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界一体化导向下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规划与治理创新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世福 练东鑫 吴婷婷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4,共10页
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展目标为导向,结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城市设计实践,搭建“空间研判—挑战剖析—规划响应—治理创新”的跨界合作区一体化规划编制框架。通过剖析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空间发展情况与琴澳融... 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展目标为导向,结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城市设计实践,搭建“空间研判—挑战剖析—规划响应—治理创新”的跨界合作区一体化规划编制框架。通过剖析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空间发展情况与琴澳融合瓶颈,从空间布局、产业功能、综合交通、民生服务一体化方面提出规划响应路径,弥补琴澳一体化空间规划的研究空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跨界治理机制创新,以规划编制实现功能和形态的空间一体化,通过治理创新增强琴澳协同、破除边界的发展阻力,最终实现一个共建共享的琴澳都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一体化发展 跨界合作区 区域规划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都市主义的概念模型及中国式规划前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世福 刘联璧 刘铮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46,63,共10页
尽管“都市主义”作为思潮、概念和实践,广泛出现在城市规划领域,但始终缺少对其本身开展的系统性理论思辨。基于城市社会与规划设计相关领域的文献梳理与理论剖析,识别思想、行动与结果作为理解都市主义的关键视角,并结合城市理论、规... 尽管“都市主义”作为思潮、概念和实践,广泛出现在城市规划领域,但始终缺少对其本身开展的系统性理论思辨。基于城市社会与规划设计相关领域的文献梳理与理论剖析,识别思想、行动与结果作为理解都市主义的关键视角,并结合城市理论、规划理论与规划方法的耦合关系,探索性地构建都市主义的概念模型,并应用于解读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实践。中国的本土都市主义以清晰的顶层思想引领、积极的规划干预行动与显著的城市化结果为主要特征。虽然形成了相当丰富的规划方法经验积累,但是城市理论与规划理论的本土化水平明显不足。进一步前瞻中国新型城镇化趋势与要求,提出本土都市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式规划概念,即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思想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结果导向、以空间治理为行动路径,共同致力于在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中产生中国规划理论和城市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都市主义 中国式规划 城市理论 规划理论 规划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规划学科转型面临的挑战与跨学科重构
3
作者 王世福 李欣建 +3 位作者 赵渺希 刘铮 孟梦 莫浙娟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共6页
回顾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历程,指出其跨学科属性源于建筑学、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融合。随着中国城乡现代化的推进,规划学科面临着多重挑战,如多学科交叉带来的规划“失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拓展导致的产... 回顾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历程,指出其跨学科属性源于建筑学、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融合。随着中国城乡现代化的推进,规划学科面临着多重挑战,如多学科交叉带来的规划“失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拓展导致的产学研“失联”、技术创新和社会参与引发的规划“失能”。在此基础上,对城乡规划学科的未来形态进行前瞻性展望,提出3种可能的重构形态:一是通过多学科深度融合形成的“升级版”学科,具备更强的综合应对能力;二是转向公众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普及型”学科,承担更好的社会教育功能;三是建立与中国式城乡现代化高度相关的“引领型”学科,成为助推国家战略和全球规划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讨论,力求为城乡规划学科的转型发展提供“内优外融”的跨学科重构路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学 学科内涵 内优外融 转型升级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制度创新引领城市更新 被引量:57
4
作者 王世福 易智康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7,83,共8页
城市更新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是一整套有关建成环境维育和再开发的制度体系。回顾城市更新的内涵发展与制度变迁历程,制度创新决定着城市更新的模式与质量,引领着城市更新的创新实践。我国从快速城市化走向深度城市化,应对城市问... 城市更新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是一整套有关建成环境维育和再开发的制度体系。回顾城市更新的内涵发展与制度变迁历程,制度创新决定着城市更新的模式与质量,引领着城市更新的创新实践。我国从快速城市化走向深度城市化,应对城市问题的复杂性,维护建成环境的持续高品质,保障城市再开发的公共性,提高城市更新的善治性,成为新时期城市更新的制度建设需求。当前中国城市更新模式存在"房地产化"的路径依赖、更新实施的系统性目标缺失、更新管理的协同性难以建立等制度困境,对此,本文提出了补齐短板、面向建成环境高品质维育的制度建立,强调善治、面向可持续再开发的制度完善等思考,并对未来城市更新的制度创新做了综合性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制度创新 建成环境 维育 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意象相关视角的广州荔枝湾涌滨水意象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世福 陈彦伊 《中外建筑》 2021年第11期14-20,共7页
荔枝湾涌及其沿岸滨水空间作为广州西关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广州历史城区被盖埋的历史河涌之一,经历亚运会时期的"揭盖复涌",恩宁路历史街区改造的肌理修补,以及永庆坊"微改造"时期的更新整治,其河涌形态与滨水... 荔枝湾涌及其沿岸滨水空间作为广州西关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广州历史城区被盖埋的历史河涌之一,经历亚运会时期的"揭盖复涌",恩宁路历史街区改造的肌理修补,以及永庆坊"微改造"时期的更新整治,其河涌形态与滨水空间基本形成,品质也逐步提升,但更新后偏重商业开发等问题也引发了广泛讨论。本文以荔枝湾涌及其沿岸各期段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文本中滨水空间意象元素的词频统计分析,从空间功能的视角来探究更新后荔枝湾涌滨水空间意象特征及其相关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不同期段空间意象感知情况差异显著。荔枝湾涌滨水历史文化要素仍然是公众最主要的空间感知意象,同时具有地方文化属性的公共服务设施也引发了较强的关注。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可发现公众对于滨水空间意象感知情况与空间意象混合度及意象密度相关,由此为滨水空间更新功能组织提供理论参考和优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湾涌 滨水空间 城市意象 空间功能 滨水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应急治理能力的韧性社区营造策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启示 被引量:53
6
作者 王世福 黎子铭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115,共4页
2020年初,在全国性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过程中,社区作为防控前沿,在春节期间叠加严峻的防疫责任,这对于仍在逐步发育的社区治理而言,无疑是不堪重负的。韧性社区的理念有助于理解应急治理能力的强化对社区营造的重要意义,也是助... 2020年初,在全国性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过程中,社区作为防控前沿,在春节期间叠加严峻的防疫责任,这对于仍在逐步发育的社区治理而言,无疑是不堪重负的。韧性社区的理念有助于理解应急治理能力的强化对社区营造的重要意义,也是助力疫情缓解并恢复健康常态的重要保障。国际视野中的健康城市为韧性社区营造的原则与策略提供了启示,为此文章借鉴相关理念,从设施空间硬件保障、治理服务资源匹配和治理能力体系建构三个方面,提出韧性社区营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社区 健康城市 资源匹配 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廊道到全域——绿色城市设计引领下的城乡蓝绿空间网络构建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世福 刘联璧 《风景园林》 2021年第8期45-50,共6页
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国土空间品质优化与美好人居创建的背景下,城市设计由侧重于物质形态空间设计转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绿色城市设计,并更加积极地从公共空间塑造走向城市全域的体系构建。在此背景下,通过回顾以绿道、古驿道及... 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国土空间品质优化与美好人居创建的背景下,城市设计由侧重于物质形态空间设计转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绿色城市设计,并更加积极地从公共空间塑造走向城市全域的体系构建。在此背景下,通过回顾以绿道、古驿道及碧道建设为代表的珠三角线性廊道实践,从规划目标、技术手段及建设成效3个方面总结分析实践中的经验与不足。分析认为蓝绿网络整体向着复合化的方向发展,但其网络性和系统性的不足导致生态要素的流动循环效应发挥不充分,城市建成环境所需的绿色资源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在此基础上,从绿色城市设计所关注的自然、社会、城市三者间互动的视角出发,提出全域蓝绿空间网络构建策略及实施路径,以蓝绿网络作为韧性绿色基础设施支撑城市生命系统,以网络的再自然化实现城乡环境修补,以社会文化活力丰富网络内涵,以蓝绿网络构建为契机,促进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为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提供绿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城市设计 蓝绿网络 绿色基础设施 绿道 古驿道 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