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整体叶盘的新型流体磨料磨粒流加工实验研究
1
作者 陈亮 李正康 +3 位作者 吴宁宁 周昊昊 刘静怡 李秀红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9,共8页
基于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特殊构形及使用要求,研制了一种新型高性能低成本硅橡胶基流体磨料,探究了硅橡胶基流体磨料在整体叶盘表面的加工效果,分析主要磨料参数(磨粒目数、磨料质量比和磨粒材质)对黏度及加工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 基于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特殊构形及使用要求,研制了一种新型高性能低成本硅橡胶基流体磨料,探究了硅橡胶基流体磨料在整体叶盘表面的加工效果,分析主要磨料参数(磨粒目数、磨料质量比和磨粒材质)对黏度及加工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分析了不同磨料参数下叶盘试件的表面粗糙度、材料去除率和表面微观形貌的变化,获得了最优磨料参数,进行了磨料污染检测,并对整体叶盘零件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流体磨料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及加工性能,加工效率高;采用80#的碳化硅磨粒,且硅橡胶基体与磨料质量比为1∶1.4的磨料可获得较好的加工质量,54次循环后表面粗糙度下降率在50%以上;自制的新型流体磨料能有效提高整体叶盘零件的表面完整性,不会污染叶片表面,且未破坏叶型精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叶盘 磨粒流加工 流体磨料 表面完整性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残余应力离散元有限元耦合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田涛 李文辉 +2 位作者 温学杰 李秀红 杨胜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67-1676,共10页
为探究水平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对零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提出一种适用于动态零件的离散元有限元(DEM-FEM)耦合仿真方法。分析了振动周期内颗粒运动状态以及颗粒间平均接触力的变化,构建了颗粒与零件间的随机接触模型,开展了不同振动参... 为探究水平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对零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提出一种适用于动态零件的离散元有限元(DEM-FEM)耦合仿真方法。分析了振动周期内颗粒运动状态以及颗粒间平均接触力的变化,构建了颗粒与零件间的随机接触模型,开展了不同振动参数下的残余应力仿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振动强度的增大,容器内颗粒运动更加剧烈,颗粒与零件间有效法向接触力发生概率及均值增大,导致零件表面残余压应力呈增大趋势。残余应力仿真值与实验值对振动参数的响应趋势一致,误差在3.6%~11.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有限元 水平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 残余应力 颗粒运动 随机接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细长管内表面卧式单向旋转磨粒流加工研究
3
作者 李晓璇 白小云 +3 位作者 李文辉 李秀红 刘静怡 温学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17,222,共6页
以304不锈钢细长管为研究对象,采用卧式单向旋转磨粒流加工技术对细长管内表面进行加工。基于FLUENT仿真软件,探究不同流道形状和不同粘度磨料对磨粒流加工效果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研究工件转速、磨粒目数、磨粒浓度和加工次数对表面粗... 以304不锈钢细长管为研究对象,采用卧式单向旋转磨粒流加工技术对细长管内表面进行加工。基于FLUENT仿真软件,探究不同流道形状和不同粘度磨料对磨粒流加工效果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研究工件转速、磨粒目数、磨粒浓度和加工次数对表面粗糙度下降率以及沿细长管长度方向加工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加工次数和给细长管施加旋转运动,可以提高细长管沿长度方向的加工均匀性;加工次数对细长管表面粗糙度下降率影响最大,工件转速对细长管沿长度方向的加工均匀性影响最大。经卧式单向旋转磨粒流加工后,细长管内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由Ra 1.57μm降到Ra 0.7μm,表面粗糙度下降率达到53.2%,进出口表面粗糙度下降率差值为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单向旋转磨粒流 不锈钢细长管 数值模拟 正交实验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叶轮抛磨叶片的抛磨力预测建模与实验研究
4
作者 李静铮 刘佳 +1 位作者 杨胜强 张晶晶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6-290,共5页
在对叶片进行抛磨时,抛磨力是影响叶片表面粗糙度的关键参数。为了精准分析百叶轮抛磨叶片的抛磨力,以达到更好的抛磨效果,使用川崎机器人夹持叶片接触百叶轮进行抛磨作业对抛磨力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各个工艺参数对抛磨... 在对叶片进行抛磨时,抛磨力是影响叶片表面粗糙度的关键参数。为了精准分析百叶轮抛磨叶片的抛磨力,以达到更好的抛磨效果,使用川崎机器人夹持叶片接触百叶轮进行抛磨作业对抛磨力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各个工艺参数对抛磨力的影响规律;设计正交试验和极差法,得到了工艺参数对抛磨力的影响主次顺序,根据回归方程建立抛磨力预测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显著性;对比预测值和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在12%以内,证明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通过预测模型逆推得到合理的压缩量对叶片进行抛磨实验,并与在非预测模型下直接对叶片进行抛磨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此预测模型得到的压缩量对叶片进行抛磨能够得到更好的抛磨效果,精度提高了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磨力 叶片 百叶轮 正交实验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荒管内壁精整加工装置设计与实验研究
5
作者 侯志燕 杨胜强 王会芝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5-118,共4页
针对太钢不锈钢荒管内壁存在的质量缺陷及其加工难的情况,设计出一种适用于荒管内壁,并能够放置于其内腔的,进退自如的,由柔性软轴驱动的浮动珩磨精整加工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组成、工作原理及各组成部分结构特点,并应用UG建立装置模型,... 针对太钢不锈钢荒管内壁存在的质量缺陷及其加工难的情况,设计出一种适用于荒管内壁,并能够放置于其内腔的,进退自如的,由柔性软轴驱动的浮动珩磨精整加工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组成、工作原理及各组成部分结构特点,并应用UG建立装置模型,导入ADAMS软件仿真分析并确定了其主要结构参数,完成了样机制作和初步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内径为φ55的荒管内壁精整加工6min后,荒管内壁表面质量明显改善,表面粗糙度值Ra从开始的1.386μm降到0.613μm,验证了该装置的加工效果。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管内壁 软轴驱动 珩磨 ADAMS 精整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磁性外圆表面磁性磨粒光整加工实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赵文渊 李文辉 +2 位作者 白小云 李秀红 杨胜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72-277,共6页
目的对比不同类型磁性磨粒的光整加工效果,找出加工效果较优的磁性磨粒以提高非磁性外圆表面的光整加工质量。方法以6061铝合金管为研究对象,在相同条件下采用不同类型的磁性磨粒进行光整加工实验。采用粗糙度测量仪测试试件加工前后粗... 目的对比不同类型磁性磨粒的光整加工效果,找出加工效果较优的磁性磨粒以提高非磁性外圆表面的光整加工质量。方法以6061铝合金管为研究对象,在相同条件下采用不同类型的磁性磨粒进行光整加工实验。采用粗糙度测量仪测试试件加工前后粗糙度值的变化。使用电子天平测试试件加工前后的质量变化,得出不同类型磁性磨粒加工的材料去除率(MRR)。运用超景深显微镜观测试件加工前后的形貌变化,进一步对比不同类型磁性磨粒光整加工的效果。结果采用粘结法磁性磨粒光整加工时,Ra值从初始的0.326μm减小到0.286μm,Rz值从初始的2.34μm减小到1.95μm,MRR为0.26μm/min。采用简单混合磁性磨粒光整加工时,Ra值从初始的0.346μm减小到0.303μm,Rz值从初始的2.42μm减小到2.09μm,MRR为0.195μm/min。采用粘弹性磁性磨粒光整加工时,6 min后达到加工极限,Ra值从初始的0.332μm减小到0.146μm,Rz值从初始的2.25μm减小到1.05μm,MRR为0.651μm/min。结论与其他类型的磁性磨粒相比,采用粘弹性磁性磨粒光整加工非磁性外圆表面时,加工效果最优,试件表面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磨粒光整加工 磁性磨粒 非磁性 粘弹性 表面粗糙度 外圆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磨具光整加工中基于Halbach Array的磁场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乐 李秀红 +3 位作者 李文辉 丁宇亭 白小云 闫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54,73,共9页
目的提高磁性磨具表面光整加工技术对30CrMnSi高强度结构钢表面的加工效率,解决以往永磁式磁性磨具光整加工中磁场强度弱、磁能利用率低的问题。方法首先对30CrMnSi导磁工件的材料去除机理进行分析,探讨了磁感应强度B对工件材料去除的... 目的提高磁性磨具表面光整加工技术对30CrMnSi高强度结构钢表面的加工效率,解决以往永磁式磁性磨具光整加工中磁场强度弱、磁能利用率低的问题。方法首先对30CrMnSi导磁工件的材料去除机理进行分析,探讨了磁感应强度B对工件材料去除的重要性。然后基于海尔贝克阵列(Halbach Array)进行了磁场的设计,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确定了永磁单元尺寸和磁场布置方案。最后以自制粘接性磁性磨料,对30CrMnSi板材进行单因素光整加工实验。结果根据磁场计算和仿真结果,确定了Halbach Array永磁阵列两个周期为最佳的磁场布置方案,并获得了理想的磁场强度和最佳的磁场分布。对30CrMnSi板材的加工实验表明,粗糙度下降百分比(%ΔRa)随着磁极转速和磨粒目数的增大而增大;磁性磨料中铁磁相与磨粒相质量比为3∶1、磁极转速为500 r/min、磨粒目数为240目时,加工效果最好,获得了Ra=0.129μm的表面,粗糙度最大下降百分比为90.74%。结论使用HalbachArray的方法对永磁场进行设计,可以增大加工区域的磁场强度并改善磁场分布,从而提高对30CrMnSi高强度结构钢表面的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整加工 HALBACH ARRAY 30CrMnSi 磁感应强度 Maxwell磁场仿真 磁性磨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粘弹性磁性磨具的制备及其加工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小朋 李秀红 +1 位作者 李文辉 杨胜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100,共4页
为解决当前粘弹性磁性磨具其流动性和界面结合差、易开裂且不易分解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粘弹性磁性磨具并对其进行光整加工铝合金管内圆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制备的磨具有流动性良好、较以往基体的磨具加工效果好等优点。工件回转比磁... 为解决当前粘弹性磁性磨具其流动性和界面结合差、易开裂且不易分解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粘弹性磁性磨具并对其进行光整加工铝合金管内圆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制备的磨具有流动性良好、较以往基体的磨具加工效果好等优点。工件回转比磁极回转加工效果好;在单磁极、基体质量与铁磁颗粒和Si C颗粒的质量比值为1:2且工件转速达到600r/min时,铝合金管的内圆表面粗糙度Ra值从0.828μm降到0.272μm,Ra值相对下降率为67.2%;基体质量与铁磁颗粒和磨粒颗粒总质量比值为1:2的磨具较比值为1:1的磨具加工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整加工 粘弹性 磁性磨具 基体 磨具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基粘弹性磁性磨具的实验研究及加工参数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闫涛 李秀红 +2 位作者 李文辉 杨胜强 王栋梁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5-280,共6页
目的检验新研制的PVA基粘弹性磁性磨具的表面光整加工性能,掌握配比参数、加工条件等因素对加工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对加工参数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加工效果。方法以6061铝合金管外圆表面为光整加工实验对象,通过先导实验首先确定出影响加... 目的检验新研制的PVA基粘弹性磁性磨具的表面光整加工性能,掌握配比参数、加工条件等因素对加工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对加工参数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加工效果。方法以6061铝合金管外圆表面为光整加工实验对象,通过先导实验首先确定出影响加工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其参数范围,而后基于响应曲面法实验,对主轴转速、两相质量比、磨粒尺寸及加工时长等因素与工件表面粗糙度下降率(%?Ra)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分析。结果最后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建立了PVA基粘弹性磁性磨具加工铝合金管外表面的%?Ra预测模型,并对影响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加工时间46 min、两相质量比1.45、主轴转速635r/min、磨粒尺寸65目),工件表面粗糙度下降率为92.5%,最低表面粗糙度为59 nm,显著改善了加工效果。结论作为一种新型光整加工介质PVA基粘弹性磁性磨具,其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及流动性,能达到较好的光整加工效果。影响%?Ra的单因素显著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加工时长、主轴转速、磨粒尺寸、两相质量比。交互作用显著的因子为两相质量比+主轴转速、加工时长+主轴转速、两相质量比+磨粒尺寸。在主轴转速、加工时长取高水平,两相质量比取中等水平,磨粒尺寸取低或高水平时,能得到较好的表面加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磨具 表面完整性 粗糙度预测模型 粘弹性 聚乙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式滚磨光整加工倒圆工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新智 杨胜强 +1 位作者 李文辉 刘一睿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87,91,共4页
研究了离心式滚磨光整加工中不同加工参数对倒圆半径的影响。选用45钢作为实验对象,利用组合试件的方法,测得试件单一棱边的金属去除量和倒圆半径。通过正交实验以及数据分析,研究了滚筒转速、磨块直径、加工时间三种加工参数及其交互... 研究了离心式滚磨光整加工中不同加工参数对倒圆半径的影响。选用45钢作为实验对象,利用组合试件的方法,测得试件单一棱边的金属去除量和倒圆半径。通过正交实验以及数据分析,研究了滚筒转速、磨块直径、加工时间三种加工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倒圆半径的影响。在不同加工参数下,试件棱边的金属去除量和倒圆半径有明显差异。最大金属去除量5mg,最大倒圆半径300μm;最小金属量0.5mg,最小倒圆半径85μm。结果表明滚筒转速、磨块直径对倒圆半径的影响显著,而加工时间和各因素间交互作用都不显著。实验证明,离心式滚磨光整加工适合倒小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磨 光整加工 倒圆工艺 正交实验 金属去除量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件固定方式对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强 Md Ahmed Sanuar Hossain +1 位作者 李秀红 白小云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4,共8页
目的为了探索卧式振动滚磨光整加工中加工规律,寻找最优加工位置,以满足实际加工需求,提高零件表面完整性。方法在两种固定方式下,将工件置于不同深度、不同水平位置,测试加工后工件表面粗糙度,对比两种固定方式加工效果,并用曲线拟合... 目的为了探索卧式振动滚磨光整加工中加工规律,寻找最优加工位置,以满足实际加工需求,提高零件表面完整性。方法在两种固定方式下,将工件置于不同深度、不同水平位置,测试加工后工件表面粗糙度,对比两种固定方式加工效果,并用曲线拟合找出最优加工位置。结论工件在两种固定方式下,工件各区域加工后表面粗糙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先下降再上升后降低,随着与左桶壁水平位置距离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在内固定方式下,工件表面粗糙度下降速率明显快于外固定,工件能达到的极限表面粗糙度值是外固定方式下的(0.4~0.5)倍,且工件加工后不均匀性弱于外固定。通过深度、水平位置的曲线拟合及实验验证,工件的最优加工位置为:埋入深度220mm,距左桶壁27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磨光整加工 工件固定方式:表面粗糙度 最优加工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滚磨光整加工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申欢 李文辉 +1 位作者 王燕青 刘一睿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20,24,共4页
为解决表面活性剂在滚磨光整加工中的作用效果和机理的不明的情况,选取适合滚磨光整加工的表面活性剂进行滚磨光整加工实验研究。实验采用BJL-LL05离心式滚磨机,以表面活性剂SDBS、AES和CDEA(1:1)为副相,水为主相,放入滚筒与磨块及工件... 为解决表面活性剂在滚磨光整加工中的作用效果和机理的不明的情况,选取适合滚磨光整加工的表面活性剂进行滚磨光整加工实验研究。实验采用BJL-LL05离心式滚磨机,以表面活性剂SDBS、AES和CDEA(1:1)为副相,水为主相,放入滚筒与磨块及工件混合进行滚磨光整加工,通过对比实验法及目测法的方法,分析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加工效果。重点分析了不同种类和浓度表面活性剂对表面质量影响和作用机理,以及不同浓度SDBS对AL6061光亮级别影响效果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4%浓度SDBS满足AL6061工件粗糙度、光亮级别及材料去除率的要求,并为表面活性剂在滚磨光整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滚磨 SDBS 粗糙度 光亮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管内壁表面浮动磨头光整加工的磨削力分析与实验
13
作者 王会芝 杨胜强 +1 位作者 李文辉 侯志燕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28,9,共4页
介绍一种用于长管内壁表面光整加工的装置,并对其进行了受力分析,推导出磨棒对管内壁的磨削力的计算公式;利用MATLAB进行数学建模,分析相关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规律,并在电机转速为940r/min时,对内径54mm、长1.5m的不锈钢管内壁进行磨削... 介绍一种用于长管内壁表面光整加工的装置,并对其进行了受力分析,推导出磨棒对管内壁的磨削力的计算公式;利用MATLAB进行数学建模,分析相关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规律,并在电机转速为940r/min时,对内径54mm、长1.5m的不锈钢管内壁进行磨削加工,验证了光整加工的效果,为下一步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及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整加工 长管内壁 浮动磨头 磨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削与电火花小孔组合加工装置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志浩 王燕青 +1 位作者 马虎亮 杨胜强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2-135,141,共5页
结合当前金属基陶瓷涂层材料工件打孔时出现二次装夹带来的定位误差的问题,提出了先利用表面涂覆金刚石刀具的钻头对陶瓷层材料进行钻削加工,待其金属基材裸露之后采用电火花小孔加工金属层。为实施两种加工方法,改造实现了双主轴专用装... 结合当前金属基陶瓷涂层材料工件打孔时出现二次装夹带来的定位误差的问题,提出了先利用表面涂覆金刚石刀具的钻头对陶瓷层材料进行钻削加工,待其金属基材裸露之后采用电火花小孔加工金属层。为实施两种加工方法,改造实现了双主轴专用装置,针对金属层电火花小孔加工设计开发了半桥逆变脉冲电源,搭建了放电伺服控制系统,开发了伺服控制程序。设计了两种加工方法自动切换电路,为实现加工过程自动化提供了基础。对表面涂覆氧化锆的钛合金复合材料进行连续打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加工方法可以实现金属基陶瓷涂层材料小孔加工,连续打孔时公差范围小于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电镀金刚石钻削 组合加工 逆变式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钨钢刀具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盼盼 王燕青 +2 位作者 马虎亮 贾建宇 杨胜强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40-1246,共7页
在慢走丝机床加工平台上搭建了由伺服控制系统控制的主轴系统,进行了刀具的制作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了三种不同加工路径、加工路径不同分段进给速度对刀具制作效率的影响,研究不同平移距离对刀具球头形状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刀具削边加... 在慢走丝机床加工平台上搭建了由伺服控制系统控制的主轴系统,进行了刀具的制作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了三种不同加工路径、加工路径不同分段进给速度对刀具制作效率的影响,研究不同平移距离对刀具球头形状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刀具削边加工路径对球头直径的影响并分析了原因。分析了加工过程中效率和精度优化的原因。通过本文的研究所搭建的加工平台和加工策略为加工微小型刀具提供了一种方法,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的改善为此类刀具制造提供了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钨钢刀具 加工效率 加工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振动式滚磨光整贴壁式加工工艺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俊亮 李秀红 +2 位作者 李文辉 杨胜强 赵鑫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91,共8页
通过一维振动式贴壁加工实验,研究了频率、振幅、试件固定高度和固定方位对试件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基于电动式振动试验系统,将6061铝合金块以不同高度嵌在橡胶衬垫里贴于垂直、平行于振动方向的自制振动容器内壁上进行加工实验。... 通过一维振动式贴壁加工实验,研究了频率、振幅、试件固定高度和固定方位对试件表面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基于电动式振动试验系统,将6061铝合金块以不同高度嵌在橡胶衬垫里贴于垂直、平行于振动方向的自制振动容器内壁上进行加工实验。试件垂直于振动方向固定时,同一固定高度,频率(振幅)越高,试件表面粗糙度值下降越快,加工效果越好;试件平行于振动方向固定时,同一固定高度,频率越低反而加工效果越好。一定频率和振幅下,两个固定方位的试件表面粗糙度随固定高度变化规律趋于一致,但不同频率振幅下,变化规律差异大。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垂直振动方向明显比平行振动方向加工效果好。垂直于振动方向固定试件主要受磨块碰撞和挤压作用,平行于振动方向主要受磨块滑擦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频率(振幅)越大,越有利于试件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磨光整加工 一维振动 表面粗糙度 振动试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中力链演化及量化分析
17
作者 张凯 李秀红 +2 位作者 李文辉 王嘉明 李昊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8-636,共9页
滚磨光整加工中磨块颗粒介质内力链网络影响颗粒群的宏观行为,进而影响加工效果。本文建立水平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离散元模型,分析颗粒介质介观尺度力链网络动态演化机制与宏观运动行为的联系,并对力链网络进行量化表征研究。结果表明:... 滚磨光整加工中磨块颗粒介质内力链网络影响颗粒群的宏观行为,进而影响加工效果。本文建立水平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离散元模型,分析颗粒介质介观尺度力链网络动态演化机制与宏观运动行为的联系,并对力链网络进行量化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力链网络复杂的时空分布特性决定了颗粒群的运动特征,提高激振参数,颗粒介质出现流态化现象,力链数目减少,强力链长度变短、准直系数减小、强度提高、方向偏向重力方向。研究工作为形成滚磨光整加工多尺度研究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振动滚磨 离散元法 颗粒物质 力链演化 量化表征 流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管切向振动辅助磨料流的光整加工试验研究
18
作者 王硕 董志国 +2 位作者 郑志鑫 温永吉 陈攀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4-552,共9页
传统磨料流加工技术在加工孔道内壁、形状复杂的工件时,工件表面在各个方向上的加工质量不均匀。在传统磨料流加工中加入振动辅助,使工件表面形成波浪形加工轨迹,以提高工件表面质量和材料去除效率。分析振动辅助加工原理和磨粒对工件... 传统磨料流加工技术在加工孔道内壁、形状复杂的工件时,工件表面在各个方向上的加工质量不均匀。在传统磨料流加工中加入振动辅助,使工件表面形成波浪形加工轨迹,以提高工件表面质量和材料去除效率。分析振动辅助加工原理和磨粒对工件表面的划痕作用,搭建振动辅助磨料流加工试验平台,研究磨料流速、振幅、频率对工件表面粗糙度与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磨料流加工相比,振动辅助磨料流加工使磨粒在工件表面的切削路径变长,形成交叉划痕,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振动频率越高,磨粒与工件表面间的微切削长度越长,工件的表面粗糙度越低;磨料流速增大,磨粒对工件表面的切削效果增强,表面粗糙度下降的幅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流加工 振动辅助 划痕形貌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叶轮抛磨叶片粗糙度预测建模与实验研究
19
作者 乔志杰 刘佳 +1 位作者 杨胜强 李静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8-201,206,共5页
为提高叶片表面粗糙度,预先设置合理的工艺参数,本文采用机器人夹持叶片、百叶轮作为抛磨工具的加工方式,对百叶轮抛磨叶片进行正交实验分析,结合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叶片表面粗糙度与抛磨力、百叶轮目数、叶片进给速度、百叶... 为提高叶片表面粗糙度,预先设置合理的工艺参数,本文采用机器人夹持叶片、百叶轮作为抛磨工具的加工方式,对百叶轮抛磨叶片进行正交实验分析,结合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叶片表面粗糙度与抛磨力、百叶轮目数、叶片进给速度、百叶轮线速度4个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叶片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叶片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得到较优工艺参数组合,最后对粗糙度预测模型的精度进行了实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叶片表面粗糙度工艺参数的先后顺序为:抛磨力>叶片进给速度>百叶轮线速度>百叶轮目数;在叶片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0.4μm的条件下,抛磨加工参数的最优水平组合为:百叶轮目数(320#),叶片进给速度(1.5mm/s),百叶轮线速度(12.147m/s),抛磨力(10N),最终叶片表面粗糙度在(0.2~0.3)范围内,符合加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百叶轮 机器人 粗糙度预测模型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机标定精度外界影响因素仿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陈晓燕 董志国 +1 位作者 轧刚 刘建成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以张正友相机标定方法为基础,分析了影响相机标定精度的主要外界因素,给出了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标定所得相机参数的分布曲线.仿真及实验分析表明,在张正友标定方法中,相机标定板张数最好不少于20张;在相机视场范围内,当特征点为110个时... 以张正友相机标定方法为基础,分析了影响相机标定精度的主要外界因素,给出了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标定所得相机参数的分布曲线.仿真及实验分析表明,在张正友标定方法中,相机标定板张数最好不少于20张;在相机视场范围内,当特征点为110个时,单位网格长度应控制在6~14 mm之间,此时获得的有效焦距最稳定;当棋盘网格单位长度为1o mm时,棋盘标定板上的特征点应保证在150个以内,此时主点坐标获取稳定;噪声方差与重投影点误差基本呈正比例增大.研究结果对相机标定精度的提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光学 相机标定 标定精度 误差分析 外界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