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93篇文章
< 1 2 2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系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董维 沈锡琼 +4 位作者 谷安宇 涂建 奎丽梅 蒋啟勇 李小林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1,36,共7页
两系法杂交稻在挖掘水稻杂种优势、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意义重大,但至2025年5月,两系杂交粳稻国审品种仅10个,只占同期国审水稻品种数的0.23%。本文基于两系杂交粳稻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粳型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的进展、粳型两用核不育系光... 两系法杂交稻在挖掘水稻杂种优势、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意义重大,但至2025年5月,两系杂交粳稻国审品种仅10个,只占同期国审水稻品种数的0.23%。本文基于两系杂交粳稻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粳型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的进展、粳型两用核不育系光温敏雄性不育遗传位点及机制,深入剖析了其发展远落后于两系杂交籼稻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发展对策,旨在为推动两系杂交粳稻的选育与应用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粳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研究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根通气组织形成机理及与抗逆境胁迫关系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磊 张斯梅 +3 位作者 张勇 杨欣欣 荣浩 王军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14,共11页
根通气组织不仅是连接根系与地上部的气体运输通道,还与植物的抗逆境胁迫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作物根通气组织形成的机理以及与抗淹水胁迫、抗重金属胁迫、抗干旱胁迫、抗低养分胁迫的关系,概述了如何通过栽培措施调控作物根通气组... 根通气组织不仅是连接根系与地上部的气体运输通道,还与植物的抗逆境胁迫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作物根通气组织形成的机理以及与抗淹水胁迫、抗重金属胁迫、抗干旱胁迫、抗低养分胁迫的关系,概述了如何通过栽培措施调控作物根通气组织形成,提高作物产量、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并展望了未来作物通气组织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减水肥增效”栽培管理措施的研发和优良作物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通气组织 非生物胁迫 养分 栽培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秸秆与核桃壳成型块状燃料的发热特性研究
3
作者 王会婧 吐尔逊·吐尔洪 +2 位作者 再吐尼古丽·库尔班 王卉 阿布力克木·吾布力达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3-1026,共14页
为缓解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以产量大的棉花秸秆和产量少的核桃壳为原料,在120℃下,利用双面加热成型机制备了生物质成型块状燃料,分析了燃料的发热量、密度、组分、抗跌碎强度、疏水性能和热解特性,并根据国家农业行业标准NY/T ... 为缓解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以产量大的棉花秸秆和产量少的核桃壳为原料,在120℃下,利用双面加热成型机制备了生物质成型块状燃料,分析了燃料的发热量、密度、组分、抗跌碎强度、疏水性能和热解特性,并根据国家农业行业标准NY/T 2909—2016《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质量分级》评价了燃料的品质。结果表明:高压混合成型的燃料含硫量被降低、密度明显提高,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颗粒间分子间力增强。当棉花秸秆与核桃壳质量比(棉秆∶核桃壳)为9∶1,在15 t压力下成型的燃料的低位发热量(LHV)达18.76 MJ/kg;当棉秆∶核桃壳为8∶2,压力为15 t时,成型燃料具有最大堆积密度(1.222 g/cm^(3))和能量密度(3.76 GJ/m^(3))。成型燃料的机械稳定性更好,抗跌碎强度均在98%以上,疏水性能明显增强,所有样品LHV、密度、灰分和水分等指标达到了非木质生物质B1级块状燃料的要求。热重和红外分析结果解释高温压缩导致生物质分子结构和分子间力的变化,从而改变生物质固体燃料的热量、密度和固定碳残留物。年产量为3600 t的中型工厂燃料产品的成本价为273.3元/t。核桃壳、棉秆∶核桃壳为9∶1成型的块状燃料从原料成分、价位和发热量角度考虑,均可以作为本地区固体燃料的优选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秸秆 核桃壳 生物质颗粒燃料 发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与品种对甜高粱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张鸟 王卉 +5 位作者 赵云 胡相伟 冯国郡 刘国庆 艾克拜尔·伊拉洪 再吐尼古丽·库尔班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8,共12页
为分析氮肥和品种对甜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等之间的影响,以辽甜3(A)、辽甜1(B)、大力士(C)和3701(D)4个品种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处理(CK:N_(0)kg·hm^(-2)、N_(1):34.5 kg·hm^(-2)、N_(2):138 kg·hm^(-2)、N_(3):241.5 kg&#... 为分析氮肥和品种对甜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等之间的影响,以辽甜3(A)、辽甜1(B)、大力士(C)和3701(D)4个品种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处理(CK:N_(0)kg·hm^(-2)、N_(1):34.5 kg·hm^(-2)、N_(2):138 kg·hm^(-2)、N_(3):241.5 kg·hm^(-2)),测定5个时期[分裂期(S1)、拔节期(S2)、抽穗期(S3)、乳熟期(S4)和成熟期(S5)]农艺性状、秸秆含糖量、叶绿素和产量等相关指标,分析其变化规律,并进行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分裂期到成熟期,品种对甜高粱水分、叶绿素、株高、茎粗、叶片数、含糖量与单株鲜重在品种和氮处理下变化规律均有明显的影响,从分蘖期到抽穗期快速生长,抽穗期至成熟期变化缓慢并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施氮量、品种和施氮量与品种交互作用对成熟期株高、茎粗、含糖量、水分含量、干物质含量、单株鲜重、千粒重、籽粒和生物产量有极显著(P<0.01)的影响,且4个品种的单株鲜重、生物产量和千粒重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施氮条件下,生物产量大小顺序为C>A>D>B,氮素利用效率范围在11.74%~27.68%,其中,品种A、B、D在N_(2)氮素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品种B氮素利用率最高(27.68%)。综上可知,施氮量和品种对甜高粱的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均有明显的影响,但过量施用氮肥导致氮肥利用率降低和经济投入加大,对于品种B来说,纯氮用量138 kg·hm^(-2)有利于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品种C作为首选高产优质品种,施纯氮241.5 kg·hm^(-2)有利于高产量的形成,因此,选择品种B或者C在该区域进行种植较为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施氮量 农艺性状 生物产量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根系与土壤特性对稻田甲烷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宁 陈国祥 +1 位作者 魏晓东 高志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26,共10页
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稻田是甲烷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稻田甲烷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影响。水稻植株及稻田环境都会影响甲烷的排放,关于水稻根系与土壤特性影响稻田甲烷排放已有大量研究,但缺乏系统性总结... 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稻田是甲烷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稻田甲烷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影响。水稻植株及稻田环境都会影响甲烷的排放,关于水稻根系与土壤特性影响稻田甲烷排放已有大量研究,但缺乏系统性总结。本文主要梳理和总结了水稻根系特征与稻田土壤特性对甲烷排放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水稻根系的形态特征(根表面积、长度、根条数等)和生理特征(根系分泌物、泌氧能力、通气组织等)直接影响着根系与根际土壤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而调控甲烷的产生和排放;同时,稻田土壤特性(微生物菌群、有机质含量、氧化还原电位、水分状况、温度、pH值及酶活性等)也在甲烷的产生和排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稻田土壤条件不仅影响根系的生长和功能,还直接调控土壤甲烷功能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甲烷的生物化学循环。通过对已有研究的系统总结,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稻田甲烷减排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形态 根系生理 土壤特性 甲烷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热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利用价值研究
6
作者 李金凤 尹兴福 +6 位作者 岩罕温龙 李霖卓 张兴洁 张培高 李绍雄 刘美辰 蒋辅燕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6,共8页
为系统评价4个云诱系列热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的诱导和加倍效果,为热带亚热带地区玉米双单倍体技术的规模化运用提供新的诱导系和理论依据,以13份温热玉米杂交种为母本、4个云诱系列热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为父本,进行杂交诱导和加倍试验,... 为系统评价4个云诱系列热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的诱导和加倍效果,为热带亚热带地区玉米双单倍体技术的规模化运用提供新的诱导系和理论依据,以13份温热玉米杂交种为母本、4个云诱系列热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为父本,进行杂交诱导和加倍试验,对4个诱导系的诱导率、标记鉴定准确率、单穗平均单倍体粒数及14份单倍体材料自然加倍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诱导系的诱导率和标记鉴定准确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云诱一号的平均实际诱导率(6.45%)和平均标记鉴定准确率(42.92%)最低,与其他3个诱导系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云诱二号、云诱三号、云诱四号的平均实际诱导率分别为12.82%、11.15%、11.69%,平均标记鉴定准确率分别为70.08%、78.08%、80.03%,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云诱二号诱导母本材料产生的单穗平均单倍体粒数最多(27.75粒),显著优于其他3个诱导系;14份单倍体材料的授粉率为3.6%~19.6%,加倍结实株率为1.2%~10.7%。在对不同基础材料进行诱导时,云诱二号诱导产生的单穗平均单倍体粒数最多,平均实际诱导率最高,产生高诱导率组合(实际诱导率>15%)的概率最大,诱导获得的单倍体自然加倍效果好;云诱三号诱导能力强且诱导效果比较稳定。综上所述,在进行热带和温热种质育种过程中可加强对热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云诱二号和云诱三号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热带单倍体诱导系 诱导率 自然加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条件下糙米储藏品质和微观结构变化的研究
7
作者 张江南 李瑞敏 +2 位作者 渠琛玲 张忠杰 尹君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07,共8页
以3种不同初始含水量(13.5%、15.5%、17.9%)的糙米为研究对象,在低温15℃储藏下,对比10%O2+90%N2气调组和空气自然密封组,研究低温条件下不同含水量糙米储藏品质和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15℃储存的糙米,含水量越高,则脂肪酸值越... 以3种不同初始含水量(13.5%、15.5%、17.9%)的糙米为研究对象,在低温15℃储藏下,对比10%O2+90%N2气调组和空气自然密封组,研究低温条件下不同含水量糙米储藏品质和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15℃储存的糙米,含水量越高,则脂肪酸值越大,发芽率越低,食味值越小,微观结构越差;低温气调储藏能延缓糙米脂肪酸值的上升和发芽率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持糙米的品质,可为糙米保质保鲜储藏提供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 低温储藏 气调储藏 初始含水量 品质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仓储行业专利信息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尚秋 崔鹏程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15,共8页
随着全球对粮食质量安全和降低储粮损失要求的不断提升,国内外粮食研究机构不断研究新的储粮技术和理论。本文聚焦全球粮食仓储领域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数据,通过专利分析技术从全球专利申请态势、地域分布、申请人、技术分支、专利权... 随着全球对粮食质量安全和降低储粮损失要求的不断提升,国内外粮食研究机构不断研究新的储粮技术和理论。本文聚焦全球粮食仓储领域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数据,通过专利分析技术从全球专利申请态势、地域分布、申请人、技术分支、专利权状态、转让热点等多角度展现该领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厘清产业热点和方向。我国是全球粮食仓储专利技术的主力军,但相关专利转化率较低,基本停留在研究阶段,尚未正式进入产业化。应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寻求专利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放眼国际进行全球专利布局是我国粮食仓储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仓储 全球专利 专利分析 专利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品种遵烟6号和K326的多酚氧化酶基因编辑研究
9
作者 王军 孙小琼 +3 位作者 潘登华 杨安华 徐得泽 殷得所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81-185,226,共6页
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分别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品种遵烟6号和K326的多酚氧化酶(PPO)家族基因成员LOC107810501进行靶向敲除。结果表明,LOC107810501基因被敲除后,在烟草的阳性编辑单株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同时LOC1... 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分别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品种遵烟6号和K326的多酚氧化酶(PPO)家族基因成员LOC107810501进行靶向敲除。结果表明,LOC107810501基因被敲除后,在烟草的阳性编辑单株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同时LOC107821546、LOC107786520、LOC107773093、LOC107787563、LOC10780536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降。研究获得了低PPO活性的烟草T0突变单株,T1世代测序检测证明突变性状可以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品种 多酚氧化酶 基因编辑 遵烟6号 K3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储藏积温积湿与其脂肪酸值之间规律研究
10
作者 祝莹莹 尹君 +3 位作者 宾雨澜 李瑞敏 张玉荣 张忠杰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1-218,共8页
本研究首先明确了储藏积温积湿概念,类比储藏积温、储藏积湿公式定义出储藏积温积湿公式,据此探究了稻谷储藏期间,储藏积温积湿与其脂肪酸值的关系。以初始含水量14%的稻谷为研究对象,测试不同储藏温度、储藏湿度条件下的储藏基点温度... 本研究首先明确了储藏积温积湿概念,类比储藏积温、储藏积湿公式定义出储藏积温积湿公式,据此探究了稻谷储藏期间,储藏积温积湿与其脂肪酸值的关系。以初始含水量14%的稻谷为研究对象,测试不同储藏温度、储藏湿度条件下的储藏基点温度和储藏基点湿度,结合定义中的公式计算得到不同储藏期的储藏积温、储藏积湿和储藏积温积湿,分析其与脂肪酸值的相关性。拟合出储藏积温积湿与脂肪酸值的模型关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稻谷脂肪酸值的储藏基点温度为15℃,储藏基点湿度为55%。储藏积温、储藏积湿和储藏积温积湿与脂肪酸值呈显著正相关,模型关系式为:Y=48.9×exp(-((x-7.566)/8.637)^2)(R2=0.8441;RMSE=2.063)其中:x为储藏积温积湿(℃%d);Y为脂肪酸值(mg KOH/100 g)。对模型进行验证R2=0.8678、RMSE=2.152,模型较为准确,可为稻谷储藏实践中的脂肪酸值分析与预测提供新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储藏积温 储藏积湿 脂肪酸值 基点温度 基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云南省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云麦114’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田景梅 刘佳 +6 位作者 杨晓云 李绍祥 张翠萍 张林 刘琨 朱润云 丁明亮 《农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研究种植密度对云南省最新审定的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云麦11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弱筋小麦新品种在云南省大面积推广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以‘云麦114’为试验材料,设置基本苗90万株/hm^(2)(A)、135万株/hm^(2)(B)、... 研究种植密度对云南省最新审定的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云麦11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弱筋小麦新品种在云南省大面积推广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以‘云麦114’为试验材料,设置基本苗90万株/hm^(2)(A)、135万株/hm^(2)(B)、180万株/hm^(2)(C)、225万株/hm^(2)(D)、270万株/hm^(2)(E)、315万株/hm^(2)(F)和360万株/hm^(2)(G)7个处理,3次重复,不完全随机区组排列,考察该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粒型性状、品质性状与茎蘖动态并进行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云麦114’的最高茎蘖数、有效穗以及三叶期、四叶期、五叶期、六叶期和七叶期的茎蘖数在7个种植密度下存在极显著差异,成穗率、穗粒数、株高、吸水率、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硬度值在各种植密度下存在显著差异,而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千粒重、籽粒面积、籽粒周长、籽粒长宽比、粒长和粒宽在各种植密度下差异不显著,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的变化趋势都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最后降低的趋势;该品种的有效穗以及三叶期、四叶期、五叶期、六叶期和七叶期的茎蘖数与其基本苗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0.778**、0.908**、0.767**、0.924**、0.850**和0.752**),株高和理论产量与其基本苗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536*和0.520*),穗粒数、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时间与其基本苗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450*、-0.449*和-0.467*),实际产量等其余16个性状与其基本苗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显著。种植密度可显著影响‘云麦114’的三叶期、四叶期、五叶期、六叶期和七叶期的茎蘖数、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成穗率、穗粒数、株高、吸水率、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硬度值等性状,而不会显著影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千粒重、籽粒面积、籽粒周长、籽粒长宽比、粒长和粒宽,过低种植密度不利于该品种产量与品质特性的发挥。该品种在基本苗为135万~360万株/hm^(2)时其产量均稳定在14389.50~16078.50 kg/hm^(2),即保持很好的丰产性与稳产性,且能够保持其弱筋小麦的品质特性,适宜在云南水肥条件较好的区域推广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麦114’ 弱筋小麦 种植密度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茎蘖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12
作者 高香兰 李欣蔚 曹毅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34,共2页
本文针对辽宁省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省情,深入研究分析了管理部门效能、优质粮食工程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职业人才结构、科技兴粮等与产后服务体系相关的重点环节,对提升辽宁粮食产后服务质量提出了建设性... 本文针对辽宁省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省情,深入研究分析了管理部门效能、优质粮食工程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职业人才结构、科技兴粮等与产后服务体系相关的重点环节,对提升辽宁粮食产后服务质量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优质粮食工程 服务体系 科技兴粮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农村粮食储藏现状分析
13
作者 高香兰 林子木 +2 位作者 王德华 刘国辉 刑思敏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33,共2页
农村粮食储藏具有点多面广,数量巨大等特点,农村粮食储备已成为我国粮食储备的重要部分。农村因储粮装置使用不规范、储粮条件差、储粮技术水平低、产后服务覆盖不全面等因素,粮食受到不同程度的鼠害、虫害和霉变,粮食损失数量十分惊人... 农村粮食储藏具有点多面广,数量巨大等特点,农村粮食储备已成为我国粮食储备的重要部分。农村因储粮装置使用不规范、储粮条件差、储粮技术水平低、产后服务覆盖不全面等因素,粮食受到不同程度的鼠害、虫害和霉变,粮食损失数量十分惊人。本文主要对我省农村农户在粮食储粮环节粮食损失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农村 粮食储备 产后服务 粮食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与应急防控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
14
作者 李董 汤启国 +2 位作者 王红波 邱威 熊炜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1期25-40,共16页
随着农业的发展,重大病虫害对农林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食品安全威胁日益严重。2024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面临22种病虫害的挑战,预计影响面积达155411 khm^(2)次,产量损失超1.5×10^(11)t。综述了农作物病虫害预警与应急防控技术的现状... 随着农业的发展,重大病虫害对农林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食品安全威胁日益严重。2024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面临22种病虫害的挑战,预计影响面积达155411 khm^(2)次,产量损失超1.5×10^(11)t。综述了农作物病虫害预警与应急防控技术的现状,其中病虫害预警技术包括物联网、遥感技术和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应急防控技术涵盖了化学通信机制的理解以开发新药剂和装备、物理消杀和智能防控产品的创新、生物防治资源的利用与产品创新、害虫致害性变异机制的研究以及植物抗性品种的可持续利用技术、害虫抗药性机制的研究与治理技术的开发,以及病虫害生态调控机理的研究与应用技术,旨在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探讨了病虫害预警与应急防控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其在农业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概括了各领域面临的挑战,例如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精度不够,病虫害图像自动识别技术样本采集困难,化学防治未能实现精准施药,绿色制剂的生产工艺和市场化推广较为滞后以及病虫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尚不完善等问题。未来,应加快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病虫害预警,推动智慧农业与病虫害预警系统建设,研究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病虫害图像自动识别技术与化学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害预警 应急防控 物理防治 抗药性机制 生态调控策略 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安全研究述评 被引量:37
15
作者 吴志华 胡学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9-73,共5页
本文试图在对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有关粮食安全概念、中国粮食安全状况以及WTO环境下的粮食安全创新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一些抛砖引玉性的粮食安全新观点。认为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 本文试图在对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有关粮食安全概念、中国粮食安全状况以及WTO环境下的粮食安全创新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一些抛砖引玉性的粮食安全新观点。认为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与其生存与健康相适应的足够食品 ,而对粮食生产、流通与消费进行动态、有效平衡的政治经济活动。在中国有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情况下 ,应特别强调粮食安全的经济性、“以合理成本保障粮食安全思想”的确立 ,以及“大粮食、小口粮”战略的制订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粮食安全 研究文献 成本优化 安全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粮食物流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笑然 《粮油食品科技》 2010年第A01期8-14,共7页
粮食物流是粮食流通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粮食物流发展趋势,对于制定粮食物流规划,搞好粮食储运设施建设,促进粮食物流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基础作用。为此,本文就当前我国粮食物流发展趋势和现存的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并在此基... 粮食物流是粮食流通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粮食物流发展趋势,对于制定粮食物流规划,搞好粮食储运设施建设,促进粮食物流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基础作用。为此,本文就当前我国粮食物流发展趋势和现存的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物流 产区 销区 物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地区粮食作物熟制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季良 季方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88-89,共2页
对北疆地区粮食作物熟制的研究表明,在露地栽培、80%保证率下有效积温(≥10℃)达3600℃和3450℃,无霜期174d和169d的区域可在早熟小麦后复种特早熟玉米和特早熟大豆;北疆地区发展粮食作物复种的潜力有限,粮... 对北疆地区粮食作物熟制的研究表明,在露地栽培、80%保证率下有效积温(≥10℃)达3600℃和3450℃,无霜期174d和169d的区域可在早熟小麦后复种特早熟玉米和特早熟大豆;北疆地区发展粮食作物复种的潜力有限,粮食作物种植制度的发展应以一年一熟为主,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为辅,间、混、套作和复种等多种形式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地膜栽培 熟制 北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小麦倒伏信息多特征融合检测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文静 冯展康 +4 位作者 戴世元 张平平 嵇文 王爱臣 魏新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为探究多特征融合方法在作物倒伏领域快速精准识别中的适用性,利用无人机获取多田块冠层尺度的不同倒伏率麦田多光谱数据,对原始倒伏图像进行图像拼接、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预处理,并利用重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和阴影指数分别剔除土壤... 为探究多特征融合方法在作物倒伏领域快速精准识别中的适用性,利用无人机获取多田块冠层尺度的不同倒伏率麦田多光谱数据,对原始倒伏图像进行图像拼接、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预处理,并利用重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和阴影指数分别剔除土壤和阴影背景,提取小麦倒伏DSM模型和植被指数分别与多光谱图像进行多特征图像主成分变换融合,筛选差异性较大的纹理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最大似然法(MLC)监督分类模型对多光谱和DSM融合图像、多光谱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融合图像、多光谱图像和纹理特征图像进行监督分类,并采用总体精度(OA)、 Kappa系数和提取误差综合评价各监督模型的分类性能和倒伏提取精度。分类结果表明:各监督分类方法在不同倒伏区域提取结果建模效果趋势一致,SVM和ANN整体提取精度高于MLC,在高倒伏区域,多光谱与NDVI融合图像的SVM监督模型(OA:92.63%, Kappa系数:0.85,提取误差:1.11%)提取效果最好;在中倒伏区域,多光谱与DSM融合图像的SVM监督模型(OA:90.35%, Kappa系数:0.79,提取误差:9.34%)提取效果最好;在低倒伏区域,均值纹理特征图像的ANN监督模型(OA:91.05%, Kappa系数:0.82,提取误差:8.20%)提取结果较好。本研究将DSM模型、植被指数、纹理特征与多光谱图像进行融合对比,并对多特征融合方法能否高精度有效提取小麦倒伏信息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结合特征融合技术能有效提取小麦倒伏面积,提取效果优于单特征小麦倒伏图像。本研究结果可为助力小麦倒伏灾情调查数据的精确获取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 图像处理 多光谱 特征融合 倒伏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O-BP神经网络及粮食压缩实验对粮食孔隙率的预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家豪 李嘉欣 +4 位作者 郑德乾 尹君 黄海荣 葛蒙蒙 张佳怡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3,共8页
孔隙率是影响粮堆内热湿传递的关键参数,为探究粮仓中散装粮堆孔隙率的分布规律,通过开展粮食压缩实验来获取不同的粮食种类在不同水分含量和竖向压力条件下的孔隙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灰狼算法优化BP(GWO-BP)神经网络的粮食单元体孔隙率... 孔隙率是影响粮堆内热湿传递的关键参数,为探究粮仓中散装粮堆孔隙率的分布规律,通过开展粮食压缩实验来获取不同的粮食种类在不同水分含量和竖向压力条件下的孔隙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灰狼算法优化BP(GWO-BP)神经网络的粮食单元体孔隙率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随机森林模型的孔隙率预测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利用粮食单元箱实验对该模型的泛化能力进行验证。结果表明,GWO-BP神经网络模型的孔隙率预测性能最佳,该模型的评价指标R2为0.960 5、RMSE为0.013 7及MAE为0.0131,均在允许的范围内。本研究为粮食孔隙率的确定提供了一种神经网络预测的方法,为深入开展粮堆多场耦合分析提供了重要基础,为安全储粮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WO-BP模型 粮食孔隙率 压缩实验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绿20在GGE双标图分析区试参试品种中的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长志 王保勤 +1 位作者 周秋峰 李君霞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29-35,共7页
对连续两年河南省绿豆多点试验的10个新品种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变异性和相关性分析,探讨其相关关系;通过采用GGE双标图分析2019~2020年度河南省绿豆新品种鉴定试验参试品种,综合评价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各试点的试验代... 对连续两年河南省绿豆多点试验的10个新品种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变异性和相关性分析,探讨其相关关系;通过采用GGE双标图分析2019~2020年度河南省绿豆新品种鉴定试验参试品种,综合评价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各试点的试验代表性、鉴别力和区分能力。结果表明,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单株荚数与主茎分枝、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主茎节数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四个试点可以分为两个生态区,参试品种产量表现在双标图中能直观体现。安阳试点对品种有较强的鉴别能力,郑绿20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综合表现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绿20 农艺性状 相关性 GGE双标图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