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粮食收储及物流运输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存荣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11-14,共4页
概述在收购、储运环节影响粮食质量安全的因素,有针对性的探讨一些关键因素的控制对策.影响因素包括新收获粮食干燥条件的限制、收购现场检验能力的限制、储粮技术应用不当、违规使用空仓杀虫剂、实仓熏蒸、租赁仓库交叉污染、物流运输... 概述在收购、储运环节影响粮食质量安全的因素,有针对性的探讨一些关键因素的控制对策.影响因素包括新收获粮食干燥条件的限制、收购现场检验能力的限制、储粮技术应用不当、违规使用空仓杀虫剂、实仓熏蒸、租赁仓库交叉污染、物流运输环节无通风措施等;控制对策包括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绿色储粮技术、倡导建立散粮多式联运综合运输一体化模式、构建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质量安全 收购 储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防虫包装研究与应用进展
2
作者 张袁泉 吕建华 +2 位作者 白春启 韩志强 郭亚飞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4,共7页
粮食在储藏及加工过程中极易遭受储粮害虫为害。目前对储粮害虫防治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但长期使用化学防治引起的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使其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防虫包装作为一种既传统又新兴的物理防虫方式,日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综... 粮食在储藏及加工过程中极易遭受储粮害虫为害。目前对储粮害虫防治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但长期使用化学防治引起的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使其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防虫包装作为一种既传统又新兴的物理防虫方式,日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综述了粮食包装的材料种类及其特点、防虫包装的类型与应用方式、国内外对防虫包装的研究方法、防虫包装的评价方法及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科学高效利用防虫包装、开发新型防虫包装防治储粮害虫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粮害虫 抗虫包装 粮食包装 评价方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储藏数据数字指纹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李亮 阎磊 白春启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第22期1-3,7,共4页
粮食储藏数据的产生和使用可能涉及多个用户实体等,在进行数据交换和传输过程中,可能存在数据篡改风险。数字指纹技术,可以很好地嵌入信息使用者的痕迹信息,形成独立不重复的指纹,能够对粮食储藏数据进行可靠的信息流向追踪,从而避免中... 粮食储藏数据的产生和使用可能涉及多个用户实体等,在进行数据交换和传输过程中,可能存在数据篡改风险。数字指纹技术,可以很好地嵌入信息使用者的痕迹信息,形成独立不重复的指纹,能够对粮食储藏数据进行可靠的信息流向追踪,从而避免中间环节的数据篡改和非法复制。该文就此进行阐述,给出应用实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储藏数据 数字指纹 HASH函数 数据安全 智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烯虫酯短期处理对6种重要储粮害虫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黄超 吕建华 +3 位作者 胡森 宋纪真 郭亚飞 奚家勤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为明确S-烯虫酯对重要储粮害虫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锈赤扁谷盗、锯谷盗、烟草甲和烟草螟的控制作用,本研究采用滤纸药膜法测定了不同剂量的S-烯虫酯短期处理对6种重要储粮害虫卵、幼虫、蛹和成虫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S-烯... 为明确S-烯虫酯对重要储粮害虫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锈赤扁谷盗、锯谷盗、烟草甲和烟草螟的控制作用,本研究采用滤纸药膜法测定了不同剂量的S-烯虫酯短期处理对6种重要储粮害虫卵、幼虫、蛹和成虫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S-烯虫酯短期处理对6种储粮害虫卵、幼虫、蛹和成虫的控制作用不同。对于害虫的卵,锯谷盗和锈赤扁谷盗卵的孵化受S-烯虫酯影响最大,在32×10^(-5) mg/cm^(2)的S-烯虫酯处理7 d后,其孵化率均低于60%。对于害虫的蛹,烟草甲蛹的羽化受S-烯虫酯影响最大,使用8×10^(-5) mg/cm^(2)以上浓度S-烯虫酯处理后,可完全抑制烟草甲蛹的正常羽化。S-烯虫酯对害虫的幼虫和成虫控制作用稍差,不同剂量的S-烯虫酯对6种储粮害虫幼虫的致死率最高不超过50%,不同剂量的S-烯虫酯对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锈赤扁谷盗、锯谷盗和烟草甲成虫的致死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影响。总之,S-烯虫酯短期处理后对烟草甲的蛹控制作用较好。因此,S-烯虫酯短期处理对防治储粮害虫具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烯虫酯 储粮害虫 孵化率 死亡率 羽化率 畸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储藏年限稻谷的储藏特性、生理生化指标及其糊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周显青 祝方清 +1 位作者 张玉荣 彭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8-114,124,共8页
为了解不同储藏年限稻谷的储藏特性指标及其糊化特性的变化规律,选用不同储藏年限的籼稻、粳稻各40份样品为原料,对其主要储藏特性、生理生化指标及糊化特性等进行测定,并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 为了解不同储藏年限稻谷的储藏特性指标及其糊化特性的变化规律,选用不同储藏年限的籼稻、粳稻各40份样品为原料,对其主要储藏特性、生理生化指标及糊化特性等进行测定,并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储藏年限的增加,两个品种稻谷的发芽率、酶活性、巯基含量降低,降低幅度基本一致;脂肪酸值、丙二醛含量、电导率增加;增加幅度基本一致。糊化特性中糊化温度上升,两种稻谷的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峰值时间在储藏两年时达到最大;且籼稻高于粳稻。籼稻的脂肪酸值、巯基含量在年限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储藏过程中变化最为敏感;粳稻的发芽率在年限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储藏过程中变化最为敏感。两种稻谷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在年限间的差异性基本相同。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出不同储藏年限籼稻/粳稻的品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储藏品质 生理指标 生化指标 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储藏年限稻谷的品质及鲜湿米粉加工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玉荣 周显青 +1 位作者 彭超 李建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42-48,共7页
目的:了解不同储藏年限的稻谷加工鲜湿米粉后的品质变化,为鲜湿米粉加工原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不同储藏年限的籼稻、粳稻各40份,将其加工成鲜湿米粉,通过测定鲜湿米粉的蒸煮损失率、断条率、感官评分与质构等指标,并用描述统计... 目的:了解不同储藏年限的稻谷加工鲜湿米粉后的品质变化,为鲜湿米粉加工原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不同储藏年限的籼稻、粳稻各40份,将其加工成鲜湿米粉,通过测定鲜湿米粉的蒸煮损失率、断条率、感官评分与质构等指标,并用描述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探究两种稻谷的加工品质。结果:随着原料储藏年限的延长,籼型米粉的蒸煮损失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粳型米粉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两种类型米粉的断条率均是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两种米粉的色泽、气味得分均呈降低趋势,外观结构、筋道感、爽滑感得分和感官总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籼型米粉的感官品质好于粳型米粉;两种米粉的硬度、咀嚼性呈上升趋势,且均在储藏年限为4年时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黏着性也呈上升趋势,其他质构指标无明显变化;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品质分类情况,并统计各储藏年限的样品数,发现籼稻加工鲜湿米粉适应性好于粳稻,且储藏3年时的籼稻加工鲜湿米粉的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鲜湿米粉 蒸煮特性 食用品质 原料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虫酯不同处理时间对烟草甲低龄幼虫作用效果研究
7
作者 周昱琪 李文欣 +5 位作者 段义文 赵超 阎磊 任建新 吕建华 白春启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49,共6页
烟草甲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储藏物害虫,对其进行绿色防治是储藏物减损关键途径。本研究采用绿色生物化学农药烯虫酯,利用浸叶法,分别处理烟草甲1日龄幼虫9 d和36 d,研究烯虫酯对烟草甲短期作用和长期作用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不同... 烟草甲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储藏物害虫,对其进行绿色防治是储藏物减损关键途径。本研究采用绿色生物化学农药烯虫酯,利用浸叶法,分别处理烟草甲1日龄幼虫9 d和36 d,研究烯虫酯对烟草甲短期作用和长期作用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烯虫酯短期作用烟草甲低龄幼虫效果弱,长期处理对于烟草甲的防控效果更佳,在质量分数为10~80 mg/kg的范围内,烯虫酯对烟草甲1龄幼虫作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虫酯 烟草甲 生物化学农药 害虫防治 接触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虫金小蜂在储粮害虫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8
作者 柳伟伟 吕建华 +2 位作者 宋纪真 郭亚飞 奚家勤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9,共8页
象虫金小蜂是一种体外单寄生蜂,世代周期短,繁殖能力强,寄生效率高,可寄生多种鞘翅目储粮害虫老熟幼虫和蛹,对防治储粮害虫具有较大潜力。本文对象虫金小蜂生物学特性、控害能力、人工大规模扩繁和实际应用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生... 象虫金小蜂是一种体外单寄生蜂,世代周期短,繁殖能力强,寄生效率高,可寄生多种鞘翅目储粮害虫老熟幼虫和蛹,对防治储粮害虫具有较大潜力。本文对象虫金小蜂生物学特性、控害能力、人工大规模扩繁和实际应用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生物学特性概述象虫金小蜂各虫态形态特征及发育历期、寿命与繁殖能力、寄主定位,识别与寄生、学习行为与生殖策略;控害能力阐述象虫金小蜂虫控害效果、对粮堆和包装材料的穿透能力、空间扩散能力及对寄主生境不同挥发物的选择行为;人工大规模扩繁介绍象虫金小蜂及其寄主低温冷藏、子代性比、寄主食物与寄主种类的影响;实际应用部分则阐述使用昆虫病原真菌、纳米粒子和硅藻土对象虫金小蜂的影响、象虫金小蜂对马拉硫磷的抗性、不同释放比例、寄生空间和冬夏季极端温度对其控害能力的影响、象虫金小蜂对空仓残留害虫种群的定位能力及其体内的RNA病毒,以期对今后高效利用象虫金小蜂防治储粮害虫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虫金小蜂 生物学特性 控害能力 人工大规模扩繁 实际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粮隐蔽性害虫检测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9
作者 罗桃英 阎磊 +2 位作者 赵超 白春启 李亮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储粮隐蔽性害虫侵染粮食籽粒内部,肉眼观察很难发现,引发的粮食损失尤为严重,因此早期检测至关重要。目前,隐蔽性害虫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取样联合检测法(如基准法、剖粒法、染色法、比重法、茚三酮法等)、生化检测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测... 储粮隐蔽性害虫侵染粮食籽粒内部,肉眼观察很难发现,引发的粮食损失尤为严重,因此早期检测至关重要。目前,隐蔽性害虫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取样联合检测法(如基准法、剖粒法、染色法、比重法、茚三酮法等)、生化检测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二氧化碳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法等)以及物理检测法(如生物光子检测法、近红外法、高光谱法、软X射线法、太赫兹时域光谱法、电导率法、声测法、低场核磁共振法等)。本文综述了各方法优缺点,重点探讨了各种物理检测法具体内容,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高光谱法、太赫兹时域光谱法等以其快速无损的优势成为研究热点,未来研究应通过深度学习结合物理检测相关方法,增强检测规律和结果的人工智能理解,从而提高检测准确率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储藏 隐蔽性害虫 高光谱 太赫兹时域光谱 生物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气处理对赤拟谷盗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
10
作者 刘思琦 吕建华 +3 位作者 许俊亚 白春启 白月亮 赵超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8-585,共8页
为明确不同体积分数氮气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本研究在28℃±1℃、RH 75%±5%、不同体积分数(78%(大气压下作为对照)、90%、95%、98%)氮气、不同处理时间(2 d、4 d、6 d、8 d)条件下研究了赤拟谷... 为明确不同体积分数氮气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本研究在28℃±1℃、RH 75%±5%、不同体积分数(78%(大气压下作为对照)、90%、95%、98%)氮气、不同处理时间(2 d、4 d、6 d、8 d)条件下研究了赤拟谷盗幼虫和成虫体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乳酸(LD)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氮气体积分数增加,赤拟谷盗幼虫和成虫体内SOD、POD和CAT活性均在处理时间为8 d时响应速度最快,在氮气体积分数为98%处理8 d时赤拟谷盗幼虫和成虫体内SOD、POD和CAT活性全部降为0,赤拟谷盗全部死亡。赤拟谷盗幼虫体内T-AOC值随氮气体积分数增加,在处理时间为6 d和8 d时响应速度最快,在氮气体积分数为98%处理6 d和8 d时赤拟谷盗幼虫体内T-AOC值降为0;赤拟谷盗成虫体内T-AOC值在处理时间为8 d时响应速度最快,在氮气体积分数为98%处理8 d时赤拟谷盗幼虫体内T-AOC值降为0。赤拟谷盗幼虫体内LD含量随氮气体积分数增加,在处理时间为6 d和8 d时响应速度最快,在氮气体积分数为98%处理6 d和8 d时赤拟谷盗幼虫体内LD含量降为0;赤拟谷盗成虫体内LD含量在处理时间为8 d时响应速度最快,在氮气体积分数为98%处理8 d时赤拟谷盗成虫体内LD含量降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氮气调 生理生化反应 赤拟谷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储藏年限稻谷的品质及蒸谷米加工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玉荣 周显青 彭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9-45,共7页
为了解不同储藏年限的稻谷加工蒸谷米的品质变化,为蒸谷米加工原料的选择提供依据。以不同储藏年限的籼稻、粳稻各40份样品为研究对象,将其加工成蒸谷米,并对蒸谷米的蒸煮特性、外观及其制备米饭的食用品质与质构特性等指标进行测定,采... 为了解不同储藏年限的稻谷加工蒸谷米的品质变化,为蒸谷米加工原料的选择提供依据。以不同储藏年限的籼稻、粳稻各40份样品为研究对象,将其加工成蒸谷米,并对蒸谷米的蒸煮特性、外观及其制备米饭的食用品质与质构特性等指标进行测定,采用描述统计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蒸谷米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探讨稻谷的蒸谷米加工适应性。结果表明:随着原料稻谷储藏年限的延长,蒸谷米吸水率、体积膨胀率均呈上升趋势,与储藏1年的稻谷相比,储藏4年的籼稻和粳稻加工成的蒸谷米吸水率分别增加49.1%和35.9%,体积膨胀率分别增加70.6%和66.6%;米汤pH值、碘蓝值和固形物含量均无显著变化;感官评价总分均降低,米粒色泽加深,外观结构变差,米饭的适口性、滋味均降低,其中籼型蒸谷米的感官品质较粳型蒸谷米好;蒸谷米米饭质构特性各指标中除硬度、咀嚼性呈上升趋势以及粳型蒸谷米米饭的黏着性呈下降趋势外,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在感官品质评价的基础上,引入质构特性指标分析,对蒸谷米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了蒸谷米品质评价的数学评价模型;再对综合评分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品质分类,并统计各储藏年份的样品数量,由此证实籼稻加工蒸谷米适应性优于粳稻,且储藏1、2年的籼稻加工蒸谷米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蒸谷米 蒸煮特性 食用品质 原料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小麦粉包装材料的性能及其防虫效果研究
12
作者 何睿 张峰 +2 位作者 张袁泉 陈金身 吕建华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37,共7页
为了解常用小麦粉包装材料的物理性能及其防虫效果,测试了5种包装材料的拉伸性能、直角撕裂强度、抗刺穿能力、燃烧性能、摩擦系数、抗跌落性能、耐压性能和密封性能,并使用赤拟谷盗成虫、烟草甲成虫以及烟草甲初孵幼虫对其防虫效果进... 为了解常用小麦粉包装材料的物理性能及其防虫效果,测试了5种包装材料的拉伸性能、直角撕裂强度、抗刺穿能力、燃烧性能、摩擦系数、抗跌落性能、耐压性能和密封性能,并使用赤拟谷盗成虫、烟草甲成虫以及烟草甲初孵幼虫对其防虫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力学性能上,编织袋和铝箔袋表现出了较佳的抗拉伸、抗撕裂能力和抗刺穿能力,当作为包装袋使用时,无纺布和编织袋表现出较佳的耐摩擦、抗跌落、耐压性能。5种常用包装材料都具有保护小麦粉不受储粮害虫侵染的能力,特别是真空塑料袋和铝箔袋可完全保护小麦粉不受储粮害虫侵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材料 储粮害虫 防虫 性能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仓储害虫体内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13
作者 杨晏 薛丁榕 +4 位作者 陈彤彤 宿旭 刘志奇 吕建华 伍祎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1,共9页
仓储害虫的为害是造成粮食储藏损耗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体内微生物与害虫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为探究锈赤扁谷盗、长角扁谷盗、烟草甲、锯谷盗和印度谷螟5种常见仓储害虫体内微生物的种类与群落结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害虫体内微生物16... 仓储害虫的为害是造成粮食储藏损耗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体内微生物与害虫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为探究锈赤扁谷盗、长角扁谷盗、烟草甲、锯谷盗和印度谷螟5种常见仓储害虫体内微生物的种类与群落结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害虫体内微生物16S rRNA的V3-V4变异区进行测序,分析害虫体内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5种仓储害虫共得到原始序列1941590条,有效序列1814302条,2040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操作分类单元),注释到41个门、72个纲、142个目、219个科、370个属,其中Apibacter属为近缘物种锈赤扁谷盗和长角扁谷盗体内的优势菌属,沃尔巴克氏体属(Wolbachia)为烟草甲和锯谷盗的优势菌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印度谷螟的优势菌属。根据Alpha多样性分析,印度谷螟和锈赤扁谷盗的微生物多样性比长角扁谷盗、烟草甲和锯谷盗高。通过主坐标分析与聚类树两种Beta多样性分析,研究了五种害虫间体内微生物的相似性,结果表明不同物种的体内微生物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害虫亲缘关系愈疏远,微生物群落相似性越低。研究结果表明物种是影响昆虫体内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且物种的亲缘关系越近,其微生物群落相似性越高,本研究为仓储害虫和微生物的互作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储害虫 微生物 多样性 16S rRNA 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协同作用对真空冻干杏脱水及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靳力为 任广跃 +1 位作者 段续 张迎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3-139,147,共8页
该文以杏为原料,为缩短干燥时间、提升干燥质量、降低干燥能耗,采取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超声条件协同真空冻干对杏脱水量以及品质影响,综合确定最佳超声条件。经响应面分析发现超声功率357.26 W、处理温度35℃... 该文以杏为原料,为缩短干燥时间、提升干燥质量、降低干燥能耗,采取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超声条件协同真空冻干对杏脱水量以及品质影响,综合确定最佳超声条件。经响应面分析发现超声功率357.26 W、处理温度35℃、处理时间15.46 min为最佳处理条件,在此条件下杏干的脱水量为61.83%,根据试验可操作性将处理参数调整为:超声功率350 W,处理温度35℃,处理时间15 min,该条件下杏干脱水量为(61.47±0.28)%,其品质测试结果显示经超声预处理后的杏片,其干制品V C保留量增加3.44%,干制品内部孔道和海绵状结构明显,表面孔隙量较高,硬度适中,组织结构疏松,整体能耗降低7.17%,综合判定其为最佳的超声预处理条件。该研究为超声波协同真空冷冻干燥应用天空冻干杏脱水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协同强化 真空冷冻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杜仲雄花品质特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续 宋艳红 +5 位作者 陈俊亮 李琳琳 刘文超 曹伟伟 任广跃 王兆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110,共10页
为探究干燥方式对杜仲雄花品质特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选择5种不同干燥方式(真空冷冻干燥、微波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远红外辐射干燥和热泵干燥)对新鲜杜仲雄花进行脱水处理。测定了杜仲雄花干制品的干燥特性与品质特性,并对干制... 为探究干燥方式对杜仲雄花品质特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选择5种不同干燥方式(真空冷冻干燥、微波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远红外辐射干燥和热泵干燥)对新鲜杜仲雄花进行脱水处理。测定了杜仲雄花干制品的干燥特性与品质特性,并对干制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所需时间最长,为14.1 h,能耗最高,为231.27 kJ/g,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效率最高,与真空冷冻干燥相比,干燥时间缩短57%,干燥能耗节省76%。与其他3种干燥方式相比,真空冷冻干燥和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杜仲雄花干制品的总色差最小,与新鲜样品最接近,表面结构更为平整,活性成分含量最高且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在挥发性成分检测中,干燥前后共检测出2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微波真空冷冻干燥产品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为18种,是新鲜杜仲雄花挥发性成分种类的1.8倍。综合分析,微波真空冷冻干燥为杜仲雄花的适宜干燥方式,该研究为杜仲雄花的干燥及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能耗 微观结构 活性成分 抗氧化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无花果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金鑫 段续 +4 位作者 任广跃 陈俊亮 李琳琳 曹伟伟 刘文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75,共7页
为高效获得优质脱水无花果,该研究对比5种干燥方式(微波冷冻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远红外辐射干燥、热泵干燥和热风干燥)对新鲜无花果干燥特性、多酚含量、黄酮含量、抗氧化性、挥发性成分及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热风干燥、热泵干... 为高效获得优质脱水无花果,该研究对比5种干燥方式(微波冷冻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远红外辐射干燥、热泵干燥和热风干燥)对新鲜无花果干燥特性、多酚含量、黄酮含量、抗氧化性、挥发性成分及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热风干燥、热泵干燥、远红外干燥,冷冻干燥及微波冷冻干燥样品具有良好的外观和较疏松多孔的结构,并降低了产品色泽劣变;几种干燥方式下微波冷冻干燥和冷冻干燥样品的多酚及黄酮类物质含量分别为70.00%、74.20%和77.60%、74.90%,均显著高于其他干燥方式(P<0.05)。此外,干燥后的样品中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52种,其中远红外干燥样品所含种类最多,有31种,热泵干燥与冷冻干燥样品仅17种。相较于其他干燥方式,微波冷冻干燥和冷冻干燥制备的无花果干品质较好,且微波冷冻干燥较冷冻干燥干燥时长缩短了61.30%,能耗仅为冷冻干燥13.10%。综合考虑产品质量、干燥效果及加工成本,建议采用微波冷冻干燥作为无花果高效优质脱水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微波冷冻干燥 多酚 抗氧化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辐射场多视图合成技术综述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汉声 祝玉华 +4 位作者 李智慧 阎磊 司艺艺 连一萌 张钰涵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8,共18页
如何从图像中渲染出较为真实的虚拟场景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目标之一。神经辐射场是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新兴方法,它通过学习场景中每个点的辐射场来实现较为真实的渲染效果。通过神经辐射场不仅可以生成逼真... 如何从图像中渲染出较为真实的虚拟场景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目标之一。神经辐射场是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新兴方法,它通过学习场景中每个点的辐射场来实现较为真实的渲染效果。通过神经辐射场不仅可以生成逼真的图像,而且可以生成具有真实感的三维场景,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计算机游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其基础模型存在训练效率低、泛化能力差、可解释性不足、易受光照和材质变化影响以及无法处理动态场景等问题,在某些情况下无法获得最佳的渲染结果。大量基于此研究的工作陆续展开,且在效率和精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出色的成果。为了跟踪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对近年来神经辐射场领域的关键算法进行回顾和综述。首先介绍了神经辐射场的产生背景及原理,对后续关键改进模型进行分类探讨。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对神经辐射场基本模型参数的优化,在渲染速度与推理能力方面的提升,对空间表达和光照能力的改善,针对静态场景相机位姿估计与稀疏视图合成方法的改进,以及在动态场景建模领域的发展。对各种模型的速度与性能进行分类对比与分析,并简要介绍了该领域主要模型评估指标与公开数据集。最后对神经辐射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辐射场(NeRF) 视图合成 神经渲染 场景表达 深度学习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糖源对储粮害虫优势寄生性天敌麦蛾茧蜂寄生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文靖 吕建华 +3 位作者 宋纪真 郭超 郭亚飞 杜林珊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共6页
利用优势寄生性天敌进行储粮害虫生物防治是解决化学防治面临挑战的重要途径之一。补充糖源是进行寄生蜂扩繁和增强寄生蜂寄生效率的有效方式。以不同质量分数(10%、20%、30%、40%和50%)的葡萄糖、蔗糖和蜂蜜作为初羽化麦蛾茧蜂的补充营... 利用优势寄生性天敌进行储粮害虫生物防治是解决化学防治面临挑战的重要途径之一。补充糖源是进行寄生蜂扩繁和增强寄生蜂寄生效率的有效方式。以不同质量分数(10%、20%、30%、40%和50%)的葡萄糖、蔗糖和蜂蜜作为初羽化麦蛾茧蜂的补充营养,统计5 d内寄主被寄生率、麦蛾茧蜂产卵量和羽化率,明确最有利于麦蛾茧蜂寄生的糖源种类和质量分数。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蔗糖和蜂蜜质量分数分别为30%、10%、20%时,能在短期内显著提高麦蛾茧蜂的寄生率;葡萄糖、蔗糖和蜂蜜质量分数分别为30%、10%、50%时,麦蛾茧蜂5 d内总产卵量最多,且3种糖类之间差异不显著;葡萄糖、蔗糖和蜂蜜质量分数分别为20%、30%、40%时,麦蛾茧蜂子代出蜂率最高,分别为92.26%、83.90%、78.80%;30%葡萄糖溶液能有效提高麦蛾茧蜂释放后前期的寄生率,且效果稳定。因此,将30%葡萄糖溶液作为麦蛾茧蜂释放前的补充营养,可有效提高麦蛾茧蜂的寄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蛾茧蜂 补充糖源 蜂蜜 蔗糖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包装材料对3种储粮害虫幼虫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袁泉 吕建华 +3 位作者 白春启 韩志强 张峰 陈金身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200,共6页
为明确不同包装材料对常见储粮害虫的防虫效果,在27~29℃、70%~80%RH条件下,研究了经平行和垂直两种穿透方式处理不同时间后,3种储粮幼害虫(赤拟谷盗、杂拟谷盗、烟草甲)对7种有不同浓度溴氰菊酯的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的钻蛀情况和试虫存... 为明确不同包装材料对常见储粮害虫的防虫效果,在27~29℃、70%~80%RH条件下,研究了经平行和垂直两种穿透方式处理不同时间后,3种储粮幼害虫(赤拟谷盗、杂拟谷盗、烟草甲)对7种有不同浓度溴氰菊酯的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的钻蛀情况和试虫存活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参试薄膜都有一定的防虫能力,但对不同种类害虫的防虫能力不同。处理9 d后,6种含有药剂的新型薄膜的防虫能力均高于空白对照薄膜,其中1%A(含质量分数5%溴氰菊酯的高密度聚乙烯颗粒)薄膜、3%A薄膜、1%B(含质量分数5%溴氰菊酯和质量分数2%的增效醚的高密度聚乙烯颗粒)薄膜和3%B薄膜在两种穿透方式下对3种试虫的抗穿透率均为100%。3种幼虫的存活率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平行穿透处理9 d后,3%B薄膜上3种试虫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薄膜,其中烟草甲幼虫存活率最低可降至10%。从总体来看,3%B薄膜的防虫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粮害虫 防虫包装 幼虫钻蛀 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豆红外喷动床干燥对其粉末物性品质、干燥能耗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祖艳 任广跃 +5 位作者 许韩山 段续 李琳琳 岳燕霞 樊小静 王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9-207,共9页
为获得高品质干燥咖啡豆,采用红外喷动床组合干燥技术对咖啡豆进行干燥处理,研究不同进口温度和进口风速对咖啡粉色泽、堆积密度、休止角、得粉率、持水能力和水溶性指数、微观结构、干燥能耗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进口温... 为获得高品质干燥咖啡豆,采用红外喷动床组合干燥技术对咖啡豆进行干燥处理,研究不同进口温度和进口风速对咖啡粉色泽、堆积密度、休止角、得粉率、持水能力和水溶性指数、微观结构、干燥能耗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进口温度和进口风速可以加快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降低干燥能耗。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共检测出7大类(酸类、酯类、醛类、醇类、酮类、杂环类及其他类)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酸类、酯类、醇类、杂环类4类为咖啡豆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且含量较高。综合对比得出最佳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75℃,进口风速7.5 m/s,在此条件下,L*值和堆积密度取得最大值,分别为106.59和0.65 g/mL,休止角取得最小值36.87°,得粉率、持水能力和水溶性指数取得最大值,分别为43.43%、5.4 g/g和41.27%,干燥能耗取得最小值336.53 kJ/g,形态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壁面光滑平整,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种类最高达70种,含量为38 487.028 49 ng/g(以干基计),咖啡豆综合品质最佳。该研究可为红外喷动床干燥技术在咖啡豆干燥加工及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喷动床干燥 生咖啡豆 物性品质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