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勇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4期64-67,72,共5页
农业全产业链已成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特色农产品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品质与地域特性,研究其全产业链发展韧性,对促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 农业全产业链已成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特色农产品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品质与地域特性,研究其全产业链发展韧性,对促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及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结合特色农产品产业特点,在分析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借鉴扎根理论方法,构建包括组织韧性、质量韧性、政策韧性、价值韧性和环境韧性5个维度的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韧性框架,为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提供策略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产品 全产业链 发展韧性 评价指标体系 韧性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地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
作者 王勇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1期152-155,160,共5页
农业全产业链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引擎。粤西地区作为广东省重要的农业发展区域,其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对带动广东省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促进粤西地区农业全产... 农业全产业链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引擎。粤西地区作为广东省重要的农业发展区域,其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对带动广东省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促进粤西地区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系统梳理粤西地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金融支持与风险管理、数字化协同与质量管控、市场体系与品牌建设、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资源配置与产业链整合等方面提出改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全产业链 金融支持 市场体系 粤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审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3
作者 巩艳红 谢清华 +1 位作者 刘显福 王嘉发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7-33,共7页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国家审计是国家政策贯彻执行的重要机制,现有文献鲜有从理论上系统研究国家审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文章运用理论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以“系统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新发展理...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国家审计是国家政策贯彻执行的重要机制,现有文献鲜有从理论上系统研究国家审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文章运用理论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以“系统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新发展理念”为视角,构建了“理念创新-系统观念-技术优先-市场驱动-共同富裕”理论分析框架,从学理上阐释国家审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和路径。研究发现,乡村产业存在战略领悟、服务环境、产业结构和发展人才等主要困境,并设计了“产业发展战略、产业竞争环境、产业结构布局、产业组织人才”四条国家审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路径,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新发展理念 产业振兴 系统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机制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视角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勇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55-160,共6页
文章从分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入手,利用扩展的技术接受模型框架提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机制框架图,认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要走出关键第一步,最主要是要通过创新的培训机制来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认知水平,提高其对数字化... 文章从分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入手,利用扩展的技术接受模型框架提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机制框架图,认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要走出关键第一步,最主要是要通过创新的培训机制来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认知水平,提高其对数字化转型的感知有用性,借助数字化转型鼓励政策的精准实施,以及创新的数据商业平台和提供匹配的数字化转型工具的中介服务供应商,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让中小企业实现敢转、会转、能转的认知状态,通过初期转型后正向的预期收益,促使企业进行良性循环,并带动其他企业加入数字化转型行列,共同营造良好的数字化商业环境,并更广范围地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数字化转型 动力机制 技术接受模型 感知有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零售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基于治理优化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舒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18-121,共4页
数字化手段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使用2007-2021年申万行业分类中的商贸零售企业为研究对象,使用文本分析法统计企业年报中数字化相关词频,以此度量企业受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实证研究发现:当零售企业受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化手段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使用2007-2021年申万行业分类中的商贸零售企业为研究对象,使用文本分析法统计企业年报中数字化相关词频,以此度量企业受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实证研究发现:当零售企业受数字经济发展影响越深,越能缓解其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内部治理优化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当零售企业营运资本不足时,数字经济发展能更显著抑制零售企业融资约束。本文从融资约束缓解和内部治理优化的视角证明了数字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同时为数字经济带动流通产业发展给出了企业层面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融资约束 数字化转型 零售企业 治理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配置视角下绿色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潘明清 谢清华 崔冉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9,共8页
基于资源配置视角,探究绿色金融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有助于增强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且该促进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从作用渠道看,绿色金融可以通过研发资本和研发人才两条传导机制增强绿色技术创... 基于资源配置视角,探究绿色金融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有助于增强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且该促进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从作用渠道看,绿色金融可以通过研发资本和研发人才两条传导机制增强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从异质性效应看,劳动力与资本资源错配严重制约了绿色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东部地区的抑制效应更强。进一步讨论发现,绿色金融、资源配置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效应。研究结论丰富了绿色金融理论体系,为我国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和经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资源错配 绿色技术创新 研发资本 研发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审计的底层逻辑与实现路径——基于国家审计视域 被引量:9
7
作者 谢佩帛 谢清华 +1 位作者 王嘉发 覃月明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鉴于数字化审计是提高国家审计监督效能的重要路径,数字化审计的底层逻辑成为理论界探讨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国家审计为视角,剖析经典审计理论与数字化环境匹配的不完全适用性和信任理论解释的科学性,探讨数字化审计的底层逻辑结构和实... 鉴于数字化审计是提高国家审计监督效能的重要路径,数字化审计的底层逻辑成为理论界探讨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国家审计为视角,剖析经典审计理论与数字化环境匹配的不完全适用性和信任理论解释的科学性,探讨数字化审计的底层逻辑结构和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国家审计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信息透明度,数字化审计能够通过信任环境和信任赋能两个阶段性目标的作用实现代理人行为与国家善治目标一致,论证了信任理论是数字化审计的底层逻辑这一论断。本文还基于AOM(能力、机会、动机)模型构建了“环境—机会—能力—触发”路径以保障数字化审计底层逻辑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数字化审计 信任环境 信任赋能 国家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提高审计监督效能: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9
8
作者 姚美琴 谢清华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20-126,137,共8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形成知识集、场景集、训练集和预测集等四类异质资源赋能社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运用了资源基础理论,从研究型审计、审计监督体系、审计监督能力和审计监督影响力四个维度构建了“审计理念-审计环境-审计实践-... 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形成知识集、场景集、训练集和预测集等四类异质资源赋能社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运用了资源基础理论,从研究型审计、审计监督体系、审计监督能力和审计监督影响力四个维度构建了“审计理念-审计环境-审计实践-审计结果”理论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从审计战略效能、审计管理效能、审计实施效能和审计持续性效能四个方向提升审计监督效能。最后,设计四条实现路径:优化人机对话,构筑高质量咨询系统,做实审计计划;优化变量参数,构筑高质量显示系统,精准审计评鉴;优化资源来源,构筑高质量责任系统,做好审计服务;优化人才结构,构筑高质量网络系统,做强联动审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审计监督效能 资源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审计对第三次分配供给的治理研究——基于稳预期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嘉发 谢清华 韩冰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85-94,共10页
稳预期是国家审计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是现有文献少有研究。本文以第三次分配供给存在交易性动机、投机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三大心理动机风险为研究起源,基于稳预期视角,以国家治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理念—体系—能力”分析框架,研究国... 稳预期是国家审计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是现有文献少有研究。本文以第三次分配供给存在交易性动机、投机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三大心理动机风险为研究起源,基于稳预期视角,以国家治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理念—体系—能力”分析框架,研究国家审计对第三次分配供给的治理机制和治理路径。国家审计对第三次分配供给的治理起源于国家审计对国家善治的稳预期作用,该作用可以化解第三次分配供给实践中存在的三大心理动机风险,有利于第三次分配各参与主体稳价值预期、稳目标预期、稳过程预期和稳结果预期,激发第三次分配的资源配置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实现第三次分配供给与国家善治的相互促进和耦合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第三次分配供给 国家治理 稳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经济责任审计的价值理念、治理体系与实践能力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容 陈幔芹 谢清华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6,共7页
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制度创新,研究党性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在梳理经济责任审计发展演变历程的基础上,以“贯彻党的价值理念、完善党的治理体系和增强党的实践能力”... 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制度创新,研究党性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在梳理经济责任审计发展演变历程的基础上,以“贯彻党的价值理念、完善党的治理体系和增强党的实践能力”为主线,构建“价值理念—治理体系—实践能力”分析框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经济责任审计进行研究,并针对党性视角下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维度、研究思路和审计党性的体制扩容等三个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性视角 经济责任审计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经济后果与实践动机——基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视角
11
作者 黄容 何金容 +1 位作者 谢清华 王钟枢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2-28,共7页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我国对自然资源管理、领导责任履行等规律认识的审计制度创新。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工作要求,构建了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经济后果分析框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我国对自然资源管理、领导责任履行等规律认识的审计制度创新。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工作要求,构建了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经济后果分析框架与“国家治理、国家能力、国家利益、国家责任”的实践动因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经济后果与实践动机,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经济后果主要包括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推动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共同富裕等;实践动机主要包括完善我国治理体系,提升宏观、中观、微观管理能力,维护国家利益、体现大国责任等,并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未来研究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新发展理念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佩帛 谢清华 王嘉发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5-35,共11页
债务融资成本的理论机理和影响因素是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研究重点。本文运用经典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构建“风险—战略—市场”的视角研究框架和“宏观—微观—新发展观”的因素分析框架,梳理出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并... 债务融资成本的理论机理和影响因素是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研究重点。本文运用经典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构建“风险—战略—市场”的视角研究框架和“宏观—微观—新发展观”的因素分析框架,梳理出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并从拓展债务融资成本的内涵研究、丰富债务融资成本主体、挖掘债务融资成本人文价值等三个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务融资成本 影响因素 文献综述 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引领国家审计监督提质增效的机理与路径
13
作者 谢清华 王嘉发 刘显福 《财会月刊》 2025年第18期83-89,共7页
本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构建“工具—教育—平台—革命”理论分析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引领国家审计监督提质增效的“三次需求破圈”机理:新质生产力通过审计工具机制引领工具监督效能向制度规范效能转变,通过审计教育机制引领... 本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构建“工具—教育—平台—革命”理论分析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引领国家审计监督提质增效的“三次需求破圈”机理:新质生产力通过审计工具机制引领工具监督效能向制度规范效能转变,通过审计教育机制引领制度规范效能向文化习惯效能跃升,通过审计平台机制和审计革命机制引领文化习惯效能在机会形成和机会触发的过程中向革命效能发展。基于此机理,设计了“技术破圈—对象破圈—价值破圈—使命破圈”引领路径,以促进国家审计“国之大者”使命的高质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国家审计 监督效能 提质增效 破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