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孙莉莉 陆二梅 +1 位作者 吴黄辉 周科成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6-350,共5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全国营养状况调查结果发现,我国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0%-90%伴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全国营养状况调查结果发现,我国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0%-90%伴有高脂血症”[1]。糖尿病根据病因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其他类型的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脂血症 血浆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分子药理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保护技术在132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华康 迟路湘 +7 位作者 赵刚 刘之荣 向立全 李鱼 田杰 杜彦辉 马斌武 陈桂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2-564,共3页
目的观察脑保护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0年6月1 328例脑保护下行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1 328例患者均顺利将脑保护装置于颈动脉入... 目的观察脑保护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10年6月1 328例脑保护下行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1 328例患者均顺利将脑保护装置于颈动脉入颅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的狭窄率为(88.2±6.7)%,治疗后为(19.2±11.1)%,治疗后颈动脉狭窄明显减轻(P<0.01)。其中768例患者进行了平均1年随访,无1例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结论脑保护下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脑保护装置 支架 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眩晕的临床诊断 被引量:42
3
作者 粟秀初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92-297,共6页
关键词 临床诊断 眩晕 平衡功能障碍 神经末梢 内耳迷路 大脑皮质 主观感觉 空间定向 眼球震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综述:卵圆孔未闭与卒中 被引量:5
4
作者 韩军良 赵钢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7期545-550,共6页
随着缺血性卒中分型理论在国内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针对卒中病因的筛查和研究。病因不同,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策略就可能不同,如心源性卒中侧重于抗凝治疗,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则强调抗血小板聚集。近年,所谓隐源性卒中的病... 随着缺血性卒中分型理论在国内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针对卒中病因的筛查和研究。病因不同,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策略就可能不同,如心源性卒中侧重于抗凝治疗,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则强调抗血小板聚集。近年,所谓隐源性卒中的病因研究,在国内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将简要介绍隐源性卒中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问题,重点阐述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在缺血性卒中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隐源性卒中 反常性栓塞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康涛 周林甫 +5 位作者 杜芳 杨毅宁 代文 刘婷婷 粟秀初 赵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8-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VE)患者脑脊液(CSF)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2例VE患者和15名非中枢神经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um 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患者CSF及血清中IL-6、IL-8、IL-10、TNFα-的水平,并行对照分析。结果:VE组...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VE)患者脑脊液(CSF)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2例VE患者和15名非中枢神经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um 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患者CSF及血清中IL-6、IL-8、IL-10、TNFα-的水平,并行对照分析。结果:VE组CSF中IL-6、IL-8、IL-10、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抗病毒治疗1周后VE组CSF中IL-6、IL-8及IL-10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VE组CSF中IL-6、IL-8、IL-10、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清中水平。结论:IL-6、IL-8、IL-10、TNFα-在VE的病理过程中颅内合成显著增加,参与VE急性期脑损伤过程,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脑脊液 液相芯片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8在多发性肌炎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胡萌萌 韩文娟 +1 位作者 何方园 贾宏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9-521,共3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肌炎(PM)患者肌肉组织中CD28分子的表达情况,探讨CD28在PM中的作用。方法临床和病理诊断确诊的PM患者17例,对照组为7例肌营养不良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肌肉中CD2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肌营... 目的研究多发性肌炎(PM)患者肌肉组织中CD28分子的表达情况,探讨CD28在PM中的作用。方法临床和病理诊断确诊的PM患者17例,对照组为7例肌营养不良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肌肉中CD2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肌营养不良患者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到PM患者肌肉组织中CD28表达量减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两组之间CD28mRNA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M患者表达降低(P<0.01)。结论 CD28的减少参与多发性肌炎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T淋巴细胞 CD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cAb-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型检测脑脊液中单纯疱疹病毒抗原
7
作者 杨毅宁 粟秀初 +3 位作者 秦克锋 喻启桂 曹茂开 武毅军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3年第2期57-57,共1页
神经系统的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并非少见,但常因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准确的早期病原学诊断方法,而易导致误诊、漏诊和最佳治疗时机的延误。因此,建立早期快速简便和特异性高的诊断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应用第四军医大学分子... 神经系统的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并非少见,但常因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准确的早期病原学诊断方法,而易导致误诊、漏诊和最佳治疗时机的延误。因此,建立早期快速简便和特异性高的诊断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应用第四军医大学分子病毒学研究窒提供的试剂盒,采用McAb-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400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脑脊液(CSF)进行了单纯疱疹病毒抗原(HSV-Ag)的检测及分型。共检出15例HSV-Ag阳性患者,总阳性率为3.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抗原 脑脊液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辐照血液治疗脑血管病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8
作者 冯幼启 赵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5期235-237,共3页
紫外线辐照血液疗法(ultraviolet irradiatedhemotherapy,UIHT),又称光量子血液疗法(quan-tum hemotherapy,QHT)。1928年 Hancock 和 Knott首先用于临床,治病1例经抗感染无效、濒于死亡的严重溶血性链球菌败血症患者,使之转危为安。此后... 紫外线辐照血液疗法(ultraviolet irradiatedhemotherapy,UIHT),又称光量子血液疗法(quan-tum hemotherapy,QHT)。1928年 Hancock 和 Knott首先用于临床,治病1例经抗感染无效、濒于死亡的严重溶血性链球菌败血症患者,使之转危为安。此后,UIHT 渐在美国和欧洲推广,除治疗感染性疾病以外,还用于贫血、哮喘、溃疡病及肢体动脉阻塞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光量子疗法 紫外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枕骨钻孔穿刺抽吸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性血肿3例临床报告
9
作者 郝登荣 粟秀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03-304,共2页
经皮枕骨钻孔穿刺抽吸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性血肿国外有极少文献报告,且方法各一,国内尚未见报告。现将经我们收治的3例结果、器械及穿刺技术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例1 男,64岁,突然头痛、恶心呕吐、说话含糊不... 经皮枕骨钻孔穿刺抽吸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性血肿国外有极少文献报告,且方法各一,国内尚未见报告。现将经我们收治的3例结果、器械及穿刺技术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例1 男,64岁,突然头痛、恶心呕吐、说话含糊不清、左侧肢体无力5天入观察室。高血压病史已10年余。嗜睡,时有烦躁不安,血压20/13.3kpa,心肺正常。两瞳孔直径为1mm,左枕部叩击痛,左侧肢体肌张力低,共济运动不稳,颈有抵抗,Kernig征(+)。血、尿常规、血糖,心电图均正常。头颅CT扫描为左小脑半球及蚓部出血(33.75ml),第四脑室向前移位,且有少量积血,幕上脑室系统中度扩大。病后第六天第一次抽吸出棕褐色血凝块及少量坏死脑组织12ml,注入尿激酶6000单位,6小时后第二次抽吸出棕褐色血液40ml,共计52ml。术后病人头痛等症状明显好转,3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枕骨穿刺抽吸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