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脉冲光不同波段滤光片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
作者 屈欢欢 高妮 +2 位作者 李凯 党二乐 高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03-605,共3页
目的:分析强脉冲光改良的完美脉冲技术(AOPT)治疗模式下不同波段滤光片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强脉冲光3种不同波段滤光片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149例。治疗组采用血管滤光片(530~650 nm和900~1 200 n... 目的:分析强脉冲光改良的完美脉冲技术(AOPT)治疗模式下不同波段滤光片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强脉冲光3种不同波段滤光片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149例。治疗组采用血管滤光片(530~650 nm和900~1 200 nm);对照1组采用560~1 200 nm滤光片,对照2组采用590~1 200 nm滤光片。主要观察指标为毛细血管扩张严重程度、面部不适感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00%,对照1组和对照2组有效率分别为52.00%和59.18%。治疗后,3组患者毛细血管扩张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波段的强脉冲光滤光片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有效性不同,强脉冲光血管滤光片(530~650 nm和900~1 200 nm)显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血管滤光片 毛细血管扩张 完美脉冲技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65 nm点阵激光联合异维A酸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莉 高妮 +2 位作者 鲁美恒 李凯 高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94-497,共4页
目的:评价1565 nm M22-ResurFx非剥脱点阵激光(NAFL)联合异维A酸治疗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15年-2017年该院皮肤科收治的60例中度痤疮患者,将其分为3组:单独口服异维A酸组(20例);单独使用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组(20例);... 目的:评价1565 nm M22-ResurFx非剥脱点阵激光(NAFL)联合异维A酸治疗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15年-2017年该院皮肤科收治的60例中度痤疮患者,将其分为3组:单独口服异维A酸组(20例);单独使用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组(20例);联合治疗组(20例):口服异维A酸联合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3次。收集每次治疗前、后照片,并使用Visia和Antera 3D®系统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痤疮的改善程度和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痤疮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联合治疗组改善最为明显。Visia和Antera 3D®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3组患者血红素、紫质及红色区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其中以联合治疗组改善最为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耐受治疗过程,疼痛评分为(4.00±1.18)分。不良反应包括不同程度的肿胀、红斑、结痂和色素沉着,2~14 d后自行消退。治疗中未观察到瘢痕、水疱及肝功能和血脂异常。结论:异维A酸联合1565 nm M22-ResurFx NAFL治疗痤疮有效,可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 异维A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发表皮囊肿的瘢痕疙瘩7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建红 高美艳 +1 位作者 赵涛 廖文俊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提高对并发表皮囊肿的瘢痕疙瘩的临床认识,为改进其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并发表皮囊肿的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表现、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该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多见,病史均较长,好发于胸部、腹部、... 目的:提高对并发表皮囊肿的瘢痕疙瘩的临床认识,为改进其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并发表皮囊肿的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表现、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该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多见,病史均较长,好发于胸部、腹部、背部及外生殖器。主要表现为瘢痕疙瘩反复破溃、流脓。其中41例患者术中可见表皮囊肿结构。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有完整表皮囊肿结构者62例,可见表皮囊肿炎症反应者37例。常规治疗同时彻底清除表皮囊肿,随访2~5年均未复发。结论:临床上病史较长,有反复破溃流脓的中、老年瘢痕疙瘩患者更易并发表皮囊肿。治疗中彻底清除表皮囊肿可减少其破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表皮囊肿 破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部血管球瘤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荣利 李承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4-246,共3页
报告1例鼻部血管球瘤患者女,56岁。鼻尖部红色结节1年,无自觉症状。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肿瘤细胞体积小,形态圆形、大小一致,胞质嗜酸性,细胞无明显异形性及核分裂象。肿瘤血管丰富,瘤细胞簇状围绕于血管周,间质可见黏液沉积,可见成... 报告1例鼻部血管球瘤患者女,56岁。鼻尖部红色结节1年,无自觉症状。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肿瘤细胞体积小,形态圆形、大小一致,胞质嗜酸性,细胞无明显异形性及核分裂象。肿瘤血管丰富,瘤细胞簇状围绕于血管周,间质可见黏液沉积,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免疫组化示:波形蛋白(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阿辛蓝染色均为阳性,中央血管内皮细胞CD31(+),神经纤维S-100蛋白散在阳性。结合临床诊断为:血管球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球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通性环状肉芽肿
5
作者 杨枫 高继鑫 +1 位作者 刘宇 马翠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2-334,共3页
报告1例少见的穿通性环状肉芽肿。患者女,39岁。双手背、右侧手腕及左侧肘部丘疹3年,累及右足背及双耳1年。皮疹渐增大、增多,形成溃疡,偶有瘙痒。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破溃,真皮浅层可见栅栏状肉芽肿结节,结节中央纤维蛋白样坏死,并... 报告1例少见的穿通性环状肉芽肿。患者女,39岁。双手背、右侧手腕及左侧肘部丘疹3年,累及右足背及双耳1年。皮疹渐增大、增多,形成溃疡,偶有瘙痒。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破溃,真皮浅层可见栅栏状肉芽肿结节,结节中央纤维蛋白样坏死,并可见变性胶原及纤维蛋白坏死物质穿通表皮。诊断:穿通性环状肉芽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肉芽肿 穿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