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悬浮床不同温度对烧伤患儿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唐贯文 利金彩 +3 位作者 周取英 朱文娟 朱晓萍 游贵方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4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悬浮床治疗患儿烧伤创面的适宜温度,以提高疗效,减少患儿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方法将入睡悬浮床治疗的60例烧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入院清创后暴露创面即入睡悬浮床,观察组将悬浮床的温度设置为28℃,对照组设置... 目的探讨悬浮床治疗患儿烧伤创面的适宜温度,以提高疗效,减少患儿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方法将入睡悬浮床治疗的60例烧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入院清创后暴露创面即入睡悬浮床,观察组将悬浮床的温度设置为28℃,对照组设置为32℃。比较两组患儿的创面疼痛、创面干痂形成时间、痂皮厚度、脱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脱水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创面疼痛、痂皮厚度、脱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悬浮床温度设定为28℃治疗患儿烧伤创面,能减轻疼痛,避免创面损伤,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患儿 烧伤创面 悬浮床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病人股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唐贯文 刘金枝 +2 位作者 莫伟 利金彩 廖清华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4期246-247,共2页
目的探寻一种安全、易操作且能替代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方法。方法对 3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同时测量中心静脉压和股静脉压 (各 2 0 4次 ) ,所得数据采用 SPSS 8.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检验股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 ... 目的探寻一种安全、易操作且能替代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方法。方法对 3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同时测量中心静脉压和股静脉压 (各 2 0 4次 ) ,所得数据采用 SPSS 8.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检验股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相关性 ,求出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与回归方程。结果同一病人股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呈直线正相关关系 (r=0 .72 0 ,P<0 .0 1) ;直线回归方程 :Y(中心静脉压 ) =0 .132 +0 .5 5 7X (股静脉压 ) ,对回归系数进行 t检验 ,P<0 .0 5。结论临床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时 ,测出股静脉压的值代入回归方程 ,即可计算出该病人中心静脉压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中心静脉压 股静脉压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管滴注补水治疗烧伤卧悬浮床病人并发高渗性脱水效果观察
3
作者 唐贯文 游贵方 刘英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4期34-36,共3页
目的 为大面积烧伤病人卧悬浮床并发高渗性脱水的治疗寻找安全、有效方法。方法将注射用水从鼻饲胃管滴入胃肠道进行补水病人设为观察组,等渗液体(5%葡萄糖溶液)从静脉滴注补液病人设为时照组,分别治疗大面积烧伤卧悬浮床并发高渗性脱... 目的 为大面积烧伤病人卧悬浮床并发高渗性脱水的治疗寻找安全、有效方法。方法将注射用水从鼻饲胃管滴入胃肠道进行补水病人设为观察组,等渗液体(5%葡萄糖溶液)从静脉滴注补液病人设为时照组,分别治疗大面积烧伤卧悬浮床并发高渗性脱水的病人。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钠、渗透压及治愈时间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钠、渗透压及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管滴注补水治疗烧伤卧悬浮床并发高渗性脱水方法安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高渗性脱水 悬浮床 胃管滴注补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管吻合方式的脐旁皮瓣修复烧、创伤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德 莫伟 梁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97-198,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吻合血管方式的脐旁皮瓣修复严重创伤小腿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顺、逆行及桥式不同吻合血管方式的脐旁皮瓣修复烧、创伤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最大26cm×22cm,最小12cm×10cm,脐旁皮瓣切取面积最大28cm×24... 目的:研究不同吻合血管方式的脐旁皮瓣修复严重创伤小腿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顺、逆行及桥式不同吻合血管方式的脐旁皮瓣修复烧、创伤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创面最大26cm×22cm,最小12cm×10cm,脐旁皮瓣切取面积最大28cm×24cm,最小12cm×14cm。结果:皮瓣完全成活16例,部分坏死1例。结论:顺、逆行及桥式吻合皮瓣一样可以为所携带的游离组织瓣提供充足的血液,使皮瓣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旁皮瓣 小腿大面积皮肤缺损 创伤 修复 吻合血管 合方 血管吻合 方式 结论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伸展术在修复头皮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莫伟 李纯兰 +1 位作者 张德 邱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322-1323,共2页
目的:用皮肤伸展术修复头皮缺损。方法:在头皮缺损皮肤两侧边缘1cm处穿入2.0mm克氏针,通过皮肤及克氏针的边缘安装皮肤伸展器伸展钩,5例头皮缺损术中反复行皮肤伸展及舒张,以此反复皮肤伸展直至最大限度,时间约60~180min。伤口闭合,行... 目的:用皮肤伸展术修复头皮缺损。方法:在头皮缺损皮肤两侧边缘1cm处穿入2.0mm克氏针,通过皮肤及克氏针的边缘安装皮肤伸展器伸展钩,5例头皮缺损术中反复行皮肤伸展及舒张,以此反复皮肤伸展直至最大限度,时间约60~180min。伤口闭合,行皮肤缝合,两侧克氏针以橡皮条绑紧使克氏针弯曲成10~20°(皮肤伸展力约3.5~4.5kg),继续维持伸展力。另5例手术后,继续放置伸展器,以油纱覆盖创面,伤口保持清洁,每日收紧伸展器1mm,保持克氏针弯成10~20°角度,大约2~3周,皮肤靠近接触后缝合伤口。皮肤缺损面积2~5.5cm×5~8cm(长×宽)。合并颅骨坏死3例。所有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情况。结果:其中皮肤快速伸展平均7.2d。快速皮肤伸展+慢性皮肤伸展,平均14.2d伤口愈合。快速皮肤伸展与慢性皮肤伸展的所修复伤口宽度比例为3∶1。随访半年至一年,伤口无退缩,无复发。1例出现伤口周围秃发,其余毛发生长正常。结论:该方法可修复头皮3~6cm的头皮缺损创面。方法简单合理,伤口直接缝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植皮及皮瓣转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缺损 皮肤伸展术 修复 克氏针 皮肤伸展器 皮肤伸展力 皮瓣转移术 最大限度 伤口闭合 皮肤缝合 覆盖创面 缝合伤口 皮肤缺损 颅骨坏死 感染情况 不同程度 伤口愈合 毛发生长 直接缝合 橡皮条 手术后 无复发 两侧 反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