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1
作者 惠玲 张自峰 +1 位作者 王雨生 师晓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5例(86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采用晶状体囊袋内超声乳化技术行白内障吸出,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手术后随访4个月~2a,观察视力和屈光度变化,并对...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5例(86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采用晶状体囊袋内超声乳化技术行白内障吸出,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手术后随访4个月~2a,观察视力和屈光度变化,并对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83眼(96.5%)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术前。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40、>0.03~0.40和≤0.30的患者眼数和构成比,在眼轴≤30mm组,分别为24眼(40.0%)、26眼(43.3%)和10眼(16.7%);在眼轴>30mm组,分别为6眼(23.1%)、13眼(50.0%)和7眼(26.9%)。术中并发症包括环形撕囊不佳者5眼(5.8%)、后囊膜破裂者2眼(2.3%)和悬韧带断裂者2眼(2.3%);术后并发症有一过性角膜水肿16眼(18.6%)、暂时性眼压升高5眼(5.8%)、房水混浊明显15眼(17.4%),以及晶状体后囊膜混浊2眼(2.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眼(1.2%)。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既治疗了白内障,同时又矫正了高度近视,术后视功能恢复良好,是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8
2
作者 闫峰 黄振平 +2 位作者 蔡莉 薛春艳 丁莉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调节性T细胞(Treg)是近年来免疫学研究的热点。文中研究获取高纯度Treg的方法及其表型的鉴定。方法:流式细胞术(FACS)分析正常小鼠脾脏中CD4+、CD4+CD25+、CD4+CD25-3个细胞亚群的表型;采用二步磁性细胞分选法(MACS)纯化小鼠脾细胞... 目的:调节性T细胞(Treg)是近年来免疫学研究的热点。文中研究获取高纯度Treg的方法及其表型的鉴定。方法:流式细胞术(FACS)分析正常小鼠脾脏中CD4+、CD4+CD25+、CD4+CD25-3个细胞亚群的表型;采用二步磁性细胞分选法(MACS)纯化小鼠脾细胞中CD+CD25+Treg,并对分离后的细胞表型进行鉴定。结果:①依CD25表达水平不同将小鼠天然CD4+T细胞划分为3群,转录因子Foxp3、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分子-4(CTLA-4/CD152)、糖皮质激素诱导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CD69在CD4+CD25+细胞亚群呈显著性高表达(P<0.01),CD4+CD25+T细胞主要存在于CD45RB低表达细胞亚群,CD28的表达在CD4+CD25+细胞亚群明显下降(P<0.05)。②使用二步MACS法从正常小鼠脾脏中分离CD4+CD25+T淋巴细胞的得率为1%~1.2%,纯度为87.29%~92.04%。FACS分析结果显示,Foxp3优先表达于CD4+CD25+T细胞亚群,表达率为(66.60±1.03)%,而在CD4+和CD4+CD25-T细胞亚群呈低水平表达,分别为(23.97±2.00)%和(16.78±3.24%)。CTLA-4在CD4+CD25+T细胞亚群表达率为(77.37±1.67)%,明显高于在CD4+和CD4+CD25-T细胞亚群的表达[(21.97±2.39)%和(18.04±3.16)%]。纯化的CD4+CD25+T细胞亚群表现为CD127的低表达。结论:MACS阴性加阳性二步分选法避免激惹CD4分子,可获得高纯度且具有天然CD4+CD25+Treg细胞表型及功能特征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磁性细胞分选法 流式细胞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植片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闫峰 石尧 蔡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69-872,共4页
背景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角膜移植免疫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但关于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雌性6~8周龄BALB/c小鼠及C57BL/6小鼠分别建立小... 背景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角膜移植免疫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但关于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雌性6~8周龄BALB/c小鼠及C57BL/6小鼠分别建立小鼠自体角膜移植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模型,每组各10只,自体角膜移植术组供体和受体同为BALB/c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组供体为C57BL/6小鼠,受体为BALB/c小鼠。于术后1d开始临床观察角膜植片并对炎症程度进行评分,当植片评分总和≥5分或植片混浊≥2分时为发生植片排斥反应。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组15只,后者分别于术后6h及1、3、7、14d对角膜植片行逆转录PCR(RT—PCR)检测植片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在60d的观察期中,自体角膜移植术后小鼠角膜植片混浊评分均〈2分,植片的炎症评分之和均〈5分,植片存活率为100%,但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水肿、混浊,伴有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至术后24d角膜植片排斥反应评分之和均≥5分,植片混浊评分≥2分,全部发生排斥反应,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7.80±4.66)d。RT—PCR检测结果表明,正常角膜中IL-4和IFN-γ呈阳性表达,IL-10和TNF-α表达阴性。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6h可检测到IL-4呈阳性表达,IFN-γ和IL-10表达呈强阳性,而未检测到TNF—α的表达。术后1~3d角膜植片中IL-4呈强阳性表达,IFN-γ阳性表达,TNF—α表达增强,IL-10表达逐渐消失。角膜移植术后7d,可见IL-4表达阴性,而IFN-γ、IL-10和TNF—α仍呈强阳性表达。至术后14d,角膜植片中IL-4、IFN-γ和TNF—α.均未见表达,仅检测到IL-10呈阳性表达。结论TNF-α是角膜移植术后局部参与调控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免疫 排斥 耐受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倍频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中CD105的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建锋 王雨生 +3 位作者 杨秀梅 张鹏 王海燕 陈立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 观察激光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CD105的表达情况.方法 532 nm倍频Nd:YAG激光诱导生成BN大鼠CNV,于光凝后7、14、21、28、56 d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处死动物后摘取眼球,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激光后7、14、2... 目的 观察激光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CD105的表达情况.方法 532 nm倍频Nd:YAG激光诱导生成BN大鼠CNV,于光凝后7、14、21、28、56 d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处死动物后摘取眼球,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激光后7、14、28 d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CNV中CD105的表达情况.结果 激光后7 d,CNV开始形成,7~14 d为迅速增生期,此后CNV增生平稳.CD105在激光后7 d初步表达于CNV组织,于激光后14 d时表达明显.激光后28 d,新生血管形成趋于静止,CD105在CNV的表达较早期和中期明显减弱.结论 CD105在CNV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且可以作为增生内皮细胞的一种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05 脉络膜新生血管 倍频激光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视网膜中度冲击伤后血视网膜屏障改变及其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巢阳 王正国 +3 位作者 惠延年 杨志焕 徐辉 江诗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兔视网膜中度冲击伤后血视网膜屏障的形态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地塞米松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兔视网膜中度冲击伤动物模型,采用硝酸镧示踪剂观察伤后血视网膜屏障的改变及药物治疗效果。结果:视网膜中度冲击... 目的:探讨兔视网膜中度冲击伤后血视网膜屏障的形态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地塞米松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兔视网膜中度冲击伤动物模型,采用硝酸镧示踪剂观察伤后血视网膜屏障的改变及药物治疗效果。结果:视网膜中度冲击伤后部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及感光细胞损害,血视网膜屏障轻度破坏和示踪剂向视网膜内渗漏,SOD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可明显减轻兔视网膜组织的损伤,缩短病程,改善其功能。结论:SOD及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兔视网膜中度冲击伤有显著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伤 血视网膜屏障 硝酸镧 SOD 眼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家族酪氨酸激酶对皮质性白内障晶状体中缝隙连接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裴瑞 周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8-373,共6页
目的探讨抑制Src-家族酪氨酸激酶的异常激活在皮质性白内障的形成中对晶状体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影响。方法分离10d的鸡胚胎全晶状体并在M199培养液中培养10d为对照组;加入0.1nmol/LSFK特异性抑制剂PP1作为PP1组。观察2组晶状体的混... 目的探讨抑制Src-家族酪氨酸激酶的异常激活在皮质性白内障的形成中对晶状体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影响。方法分离10d的鸡胚胎全晶状体并在M199培养液中培养10d为对照组;加入0.1nmol/LSFK特异性抑制剂PP1作为PP1组。观察2组晶状体的混浊程度、计算晶状体的混浊面积百分比。对培养1、5、10d的晶状体细胞进行WGA、DAPI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晶状体组织学改变及Cx43分布和表达量的变化。在晶状体前囊膜上进行Lucifer Yellow染料负荷试验,测量染料弥散距离,评价缝隙连接的功能。结果对照组晶状体的混浊面积百分比在4d、10d分别为26%和50%,而PP1组为20%和14%(P<0.01)。培养5d、10d对照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出现死亡,Cx43主要在LECs间表达;PP1组LECs死亡明显减少,Cx43的表达在上皮与纤维的交界面明显增强。在培养后1d、10d,对照组染料弥散距离与PP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体外培养鸡胚晶状体模型中,PP1可能通过保护Cx43缝隙连接功能以保持晶状体上皮组织结构正常,减缓皮质性白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家族酪氨酸激酶 缝隙连接蛋白43 晶状体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荧光眼底血管造影与病理
7
作者 白建伟 蔡用舒 《眼科研究》 CSCD 1993年第2期137-139,T008,共4页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简称FFA)诊断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6例,其中3例摘除眼球做了病理组织学检查。由于瘤细胞内外有不等量的色素呈团块状或索条状者,FFA动脉早期呈边界清楚之无荧光区。如果瘤组织穿过脉胳膜之玻璃膜发生绞窄,其远端血管发...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简称FFA)诊断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6例,其中3例摘除眼球做了病理组织学检查。由于瘤细胞内外有不等量的色素呈团块状或索条状者,FFA动脉早期呈边界清楚之无荧光区。如果瘤组织穿过脉胳膜之玻璃膜发生绞窄,其远端血管发生扩张。FFA图像为肿瘤表面之视网膜出现荧光亮点。肿瘤自身的血管渗漏及色素团块、出血斑之存在使FFA图像呈斑驳状等。讨论了病理改变与FFA图像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黑色素瘤 血管造影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诱向因子单克隆抗体识别人视网膜母细胞瘤存在RGNTF
8
作者 周明华 任峰 +1 位作者 吴文瀚 惠延年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3年第1期27-31,共5页
用抗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诱向因子(Retinal ganglion neuronotrophic factor,RGNTF)单克隆抗体对临床手术切除的4例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和培养的人(Y-79)视网膜瘤细胞株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瘤细胞有较强的反应阳性。为... 用抗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诱向因子(Retinal ganglion neuronotrophic factor,RGNTF)单克隆抗体对临床手术切除的4例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和培养的人(Y-79)视网膜瘤细胞株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瘤细胞有较强的反应阳性。为进一步证实,用Y-79细胞株制备Rb细胞提取液作快速电泳,并转移至PVDF膜,用RGNTF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印迹反应,结果表明,RGNTF单抗仅在Rbe电泳的30kD蛋白带呈现单一的阳性反应带,其余蛋白带皆为阴性。为识别Rb瘤细胞内存在的尽GNTF与大鼠顶盖提取液中的RGNTF是否享有相同的生物效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标记的初生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培养在Rb提取液(Rbe)和顶盖提取液(Te)电泳后的凝胶片上48小时。结果发现HRP阳性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只存活在Rbe(共有18条蛋白带)与Te(共有25条蛋白带)中的30kD蛋白带上,表明Rbe中的RGNTF对RGC有同样生物效应。以上结果说明,人视网膜母细胞瘤内存在与大鼠相同的RGNTF,并提示Rb肿瘤细胞的超常生长可能与其自身产生的RGNT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视网膜 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