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对髌骨位置及髌股关节功能影响的早中期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庄万强 唐毅 +1 位作者 骆勇刚 张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探讨髌骨位置的改变是否会对髌股关节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03月-2021年03月于本研究中心接受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患者。初次手术和内固定取出过程中进行关节镜诊断,比较各关节软骨状况及临床结果,采取... 目的探讨髌骨位置的改变是否会对髌股关节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03月-2021年03月于本研究中心接受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患者。初次手术和内固定取出过程中进行关节镜诊断,比较各关节软骨状况及临床结果,采取影像学测量,评估髌骨位置变化。探究关节软骨状态与功能的关系。结果共纳入接受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患者60名,其中男性18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58.6±7.2)岁,平均随访时间(26.8±8.5)月。患者接受手术后,髌骨高度InsallSalvati Index并无统计学差异,Blackburne-Peel index指数由术前的(0.90±0.11)变为(0.81±0.13)。通过二次关节镜检查,依据国际软骨修复协会软骨损伤评分系统评估,股骨内侧髁的软骨状况从3.81改善至3.35(P=0.005),胫骨内侧平台的软骨状况从3.75改善至3.48(P=0.005)。股骨外侧髁的平均ICRS评分从0.15下降到0.43(P=0.004),胫骨外侧髁的平均ICRS评分从0.38下降到0.96(P<0.001)。髌骨侧平均ICRS分级为2.29~2.31,股骨滑车平均ICRS分级为2.18~2.25。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后,尽管髌骨位置会出现影像学改变,但髌股关节软骨未见明显损伤及退化,膝关节功能尤其髌股关节功能未受到髌骨位置改变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 髌骨位置 关节软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降阶梯式与常规持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钟庆 翁艳 +5 位作者 刘迁 杨宇 彭英 杨岸 张辉 汪辉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7-841,共5页
目的比较序贯降阶梯式与常规持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oplasty,TKA)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单侧TKA后行CFNB患者75例,男30例,女45例,年龄≥18岁,ASAⅠ-Ⅲ级,随机分... 目的比较序贯降阶梯式与常规持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oplasty,TKA)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单侧TKA后行CFNB患者75例,男30例,女45例,年龄≥18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序贯降阶梯式组(S组)和常规CFNB组(C组)。患者CFNB成功后接受统一的静-吸复合喉罩全麻方案及复苏流程。S组:术后24 h内镇痛泵持续输注0.5%罗哌卡因,术后24~48 h降为0.25%,48~72 h为0.125%;C组:术后72 h内罗哌卡因浓度一直为0.2%。记录术后0~24 h、24~48 h、48~72 h的NRS评分及辅助镇痛药布托啡诺的使用情况;采用改良的徒手六级肌力法评估术后股四头肌肌力(MQF);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0~24 h、24~48 h,C组NRS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C组术后使用布托啡诺比例明显高于S组(51%vs 11%,P<0.05)。C组NRS评分在术后48~72 h明显低于术后0~24 h(P<0.05)。术后0~24 h及24~48 h,S组MQF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48~72 h两组MQ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在术后48~72 h的MQF明显高于术后0~24 h(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坠床及跌倒等严重意外。两组无一例穿刺点感染。结论采用序贯降阶梯式CFNB管理策略既可满足患者术后早期对镇痛的需求,又可通过适时降低局麻药浓度使其达到早期康复锻炼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降阶梯式 持续股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梗阻患者合并胆道感染对肝纤维化及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查梅 张伟 +4 位作者 刘心怡 周贵 杨靖 罗德军 王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704-2707,共4页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患者合并胆道感染对肝纤维化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8例胆道梗阻患者(观察组)和20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组中合并胆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构成情况;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肝纤维化及肝功能指标...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患者合并胆道感染对肝纤维化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8例胆道梗阻患者(观察组)和20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组中合并胆道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构成情况;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肝纤维化及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与肝脏纤维化的关系。结果 208例胆道梗阻患者合并胆道感染的发生率为59.13%,胆道梗阻并发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构成中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63.89%);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肝纤维化四项水平和肝功能指标浓度均高于不合并胆道感染患者及健康体检者(P<0.05);胆道梗阻患者胆道感染与肝脏纤维化之间成正相关(P<0.05)。结论胆道梗阻患者并发胆道感染的概率较高;胆道梗阻并发胆道感染对肝脏的损伤更为严重,临床上应积极且重点关注胆道梗阻并发胆道感染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梗阻 胆道感染 肝纤维化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柱延长术与距下关节制动术治疗儿童柔软性平足症的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牟遐平 戢勇 +2 位作者 廖维 唐康来 袁成松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对比外侧柱延长术与距下关节制动术治疗儿童柔软性平足症的中期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简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儿童柔软性平足症患者33例(38足)。采取外侧柱延长术(lateral column lengthening,LCL)治疗19例(22足),为LCL组... 目的对比外侧柱延长术与距下关节制动术治疗儿童柔软性平足症的中期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简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儿童柔软性平足症患者33例(38足)。采取外侧柱延长术(lateral column lengthening,LCL)治疗19例(22足),为LCL组,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9.5±2.3)岁。采取距下关节制动术(extraosseous talotarsal stabilization,EOTTS)治疗14例(16足),为EOTTS组,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10.2±2.1)岁。测量两组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前、后位X线片上距骨第1跖骨角(talar 1 metatarsal angle,T1MT)、距骨第2跖骨角(talar 2 metatarsal angle,T2MT)、距舟覆盖角(talonavicular coverage angle,TCA)、跟骨倾斜角(Pitch角)、跟骨距骨角(Kite角),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Maryland评分、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以及Viladot足印分级。结果LCL组术后随访36~66个月,平均(44.4±2.2)个月;EOTTS组术后随访38~74个月,平均(47.5±1.7)个月。与LCL组比较,EOTTS组手术时间更短[(45.12±10.15)min vs.(80.47±15.28)min],失血量更少[(20.12±5.90)mL vs.(50.13±10.58)mL],切口长度更短[(1.54±0.86)cm vs.(4.18±1.55)cm],住院时间也更短[(5.25±0.53)d vs.(8.07±2.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L组出现并发症2例,EOTTS组出现并发症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7,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T1MT角、T2MT角、TCA角、Meary角、Pitch角、Kite角均较术前有改善(P<0.05);两组VAS评分及Viladot足印分级均较术前降低(P<0.05),Maryland评分和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较术前提高(P<0.05)。结论外侧柱延长术治疗儿童柔软性平足症的总体疗效与距下关节制动术相当,都能取得满意的中期疗效;后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较有应用前景的微创手术方式。但需根据患儿病因、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评价结果综合选择,并辅以其他手术加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软性平足症/外科学 外侧柱延长术 距下关节制动术 治疗结果 随访研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