖、苦瓜皂苷、苦瓜黄酮和苦瓜多肽等。现阶段对于苦瓜这些活性物质的功能性研究主要包括:抗氧化作用、降血糖作用、抗肿瘤作用以及增强免疫功能。
关键词 苦瓜 活性物质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菜领域快速发展的痛点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赖婷 《现代食品》 2023年第9期55-57,共3页
近几年,预制菜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预制菜、半成品菜成为人们在家做饭的新选择。预制菜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充满挑战,作为新兴产业,行业痛点比较突出,行业发展缺乏相关国家标准规范、监管体系不健全、包装运输存在局限、保鲜技术存... 近几年,预制菜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预制菜、半成品菜成为人们在家做饭的新选择。预制菜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充满挑战,作为新兴产业,行业痛点比较突出,行业发展缺乏相关国家标准规范、监管体系不健全、包装运输存在局限、保鲜技术存在局限及安全杀菌与品质保持存在矛盾等问题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菜 发展 痛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测定50种市售大米中铅、砷、镉、铬、汞的方法研究以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亦群 姚仰勋 黄燕萍 《现代食品》 2020年第14期187-190,共4页
应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大米中铅、砷、镉、铬、汞5种重金属含量。实验结果表明:5种元素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8,精密度实验的RSD小于5%,加标回收率在76%~102%,检出限均低于0.02 mg·kg^-1。基... 应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大米中铅、砷、镉、铬、汞5种重金属含量。实验结果表明:5种元素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8,精密度实验的RSD小于5%,加标回收率在76%~102%,检出限均低于0.02 mg·kg^-1。基于该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结合FAO/WHO规定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暂定每日可耐受摄入量(PMTDI)以及健康风险指数(RI)对50种市售大米样品进行重金属暴露健康风险评估均低于相关限量标准,处于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大米 多元素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制品中常见不合格项目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赖婷 《食品安全导刊》 2020年第12期101-101,共1页
2019年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蔬菜制品检测不合格项目,主要包括二氧化硫、苯甲酸及其钠盐等食品添加剂和重金属铅,这些项目的不合格反映出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安全不够重视。
关键词 蔬菜制品 不合格项目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测定茶叶铅铬绿含量
15
作者 肖亦群 花振新 黄姗姗 《中国食品工业》 2020年第10期50-52,共3页
为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茶叶中铅铬绿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通过对样品前处理的分析,确定样品采用高温灼烧,碱性提取液高温水浴震荡提取铬酸根离子,液相色谱分离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含量分析... 为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茶叶中铅铬绿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通过对样品前处理的分析,确定样品采用高温灼烧,碱性提取液高温水浴震荡提取铬酸根离子,液相色谱分离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含量分析。研究发现在5~1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铅铬绿的方法检出限为1mg/kg,加标回收率在71%~84%之间,精密度RSD<2%。研究认为,该方法回收率在合理范围内,检出限低,精密度好,适合茶叶中铅铬绿含量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联用 茶叶 铅铬绿 含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