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气管道漏磁内检测系统牵拉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贾海东 许小蓓 +2 位作者 张帅 李坤 李振海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4期76-81,91,共7页
能够检测出输气管道的缺陷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漏磁内检测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输气管道缺陷检测技术,但对其系统性能的评估方法有待完善。通过开挖对漏磁内检测系统性能进行验证评估的方法,受限于开挖点数量,不能系统反映漏磁内检测系统... 能够检测出输气管道的缺陷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漏磁内检测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输气管道缺陷检测技术,但对其系统性能的评估方法有待完善。通过开挖对漏磁内检测系统性能进行验证评估的方法,受限于开挖点数量,不能系统反映漏磁内检测系统综合性能。大口径天然气管道漏磁内检测器通常在高速条件下运行,检测信号会出现畸变,对缺陷检出概率、识别概率、尺寸量化精度产生影响。利用牵拉试验缺陷大样本建立了内检测系统性能验证的评估流程和评估方法,提出应采用全盲测方式在不同速度下开展牵拉试验和性能验证。采用该方法对某内检测企业的内检测系统进行评估,发现牵拉速度2.5 m/s与4.6 m/s相比,缺陷检出概率等指标的可靠性均提高。通过建立的评估方法,可准确掌握内检测企业真实的检测能力,并为缺陷尺寸量化模型改进、检测水平提升指明方向,可在行业内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磁内检测系统 牵拉试验 天然气管道 性能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混氢输送管道氢脆的最低CO含量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琴 李文昊 +4 位作者 伍奕 王文臣 谢萍 李小双 赵卫民 《天然气与石油》 2022年第2期79-86,143,共9页
在掺氢天然气的运输过程中,钢质管道的环境氢脆是工程安全管理必须解决的难题,而采用CO作为气体抑制剂可有效阻止管道氢脆失效。以X80管线中容易发生氢脆的焊缝作为研究对象,将N_(2)替代CH_(4),在N_(2)、N_(2)+H_(2)、N_(2)+H_(2)+CO等... 在掺氢天然气的运输过程中,钢质管道的环境氢脆是工程安全管理必须解决的难题,而采用CO作为气体抑制剂可有效阻止管道氢脆失效。以X80管线中容易发生氢脆的焊缝作为研究对象,将N_(2)替代CH_(4),在N_(2)、N_(2)+H_(2)、N_(2)+H_(2)+CO等环境下进行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通过调整掺氢比和CO含量,计算获得了不同气体环境下的氢脆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掺氢比下的“氢脆指数—掺CO比例”数学关系曲线,以氢脆指数不超过10%作为管道安全运行临界值,建立了氢脆指数为10%时的“[CO]_(min)—掺氢比”的数学关系曲线,为在役天然气管道混氢输送时规避氢脆失效提供安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 X80钢焊缝 氢脆 CO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励磁场的管道应力内检测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田野 罗宁 +2 位作者 陈翠翠 李坤 陈海燕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7-125,共9页
超声、射线、磁记忆等方法可以检测管道的表面应力,但是在管道在线应力内检测上暂无应用。基于漏磁内检测器的结构,提出不同励磁强度的2节磁化内检测器在管道内检测的应用方法。通过试验及实际工程检测结果对应力检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超声、射线、磁记忆等方法可以检测管道的表面应力,但是在管道在线应力内检测上暂无应用。基于漏磁内检测器的结构,提出不同励磁强度的2节磁化内检测器在管道内检测的应用方法。通过试验及实际工程检测结果对应力检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对比了磁记忆、矫顽力检测管道应力的有效性。应用结果表明:双励磁场管道内检测器能够有效地进行长输油气管道的在线检测,通过一次检测得到管道的体积缺陷与应力损伤信息;体积缺陷可以通过漏磁检测进行识别,应力异常可以通过弱磁检测进行识别;在进行管壁应力验证时,矫顽力检测与双磁场应力内检测方法的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磁记忆检测能够识别管道防腐层剥除后未打磨前的管道原始应力分布,检测结果与双磁场应力内检测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可为管道应力内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应力 内检测 双励磁场 矫顽力检测 磁记忆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功能化MOF中的CO_(2)捕获分离
4
作者 赵杰 刘森 +3 位作者 殷齐康 陈菲 鲁效庆 王兆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26-331,共6页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能源消耗持续增加带来CO_(2)的过度排放,引发了严重的气候与环境问题。在众多应对措施中,以具有独特孔隙特征的MOF材料为代表的物理吸附技术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PtS型MOF材料,设计构建并优化了一系列硝...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能源消耗持续增加带来CO_(2)的过度排放,引发了严重的气候与环境问题。在众多应对措施中,以具有独特孔隙特征的MOF材料为代表的物理吸附技术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PtS型MOF材料,设计构建并优化了一系列硝基(-NO_(2))和三嗪修饰的MOF结构,通过巨正则蒙特卡洛(GCMC)理论模拟研究了不同-NO_(2)数量对MOF材料的CO_(2)气体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98K和1.0bar条件下,引入-NO_(2)后,材料对CO_(2)的捕获量从PtS的1.92mmol/g提升到了PtS-2NO_(2)的2.52mmol/g,增加-NO_(2)数量后PtS-4NO_(2)的CO_(2)吸附量提升到了5.02mmol/g,而同时修饰三嗪结构后CO_(2)吸附量达到5.93mmol/g。计算不同结构的等温吸附热、van der Waals/Coulomb相互作用和选择性等揭示了MOF结构中引入-NO_(2)对其CO_(2)选择性吸附能力的促进作用和机制,对高性能MOF基CO_(2)吸附剂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CO_(2)捕获分离 密度泛函理论 巨正则蒙特卡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析油蜡沉积及清管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明 单锦旭 +3 位作者 姚彬 李荣彬 萨日朗 刘英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98,共7页
针对凝析油的管道蜡沉积问题,利用3种凝析油进行了室内蜡沉积环道实验探究。发现相同条件下,沥青质含量相对较低的凝析油的沉积物质量较大,且沉积物中含蜡量较低。其沉积物质量与含蜡量分别约为另外2种凝析油沉积物质量的6倍与0.5倍。... 针对凝析油的管道蜡沉积问题,利用3种凝析油进行了室内蜡沉积环道实验探究。发现相同条件下,沥青质含量相对较低的凝析油的沉积物质量较大,且沉积物中含蜡量较低。其沉积物质量与含蜡量分别约为另外2种凝析油沉积物质量的6倍与0.5倍。分析发现凝析油物性与沥青质含量是影响其沉积物质量及含蜡量的主要因素。此外,综合考虑凝析油物性以及沥青质含量,建立了适用于模拟凝析油在实际管道中结蜡的蜡沉积速率模型,探究了凝析油管道沿线结蜡厚度分布规律,并根据管道最大蜡沉积厚度达到2 mm制定了油品输送的清管周期,管道沿线蜡沉积厚度预测结果与现场实际清管数据吻合良好,最大误差为21.82%。结果表明,凝析油管道依然需要进行定期清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 沥青质 沉积层厚度 含蜡量 蜡沉积模型 清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