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再生能源驱动放电等离子体助推双碳目标策略与路线 被引量:2
1
作者 邵涛 张帅 +4 位作者 章程 高远 孙昊 窦立广 席登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453-7478,I0027,共27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面对现有CO_(2)捕集封存(高能耗)和合成氨(高碳排)技术升级需求,发展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新型CO_(2)、N_(2)等能源小分子转化利用技术势在必行。为推动等离子体能源小分子转化技术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面对现有CO_(2)捕集封存(高能耗)和合成氨(高碳排)技术升级需求,发展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新型CO_(2)、N_(2)等能源小分子转化利用技术势在必行。为推动等离子体能源小分子转化技术的发展,助力国家重大需求、实现碳中和目标,该文分别围绕可再生能源驱动等离子体产生、等离子体CO_(2)转化利用、等离子体固氮和合成氨、等离子体氨/大分子裂解燃烧、等离子体催化材料和催化耦合等方面,规划建议高压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助推“双碳”战略目标的策略与路线,以期为实现C、H和N绿色循环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低温等离子体 CO_(2)利用 合成氨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剂协同催化CO_(2)转化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高远 窦立广 +2 位作者 李江伟 李嘉聪 邵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07-1619,共13页
低温等离子体中存在大量高能电子、离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可使参与反应的小分子在体系未达到热力学平衡的情况下活化转化,在CO_(2)的断键活化和表面偶联成键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文中主要对最近几年来国内外低温等离子体催化CO_(2)... 低温等离子体中存在大量高能电子、离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可使参与反应的小分子在体系未达到热力学平衡的情况下活化转化,在CO_(2)的断键活化和表面偶联成键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文中主要对最近几年来国内外低温等离子体催化CO_(2)直接分解、CO_(2)/CH_(4)重整、CO_(2)加氢和CO_(2)参与的其它反应进行概述,特别关注了等离子体-催化剂在反应中的协同效应和转化机制,同时也对典型转化性能进行归纳。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等离子体-催化剂协同催化CO_(2)转化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工艺放大、产物纯化以及转化效果和能量效率解耦等问题。最后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二氧化碳转化 等离子体催化 协同效应 转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光谱Stark展宽高压放电等离子体电子密度计算
3
作者 曾鑫 张帅 +2 位作者 白晗 章程 邵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79-4588,I0035,共11页
基于原子光谱Stark展宽法是计算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然而该方法计算步骤复杂、参量繁多,常常采用简化方法进行计算。针对特定谱线的简化处理可能会显著影响电子密度的计算结果。为提升计算的准确性,该文基于非简化和细致... 基于原子光谱Stark展宽法是计算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然而该方法计算步骤复杂、参量繁多,常常采用简化方法进行计算。针对特定谱线的简化处理可能会显著影响电子密度的计算结果。为提升计算的准确性,该文基于非简化和细致的Stark展宽计算原理设计和开发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分析方法和程序。基本思路是采用复误差函数从光谱的Voigt线型反卷积分离Gaussian展宽和Lorentzian展宽,基于谱线和环境参数计算各个展宽后分离出Stark展宽,从而获得相应条件下的电子密度。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微波等离子体射流、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和脉冲火花放电的电子密度分别为10^(14)、10^(15)和10^(17) cm^(−3)量级,并选择不同谱线交叉验证发现不同放电形式时电子密度计算的准确性差异较大。通过误差分析发现温度、气压等环境参数和原子秉性对电子密度估算均有影响,而考虑范德瓦尔兹展宽可显著提升电子密度计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k展宽 等离子体电子密度 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转化CO_(2)/H_(2)O研究进展与提升策略
4
作者 夏凌寒 高远 +4 位作者 李伊濛 宋妮欣 成永红 邵涛 孟国栋 《电气工程学报》 2025年第4期361-375,共15页
低温等离子体(Low temperature plasma,LTP)可以将热力学稳定的CO_(2)和H_(2)O转化为高附加值产物,在CO_(2)资源化利用和能源转化等领域有广阔前景,但是H_(2)O的强猝灭效应使得LTP转化CO_(2)/H_(2)O的性能提升极具挑战。本文综述了LTP转... 低温等离子体(Low temperature plasma,LTP)可以将热力学稳定的CO_(2)和H_(2)O转化为高附加值产物,在CO_(2)资源化利用和能源转化等领域有广阔前景,但是H_(2)O的强猝灭效应使得LTP转化CO_(2)/H_(2)O的性能提升极具挑战。本文综述了LTP转化CO_(2)/H_(2)O的研究进展,包括LTP转化CO_(2)/H_(2)O的反应动力学,以及不同LTP、催化剂、反应器对CO_(2)/H_(2)O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转化性能和反应机理分析,发现H_(2)O对电子的强吸附效应、产物复合反应和H原子的低密度、副反应的竞争分别是抑制原料气转化率和高附加值产物选择性的关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反应器优化、引入其他反应物、催化剂设计和串联催化四个方面,提出性能提升策略。最后,对LTP转化CO_(2)/H_(2)O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CO_(2)资源化利用 CO_(2)/H_(2)O转化 等离子体催化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频交流电压下变压器油中电弧放电初期压力波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卓非 章程 +4 位作者 张耀 张书琦 李鹏 王航 邵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20-3331,I0004,共13页
为探明工频交流电压下变压器油中电弧放电初期压力波演化规律,该文开展油中电弧放电试验,采集放电纹影图像,获得油中电弧放电初期气泡与压力波发展过程,测量了电弧电压、电流、电弧压力、压力波传导壁面振动加速度,分析不同间隙距离下... 为探明工频交流电压下变压器油中电弧放电初期压力波演化规律,该文开展油中电弧放电试验,采集放电纹影图像,获得油中电弧放电初期气泡与压力波发展过程,测量了电弧电压、电流、电弧压力、压力波传导壁面振动加速度,分析不同间隙距离下电弧放电初期多特征参量变化规律;建立油中电弧放电能量转移路径模型,得到变压器油中电弧放电能量转移比例演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油中电弧放电初期电极间出现多次击穿过程,压力波伴随脉冲电压电流出现,1、2与3 mm针-针间隙油中电弧放电可见2、5和7次压力波,电压电流、电弧能量、压力波次数与强度随着间隙距离的提高而增加。油中电弧能量向内能、机械能、热传导与光辐射的能量转移最大比例分别为29.35%、15.99%和6.52%。该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变压器油中工频电压下早期电弧放电压力波特性与特征参量变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放电初期 变压器油 压力波 气泡 能量转移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致激光二次谐波产生原理的纳秒脉冲电场非介入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白晗 黄邦斗 +2 位作者 邱锦涛 章程 邵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5700-5706,共7页
局域电场是放电等离子体的重要微观参数,非介入式时空分辨的电场诊断对深入理解放电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现有电场测量手段进行综述,对其存在干扰放电或适用场合受限等局限性进行讨论。基于场致二次谐波产生原理,搭建非介入激... 局域电场是放电等离子体的重要微观参数,非介入式时空分辨的电场诊断对深入理解放电演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现有电场测量手段进行综述,对其存在干扰放电或适用场合受限等局限性进行讨论。基于场致二次谐波产生原理,搭建非介入激光测量系统,利用纳秒脉冲激光实现了脉冲瞬态电场的测量。首先,通过平行板电极结构产生均匀电场,对系统进行标定,获得二次谐波信号幅值正比于电场强度平方的定量关系。接着,基于标定结果,定量获得刀板电极结构中非均匀电场的时间演化和空间分布。最后,比较实验测量与Comsol仿真结果,验证了场致激光二次谐波产生方法的适用性与准确性。该方法可应用于不同电压形式激励的气体放电中瞬态电场的定量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放电 等离子体诊断 电场测量 二次谐波产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火花放电裂解正癸烷的放电稳定性与转化规律 被引量:10
7
作者 范喆 孙昊 +3 位作者 张帅 章程 韩伟 邵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7861-7870,共10页
低温等离子体裂解技术具有原料适应性强、启停迅速、工艺流程短、无碳排放等优点,适用于石油烃高效裂解制备氢气和乙炔等应用。该文选择正癸烷为石油烃模型化合物,研究鼓泡式液相脉冲火花放电裂解正癸烷的放电稳定性和转化规律。实验结... 低温等离子体裂解技术具有原料适应性强、启停迅速、工艺流程短、无碳排放等优点,适用于石油烃高效裂解制备氢气和乙炔等应用。该文选择正癸烷为石油烃模型化合物,研究鼓泡式液相脉冲火花放电裂解正癸烷的放电稳定性和转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极不均匀电场、高电压、高脉冲频率、高载气流速有利于提升液相火花放电稳定性。随反应进行出现气泡内放电、微气泡放电、气相区域放电3种放电阶段,放电稳定性和产气速率依次增大。考察处理时间、载气流速对正癸烷转化的影响,最大产气速率为124.4mL/min,其中氢气含量为64.1%,乙炔含量为21.0%,产氢能耗为6.1kW∙h/m^(3)。液相火花放电光谱以C_(2)、H_(α)为主,气体温度约为3500K,电子密度约为1.15×10^(17)cm^(-3),推测主要反应过程为等离子体激发正癸烷逐步裂解脱氢。该结果对液相放电稳定性和石油烃高效转化等研究具有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秒脉冲放电 液相火花放电 放电稳定性 正癸烷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储能电池过充热失效特征参量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宿磊 余嘉川 +2 位作者 杨帆 杨志淳 章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913-5922,共10页
锂电池的安全性,是掣肘锂电池储能技术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探究锂电池过充热失效的特征参量,采用两段式充电对100A·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展开过充实验。通过检测特征气体、电压、温度等参量,对热失效早期锂电池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对停... 锂电池的安全性,是掣肘锂电池储能技术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探究锂电池过充热失效的特征参量,采用两段式充电对100A·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展开过充实验。通过检测特征气体、电压、温度等参量,对热失效早期锂电池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对停止过充后锂电池的风险状况进行了分析。气体检测仪和气相色谱仪检测结果表明,H2为出现最早且含量最高的气体,在特征气体中占比达到62%以上,能够在热失效前至少3 min完成预警,最适合作为预警气体;其次为CO和烃类气体,烃类气体中C2H4含量最高,达到烃类气体总量的78.5%。分段式充电结果表明,在锂电池发生热失效前的电压迅速上升期停止充电,能避免热失效发生。停止过充后电池表面温度仍会继续上升,说明电池内部副反应放热仍在继续,可能促使热失效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热失效 气相色谱 气体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秒脉冲激光诱导压力波法测量金属化薄膜空间电荷 被引量:5
9
作者 黄邦斗 张传升 +1 位作者 章程 邵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5818-5823,共6页
金属化薄膜是重要的电容器卷绕材料,研究空间电荷效应对其绝缘性能提升至关重要。该文搭建皮秒脉冲激光诱导压力波(laser induced pressure pulse,LIPP)法空间电荷测量系统,以12和6μm厚金属化双向拉伸聚丙烯(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 金属化薄膜是重要的电容器卷绕材料,研究空间电荷效应对其绝缘性能提升至关重要。该文搭建皮秒脉冲激光诱导压力波(laser induced pressure pulse,LIPP)法空间电荷测量系统,以12和6μm厚金属化双向拉伸聚丙烯(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BOPP)薄膜为例,获得其在直流电场下的空间电荷分布。结果可知:同极性电荷量随施加电场增加,在强电场下存在非线性空间电荷效应;金属镀层一侧接负极条件非线性效应更强,但仍弱于薄膜与电极物理接触侧(非金属化一侧),后者向介质内部注入电荷明显,说明金属蒸镀较物理接触可以减弱界面电荷效应;随薄膜厚度减小,获得空间电荷峰宽度减少而峰前沿增加。所得结果证实了皮秒脉冲LIPP法测量10μm及以下金属化薄膜空间电荷分布的可行性,并为研究其空间电荷效应、绝缘性能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电荷 激光诱导压力波 金属化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