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灸散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前期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郭鑫 周明娟 +5 位作者 范斐婷 肖晶旻 池逸和 吴蕾 林琳 陈远彬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67-1375,1382,共10页
背景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前期是哮喘的疾病前状态,研究表明此类患者可能更易发展为哮喘,然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目的评价天灸散穴位贴敷治疗哮喘前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形成哮喘前期的中医治未病外治方案。方法本研究采... 背景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前期是哮喘的疾病前状态,研究表明此类患者可能更易发展为哮喘,然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目的评价天灸散穴位贴敷治疗哮喘前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形成哮喘前期的中医治未病外治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设计。病例来源于2016-08-01—2019-12-31在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123例哮喘前期患者,随机分配为试验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期间试验组完成50例,脱落12例;对照组完成38例,脱落22例,剔除1例(合并支气管扩张症)。试验组(50例)给予天灸散穴位贴敷,对照组(38例)给予安慰剂穴位贴敷。疗程24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V1访视)、治疗第12周(V2访视)、第24周(V3访视)及第48周随访结束(V4访视)时的主要结局指标(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转阴率)及次要结局指标[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阳性率,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_(1))和小气道功能指标,中医症状积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EOS%),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总IgE)水平]。治疗期间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V2访视、V3访视、V4访视时试验组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转阴率(66.1%、64.5%、58.1%)高于对照组(47.5%、44.3%、36.1%)(P<0.05);组别对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变化值主效应显著(P_(组间)<0.05),V4访视时试验组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变化值小于对照组(P<0.05);V2访视、V3访视时试验组呼气峰值流量(PEF)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V4访视时试验组SF-36的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试验组总体健康(GH)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H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2访视、V3访视、V4访视时试验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1访视两组血清EC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3访视时试验组血清ECP高于对照组(P<0.05),V1访视、V3访视时两组血清EOS%水平及差值、ECP差值和血清总IgE水平及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灸散穴位贴敷有效提高哮喘前期患者的支气管激发/舒张试验转阴率,增加PEF,减少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变化值,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中医外治法 中药穴位贴敷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脾”代谢免疫对话探究慢性心理应激调控肿瘤微环境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4
2
作者 钟悦 王志宇 +1 位作者 郑轶枫 王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103,共5页
肿瘤周围的组织、免疫细胞、血管和细胞外基质共同形成的“肿瘤微环境”促进了肿瘤的增殖与侵略,从而增加了癌症的发生、发展与死亡。目前研究表明慢性心理应激可通过调控代谢和免疫功能影响肿瘤微环境,进而诱导肿瘤进程。中医情志致病... 肿瘤周围的组织、免疫细胞、血管和细胞外基质共同形成的“肿瘤微环境”促进了肿瘤的增殖与侵略,从而增加了癌症的发生、发展与死亡。目前研究表明慢性心理应激可通过调控代谢和免疫功能影响肿瘤微环境,进而诱导肿瘤进程。中医情志致病可致脏腑失调,其中肝脾失调是肿瘤微环境形成的核心病机。基于中医“情志致病”理论,从“肝-脾”代谢免疫层面系统探讨了慢性心理应激介导肿瘤微环境的科学内涵,深入探索情志失调所致肿瘤微环境的肝郁和脾虚本质,从而揭示慢性心理应激介导肿瘤微环境诱导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为进一步阐述慢性心理应激介导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为情志致癌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理应激 肿瘤微环境 情志致病 肝郁 脾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