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辅助特征的大平面孔组视觉精密测量技术
1
作者 雷世舟 王洪喜 +2 位作者 王林艳 陈温蒙 王思蛟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8-135,共8页
为提升大平面孔组形位公差检测精度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辅助特征的大平面孔组高效高精度视觉检测方法。在工件表面添加圆形辅助特征并采集图像,通过计算降采样图像的互信息实现相邻图像重叠区域分割,提取添加在相邻图像重叠区域的辅助... 为提升大平面孔组形位公差检测精度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辅助特征的大平面孔组高效高精度视觉检测方法。在工件表面添加圆形辅助特征并采集图像,通过计算降采样图像的互信息实现相邻图像重叠区域分割,提取添加在相邻图像重叠区域的辅助特征圆心作为特征点计算坐标变换矩阵,运用改进的Canny-Zernike矩方法和基于RANSAC的最小二乘法进行圆孔亚像素边缘检测和拟合,经坐标变换实现大平面孔组位置和直径测量。以发动机缸盖作为对象开展测量实验,结果显示,使用本文方法孔径测量最大偏差为0.0104 mm,最大标准差为0.0056 mm,孔距测量最大偏差为0.0134 mm,最大标准差为0.0065 mm。使用sift算法孔距测量最大偏差为1.7577 mm,最大标准差为0.7828 mm;测量效率相比于使用sift算法提升了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平面孔组测量 辅助特征 图像配准 Canny-Zernike矩 视觉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绳位移传感器的飞机大部件对接测量场构建与位姿求解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洪喜 孙正阳 +1 位作者 刘冰 王冠伟 《光学精密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184-3199,共16页
针对激光、iGPS、视觉图像等位姿测量系统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空气扰动、转站以及视线遮挡等因素影响的问题,运用拉绳位移传感器构建了一种用于检测飞机大部件相对位姿的测量场,并采用BP神经网络-牛顿迭代法求解飞机大部件的相对位姿... 针对激光、iGPS、视觉图像等位姿测量系统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空气扰动、转站以及视线遮挡等因素影响的问题,运用拉绳位移传感器构建了一种用于检测飞机大部件相对位姿的测量场,并采用BP神经网络-牛顿迭代法求解飞机大部件的相对位姿。通过6组拉绳位移传感器在飞机大部件对接面间的合理布局,建立飞机大部件对接位姿计算理论模型,并运用神经网络-牛顿迭代算法对位姿进行求解。数值仿真结果显示,位置最大误差绝对值为4.9×10^(-7)mm,姿态角最大误差绝对值为1.97×10^(-9)°,通过误差仿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采用拉绳位移传感器构建测量场并运用神经网络-牛顿算法求解大部件位姿是可行的。该方法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能够准确检测大部件的相对位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寸测量 拉绳位移传感器 大部件 位姿 BP神经网络算法 牛顿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轴连杆颈圆度误差的测量与评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田慧慧 王亚晓 +2 位作者 王洪喜 王冠伟 焦艳梅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3-61,共9页
曲轴轴颈圆度是评价曲轴合格性和加工精度的一项重要指标。针对曲轴综合测量过程中连杆轴颈沿主轴颈公转运动,导致连杆轴颈的检测数据无法直接用于圆度误差评定的问题,建立基于运动坐标系的圆度误差检测模型,实现了连杆轴颈检测数据转... 曲轴轴颈圆度是评价曲轴合格性和加工精度的一项重要指标。针对曲轴综合测量过程中连杆轴颈沿主轴颈公转运动,导致连杆轴颈的检测数据无法直接用于圆度误差评定的问题,建立基于运动坐标系的圆度误差检测模型,实现了连杆轴颈检测数据转换处理。同时,深入分析用于圆度误差评定的3种最小二乘法的适用条件,结合采样数据的特点实现了连杆轴颈圆度误差的高精度检测。以某型号发动机曲轴为例进行大样本误差检测试验,并与最小区域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偏差在1μm以内。数据分析表明了所提出的曲轴连杆轴颈圆度误差检测方法理论上的正确性及工程实践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轴 连杆颈 圆度误差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坐标法测量齿廓偏差的坐标系建立误差补偿 被引量:2
4
作者 尹培丽 王建华 +1 位作者 韩凡滨 卢春霞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117,共7页
为提升极坐标法测量渐开线齿廓偏差的精度,研究了坐标系建立误差补偿,构建了极坐标法测量齿廓偏差的测量模型和坐标系建立误差补偿模型。以ISO 0级精度齿轮为例,借助齿轮测量中心的数字孪生体和物理平台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分析了坐... 为提升极坐标法测量渐开线齿廓偏差的精度,研究了坐标系建立误差补偿,构建了极坐标法测量齿廓偏差的测量模型和坐标系建立误差补偿模型。以ISO 0级精度齿轮为例,借助齿轮测量中心的数字孪生体和物理平台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分析了坐标系建立误差对齿廓偏差的影响,并对齿廓偏差进行误差补偿。研究表明,坐标系建立误差对极坐标法测量齿廓形状偏差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对齿廓总偏差和齿廓斜率偏差均有显著影响;坐标系建立误差补偿的方向对齿廓偏差有不同影响,其中X方向的坐标系建立误差对其影响最显著;提出的误差补偿方法可使齿廓偏差达到不加载坐标系建立误差时的0级精度,为提升齿廓偏差的测量精度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坐标法 齿廓偏差 坐标系建立误差 误差补偿 齿轮测量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模板法的多孔陶瓷3D打印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耿 陈桦 陈世浩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5-41,共7页
为实现孔径小于100μm的规则孔隙结构多孔陶瓷3D打印,提出了一种分层实体制造方法:在铺设陶瓷浆料层前预铺有机网格片材作为造孔模板,利用逐层干燥工艺提高铺料密度,采用激光选区成形技术构建三维实体,通过脱脂后处理形成多孔结构。确... 为实现孔径小于100μm的规则孔隙结构多孔陶瓷3D打印,提出了一种分层实体制造方法:在铺设陶瓷浆料层前预铺有机网格片材作为造孔模板,利用逐层干燥工艺提高铺料密度,采用激光选区成形技术构建三维实体,通过脱脂后处理形成多孔结构。确定了关键加工工艺参数,制得孔隙率41.8%、孔径45±4μm、纵/横向压缩强度为169 MPa/102 MPa的氧化铝多孔陶瓷。新方法利用网格模板简化了孔隙结构的成形问题,为小孔径规则孔隙结构的3D打印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 3D打印 孔隙结构 造孔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金属螺杆钻具定子内轮廓测量系统的设计与测试 被引量:2
6
作者 仝宇博 王洪喜 +2 位作者 唐霖 李栋栋 田慧慧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88-194,共7页
定子复杂的内轮廓型面与狭长的空间,导致在全金属螺杆钻具定子加工与使用后对截面轮廓进行精密测量存在困难,对此研究了一种螺杆钻具定子内轮廓测量系统。其中机械系统采用了平行四边形机构实现定心功能,使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和角度位移... 定子复杂的内轮廓型面与狭长的空间,导致在全金属螺杆钻具定子加工与使用后对截面轮廓进行精密测量存在困难,对此研究了一种螺杆钻具定子内轮廓测量系统。其中机械系统采用了平行四边形机构实现定心功能,使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和角度位移传感器获取定子截面径向位置坐标,通过ARM开发板采集数据并传给上位机进行数据处理,搭建了测量系统的软、硬件平台。实验结果显示设计的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为±0.03 mm,测量内轮廓一个截面的时间在60 s以内,能适应内径为98~180 mm的螺杆钻具定子内轮廓的测量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子内轮廓 测量系统 误差评估 偏心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A-FM-MEM磨粒分析的缸套-活塞系统健康状态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丁乐天 曹蔚 +4 位作者 吴佳军 严阳 吴剑锋 苏睿 孙靓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16,共11页
以内燃机典型摩擦副缸套-活塞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和搭建内燃机缸套-活塞系统状态监测试验台。针对传统最大熵方法分析润滑油中磨粒监测数据存在的缺点,提出改进的分数矩最大熵方法(Fractional Moment Maximum Entropy Method, FM-MEM)... 以内燃机典型摩擦副缸套-活塞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和搭建内燃机缸套-活塞系统状态监测试验台。针对传统最大熵方法分析润滑油中磨粒监测数据存在的缺点,提出改进的分数矩最大熵方法(Fractional Moment Maximum Entropy Method, FM-MEM),并结合食肉植物优化算法(Carnivorous Plant Algorithm, CPA)对关键参数进行寻优求解。对润滑油中磨粒监测数据进行阈值划分,实现内燃机健康状态评估,然后将理论与试验相结合,以在线磨粒监测为主,从润滑油磨粒、理化指标以及表面形貌3个方面对内燃机缸套-活塞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分析低速工况下缸套-活塞系统各个时间段的磨损健康状态及磨粒含量变化趋势,通过内燃机整机的在线磨粒监测试验,证明该方法可实现对内燃机缸套-活塞系统的实时状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粒 内燃机 缸套-活塞系统 分数矩最大熵 食肉植物优化算法 健康状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齿轮系统剥落故障动力学建模及状态监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一凡 曹蔚 +3 位作者 郭雅泓 丁乐天 孙靓 苟臻元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31,共10页
针对行星轮系中剥落故障对啮合刚度及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能量法分析健康与剥落齿轮的时变啮合刚度,可知:随着剥落长度的增大,刚度显著下降。通过行星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不同剥落故障程度齿轮的动力学振动响应,发现:剥落故障导致... 针对行星轮系中剥落故障对啮合刚度及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能量法分析健康与剥落齿轮的时变啮合刚度,可知:随着剥落长度的增大,刚度显著下降。通过行星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不同剥落故障程度齿轮的动力学振动响应,发现:剥落故障导致周期性冲击,幅值随剥落程度增大;在频谱中,故障频率及其倍频与边频成分明显。引入改进的时变滤波EEMD方法,有效识别故障特征频率,通过对比试验信号与仿真信号,验证了动力学模型与诊断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轮系 剥落故障 时变啮合刚度 动力学模型 表面形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