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制动时间循证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谭晓青 贺雄军 +8 位作者 黎凯锋 周宏星 何少玲 赖裕辉 李桂茹 黎杰 戈全荣 罗伟 刘亚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7-403,共7页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最佳证据应用于术后缩短患者卧床制动时间的可行性。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指导,分析临床现状和收集证据,制定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循证实践方案,对比方案应用前后审查指标执行率。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最佳证据应用于术后缩短患者卧床制动时间的可行性。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指导,分析临床现状和收集证据,制定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循证实践方案,对比方案应用前后审查指标执行率。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法确定方案有效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循证方案应用后,6项审查指标执行率由0~78.86%上升至96.26%~100%。术后患者卧床制动时间缩短。干预组与对照组间术后穿刺处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股静脉血栓、出血、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穿刺处淤青面积、穿刺处疼痛评分、术后当晚失眠发生率、腰背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高于干预组;两组均未发生腹膜后血肿。结论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指引下循证实践提示,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术后术侧肢体制动2 h、包扎4 h,静卧6 h是安全的,在不增加穿刺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下提高了患者舒适度。但必须规范股动脉穿刺点选择、穿刺技术和压迫制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股动脉穿刺 卧床时间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