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骶部脊神经后支行经特点及骨纤维管道解剖测量 被引量:44
1
作者 王斌 易南 +1 位作者 马虹 杨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腰骶背神经后支的行径特点,并测量神经行径的骨纤维管道的位置。方法:解剖8具16侧成人尸体标本,观察测量神经走行经过的骨纤维管道位置。结果:腰神经后外侧支在行径中经过下位椎体横突背面的骨纤维管道,该点至后正中线... 目的:探讨腰骶背神经后支的行径特点,并测量神经行径的骨纤维管道的位置。方法:解剖8具16侧成人尸体标本,观察测量神经走行经过的骨纤维管道位置。结果:腰神经后外侧支在行径中经过下位椎体横突背面的骨纤维管道,该点至后正中线的距离从L1至L5椎体依次为24.9±1.2,25.7±1.4,30.2±1.7,32.5±1.3,32.2±1.5mm;所汇成的臀上皮神经分2—3束跨髂嵴入臀,最内侧的入臀点骨纤维管道至后正中线距离为68.4±11.8mm。后内侧支恒定地向后下沿下位椎体横突基部的骨纤维管。臀中皮神经主要由L5-S3的后外侧支组成,经过骶髂长韧带深面的纤维管道,管道内上口至髂后上棘的距离平均为32.4±6.2mm;外下口至髂后上棘的距离平均为36.8±5.6mm;髂后上棘至骶骨外侧角的距离平均为67.2±9.3mm。结论:腰骶神经后支行经的几个骨纤维管道位置基本恒定。这些骨纤维管道是神经卡压的解剖基础,在疼痛诊断和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上皮神经 臀中皮神经 神经卡压综合征 脊神经后支 骨纤维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牙管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牛学刚 赵铱民 邹昌旭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 :测量切牙管及邻近骨性结构 ,为切牙区种植体植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对 73例上颌骨标本的切牙管进行实体定量测量。结果 :(1)切牙管前壁与鼻底平面交角 :114 .80°±11.0 0° ;(2 )上前牙槽骨... 目的 :测量切牙管及邻近骨性结构 ,为切牙区种植体植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对 73例上颌骨标本的切牙管进行实体定量测量。结果 :(1)切牙管前壁与鼻底平面交角 :114 .80°±11.0 0° ;(2 )上前牙槽骨前壁与鼻底平面交角 :10 7.2 8°± 10 .75° ;(3 )切牙管长度 :男性为 (15 .63± 2 .18)mm ,女性为 (14 .5 9± 1.96)mm ;(4 )切牙管鼻腔开口宽径 :男性为 (4 .92± 1.46)mm ,女性为 (5 .73± 1.5 0 )mm ;切牙管口腔开口宽径 :男性为 (3 .2 3± 0 .60 )mm ,女性为 (3 .83± 0 .92 )mm。 (5 )在鼻底平面 ,切牙管前壁与上前牙槽骨前壁距离 :(6.15± 1.90 )mm。结论 :切牙管区种植体植入方向应与切牙管平行 ,与鼻底平面成约 115°角 ;切牙管前部牙槽骨较薄 ,宜植入直径为 4mm以下的种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牙管 应用解剖 研究 牙种植 义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骨间后神经受压综合征的有关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吴祖桢 黄耀添 李惠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3-16,共4页
对100侧成人尸体的肘部进行了解剖观察,发现旋后肌的浅深二部均有各自的起止点,可以清楚地分为两块肌肉;由 Frohse 腱弓(旋后肌弓)围成的旋后肌管上口64%近圆形,24%为卵圆形,12%为裂隙状,Frohse腱弓全长为腱性的占71%。本文以旋后肌浅... 对100侧成人尸体的肘部进行了解剖观察,发现旋后肌的浅深二部均有各自的起止点,可以清楚地分为两块肌肉;由 Frohse 腱弓(旋后肌弓)围成的旋后肌管上口64%近圆形,24%为卵圆形,12%为裂隙状,Frohse腱弓全长为腱性的占71%。本文以旋后肌浅部为标志,将前臂骨间后神经(PIN)分为管前段、管内段、管后段,并记录了各段的分支状况。旋后肌浅部的宽度、旋后肌管的长度与 PIN 管内段的长度三者相等。被动旋前时,可见 Frohse 腱弓对 PIN 的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肌 旋后肌管 前臂 骨间后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脑膜静脉窦窦汇区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5
4
作者 易国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1期37-39,63,共4页
在200例童尸标本上,观察了硬脑膜静脉窦窦汇区,按上矢状窦和直窦分支情况,将窦汇区分为四种新的类型。各窦横断面积:右横窦>上矢状窦>左横窦>直窦。上矢状窦偏向右横窦者占58%,偏向左横窦者占19%,居中或等分者占23%。直窦偏向... 在200例童尸标本上,观察了硬脑膜静脉窦窦汇区,按上矢状窦和直窦分支情况,将窦汇区分为四种新的类型。各窦横断面积:右横窦>上矢状窦>左横窦>直窦。上矢状窦偏向右横窦者占58%,偏向左横窦者占19%,居中或等分者占23%。直窦偏向左横窦者占27.5%,偏向右窦者占37.0%,居中或等分者占35.5%。左、右横窦间有直接通道(池状、孔状或管状)者占46%,无直接通道者占54%.该部解剖学的特殊变异,有可能误诊为横窦梗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汇 上矢状窦 直窦 横窦 枕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解剖学会第11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学术年会召开
5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8-608,共1页
关键词 神经解剖学 会员代表大会 学术年会 学会 中国 香港大学 会议中心 论文摘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胃肠道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c-fos表达 被引量:38
6
作者 陈良为 晋光荣 +1 位作者 饶志仁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85-191,共7页
本文应用Fos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鼠胃肠道伤害性刺激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多数核团或部位的c-fos表达于伤害性刺激后的30min开始,2h达高峰,4h后逐渐降低,12h基本恢复正常。(2)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 本文应用Fos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鼠胃肠道伤害性刺激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多数核团或部位的c-fos表达于伤害性刺激后的30min开始,2h达高峰,4h后逐渐降低,12h基本恢复正常。(2)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呈双侧性分布,定位于胸髓(Rexed Ⅰ、Ⅱ、Ⅴ和Ⅹ层)、孤束核、延髓腹外侧区、臂旁外侧核、脑桥室周灰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楔形核、中缝背核、下丘、丘脑(中线核团、背内侧核、腹后内侧核小细胞部)、外侧缰核、内侧膝状体大细胞部、下丘脑(背内侧核、腹内侧核、室周核等)、中央杏仁核、终纹床核、伏核、外侧隔核、梨状区皮质等。本文对以上部位的c-fos表达规律及其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蛋白 胃肠道 刺激 中枢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延髓背角内5-羟色胺、脑啡肽、γ-氨基丁酸、甘氨酸或P-物质能终末与钙结合蛋白阳性神经元间的联系(英文)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辉 吴乐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共13页
CB(calbindin-D28k),CR(calretinin)和PV(parvalbumin)是最常见的3种钙结合蛋白(calcium-binding proteins,CaBPs)。本研究首先观察了面口部给予伤害性刺激诱发大鼠延髓背角(又称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神经元表达FOS蛋白的状况;然后... CB(calbindin-D28k),CR(calretinin)和PV(parvalbumin)是最常见的3种钙结合蛋白(calcium-binding proteins,CaBPs)。本研究首先观察了面口部给予伤害性刺激诱发大鼠延髓背角(又称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神经元表达FOS蛋白的状况;然后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这些神经元内是否含有CaBPs(CB、CR和PV);最后通过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染色技术观察5-HT、GABA、甘氨酸转运体2(glycine transporter 2,GlyT2)、脑啡肽(enkephalin,ENK)或SP与CaBPs/FOS双标神经元间的联系。在光镜下可观察到:(1) FOS阳性神经元在延髓背角各层均有分布,以Ⅱ层最为密集;(2)大多数CB、CR或PV阳性神经元位于Ⅱ层,余者分布在Ⅰ层和Ⅲ层;(3) 5-HT、GABA、GlyT2,ENK及SP阳性纤维和终末主要位于延髓背角浅层(4)部分FOS阳性神经元同时呈CB、CR或PV阳性;(5) 5-HT、GABA、GlyT2或ENK阳性终末分别与FOS/CB、FOS/CR或FOS/PV双标神经元形成密切接触;(6) SP阳性终末与5-HT、GABA、GlyT2或ENK阳性终末同时与CB、CR或PV阳性神经元形成密切接触。在电镜下观察到5-HT、GABA、GlyT2或ENK阳性终末与CB、CR或PV阳性神经元主要形成对称型(抑制性)突触联系。这些结果提示在大鼠延髓背角,5-HT、GABA、甘氨酸或ENK可能通过抑制含钙结合蛋白的伤害性感受神经元来调节面口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性 镇痛 神经递质 钙结合蛋白 延髓背角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胶质细胞在痛信息产生和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钟代星 纪楠 +2 位作者 王亚云 武胜昔 李云庆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3-355,共3页
既往认为疼痛的发生和维持仅与神经元有关。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脊髓胶质细胞 (主要是星型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 )在病毒、细菌或者其它外周刺激信号的诱导作用下发生生物学特性的改变 ,活化的胶质细胞广泛参与痛信息的产生和传递过程 ... 既往认为疼痛的发生和维持仅与神经元有关。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脊髓胶质细胞 (主要是星型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 )在病毒、细菌或者其它外周刺激信号的诱导作用下发生生物学特性的改变 ,活化的胶质细胞广泛参与痛信息的产生和传递过程 ;开发以胶质细胞为作用靶点的新型镇痛药物有望成为遏制疼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 脊髓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_(1A)受体亚型mRNA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大鼠脊髓和背根节中的表达变化(英文) 被引量:5
9
作者 武胜昔 周亮 +3 位作者 王亚云 王文 刘翔宇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0-354,共5页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 (SNI)模型是一种新型神经病理痛模型。本实验用 SD雄性大鼠 ,分支结扎并切断左侧坐骨神经干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保留腓肠神经分支 ,右侧仅暴露坐骨神经。术后 1、2、3、4、7、14、2 1和 2 8d,用 RT-PCR的方法对...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 (SNI)模型是一种新型神经病理痛模型。本实验用 SD雄性大鼠 ,分支结扎并切断左侧坐骨神经干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保留腓肠神经分支 ,右侧仅暴露坐骨神经。术后 1、2、3、4、7、14、2 1和 2 8d,用 RT-PCR的方法对 5 -HT1 A受体 m RNA在腰髓的背角和背根神经节 (DRG)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5 -HT1 A受体 m RNA在损伤侧腰髓背角内的表达水平于 1d后开始升高 ,7d时达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其表达水平在对侧脊髓背角内没有明显变化。在损伤侧 DRG内 ,5 -HT1 A受体 m RNA的表达水平于 1d后开始增高 ,4d时达高峰 ,随后开始下降 ,但仍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 ;而损伤对侧 DRG内的 5 -HT1 A受体 m RNA的表达没有变化。上述结果提示 5 -HT1 A受体亚型可能在脊髓及外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了解 5 -HT1 A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1A受体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 腰髓背角 背根神经节 大鼠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延髓内脏带”向终纹床核投射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对内脏伤害性刺激的FOS表达 被引量:12
10
作者 韩志安 饶志仁 +1 位作者 晋光荣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1-56,共6页
HRP注入大鼠一侧终纹床核,存活48小时,再将1%Formalin导入胃内造成内脏伤害刺激,存活2小时后,灌注取材.对延髓切片进行HRP是色和抗FOS(ABC法)、抗TH(PAP法)免疫组化反应的三重反应.在光镜下发... HRP注入大鼠一侧终纹床核,存活48小时,再将1%Formalin导入胃内造成内脏伤害刺激,存活2小时后,灌注取材.对延髓切片进行HRP是色和抗FOS(ABC法)、抗TH(PAP法)免疫组化反应的三重反应.在光镜下发现“延髓内脏带”内出现七种阳性细胞,包括HRP阳性、TH和FOS免疫反应阳性;TH/HRP、FOS/HRP、FOS/TH等双重阳性以及FOS/HRP/TH三重反应阳性细胞.这些阳性细胞主要见于内脏带背内侧部的孤束核,其次是腹外侧区的腹外侧网状核(VLR),中间部较少.TH和FOS免疫阳性细胞以及TH/FOS双重阳性细胞为双侧分布,HRP/FOS、HRP/TH以及HRP/TH/FOS阳性细胞也为双侧分布但以注射区同侧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内脏带 终纹床核 FOS 儿茶酚胺能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测量的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14
11
作者 邹昌旭 李云庆 +1 位作者 牛学刚 王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0-190,192,共2页
人体测量学是一门用测量方法研究人的体质特征的科学.它分为骨骼测量和活体测量(包括尸体测量)两部分.骨骼测量是人体测量的基础,根据部位又分为颅骨测量和体骨测量.前者描述颅骨的测量和观察方法,对研究颅骨的特征、类型、变异、规律... 人体测量学是一门用测量方法研究人的体质特征的科学.它分为骨骼测量和活体测量(包括尸体测量)两部分.骨骼测量是人体测量的基础,根据部位又分为颅骨测量和体骨测量.前者描述颅骨的测量和观察方法,对研究颅骨的特征、类型、变异、规律等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1,2].本文对与之相关的文献予以综述,以期为颅骨的基础研究、颅脑及颌面外科的临床应用和法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测量 解剖 临床 法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延髓内脏带”向杏仁核投射的儿茶酚胺神经元对内脏伤害性刺激的FOS表达 被引量:24
12
作者 陈良为 饶志仁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本文通过建立HRP逆行追踪结合抗FOS和抗酪氢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技术,在延髓见到以下七种标记细胞:FOS,HRP,TH单标细胞,FOS/HRP,FOS/TH,HRP/TH双标细胞,FOS/HRP/... 本文通过建立HRP逆行追踪结合抗FOS和抗酪氢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技术,在延髓见到以下七种标记细胞:FOS,HRP,TH单标细胞,FOS/HRP,FOS/TH,HRP/TH双标细胞,FOS/HRP/TH三标细胞。这些细胞主要分布于延髓中、尾段由孤束核、腹外侧区以及在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共同组成的弧形带状区──“延髓内脏带”。本文结果表明大鼠“延髓内脏带”向杏仁核直接投射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中约有48%对内脏伤害性刺激起反应,提示“延髓内脏带”及其向杏仁核的儿茶酚胺能投射通路参与机体应激反应的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胺 延髓内脏带 杏仁核 T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和突触传递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黄景辉 洪桢 王殿仕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7-330,共4页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突触传递 相互作用 位置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BA_A受体的细胞内调控及其机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庞志平 徐天乐 李继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60-62,共3页
除了通过受体复合体上特有的结合位点接受多种结构不同的物质的变构调控外,GABA_A受体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受多种内源性物质如Ca(2+),三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蛋白激酶C,酪氨酸激酶和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等的调控。GABA_A受体的细胞... 除了通过受体复合体上特有的结合位点接受多种结构不同的物质的变构调控外,GABA_A受体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受多种内源性物质如Ca(2+),三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蛋白激酶C,酪氨酸激酶和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等的调控。GABA_A受体的细胞内调控对控制神经元兴奋性可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A_A受体 钙离子 三磷酸腺苷 蛋白激酶A 蛋白激酶C 酪氨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AD67-GFP基因敲入方法显示小鼠脊髓内表达GFP的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英文) 被引量:6
15
作者 武胜昔 玉卷伸章 +4 位作者 王亚云 柳川右千夫 小幡邦彦 李云庆 金子武嗣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3-242,共10页
γ-氨基丁酸 (GABA)是脊髓背角、前角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为了更好地观察脊髓背角内 GABA能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 ,本研究使用了两种谷氨酸脱羧酶 67-绿色荧光蛋白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 ,并观察了敲入小鼠脊髓内的 GFP表达状况... γ-氨基丁酸 (GABA)是脊髓背角、前角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为了更好地观察脊髓背角内 GABA能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 ,本研究使用了两种谷氨酸脱羧酶 67-绿色荧光蛋白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 ,并观察了敲入小鼠脊髓内的 GFP表达状况。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记方法显示脊髓内所有的 GF P阳性神经元基本上都呈 GAD67和 GABA阳性 ;GFP阳性神经元在脊髓背角的 ~ 层最为密集 ,背角深层内侧部及中央管周围呈中等密度分布 ,而在脊髓背角其它部位及前角则呈散在分布。脊髓内 GFP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 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一致。本文作者等还进一步在 GAD67-GFP敲入小鼠中观察了 GFP和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核蛋白 (Neu N )的共存状况。脊髓背角内 GFP阳性神经元分别占 、 和 层的 Neu N阳性神经元的 3 1.5 %、3 3 .3 %和 44 .7% ,与以往的 GABA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表明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脊髓内的 GFP在GAD67启动子的调节下正确地表达于 GABA能神经元 ,该基因敲入小鼠可用于脊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脱羧酶 绿色荧光蛋白 转基因 脊髓 小鼠 γ-氨基丁酸 基因敲入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_(1A)受体亚型与P物质、Ⅰ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和甘丙肽在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的共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晶 黄静 +3 位作者 汪伟 王亚云 李云庆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0-404,共5页
为探讨5-HT1A受体亚型参与感觉信息调控的机制,本文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观察了该受体亚型与P物质(SP)、I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和甘丙肽(Gal)在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内的共存状况。结果表明:5-HT1A受体亚型阳... 为探讨5-HT1A受体亚型参与感觉信息调控的机制,本文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观察了该受体亚型与P物质(SP)、I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和甘丙肽(Gal)在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内的共存状况。结果表明:5-HT1A受体亚型阳性神经元占DRG神经元总数的46.2%,阳性神经元以大型及小型神经元为主。在DRG内观察到了5-HT1A/SP、5-HT1A/VGLUT1以及5-HT1A/Gal双标神经元。其中5-HT1A/SP双标神经元占5-HT1A受体亚型阳性神经元的34.6%,占SP阳性神经元的72.0%;5-HT1A/VGLUT1双标神经元占5-HT1A受体亚型阳性神经元的24.1%,占VGLUT1阳性神经元的18.5%;5-HT1A/Gal双标神经元占5-HT1A免疫阳性神经元的17.6%,占Gal免疫阳性神经元的63.8%。5-HT1A/SP和5-HT1A/Gal双标神经元主要为DRG的小型神经元,而5-HT1A/VGLUT1双标神经元主要为大、中型神经元。上述结果提示,5-HT1A受体亚型可能通过调节SP、谷氨酸以及Gal在初级传入终末及外周神经末稍的释放发挥其感觉信息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1A受体亚型 P物质 VGLUT1 甘丙肽 背根神经节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与痛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百忍 赵经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9-74,共6页
一氧化氮与痛王百忍,赵经纬(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梁 琚脑研究中心,西安710032)与手术麻醉时用的笑气(N2O)相关但性质却完全不同的无机气体分子一氧化氮(NO)近年来受到了神经科学界的极大重视[1-4]... 一氧化氮与痛王百忍,赵经纬(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梁 琚脑研究中心,西安710032)与手术麻醉时用的笑气(N2O)相关但性质却完全不同的无机气体分子一氧化氮(NO)近年来受到了神经科学界的极大重视[1-4]。其研究文章之多,影响之大使人们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疼痛 痛感觉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下行投射终末在脊髓灰质的分布 被引量:6
18
作者 凌树才 李云庆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4-388,共5页
本研究应用PHA-L顺行追踪技术研究了大风延髓网状背测亚核(SRD)至脊髓灰质下行投射的终止部位。结果表明:SRD发出的下行纤维走行于脊髓的背外侧京中,从高位至低位,脊髓灰质中的PHA-L顺标终末的密度逐渐降低。SRD的下行投射终未... 本研究应用PHA-L顺行追踪技术研究了大风延髓网状背测亚核(SRD)至脊髓灰质下行投射的终止部位。结果表明:SRD发出的下行纤维走行于脊髓的背外侧京中,从高位至低位,脊髓灰质中的PHA-L顺标终末的密度逐渐降低。SRD的下行投射终未在脊髓中具有明显的同侧分布优势,主要终止在同侧脊历灰质的Ⅳ~Ⅶ层和X层,Ⅰ、Ⅱ层中只有少量的标记终末,对侧脊髓灰质中除了在Ⅳ层和X层中有中等密度的颁标终末分布外,其余各层中几乎无标记终未、PHA-L顺标终未与BSI-B4标记的初级传入C纤维终末在Ⅰ.Ⅱ层内重叠公布.本研究为SRD在调控脊髓的伤害性信息传递方面也起重要作用这一论点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背侧 网状亚核 脊髓 下行投射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边γ-氨基丁酸通过GABA_B受体调控骶髓后联合核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红雨 林凯 +2 位作者 罗丹 吕建晓 杨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31-1235,共5页
目的研究突触周边γ-氨基丁酸(ambient GABA)通过GABAB受体调控骶髓后联合核(SDCN)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的机制。方法在急性切取的骶段脊髓薄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骶髓后联合核神经元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将GABAB受体... 目的研究突触周边γ-氨基丁酸(ambient GABA)通过GABAB受体调控骶髓后联合核(SDCN)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的机制。方法在急性切取的骶段脊髓薄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骶髓后联合核神经元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将GABAB受体用其特异性受体拮抗剂CGP52432阻断,观察谷氨酸突触终末上的GABAB受体被周边GABA作用的影响。结果在突触后GABAB受体被从胞内阻断的条件下,再灌流CGP52432阻断谷氨酸能突触前GABAB受体,可增加刺激引发的EPSCs(eEPSCs)幅度;改变配对刺激的两个EPSC比率(paired-pulse ratio,PPR),并激发沉默突触(silent synapse)。但CGP52432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无影响。结论位于SDCN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前的GABAB受体受周边GABA调控。这种影响参与调节谷氨酸释放并可能参与痛觉信息在脊髓水平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髓后联合核 Γ-氨基丁酸 GABAB受体 谷氨酸 全细胞记录 脊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药理学和生理功能 被引量:12
20
作者 庞志平 徐天乐 吕国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7-92,共6页
关键词 谷氨酸受体 代谢型 受体药理学 生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