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8年在工程科学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1
作者 《集成技术》编辑部 《集成技术》 2018年第6期88-90,共3页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材料中心孙蓉研究员与曾小亮副研究员及其团队主导的研究在高导热绝缘聚合物复合散热材料开发方面取得进展(氮化硼取向调控制备高导热、高强度聚合物复合材料)。该研究通过调控热压的温度和压力,研究...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材料中心孙蓉研究员与曾小亮副研究员及其团队主导的研究在高导热绝缘聚合物复合散热材料开发方面取得进展(氮化硼取向调控制备高导热、高强度聚合物复合材料)。该研究通过调控热压的温度和压力,研究了其对制备的环氧树脂/有序氮化硼复合材料断面形貌和导热系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导热 环氧树脂/有序氮化硼复合材料 弯板渐进成型 多孔金属材料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质量评价 教学优化算法 车载内容中心网络 WiFi室内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驱动飞片超高速发射技术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代福 龚自正 +4 位作者 曹燕 牛锦超 童靖宇 向树红 杨李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011-3014,共4页
介绍了影响激光驱动超高速发射技术的各种因素。分析了激光能量、激光光束空间分布对飞片发射速度及完整性的影响和飞片靶镀膜工艺对飞片速度及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为"平顶型"的激光束有利于发射出完整的飞片。... 介绍了影响激光驱动超高速发射技术的各种因素。分析了激光能量、激光光束空间分布对飞片发射速度及完整性的影响和飞片靶镀膜工艺对飞片速度及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为"平顶型"的激光束有利于发射出完整的飞片。在膜与基底之间增加过渡层Cr可以大大提高膜与基底之间的附着力,从而提高飞片的发射速度。实验上利用波长1 064 nm、脉宽10 ns、能量835 mJ的激光使厚度5μm、直径1 mm的铝飞片的发射速度达到10.4 km/s。大大提升了对微米级空间碎片速度的发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驱动飞片 超高速 发射技术 实验研究 study 发射速度 空间分布 完整性 激光能量 空间碎片 激光光束 基底 飞片速度 镀膜工艺 微米级 平顶型 激光束 过渡层 附着力 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元件超声清洗工艺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刚 马平 +2 位作者 邱服民 胡江川 鄢定尧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61-1764,共4页
系统开展了光学元件超声清洗工艺的实验研究。通过研究超声清洗剂、清洗温度等工艺参数的优化,找到了能够有效祛除元件表面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较佳超声清洗工艺,且超声清洗没有对光学元件表面产生损伤,清洗后的光学元件接触角小于... 系统开展了光学元件超声清洗工艺的实验研究。通过研究超声清洗剂、清洗温度等工艺参数的优化,找到了能够有效祛除元件表面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较佳超声清洗工艺,且超声清洗没有对光学元件表面产生损伤,清洗后的光学元件接触角小于6°,并不残留大于1μm的颗粒,超声清洗对光学元件表面污染物的祛除能力远胜于手工清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清洗 接触角 粗糙度 原子力显微镜形貌 表面微观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angoni界面效应的数控化学抛光去除函数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侯晶 许乔 +3 位作者 雷向阳 周礼书 张清华 王健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5-558,共4页
利用基于Marangoni界面效应对化学抛光去除函数的理论及实验进行研究,提出采用湿法化学抛光(刻蚀)方法为大口径高精度光学元件的加工提供新的解决途径。介绍了Marangoni界面效应及其验证实验,运用WYKO轮廓仪对熔石英基片局域刻蚀前后的... 利用基于Marangoni界面效应对化学抛光去除函数的理论及实验进行研究,提出采用湿法化学抛光(刻蚀)方法为大口径高精度光学元件的加工提供新的解决途径。介绍了Marangoni界面效应及其验证实验,运用WYKO轮廓仪对熔石英基片局域刻蚀前后的粗糙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粗糙度基本无变化,刻蚀前后粗糙度分别为0. 72nm和0. 71nm。基于Preston假设, 建立了数控化学抛光理论模型,运用WYKO干涉仪观察实验现象可知,化学抛光刻蚀曲线基本上成平底陡峭的去除函数曲线,小磨头抛光是倒置的仿高斯函数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angoni界面效应 数控化学抛光 去除函数 化学刻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脉冲激光辐照下介质损伤理论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罗晋 刘志超 +1 位作者 陈松林 马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01-3306,共6页
针对纳秒脉冲和飞秒脉冲不同的损伤机制,分别建立了两种多脉冲激光损伤模型。脉宽小于10ps时,损伤是由于等离子体形成造成介质发生烧蚀所致,对此建立了基于电子密度演化方程的介质击穿模型;脉宽大于100ps时,损伤是由于热沉积造成介质发... 针对纳秒脉冲和飞秒脉冲不同的损伤机制,分别建立了两种多脉冲激光损伤模型。脉宽小于10ps时,损伤是由于等离子体形成造成介质发生烧蚀所致,对此建立了基于电子密度演化方程的介质击穿模型;脉宽大于100ps时,损伤是由于热沉积造成介质发生熔融所致,对此建立了基于傅里叶热传导方程的介质热损伤模型。通过计算两种模型下激光参数和材料参数对多脉冲损伤的影响,发现由于损伤机理不同,不同参数对单脉冲损伤阈值和多脉冲损伤阈值的影响趋势不完全一致,敏感程度也不同。通过计算得到了与实验结果一致的多脉冲损伤阈值与脉冲数间关系,使定量预估多脉冲损伤阈值和元件使用寿命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损伤 透明介质 多脉冲激光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元件精密加工中的磁流变抛光技术工艺参数 被引量:11
6
作者 秦北志 杨李茗 +4 位作者 朱日宏 侯晶 袁志刚 郑楠 唐才学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281-2286,共6页
为了充分掌握磁流变抛光中磁场强度、浸入深度、抛光轮转速、磁流变液水分含量等工艺参数对抛光结果的影响规律,以期提高元件的面形精度和表面的质量,在研究了磁流变抛光材料的去除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的PKC100-P1型抛光设备,... 为了充分掌握磁流变抛光中磁场强度、浸入深度、抛光轮转速、磁流变液水分含量等工艺参数对抛光结果的影响规律,以期提高元件的面形精度和表面的质量,在研究了磁流变抛光材料的去除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的PKC100-P1型抛光设备,对上述的关键工艺参数分别进行了研究,设置了一系列的实验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实验探索,分析了单因素条件下材料的去除量以及元件表面质量同关键工艺参数的内在联系,得出了相应影响关系曲线。从关系曲线表明:工艺参数对抛光斑的去除效率以及被加工元件表面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影响规律,掌握这些影响关系就能用于分析和优化磁流变加工的结果,为高精度光学表面的加工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实验的结果也很好地验证了磁流变抛光材料去除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加工 磁流变抛光 去除函数 磁流变液 Preston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O_2/SiO_2薄膜的激光预处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卫耀伟 张哲 +5 位作者 刘浩 欧阳升 郑轶 唐耿宇 陈松林 马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38-3342,共5页
激光预处理是提高激光薄膜抗激光损伤阈值的重要手段。对电子束蒸发方式镀制的HfO2/SiO2反射膜采用大口径激光进行了辐照,并采用激光量热计测量了激光辐射前后的弱吸收值。采用聚焦离子束(FIB)技术分析了激光辐照后薄膜的损伤形态并探... 激光预处理是提高激光薄膜抗激光损伤阈值的重要手段。对电子束蒸发方式镀制的HfO2/SiO2反射膜采用大口径激光进行了辐照,并采用激光量热计测量了激光辐射前后的弱吸收值。采用聚焦离子束(FIB)技术分析了激光辐照后薄膜的损伤形态并探究了损伤原因,首次采用扫描电镜拍摄到了节瘤部分喷发时的形貌图,并对其进行了FIB分析,为进一步了解节瘤的损伤过程提供了依据。实验发现,激光辐照过后的激光薄膜弱吸收明显降低,激光预处理有效减少了引起薄膜吸收的缺陷,存在明显的清洗效应;在本实验采用的HfO2/SiO2反射膜中,激光预处理技术对于祛除位于基底上种子形成的节瘤是有效的,原因是激光辐射过后该节瘤进行了预喷发并不会对后续激光产生影响;而激光预处理技术对位于膜层中间的可能是镀膜过程中材料飞溅引起的缺陷是无效的,需要通过其他手段对该类节瘤进行祛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激光预处理 多层高反膜 激光损伤阈值 节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064nm激光增强HfO_2/SiO_2薄膜的抗激光损伤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胡建平 马平 许乔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53-1056,共4页
 用1064nm激光实验研究了HfO2/SiO2薄膜的激光损伤增强效应,实验以薄膜激光损伤阈值70%的激光能量开始,采用N ON 1方式处理薄膜,激光脉冲的能量增量为5J/cm2。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处理薄膜表面能使激光损伤阈值平均提高到3倍左右,并且薄...  用1064nm激光实验研究了HfO2/SiO2薄膜的激光损伤增强效应,实验以薄膜激光损伤阈值70%的激光能量开始,采用N ON 1方式处理薄膜,激光脉冲的能量增量为5J/cm2。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处理薄膜表面能使激光损伤阈值平均提高到3倍左右,并且薄膜的损伤尺度也明显减小。对有缺陷的薄膜,其缺陷经低能量激光后熔和消除,其抗激光损伤能力得到增强,但增强得并不显著,而薄膜本身的激光预处理,可以使其激光损伤阈值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损伤 激光预处理 HfO2/Si02高反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9基片的亚表面损伤探测及化学腐蚀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宁 张清华 +2 位作者 许乔 王世健 段利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89-1293,共5页
研究了几种类型的腐蚀液对K9基片化学腐蚀的影响。通过腐蚀液对基片纵向腐蚀速度的变化初步判断了K9基片重沉积层的深度。考察了腐蚀前后基片表面参数的变化以及腐蚀对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研究表明,特定的腐蚀液能够对K9基片进行平稳... 研究了几种类型的腐蚀液对K9基片化学腐蚀的影响。通过腐蚀液对基片纵向腐蚀速度的变化初步判断了K9基片重沉积层的深度。考察了腐蚀前后基片表面参数的变化以及腐蚀对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研究表明,特定的腐蚀液能够对K9基片进行平稳可控的腐蚀,并且腐蚀能提高其激光损伤阈值,其主要原因是去除了重沉积层及表面、亚表面缺陷中的污染物,但过多的腐蚀会暴露本来为重沉积层所掩盖的划痕等亚表面缺陷,所以腐蚀并非越深越好。同时,表面各种杂质与缺陷的去除能够提高材料的机械强度,从而也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激光损伤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腐蚀 亚表面缺陷 激光损伤阈值 重沉积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超精密环抛相对磨削量因素的计算模拟 被引量:8
10
作者 曹冲 冯国英 +4 位作者 杨李茗 王岚 高耀辉 朱海波 陈建国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7-71,共5页
利用Preston方程,考虑了超精密环抛中的诸因素,如工件和磨盘转速比、偏心距以及压强,计算模拟了它们对磨削效果的影响。模拟表明,当转速比越接近1或偏心距越大时,磨削越均匀;均匀分布的压强越大,磨削越不均匀。在这三个影响因素中,转速... 利用Preston方程,考虑了超精密环抛中的诸因素,如工件和磨盘转速比、偏心距以及压强,计算模拟了它们对磨削效果的影响。模拟表明,当转速比越接近1或偏心距越大时,磨削越均匀;均匀分布的压强越大,磨削越不均匀。在这三个影响因素中,转速比的作用最为显著。实现均匀磨削所需的压强应为二次型分布。这些为超精密环抛提供了指导,有助于实现主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环行抛光 压强梯度 偏心距 转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元件聚氨酯抛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亚国 王健 +3 位作者 许乔 杨炜 周治鑫 郭隐彪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9-144,共6页
本文研究了应用于平面光学元件的快速抛光技术,从材料去除率、元件面形和表面粗糙度出发,对快速抛光技术应用于平面大口径元件的加工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在快速抛光技术中压力和主轴转速对材料去除率的影响,验证了Preston公式在快速... 本文研究了应用于平面光学元件的快速抛光技术,从材料去除率、元件面形和表面粗糙度出发,对快速抛光技术应用于平面大口径元件的加工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在快速抛光技术中压力和主轴转速对材料去除率的影响,验证了Preston公式在快速抛光中的适用性,快速抛光技术的去除效率可达10μm/h;其次,研究了聚氨酯抛光元件面形的精度,对于330mm×330mm元件可达~1.0λ(λ=632.8nm);最后,对快速抛光系统中抛光粉颗粒大小及形态随使用时间的变化进行了观测,并测量了使用300目和500目抛光粉时快速抛光元件表面粗糙度以及其随抛光粉使用时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材料去除率 元件表面面形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O2/SiO2高反射薄膜的应力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服民 王刚 +1 位作者 戴红玲 蒲云体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5-788,共4页
物理气象沉积的薄膜通常都有应力。为了防止高反膜应力破坏基底的面型,采用数字波面干涉仪对电子束蒸发方法制备的薄膜的应力进行了测量,并讨论了影响光学介质薄膜应力的多种因素。使用了一种交替沉积Hf O2和Si O2薄膜的技术路线,Hf O2... 物理气象沉积的薄膜通常都有应力。为了防止高反膜应力破坏基底的面型,采用数字波面干涉仪对电子束蒸发方法制备的薄膜的应力进行了测量,并讨论了影响光学介质薄膜应力的多种因素。使用了一种交替沉积Hf O2和Si O2薄膜的技术路线,Hf O2薄膜作为高折射率材料体现出张应力,Si O2薄膜作为低折射率材料体现出压应力。结果表明,在稳定了很多实验条件的情况下,通过调整镀膜时的充氧量和镀膜材料的蒸发速率实现了应力的平衡;高反射薄膜有比较高的损伤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应力 氧分压 蒸发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分离光栅镀膜减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春林 许乔 +2 位作者 杨李茗 周礼书 张清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根据惯性约束聚变系统技术要求,提出一种镀膜减反方案,以解决现有光栅由于元件表面反射影响衍射效率的问题。对色分离光栅镀膜减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标量理论给出了镀膜光栅的各项技术要求,优化了光栅结构参数。模拟计算结果...  根据惯性约束聚变系统技术要求,提出一种镀膜减反方案,以解决现有光栅由于元件表面反射影响衍射效率的问题。对色分离光栅镀膜减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标量理论给出了镀膜光栅的各项技术要求,优化了光栅结构参数。模拟计算结果发现,光栅表面反射几乎完全消除,表明可以通过色分离光栅镀膜减反提高衍射效率的目的。该镀膜光栅刻槽深度的优化值为2.84μm,膜厚为等效1/4波长,即71.2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分离光栅 镀膜 衍射效率 溶胶-凝胶膜 减反技术 惯性约束聚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相位板远场焦斑能量集中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远航 杨春林 +2 位作者 温圣林 石琦凯 王健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297-3300,共4页
在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过程中,焦面上聚焦光斑形态要求极为苛刻。基于离线测试平台,从实验上研究了各种应用误差对连续相位板(CPP)远场焦斑能量集中度的影响。得出光束旋转误差、口径误差、平移误差和倾斜误差在可控范围内CPP远场焦... 在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过程中,焦面上聚焦光斑形态要求极为苛刻。基于离线测试平台,从实验上研究了各种应用误差对连续相位板(CPP)远场焦斑能量集中度的影响。得出光束旋转误差、口径误差、平移误差和倾斜误差在可控范围内CPP远场焦斑能量集中度均高于95%,其波动范围小于0.5%,CPP的容忍度较强。而实验畸变波前属于空间频率小于0.02mm-1的低频波前,严重影响了CPP的整形能力,波前畸变是影响能量集中度高于90%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相位板 误差分析 能量集中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反射镜膜层应力耦合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江川 蔡红梅 +1 位作者 陈松林 邱服民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47-2450,共4页
为了控制高损伤阈值高反射镜膜层的应力,研究了沉积过程中沉积倾角、充氧量对高、低折射率单层膜应力大小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两个参数对控制薄膜应力有很大影响,SiO2薄膜在沉积倾角较小和充氧量增大时应力都逐渐减小,SiO2薄膜应力为压应... 为了控制高损伤阈值高反射镜膜层的应力,研究了沉积过程中沉积倾角、充氧量对高、低折射率单层膜应力大小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两个参数对控制薄膜应力有很大影响,SiO2薄膜在沉积倾角较小和充氧量增大时应力都逐渐减小,SiO2薄膜应力为压应力;HfO2薄膜在充氧量增大时薄膜应力变小,HfO2薄膜应力为张应力。因此,根据SiO2和HfO2薄膜的应力特性,调整镀膜工艺,实现了高、低折射率膜层之间的应力匹配,控制了反射镜面形;同时,镀制的高反射镜满足高功率激光器损伤阈值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应力 充氧量 沉积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床动态特性的超精密飞切加工表面波纹机理解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旭 安晨辉 +3 位作者 孙郅佶 王振忠 彭云峰 王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96-202,共7页
采用超精密飞切加工技术可获得软脆性平面光学元件的最终表面,而元件表面微观形貌的加工可控性对于光学元件使用性能有直接影响。首先运用多尺度小波分解方法,对飞切机床的加工表面波纹进行了特征提取,得到了工件表面波纹的频率组成及占... 采用超精密飞切加工技术可获得软脆性平面光学元件的最终表面,而元件表面微观形貌的加工可控性对于光学元件使用性能有直接影响。首先运用多尺度小波分解方法,对飞切机床的加工表面波纹进行了特征提取,得到了工件表面波纹的频率组成及占比;然后通过对机床主轴系统的有限元分析,结合冲击振动测试,找到了与工件表面波纹对应的模态;最后通过对机床的在线振动测试及加工实验进一步明确了飞切加工表面微波纹的成因。结果表明:表面波纹在17 mm左右的空间周期上存在最大的分量,显著影响光学元件的精度和使用效果,该波纹由主轴系统在间断切削的冲击响应所引起,可以通过改变主轴结构实现波纹频率和幅值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精密飞切 小波分解 表面波纹 有限元分析 振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摇摆式抛光去除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恒 鄢定尧 +1 位作者 蔡红梅 鲍振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为了完善平面摇摆式抛光的理论并指导加工,基于Preston方程建立了平面摇摆式加工的去除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在Matlab中仿真计算元件上各点在不同加工参数情况下的去除量,最终得到不同加工参数情况下所产生的不同去除形貌。通过控制不同参... 为了完善平面摇摆式抛光的理论并指导加工,基于Preston方程建立了平面摇摆式加工的去除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在Matlab中仿真计算元件上各点在不同加工参数情况下的去除量,最终得到不同加工参数情况下所产生的不同去除形貌。通过控制不同参数在430mm×430mm平面石英元件上进行抛光实验,验证去除模型的正确性,对比相同参数下仿真得到的去除形貌和加工后检测得到的面形图可知该去除模型能够正确预测不同加工参数时的去除量,从而证实了该模型能够准确、有效地指导摇摆式抛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式抛光 加工参数 轨迹长度 去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球面聚焦透镜数控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健 鄢定尧 +1 位作者 李洁 许乔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51-954,共4页
 国内现有的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所使用的非球面聚焦透镜都是用传统方式手工加工而成的,由于手工加工方式的加工精度和进度对人的依赖性很大,势必影响大批量制造时的工程进度。而采用新兴的小磨头数控加工技术则可以避免这些缺点。介绍...  国内现有的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所使用的非球面聚焦透镜都是用传统方式手工加工而成的,由于手工加工方式的加工精度和进度对人的依赖性很大,势必影响大批量制造时的工程进度。而采用新兴的小磨头数控加工技术则可以避免这些缺点。介绍了首次将小磨头数控加工技术用于非球面聚焦透镜的加工,对其中各项技术,包括典型靶镜参数、机床控制方式、加工运动方式、实验使用参数、检测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预期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磨头数控抛光 非球面 透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元件中高频PSD2误差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德锋 陈贤华 +2 位作者 袁志刚 谢瑞清 钟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25-3328,共4页
光学元件的中高频误差一般采用功率谱密度(PSD)表示,其划分为PSD1和PSD2两个频段。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少的PSD2频段误差,分析和实验研究了其潜在的影响因素。采用沥青和聚氨酯盘抛光熔石英元件的实验结果显示:小工具数控相比传统全口... 光学元件的中高频误差一般采用功率谱密度(PSD)表示,其划分为PSD1和PSD2两个频段。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少的PSD2频段误差,分析和实验研究了其潜在的影响因素。采用沥青和聚氨酯盘抛光熔石英元件的实验结果显示:小工具数控相比传统全口径抛光并未增大PSD2误差,而抛光盘材质对PSD2误差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沥青盘在抑制PSD2误差方向具有较好的优越性,工件表面的PSD2指标能够满足要求,而聚氨酯抛光元件表面的PSD2误差则较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采用固结金刚石丸片修整聚氨酯垫,通过细化金刚石颗粒获得了合格的PSD2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D2误差 小工具数控抛光 全口径抛光 沥青盘 聚氨酯垫 金刚石修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有圆钢管的钢骨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正截面受压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林拥军 程文瀼 李洁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3年第4期11-13,16,共4页
根据9根轴心受压的配有圆钢管的钢骨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的正截面承载力试验结果,结合全截面非线性数值分析,提出了轴心受压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钢骨混凝土 短柱 轴心受压 圆钢管 正截面承载力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