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3个特色茶树品种芽叶性状及光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谢文钢 陈玮 +2 位作者 谭礼强 颜麟沣 唐茜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3-822,共10页
为明确峨眉问春、川茶2号、紫嫣等3个四川特色品种的光合性能和生产潜力,本研究以常绿品种福鼎大白茶和紫化品种紫娟为对照,考察了3个品种春夏梢叶片的光合指标、叶绿素荧光、光合色素含量以及芽叶性状。结果表明,川茶2号的春、夏季的... 为明确峨眉问春、川茶2号、紫嫣等3个四川特色品种的光合性能和生产潜力,本研究以常绿品种福鼎大白茶和紫化品种紫娟为对照,考察了3个品种春夏梢叶片的光合指标、叶绿素荧光、光合色素含量以及芽叶性状。结果表明,川茶2号的春、夏季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_(n))和水分利用率(WUE)较高;其Φ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和潜在活性(F_(v)/F_(0))最高,光化学猝灭系数(qP)、光系统ΦPSⅡ能量分配中光化学反应的相对份额(P)和反应中心耗散的相对份额(E_(X))及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峨眉问春的春季P_(n)和WUE最高;但夏季P_(n)较低,其Φ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和潜在活性(F_(v)/F_(0))最低,光合电子传递速率(Φ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_(v)'/F_(m)'及ΦPSⅡ实际光合能力PhiPS2)最慢。紫嫣的春、夏季Φ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_(v)'/F_(m)')最高,P_(n)及光合色素含量较高。与春季相比,各品种的夏季蒸腾速率(T_(r))和气孔限制值(L_(s))升高,而WUE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降低。产量方面,川茶2号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峨眉问春的产量与福鼎大白茶的差异不显著,紫嫣则显著低于福鼎大白茶(P<0.05)。可见,川茶2号的光合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其产量最高;峨眉问春的春季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率较高,但夏季较低,其产量较高;紫嫣的光合色素及光合能力较高,但产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芽叶性状 产量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黑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兰英 叶玉龙 +4 位作者 罗晟 黄藩 张翔 胥亚琼 罗凡 《中国茶叶》 2022年第1期66-70,共5页
四川黑茶历史悠久、产业效益显著、产品品类丰富,正处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程度不高、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科技和财政投入不足、营销能力不强、缺乏大品牌支撑等不足。为做优做强四川黑茶产业,助力川茶高... 四川黑茶历史悠久、产业效益显著、产品品类丰富,正处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程度不高、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科技和财政投入不足、营销能力不强、缺乏大品牌支撑等不足。为做优做强四川黑茶产业,助力川茶高质量发展,提出加强四川黑茶组织管理、加强黑茶生产关键技术科技攻关、推广“芽茶+机采”生产模式、利用修剪枝叶加工黑茶饰品、实行“边、内、外”并举的全球营销战略、培育大企业大品牌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黑茶 发酵茶 产业链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花对紫嫣茶树产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
3
作者 李慧 谭晓琴 +2 位作者 唐茜 杨洋 陈玮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02-1615,共14页
该研究以茶树品种紫嫣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花蕾负载量和不同浓度化学药剂对茶树产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蕾负载量减少可以促进紫嫣新梢的生长,在1/2花蕾负载量时新梢产量最高,夏季产量为363.31 kg·hm^(-2),秋季产量为591... 该研究以茶树品种紫嫣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花蕾负载量和不同浓度化学药剂对茶树产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蕾负载量减少可以促进紫嫣新梢的生长,在1/2花蕾负载量时新梢产量最高,夏季产量为363.31 kg·hm^(-2),秋季产量为591.38 kg·hm^(-2),翌年春季产量为369.76 kg·hm^(-2),较对照分别增加28.55%、49.17%、125.85%。此外花蕾负载量的减少也可以提高紫嫣茶树新梢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并且有利于儿茶素的积累。乙烯利能够有效地疏除茶树的花朵(花蕾),并且该疏除效果能够维持整个花期,其中1000 mg·L^(-1)的乙烯利能显著提高茶树的产量,春季产量为264.75 kg·hm^(-2)。一定浓度的多效唑不能有效地减少紫嫣茶树开花数量,通过观察发现其延缓了茶树的开花及新梢生长进程,但并不会对其产量产生影响;此外多效唑能够显著增加春季紫嫣茶树中的游离氨基酸和花青素含量,当其浓度为150 mg·L^(-1)时,花青素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29.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花 紫嫣 茶树 产量 品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STOP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龙露 汤丹丹 +3 位作者 陈玮 谭礼强 陈盛相 唐茜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6-398,共13页
STOP(Sensitive to proton rhizotoxicity)是一类C_(2)H_(2)型锌指结构转录因子,在植物多种胁迫耐受机制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基于茶树(Camellia sinensis)全基因组数据共鉴定出6个STOP家族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 STOP(Sensitive to proton rhizotoxicity)是一类C_(2)H_(2)型锌指结构转录因子,在植物多种胁迫耐受机制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基于茶树(Camellia sinensis)全基因组数据共鉴定出6个STOP家族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CsSTOPs基因编码376~50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42.17~56.36 kDa,理论等电点为5.53~8.85,均为不稳定蛋白;蛋白质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它们均含zf-C_(2)H_(2)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茶树的STOP基因与拟南芥、甜橙、烟草的同源性较高;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CsSTOPs具有许多与生长发育、激素响应及非生物胁迫相关的作用元件;茶树各器官的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CsSTOP1在根、果实、成熟叶片中的表达量较高,CsSTOP2在幼嫩叶片中的表达量较高,CsSTOP3在老叶中的表达量较高,而Cs STOP4和Cs STOP5在各个器官中的表达都较低。CsSTOPs基因能够被PEG诱导的干旱胁迫、盐胁迫、茉莉酸甲酯胁迫和冷胁迫处理诱导表达,说明CsSTOPs基因参与调控茶树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qRT-PCR检测发现,CsSTOPs、CsGS1s和CsGDHs基因在高NH_(4)^(+)浓度处理(4.5 mmol·L^(-1))的峨眉问春茶树叶和根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处理(CK),尤其是叶中CsSTOPs、CsGS1.1、CsGS1.3和CsGDH2在高NH_(4)^(+)浓度处理下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研究结果初步解析了CsSTOPs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发现CsSTOPs可响应高NH_(4)^(+)浓度处理,可能与CsGS1s和CsGDHs协同调控茶树适应高NH_(4)^(+)环境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STOP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萱炒青绿茶中挥发性对映异构体分析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5
作者 张淑怡 马成英 +5 位作者 陈维 苗爱清 乔小燕 林冬纯 夏红玲 许靖逸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3-984,共12页
为探究挥发性对映异构体在炒青绿茶干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金萱炒青绿茶为研究对象,优化了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对映选择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enantioselectiv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 为探究挥发性对映异构体在炒青绿茶干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金萱炒青绿茶为研究对象,优化了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对映选择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enantioselectiv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Es-GC-MS)分析挥发性对映异构体的方法,对120℃不同干燥时间(30、60、90 min和120 min)处理的4个炒青绿茶样品进行了对映异构体定性定量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HS-SPME的最佳条件为添加NaCl(3 mL,3 mol·L^(-1),料液体积比为1︰6)、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25 min。Es-GC-MS的最佳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35℃,保持2 min;以4℃·min-1升温至110℃,保持10 min;以4℃·min-1升温至210℃。采用优化方法分析4个炒青绿茶样品,共检出8种对映异构体,且种类不随干燥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改变,其中R-(-)-芳樟醇、S-(+)-芳樟醇含量随干燥进程增加,其余6种对映异构体含量在超过60 min或90 min时开始下降。层次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干燥时间样品被明显分成4组,根据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1和差异显著性分析筛选出4种差异对映异构体,按VIP值从大到小分别为R-(-)-芳樟醇、(2R,5S)-茶螺烷B、(2R,5R)-茶螺烷A、S-(+)-芳樟醇。本研究可为炒青绿茶干燥过程中香气品质的提升及干燥工艺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青绿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 对映选择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性成分 对映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乌龙茶碳酸饮料配方
6
作者 林丹 速晓娟 +3 位作者 陈范涛 李伟 黄嘉诚 黄彤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2期147-154,共8页
目的探究乌龙茶碳酸饮料的最佳配方。方法以清香型铁观音、白砂糖和柠檬酸为主要原料,制作乌龙茶碳酸饮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以感官审评评分为判断依据,分析不同茶浸提液、白砂糖和柠檬酸添加量对乌龙茶碳酸饮料品质的影响... 目的探究乌龙茶碳酸饮料的最佳配方。方法以清香型铁观音、白砂糖和柠檬酸为主要原料,制作乌龙茶碳酸饮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以感官审评评分为判断依据,分析不同茶浸提液、白砂糖和柠檬酸添加量对乌龙茶碳酸饮料品质的影响和最佳配方。结果乌龙茶碳酸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茶浸提液含量40.00%、白砂糖添加量12.50%、柠檬酸添加量0.25%。此配方制成的乌龙茶碳酸饮料感官评分为(86.75±1.76)分,汤色清澈,茶味适中,酸甜平衡。其pH为2.74,茶多酚含量为320.95 mg/kg,游离氨基酸含量为48.80 mg/L,总酸含量为2.36 g/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50%,有茶碳酸饮料所需具备的品质。结论此产品在碳酸饮料的基础上有着乌龙茶独有的香气和滋味。乌龙茶碳酸饮料的制作在将茶叶应用扩大的同时也为茶汽水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碳酸饮料 感官评分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剪与打顶对高密度繁育茶苗分枝、苗木质量与出圃率的影响
7
作者 冯露方 汤丹丹 唐茜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9-23,共5页
目前四川茶区广泛推广高密度扦插繁育茶苗的技术。针对高密度扦插的茶苗分枝少和出圃率较低的问题,本实验以“川茶2号”和“马边绿1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对生长茶苗进行不同的修剪、打顶处理,研究不同修剪和打方式对茶苗出圃率、分枝率... 目前四川茶区广泛推广高密度扦插繁育茶苗的技术。针对高密度扦插的茶苗分枝少和出圃率较低的问题,本实验以“川茶2号”和“马边绿1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对生长茶苗进行不同的修剪、打顶处理,研究不同修剪和打方式对茶苗出圃率、分枝率、生长情况和根系保护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3种修剪或打顶方式均能有效抑制茶苗生长的顶端优势,提高茶苗分枝率、苗粗和出圃率,分别比2个品种自然生长的茶苗(CK)提高201.16%~624.22%、13.03%~21.75%、8.05%~37.93%,且对2个品种的POD、SOD、CAT抗氧化酶的活性均表现出正效应,使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其中,T2处理对提高茶苗分枝、苗木质量和出圃率效果最好,但T2处理在一定程度抑制了根系生长,应在修剪的同时,研究和应用促进根系生长的技术措施。本实验为川西茶区高密扦插条件下,运用修剪技术促进茶苗分枝和提高苗木质量和出圃率,并促进幼龄茶园速成投产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剪 打顶 茶苗 树势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化茶树叶片光合及荧光特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东娜 龚雪蛟 +5 位作者 李兰英 黄藩 尧渝 胥亚琼 高远 罗凡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7-768,共12页
以3个叶色黄化茶树品种为研究材料,以绿色系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研究黄化茶树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及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的变化,为叶色黄化茶树品种的种质评价及栽培管理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1)黄化茶树叶片叶绿素总量... 以3个叶色黄化茶树品种为研究材料,以绿色系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研究黄化茶树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及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的变化,为叶色黄化茶树品种的种质评价及栽培管理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1)黄化茶树叶片叶绿素总量比对照茶树品种低71.7%~86.8%,类胡萝卜素总量维持在0.16~0.31 mg·g^(-1)。(2)3个黄化茶树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等光合参数显著降低,光补偿点显著高于对照茶树品种。(3)黄化茶树叶片对光能的吸收、转化与利用等光合过程与对照茶树品种差异显著,其中金凤2号和中黄1号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中的L点和J点相对可变荧光显著升高;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M_(O)、DI_(O)/RC、φD_(O)和φR_(O)等显著增加,F_V/F_(O)、ET_(O)/RC、φP_(O)、φE_(O)、ΨE_(O)和PI_(abs)等显著降低。研究认为,黄化茶树叶片光合效率、潜力及生态适应能力均显著降低;其中,茶树黄化叶片光合色素显著减少、PSⅡ光能捕获及光合电子传递效率显著下降,热耗散能量显著增加,是导致其光合作用综合性能降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化茶树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叶色黄化型新品种金凤1号选育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兰英 尧渝 +5 位作者 龚雪蛟 刘东娜 罗晟 胥亚琼 高远 罗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9期20-24,共5页
黄化特异新品系金凤1号是从野生四川中小叶茶树群体种中,经单株选择,系统选育而成。金凤1号属灌木型,小叶类,新梢芽叶呈葵花黄,发芽较密;中晚生种,春季物候期比中黄1号晚4~7 d,比福鼎大白晚5~8 d;茶多酚含量(22.40%)和儿茶素总量(20.13%... 黄化特异新品系金凤1号是从野生四川中小叶茶树群体种中,经单株选择,系统选育而成。金凤1号属灌木型,小叶类,新梢芽叶呈葵花黄,发芽较密;中晚生种,春季物候期比中黄1号晚4~7 d,比福鼎大白晚5~8 d;茶多酚含量(22.40%)和儿茶素总量(20.13%)远高于2个对照品种,氨基酸(4.90%)、咖啡碱(3.80%)含量与对照相当,水浸出物(45.80%)略低于对照品种,适制绿茶、红茶、黄茶,品质优于对照品种;抗寒性、抗旱性相对较强,抗病虫害等级为中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黄化 品种 选育 优质 金凤1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茶卧式发酵机的设计和试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谈峰 何春雷 +2 位作者 胥伟 高兆兴 唐瑛蔓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5,共7页
为解决藏茶渥堆过程中发酵不均匀、渥堆时间长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藏茶卧式发酵机。该设备由罐体、搅拌装置、输送装置、温湿度控制系统等组成。发酵机控温保湿,集输送、发水、渥堆、翻堆于一体,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罐内茶堆,由搅拌叶片实... 为解决藏茶渥堆过程中发酵不均匀、渥堆时间长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藏茶卧式发酵机。该设备由罐体、搅拌装置、输送装置、温湿度控制系统等组成。发酵机控温保湿,集输送、发水、渥堆、翻堆于一体,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罐内茶堆,由搅拌叶片实现翻堆。对罐体、输料装置、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并确定罐体尺寸(4240 mm×2300 mm×3170 mm)、发酵罐尺寸(内径×长)1900 mm×3900 mm,总容积11 m3、罐体转速15 r/min,工作温度20~100℃,最大容量1000 kg。筛选了机械渥堆前的渥堆温度、渥堆时间和茶坯含水量,进行渥堆试验,最佳工艺参数为渥堆温度70℃、渥堆110 h、茶坯含水量为30%。发酵机制成的藏茶成茶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醇和回甘,感官审评得分高于传统渥堆1.2分,渥堆周期缩短了2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茶 渥堆 发酵机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茶闷黄过程中电化学变化与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华夏 李晓梅 +4 位作者 李丽泓 梁星 王玮轶 杨何 许靖逸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84-91,共8页
该研究以闷黄过程中不同闷黄时间的茶样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技术、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测定的方法,研究黄茶闷黄过程中茶叶的电化学参数(pH、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感官品质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并探究电化学参数与品质的相关... 该研究以闷黄过程中不同闷黄时间的茶样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技术、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测定的方法,研究黄茶闷黄过程中茶叶的电化学参数(pH、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感官品质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规律,并探究电化学参数与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闷黄时间茶样的电化学参数中热泡和冷泡pH值与感官审评总分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热泡和冷泡氧化还原电位与感官审评总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茶汤热泡和冷泡pH与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茶黄素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茶汤热泡和冷泡氧化还原电位与茶多酚和儿茶素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茶黄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茶汤热泡电导率与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茶黄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表明,茶汤电化学参数与感官品质、主要品质成分茶多酚、儿茶素及茶黄素含量均呈高度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黄茶品质的方式之一,结果可为提高黄茶闷黄程度判定的便捷性和准确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茶 闷黄 电化学技术 品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添加茶汁或梨汁对梅占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安霞 周心如 +4 位作者 闫敬娜 蓝天梦 欧阳珂 赵先明 童华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59,共9页
为探究外源添加茶汁或梨汁对梅占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本文以梅占茶树鲜叶为主要加工原料,在加工过程中按茶叶:茶汁或梨汁比例为2:1(kg:L)的比例添加茶汁或梨汁,以不添加为对照,对所得工夫红茶进行整体感官品质、主要滋味以及香气物质分... 为探究外源添加茶汁或梨汁对梅占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本文以梅占茶树鲜叶为主要加工原料,在加工过程中按茶叶:茶汁或梨汁比例为2:1(kg:L)的比例添加茶汁或梨汁,以不添加为对照,对所得工夫红茶进行整体感官品质、主要滋味以及香气物质分析。结果表明,外源茶汁或梨汁可显著(P<0.05)降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3-gallate,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的含量,增加茶黄素的含量,外源梨汁所制工夫红茶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对照和外源添加茶汁处理高92.53%和95.31%,增强了成茶茶汤的甜味,而外源添加茶汁可有效增加茶叶中氨基酸、咖啡碱、没食子酸、茶色素及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其中挥发性化合物总量分别较对照与加梨汁处理的高6.36%和74.99%,且醇类、醛类、酯类和酮类化合物总量均最高,具有典型花香且含量最高的香叶醇在加茶汁处理中分别较对照和加梨汁处理高15.73%和79.64%,其成茶香气呈现明显的花果香。结合感官审评表明,外源添加茶汁可提升梅占功夫红茶的滋味和香气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外源添加物 风味物质 茶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糖结构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丽 陆安霞 +1 位作者 刘飞 叶玉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389-397,共9页
茶多糖是一类复合型多糖,结构十分复杂,本文介绍了影响茶多糖含量的因素以及茶多糖结构的解析方法和特征。茶多糖含量在茶树品种、成熟度、茶树器官、茶叶加工方法和茶树生长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存在差异;其结构组成单元包括8种中性单... 茶多糖是一类复合型多糖,结构十分复杂,本文介绍了影响茶多糖含量的因素以及茶多糖结构的解析方法和特征。茶多糖含量在茶树品种、成熟度、茶树器官、茶叶加工方法和茶树生长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存在差异;其结构组成单元包括8种中性单糖、2种糖醛酸、1.87%~38.00%蛋白质、18种氨基酸和少量无机元素等,分子质量为2.56~3900.00 kDa;糖链由单糖通过(1→2)、(1→3)、(1→4)、(1→2,4)等多种方式通过O原子连接而成,且存在分支;有些茶多糖分子存在三股螺旋结构;茶多糖分子会缠绕结合在一起形成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聚集体;结构解析方法包括色谱、光谱、核磁共振、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此外,本文还简要归纳了茶多糖的构效关系,以期为后续茶多糖的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多糖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钵仔糕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秋卫 陆安霞 +4 位作者 李璐 陈丽 李小嫄 赵先明 黄彤 《中国茶叶加工》 2022年第4期62-67,共6页
为探究绿茶钵仔糕制备工艺,以绿茶粉、白砂糖、粘米粉、澄面粉作为主要原料制备绿茶钵仔糕,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以感官审评评分和质构仪检测结果为判断依据,通过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究钵仔糕配料对其品质的影响和最... 为探究绿茶钵仔糕制备工艺,以绿茶粉、白砂糖、粘米粉、澄面粉作为主要原料制备绿茶钵仔糕,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以感官审评评分和质构仪检测结果为判断依据,通过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究钵仔糕配料对其品质的影响和最佳配方,并采用质构仪对绿茶钵仔糕进行物性测试。结果表明,绿茶钵仔糕影响因素主次为绿茶粉>白砂糖>粘米粉>澄面粉,原料最优配方为绿茶粉∶白砂糖∶粘米粉∶澄面粉=3∶30∶50∶35。该配方下所制成的绿茶钵仔糕小吃,外形呈淡绿色,口感软糯,弹性适中,茶香显著,符合NY/T 1890—2021绿色食品蒸制类糕点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粉 钵仔糕 感官审评 质构分析 制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休眠相关基因CsAGL8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15
作者 胡小莉 付一丹 +4 位作者 崔懂 夏心杰 陈盛相 唐茜 谭礼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2-1040,共9页
【目的】克隆茶树CsAGL8基因序列,并探究该基因与茶树休眠的关系。【方法】以峨眉问春等茶树品种的休眠芽为材料,采用RT-PCR扩增MADS-box转录因子家族基因CsAGL8,并进行BLAST比对等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sAGL8在茶树... 【目的】克隆茶树CsAGL8基因序列,并探究该基因与茶树休眠的关系。【方法】以峨眉问春等茶树品种的休眠芽为材料,采用RT-PCR扩增MADS-box转录因子家族基因CsAGL8,并进行BLAST比对等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sAGL8在茶树8个组织和越冬期间的相对表达量;遗传转化拟南芥,对转基因植株进行表型观测及开花相关基因分析。【结果】CsAGL8的CDS全长为720 bp,编码239个氨基酸,含有高度保守的MADS-box结构域和半保守的K-box结构域,与拟南芥的AtAGL8相似性最高。CsAGL8编码区表现出一定的多态性,启动子区域存在较多的光、激素和胁迫响应等顺式作用元件。表达分析表明:CsAGL8在茶树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休眠顶芽中的表达量最高;越冬期间,CsAGL8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特早生品种峨眉问春芽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且下调时间早于对照品种。过表达CsAGL8,拟南芥转基因植株会早花10~15 d。【结论】CsAGL8可能参与了茶树越冬休眠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MADS-BOX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儿茶素的多酚氧化酶交联聚集体制备及其高效催化合成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研究
16
作者 周晶辉 刘昌伟 +4 位作者 张盛 许岗 胥伟 黄建安 刘仲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7-388,共12页
为了更加高效低成本地制备茶黄素,以儿茶素作为多酚氧化酶蛋白的交联试剂,对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来源的多酚氧化酶进行了酶交联聚集体的制备并应用于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的合成。通过对酶交联参数优化以及交联前后... 为了更加高效低成本地制备茶黄素,以儿茶素作为多酚氧化酶蛋白的交联试剂,对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来源的多酚氧化酶进行了酶交联聚集体的制备并应用于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的合成。通过对酶交联参数优化以及交联前后的酶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pH 4.0,EGCG为0.5 mg·mL^(-1),多酚氧化酶活性200 U·mL^(-1),交联时间50 min时,可以获得交联酶的最佳酶活回收率。与游离酶相比,交联酶表现出更优异的催化性能(热稳定性、有机溶剂耐受性、底物耐受性)。交联酶被用于合成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时,产物质量浓度可达800μg·mL^(-1),且交联酶能被重复循环使用至少3个批次,利用该方法制备茶黄素,可以显著降低酶的应用成本,具有潜在工业化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交联聚集体 酪氨酸酶 制备 茶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边远山区茶叶产业发展思路——基于马边茶产业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毛润锦 陈含韬 +2 位作者 谢凯 徐冉 胥伟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第7期11-14,共4页
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迈入乡村振兴新阶段。马边彝族自治县是四川省重要的茶叶种植和生产基地,产业历史悠久,茶文化资源丰富。本文重点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对马边县当地产业“政府、企业及农户”三个维度开展广泛的... 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迈入乡村振兴新阶段。马边彝族自治县是四川省重要的茶叶种植和生产基地,产业历史悠久,茶文化资源丰富。本文重点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对马边县当地产业“政府、企业及农户”三个维度开展广泛的实地调研,结合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总结传统茶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结合马边彝族自治县茶叶产业的实际情况,针对茶产业振兴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边彝族自治县 茶产业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闷黄对黄茶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绪绎 袁月 +4 位作者 刘民强 赖玉青 李娴 李奎炎 甯美译 《南方农业》 2022年第13期66-71,共6页
闷黄是黄茶加工的重要工序,在闷黄的过程中,黄茶的内含物质在湿热的条件下发生变化,形成黄茶独特的品质特点。为给黄茶未来的加工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综述了闷黄过程中黄茶品质成分变化规律及闷黄条件对黄茶品质的影响等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黄茶 加工工艺 闷黄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侵染茶树籽产黄曲霉毒素的研究
19
作者 赵以桥 余烨颖 +2 位作者 吕雅婷 曾昱龙 胥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7-441,共5页
以茶树籽为原料,真空冷冻干燥后粉碎并喷无菌水,使含水量分别为10%、15%、20%,人工接种产毒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ACCC30899,置于生化培养箱,观察产毒黄曲霉的生长状况;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于黄曲霉侵染7、14、21d、含水量... 以茶树籽为原料,真空冷冻干燥后粉碎并喷无菌水,使含水量分别为10%、15%、20%,人工接种产毒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ACCC30899,置于生化培养箱,观察产毒黄曲霉的生长状况;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别于黄曲霉侵染7、14、21d、含水量大于15%的茶树籽所产黄曲霉毒素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茶树籽粉末含水量高于10%时黄曲霉可生长;茶树籽粉末含水量大于15%时黄曲霉生长状态良好,黄曲霉毒素组分测定值均低于检测下限(0.03μg/kg),提示在产毒黄曲霉侵染含水量大于15%的茶树籽,产黄曲霉毒素的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籽 含水量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边夏秋季机采鲜叶制茯砖茶品质化学变化规律研究
20
作者 李恒彪 夏雪 +2 位作者 邓国军 赵以桥 胥伟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第11期83-86,共4页
文章以马边彝族自治县夏秋季机采鲜叶为原料,通过对茯砖茶制作过程渥堆和发花工序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进行检测和分析,深入探究茯砖茶品质形成过程的内含成分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渥堆过程中,茶叶中品质相关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呈现下... 文章以马边彝族自治县夏秋季机采鲜叶为原料,通过对茯砖茶制作过程渥堆和发花工序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进行检测和分析,深入探究茯砖茶品质形成过程的内含成分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渥堆过程中,茶叶中品质相关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但在不同渥堆部位(堆芯、堆表)茶叶的变化存在差异,而咖啡碱变化不明显。在发花过程中,茶叶中水浸出物及可溶性糖含量在发花前期出现显著上升,但随着发花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该研究结果为机采鲜叶原料制茯砖茶的品质形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也为茯砖茶的科学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机采鲜叶 渥堆 发花 品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