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食用豆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
1
作者 李莉 刘昌燕 +1 位作者 韩雪松 焦春海 《中国种业》 2025年第5期34-39,共6页
2015-2018年湖北省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对行动中24个县(市、区)240个村调查收集的食用豆种质的资源类别、分布特征和留存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收集共获得食用豆种质资源617份,隶属1科8属11种;... 2015-2018年湖北省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对行动中24个县(市、区)240个村调查收集的食用豆种质的资源类别、分布特征和留存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收集共获得食用豆种质资源617份,隶属1科8属11种;(2)神农架林区、谷城县、郧西县、房县、英山县和钟祥市等县(市、区)具有较丰富的食用豆种质资源;(3)菜豆、小豆、扁豆、豌豆和豇豆种质资源占食用豆种质资源总量的74.39%;(4)小学文化的年长农户是食用豆种质资源保存的主体;(5)湖北省食用豆种质资源的数量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少。探讨了食用豆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现状和分布规律,以期为湖北省食用豆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高效利用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食用豆 种质资源 调查 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蕲春县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宏伟 李莉 +2 位作者 刘良军 刘昌燕 万正煌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35-38,共4页
介绍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在湖北省蕲春县的开展情况,共收集资源123份,其中蔬菜地方资源丰富,占资源总量的53.6%。地方品种抗性强、品质优、耐旱耐贫瘠,但产量低、多混杂退化、多分布于偏远地区。研究... 介绍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在湖北省蕲春县的开展情况,共收集资源123份,其中蔬菜地方资源丰富,占资源总量的53.6%。地方品种抗性强、品质优、耐旱耐贫瘠,但产量低、多混杂退化、多分布于偏远地区。研究可为蕲春县地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地方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武穴市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宏伟 刘良军 +4 位作者 刘昌燕 李莉 万正煌 张再君 焦春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S02期263-265,283,共4页
介绍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在武穴市的开展情况,共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129份。其中蔬菜地方资源丰富,占资源总量的51.93%。地方品种抗性强、品质优、耐旱耐贫瘠,但产量低、多混杂退化、多分布于偏远地区。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地方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广水市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邱东峰 张再君 +4 位作者 刘华权 张士龙 杨金松 周爱国 焦春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S01期83-86,共4页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湖北项目组在湖北省广水市9个乡镇共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146份,其中粮食作物资源30份,蔬菜资源78份,果、茶资源32份,主要经济作物资源6份。分析历次普查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作...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湖北项目组在湖北省广水市9个乡镇共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146份,其中粮食作物资源30份,蔬菜资源78份,果、茶资源32份,主要经济作物资源6份。分析历次普查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影响,发现传统地方品种种植规模萎缩,种质资源的自然延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资源的创新工作需要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调查 广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赤壁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昌燕 蒋蕙君 +1 位作者 万正煌 焦春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S01期97-102,共6页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对1956年、1981年和2014年湖北省赤壁市的人口数量、经济状况、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种类、面积等进行普查与分析,发现赤壁市自然资源丰富,但是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地方品种基本消...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对1956年、1981年和2014年湖北省赤壁市的人口数量、经济状况、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种类、面积等进行普查与分析,发现赤壁市自然资源丰富,但是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地方品种基本消失;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主要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则逐年增加。针对赤壁市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提出了加大对茶树等地方特异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资源 普查 赤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超级稻产业发展策略与粮食产能提升路径探析
6
作者 薛莲 曹鹏 +5 位作者 余启芝 郭英 彭宣国 涂子仪 段洪波 徐得泽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1期61-63,共3页
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国家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湖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水稻是湖北第一大粮食作物,稳定提升水稻产能是完成国家粮食产能提升任务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农... 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国家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湖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水稻是湖北第一大粮食作物,稳定提升水稻产能是完成国家粮食产能提升任务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农业生产背景下,提产能越来越依靠提单产,而品种突破是提单产的最有效途径。详细阐述湖北发展超级稻产业主要做法,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结果发现,湖北超级稻产业发展存在冠名品种数量不多、良种良法配套不足、推广主体意愿不强的问题,提出强化优势特色品种选育攻关、强化优质绿色技术推广示范、强化种业企业扶优扶强策略的建议,以期为湖北发展超级稻产业和高质量完成国家粮食产能提升任务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提升 湖北省 超级稻 发展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长粒型优质籼稻育种策略及新种质创制 被引量:7
7
作者 徐华山 徐得泽 +5 位作者 夏明元 刘凯 陈志军 杨国才 李培德 游艾青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23-26,共4页
结合湖北省优质稻生产特点,提出了从亲本选择、后代材料筛选、常规育种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等方面选育长粒型优质籼稻的育种策略。利用这一育种策略创制了83份长粒型优质籼稻新种质,其中有9份材料稻米品质达到部优二级,有37份材料... 结合湖北省优质稻生产特点,提出了从亲本选择、后代材料筛选、常规育种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等方面选育长粒型优质籼稻的育种策略。利用这一育种策略创制了83份长粒型优质籼稻新种质,其中有9份材料稻米品质达到部优二级,有37份材料稻米品质达到部优三级,长粒型优质籼稻育种还需要加强抗病性、耐热性及食味品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粒型优质籼稻 育种策略 种质创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小麦氮素高效利用种质的筛选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徐晴 董建辉 +4 位作者 许甫超 董静 秦丹丹 王佳维 李梅芳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21-25,共5页
以湖北省不同年份主推的26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为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低氮(纯氮:62.55 kg/hm^2)和正常氮(纯氮:187.5 kg/hm^2)2种水平,研究2种氮素水平下的小麦产量性状、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氮素利用相关性状的差异;同时... 以湖北省不同年份主推的26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为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低氮(纯氮:62.55 kg/hm^2)和正常氮(纯氮:187.5 kg/hm^2)2种水平,研究2种氮素水平下的小麦产量性状、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氮素利用相关性状的差异;同时对与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显著相关的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品种苗期、花期、成熟期地上部干重、子粒产量、氮素积累量等性状在2种氮素水平下均呈现出较大差异,各调查性状值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除外);各性状低氮条件下变异系数大于正常氮处理;根据不同品种在2种氮素水平下所能形成的子粒产量,筛选出华麦8号、鄂麦006等9个在2种氮素水平下均高效的品种,和仅在低氮和高氮条件下高效的品种各5个;子粒产量与不同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麦成熟期地上部干重、茎秆重、穗数、子粒氮素积累量等与子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aestivumL.) 品种 氮素利用效率 评价指标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蚕豆地方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宏伟 范贵生 沙爱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2期4242-4247,共6页
对湖北省211份蚕豆(Vicia faba L.)地方品种的8个产量性状进行了测定,通过频数分布、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研究了其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地方品种产量性状变异范围较大,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粒长、粒宽、百粒重... 对湖北省211份蚕豆(Vicia faba L.)地方品种的8个产量性状进行了测定,通过频数分布、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研究了其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地方品种产量性状变异范围较大,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粒长、粒宽、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变异范围分别为52.6~135.5 cm、1.6~8.0个、6.1~33.3个、1.2~2.6粒、5.1~10.2 cm、1.1~1.9 cm、42.5~88.6 g、7.0~29.7 g,均值分别为100.9 cm、3.9个、14.7个、1.8粒、6.7 cm、1.6 cm、65.2 g和15.8 g。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单株产量和有效分枝数呈正相关,与百粒重、单荚粒数和荚长呈负相关。有效分枝数与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呈正相关,与单荚粒数和荚长呈负相关。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与单粒荚数、荚长、百粒重呈负相关。单荚粒数与荚长和单株产量呈正相关,与百粒重呈负相关。单株产量与荚长、荚宽、百粒重呈正相关。荚宽与百粒呈正相关。聚类分析表明,211份地方品种聚为3类。以上结果可为充分利用湖北地方品种进行蚕豆遗传育种与亲本选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Vicia faba L.) 产量性状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巴东县农作物现状普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三和 吴湖山 +2 位作者 万正煌 游艾青 焦春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S02期252-263,共12页
分析巴东县1956、1981、2014年的主要粮食作物、果树、蔬菜及主要经济作物栽培面积、种植方式及产量等变化情况,发现巴东县区域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粮食作物地方品种基本消失,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有所浮动但比例不大,玉米一直是... 分析巴东县1956、1981、2014年的主要粮食作物、果树、蔬菜及主要经济作物栽培面积、种植方式及产量等变化情况,发现巴东县区域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粮食作物地方品种基本消失,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有所浮动但比例不大,玉米一直是巴东县粮食作物中最重要的作物;果树、蔬菜及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普查中收集到44份地方资源。针对巴东县地方农作物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建设薄弱、自然灾害严重、农业科技含量低,提出了加强现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快农业新品种的培育和新技术的推广培训、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发展地域特色农业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东县 资源普查 农作物 地方品种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嘉鱼县农作物现状普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査中萍 魏俊 +2 位作者 万正煌 张再君 焦春海 《中国种业》 2020年第1期17-20,共4页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中,嘉鱼县已有玉米、大豆、小豆、芝麻、水稻、小麦、油菜等66份作物种质资源收入国家库。分析了嘉鱼县1956年、1981年、2014年的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品种类型及栽培面积变化,发现嘉鱼县耕地面...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中,嘉鱼县已有玉米、大豆、小豆、芝麻、水稻、小麦、油菜等66份作物种质资源收入国家库。分析了嘉鱼县1956年、1981年、2014年的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品种类型及栽培面积变化,发现嘉鱼县耕地面积较1956年有一定减少,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但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面积却较1956年大幅增加。从种植的作物品种类型来看,1956年主要种植地方品种,品种比较单一,1981年、2014年各作物以种植培育品种为主,1981年栽培的多是常规品种,而2014年生产上多以高产、优质、高抗的杂交品种为主。普查中发现嘉鱼县有6份地方资源仍在广泛种植。针对嘉鱼县地域特点,提出保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以及嘉鱼县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鱼县 农作物 种质 资源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毛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向艳涛 刘昌燕 +4 位作者 韩雪松 李莉 孙龙清 陈宏伟 沙爱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9-1039,共11页
为了解不同毛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和群体的亲缘关系,本研究选用212对SSR标记对来自于中国(包括台湾地区、湖北、江西、江苏、辽宁、安徽)和日本的84份毛豆种质材料进行了基因型分析,根据Nei’s遗传距离和非加权配对法(UPGMA)进行聚类分... 为了解不同毛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和群体的亲缘关系,本研究选用212对SSR标记对来自于中国(包括台湾地区、湖北、江西、江苏、辽宁、安徽)和日本的84份毛豆种质材料进行了基因型分析,根据Nei’s遗传距离和非加权配对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以structure软件的混合模型聚类法推断材料构成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SSR引物在群体材料中扩增出的等位位点数为1-6个,平均每对引物为2.08个;有效等位基因1~3.74之间,平均为1.6个;基因多样性平均值为0.29,PIC平均值为0.24。聚类分析将84份材料分为4个组群,主成分分析的二维和三维主坐标分析图验证了聚类分析结果。群体结构分析显示,当K=4时,ΔK出现明显的峰值,说明最佳群体组群数为4个,该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也基本一致;84份材料中有74份Q值大于0.7,说明该群体毛豆种质资源群体内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遗传背景单一。因此,需重视对遗传背景差异大、亲缘关系远的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加强种质材料共享和交流,促进毛豆育种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豆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分析 群体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建始县农作物现状普查与分析
13
作者 李三和 李后勤 +3 位作者 戴风庭 万正煌 游艾青 焦春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25-34,共10页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中,湖北省建始县已有水稻、玉米、马铃薯等254份作物种质资源收入国家作物种质库。分析了建始县1956、1981、2014年的主要粮食作物、果树、蔬菜及经济作物栽培面积、种植方式及产量等变化,发现建始县自...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中,湖北省建始县已有水稻、玉米、马铃薯等254份作物种质资源收入国家作物种质库。分析了建始县1956、1981、2014年的主要粮食作物、果树、蔬菜及经济作物栽培面积、种植方式及产量等变化,发现建始县自然资源丰富,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地方品种迅速减少甚至消失,其余各类农作物仍保存有一定数量的地方品种甚至以地方品种为主;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有所浮动但比例不大,玉米一直是建始县粮食作物中最重要的作物;果树及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且增加幅度大,而蔬菜种植面积严重萎缩。普查中收集到44份地方作物种质资源。建始地方农作物资源丰富但农业基础建设薄弱,农业科技含量低,由此提出了加强现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快农业新品种的培育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科研单位应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加大政府扶持与宣传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普查 地方品种 新品种 湖北省建始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水稻两系不育系育种情况与发展策略
14
作者 杨大兵 孟庆甫 +8 位作者 马伦 杜雪树 胡亮 万丙良 戚华雄 李进波 张越华 张岩 夏明元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湖北省是两系杂交水稻(Oryza sativa L.)的发源地,“一系两用”原创性理论开辟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奠定了湖北省在两系杂交稻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概述了随着新的优异光温敏不育种质的创制与应用,两系杂交稻品种审定数量和推广面... 湖北省是两系杂交水稻(Oryza sativa L.)的发源地,“一系两用”原创性理论开辟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奠定了湖北省在两系杂交稻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概述了随着新的优异光温敏不育种质的创制与应用,两系杂交稻品种审定数量和推广面积逐年递增,但湖北省自主选育审定的两系不育系相对较少,且所配组合推广面积小,存在对湖北省种业振兴贡献不突出的发展情况,综述了湖北省近10年来两系不育系育种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创制优质香型、高产广适、营养健康两系不育系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推动湖北省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两系不育系 育种情况 发展策略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的湖北省糯高粱区域试验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江良才 张硕 +6 位作者 李同洪 杨晓龙 喻霞 张世宏 肖江蓉 高广金 徐延浩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1期98-104,共7页
为了评价糯高粱材料在湖北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筛选出高产稳产糯高粱材料和理想的种植点,对16个糯性高粱品种(系)在湖北省5个不同生态区域的产量进行了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基因型×环境互作以及基... 为了评价糯高粱材料在湖北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筛选出高产稳产糯高粱材料和理想的种植点,对16个糯性高粱品种(系)在湖北省5个不同生态区域的产量进行了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基因型×环境互作以及基因型对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环境变异占主导地位(57.04%),其次为基因型×环境互作(31.27%);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综合分析表明,试点荆州(E1)被认为是理想试点,川糯粱2号(G1)和金皮糯1号(G8)具有较高的丰产性与稳定性。上述研究结果将为筛选适宜湖北省种植推广的糯高粱品种以及适宜种植区域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高粱 产量 稳定性 适应性 AMMI模型 GGE双标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质资源淹水成苗特性评价及优异种质筛选
16
作者 张硕 何永刚 +6 位作者 李博 杨晓龙 査中萍 郭英 焦春海 徐延浩 蔡海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水稻淹水直播既可以免去育苗、插秧、排水等人工成本,又可以有效防控杂草和鸟害、鼠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水稻栽培品种大多低氧成苗率低,不适宜淹水直播,品种匮乏问题严重制约淹水直播技术发展与推广。鉴定筛选淹水成苗性... 水稻淹水直播既可以免去育苗、插秧、排水等人工成本,又可以有效防控杂草和鸟害、鼠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水稻栽培品种大多低氧成苗率低,不适宜淹水直播,品种匮乏问题严重制约淹水直播技术发展与推广。鉴定筛选淹水成苗性强的水稻种质资源是培育淹水直播稻新品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利用湖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保存的国内外水稻种质材料,通过测定淹水成苗率、发芽势、低氧萌发率、低氧相对萌发率、胚芽鞘长度、低氧胚芽鞘长度、低氧相对胚芽鞘长度等指标,鉴定筛选出淹水成苗率达50%以上的水稻种质17份。相关性分析表明,发芽势、低氧萌发率、胚芽鞘长度、低氧胚芽鞘长度、低氧相对胚芽鞘长度等指标与淹水成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低氧胚芽鞘长度与淹水成苗率的相关性最高,可作为鉴定评价淹水成苗特性的重要指标。通过对254份水稻种质资源淹水成苗特性重要调控基因OsGF14h的单倍型类型检测分析,鉴定出8份淹水成苗率高(>30%)而OsGF14h单倍型为无功能型的材料,为淹水成苗特性相关新基因的挖掘提供了线索。本研究对于提高耐淹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鉴定效率,挖掘淹水成苗特性调控基因,进而培育淹水直播稻新品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淹水成苗 鉴定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个小麦品种(系)赤霉病抗性鉴定与优异种质筛选
17
作者 张小娟 刘倩倩 +2 位作者 王立峰 凌冬 张鹏飞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5-9,共5页
为筛选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抗赤霉病优异种质资源,以苏麦3号、扬麦158、安农8455分别作为高抗、中抗、高感对照品种,采用单花滴注法和土表接种法对包括对照在内的6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赤霉病抗性水平鉴定,共筛选出高抗品种2个... 为筛选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抗赤霉病优异种质资源,以苏麦3号、扬麦158、安农8455分别作为高抗、中抗、高感对照品种,采用单花滴注法和土表接种法对包括对照在内的6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赤霉病抗性水平鉴定,共筛选出高抗品种2个、中抗品种7个、中感品种30个、高感品种21个。并调查抗性水平达到中感及以上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共筛选出内4103、川麦45、W2、西农9871等16个农艺性状优良且兼具赤霉病抗性的小麦品种(系),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可靠亲本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品种(系) 赤霉病 抗性鉴定 单花滴注法 土表接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大田小麦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易科 佟汉文 +3 位作者 朱展望 陈泠 张宇庆 高春保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7-140,共4页
湖北省位于我国小麦优势生产区域之内,是全国小麦主产省份之一,据农业部2010年统计,湖北省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8位。近年来,在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理念的引导下,随着国家良种补贴及其他农技推广项目的实施,湖北省一... 湖北省位于我国小麦优势生产区域之内,是全国小麦主产省份之一,据农业部2010年统计,湖北省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8位。近年来,在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理念的引导下,随着国家良种补贴及其他农技推广项目的实施,湖北省一批优质、高产、抗性较好的品种相继育成或引进,并投入生产,使湖北省大田小麦品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证明,小麦加工品质主要受占小麦干物质15%左右的蛋白质、特别是谷蛋白的含量和性质的影响,而小麦蛋白品质除受品种遗传特性影响外,还易受生产条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湖北省地处长江中下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小麦 硬质白小麦 混合小麦 中强筋小麦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再生稻发展的现状及潜力 被引量:29
19
作者 费震江 董华林 +1 位作者 武晓智 周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5977-5978,6002,共3页
介绍了湖北省再生稻发展的现状及潜力,种植面积在3.3万hm2左右,再生季产量4 500 kg/hm2左右,全省适宜发展再生稻的有效耕地面积在50.0万hm2以上,开发利用其中七、八成每年全省即可增产稻谷15亿~20亿kg.
关键词 再生稻 发展现状 潜力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甘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新笋 焦春海 +4 位作者 夏贤格 雷剑 苏文瑾 王连军 柴沙沙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湖北省主要的杂粮作物,在部分地区已成为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湖北省甘薯近年来生产加工都发展较快,但目前仍存在对其地位认识不清、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乏力等诸多限制因素;为了促进湖北省甘薯产...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湖北省主要的杂粮作物,在部分地区已成为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湖北省甘薯近年来生产加工都发展较快,但目前仍存在对其地位认识不清、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乏力等诸多限制因素;为了促进湖北省甘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应进一步改变观念,强化科技支撑,建立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区域产业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 甘薯产业 产业发展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