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达Survivin、Bcl-2、Bax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波 白庆咸 +2 位作者 陈协群 高广勋 顾宏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762-766,共5页
为探讨姜黄素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的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应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姜黄素作用后肿瘤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用RT-PCR方法检测Survivin、Bcl-2、Bax mRNA水... 为探讨姜黄素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的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应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姜黄素作用后肿瘤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用RT-PCR方法检测Survivin、Bcl-2、Bax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姜黄素明显抑制RPMI8226细胞的增殖,并表现为时间、剂量依赖性,24、48小时IC50值分别为12.15μmol/L、4.9μmol/L;凋亡率由10.6%增加到36.9%(p<0.05),细胞发生G2/M期阻滞;RPMI8226细胞细胞强表达Survivin、Bcl-2,弱表达Bax。RPMI8226细胞经10μmol/L姜黄素处理24小时后,survivin、Bcl-2 mRNA表达下调,而Bax表达上调。结论:姜黄素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并诱导凋亡。姜黄素的抗瘤机制可能与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bcl-2、bax在转录水平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多发性骨髓瘤 RPMI8226细胞系 SURVIVIN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诱导T淋巴细胞白血病JM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永清 黄高昇 +4 位作者 陈协群 白庆咸 梁蓉 冯骥良 王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207-1210,共4页
本研究探讨苦参碱诱导T淋巴细胞白血病JM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机制。用0.4mg/ml苦参碱诱导JM细胞4天,分别提取对照组及苦参碱诱导组细胞总RNA,采用凋亡相关基因Atlas cDNA Expression ArrayKit筛选出苦参碱诱导JM... 本研究探讨苦参碱诱导T淋巴细胞白血病JM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机制。用0.4mg/ml苦参碱诱导JM细胞4天,分别提取对照组及苦参碱诱导组细胞总RNA,采用凋亡相关基因Atlas cDNA Expression ArrayKit筛选出苦参碱诱导JM细胞前后差异表达的凋亡相关基因,并用Western blot验证部分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JM细胞经苦参碱诱导后,基因芯片杂交结果显示31个基因有差异表达,其中caspase8表达上调达5倍以上。Western blot证实caspase8表达变化与苦参碱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结论:苦参碱可诱导JM细胞多个凋亡基因差异表达,其中caspase8表达上调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JM细胞 T淋巴细胞白血病 凋亡基因 CASPASE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成纤维样基质细胞系对HL-60细胞增殖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梁蓉 黄高 +5 位作者 陈协群 王哲 冯骥良 张伟平 郭英 杨国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76-479,共4页
为了观察正常人骨髓成纤维样细胞系 (HFCL)对白血病细胞系HL 60细胞增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用免疫组织化学对HFCL细胞进行组织学鉴定 ;建立HL 60细胞和HFCL细胞共培养体系 ,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生长曲线 ;HE染色和瑞 ... 为了观察正常人骨髓成纤维样细胞系 (HFCL)对白血病细胞系HL 60细胞增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用免疫组织化学对HFCL细胞进行组织学鉴定 ;建立HL 60细胞和HFCL细胞共培养体系 ,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生长曲线 ;HE染色和瑞 姬姆萨染色后进行分裂指数 (MI)测定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 ;Western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L 60细胞表达VEGF水平。结果发现 ,与HFCL细胞共培养后HL 60细胞生长受抑 ,且与HFCL细胞直接接触组的抑制作用大于用跨室共培养组 ,其分裂指数表现为单独HL 60细胞组大于用跨室共培养组 ,更大于与HFCL细胞直接接触组。同时发现HL 60细胞与HFCL细胞共培养后G1期细胞增多 ,S期细胞减少 ,且PCNA表达下调 ,以直接接触组为甚。HL 60细胞与HFCL细胞共培养后 ,培养上清的VEGF水平减低 ,直接接触组和跨室共培养组下降程度一样 ,而与HL 60细胞共培养 ,HFCL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结论 :正常人骨髓成纤维样细胞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系HL 60的增殖 ,抑制细胞周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样基质细胞 HL-60细胞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1在HL-60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高广勋 陈协群 +9 位作者 张永清 白庆咸 黄高昇 张伟平 梁蓉 董宝侠 韩冬梅 葛繁梅 王哲 朱华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Rac1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系HL-60中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HL-60细胞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Rac1mRNA表达水平;用脂质体FuGENE6法将Rac1特异性反义寡核苷酸(ASODN)... 本研究旨在观察Rac1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系HL-60中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HL-60细胞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Rac1mRNA表达水平;用脂质体FuGENE6法将Rac1特异性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入HL-60细胞,应用MTT试验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right-Giemsa、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及AnnexinⅤ-FITC/PI染色检测凋亡细胞。结果表明:Rac1在HL-60细胞系中相对含量(Rac1/GAPDH)为0.84±0.13,在正常PBMNC中相对含量为0.26±0.1(P<0.01),Rac1在HL-60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PBMNC。与正义链(SODN)组相比,经2.0g/L Rac1特异性ASODN作用48小时后,HL-60细胞存活率降低[(73.7±5.0)%vs(93.2±3.0)%,P<0.01],G1期细胞百分数升高[(52.1±6.8)%vs(31.6±4.7)%,(P<0.05)],AnnexinⅤ阳性率升高[(19.2±2.1)%vs(4.1±1.7)%,(P<0.01)],凋亡小体明显增加。结论:白血病细胞系HL-60中高表达的Rac1可能促进白血病细胞HL-60的过度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1 急性白血病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HL-60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癌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3
5
作者 于方方 付菊芳 +4 位作者 白燕妮 朱丽 张瑞丽 焦红霞 张燚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9期23-27,33,共6页
近年来,全球癌症的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的总体趋势,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7500万癌症患者,癌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随着癌症患者生存时间越来越长,长期反复的治疗给癌症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 近年来,全球癌症的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的总体趋势,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7500万癌症患者,癌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随着癌症患者生存时间越来越长,长期反复的治疗给癌症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系统了解癌症患者的需求情况,提供合适的心理社会支持与帮助,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正是支持性照顾需求的实质。因此,对癌症患者这方面的研究便孕育而生,本文就国内外对于癌症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患者 需求 支持性照顾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 CD25^(high)T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舒汨汨 曹星梅 张王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75-877,共3页
本研究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细胞(CD25-PE染色阳性>102为CD4+CD25high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治疗前ITP患者、20例治疗后患者及14... 本研究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细胞(CD25-PE染色阳性>102为CD4+CD25high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治疗前ITP患者、20例治疗后患者及14名正常人外周血中CD4+CD25highT细胞的表达。结果表明:IT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表面CD4+CD25highT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ITP治疗后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TP治疗前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细胞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在治疗有效后有所升高。外周血CD4+CD25highT细胞表达率与血小板数量呈正相关。CD4+CD25highT细胞水平的检测可作为对ITP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有效指标,并可以作为免疫治疗的靶点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调节性T细胞 CD40^+CD25^highT细胞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硼替佐米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洋 董红娟 +3 位作者 高广勋 王一苇 顾宏涛 陈协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5-33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硼替佐米诱导骨髓瘤细胞株NCI-H929(H929)凋亡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和硼替佐米单用及联用对H92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Annexin 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 本研究旨在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硼替佐米诱导骨髓瘤细胞株NCI-H929(H929)凋亡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内酯和硼替佐米单用及联用对H92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Annexin 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雷公藤内酯醇(10-100 ng/ml)和硼替佐米(10-100 nmol/L)单用和联用均可抑制H929细胞增殖,呈浓度依赖性,雷公藤内酯醇和硼替佐米联用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用硼替佐米组。经非抑制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醇(10 ng/ml)联合硼替佐米(40 nmol/L)处理H929细胞24 h后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用硼替佐米组(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能够显著增强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促凋亡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硼替佐米 骨髓瘤 NCI-H929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Vpp65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刺激自身T细胞活化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广勋 陈协群 +5 位作者 张劲翼 朱华锋 董宝侠 顾宏涛 高瑛 潘耀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97-400,共4页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易发生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其特异性免疫依赖于T细胞活性。本研究探讨CMV pp65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对自身T细胞的活化作用。采用具有高效转染非分裂细胞的慢病毒系统将CMV全长pp65基因导入鼠源性...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易发生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其特异性免疫依赖于T细胞活性。本研究探讨CMV pp65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对自身T细胞的活化作用。采用具有高效转染非分裂细胞的慢病毒系统将CMV全长pp65基因导入鼠源性DC;采用CpG-DNA诱导DC细胞成熟;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方法测定T淋巴细胞抗原及IFNγ表达。结果表明:慢病毒感染DC的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50,最佳感染效率可达30%-40%;表达pp65基因的成熟DC能刺激自身naiveT细胞表达CD69;表达PP65蛋白的成熟DC能够刺激自身CD4+或CD8+T细胞分泌IFNγ。结论:pp65基因修饰、CpG-DNA诱导成熟的DC能体外激活CMV特异性T淋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PP65蛋白 T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CpG—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炎涂剂与思密达对化疗后口腔炎护理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小方 傅菊芳 +4 位作者 李武平 杨宏宇 白燕妮 李蕊 方惠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1年第3期17-18,共2页
目的 对比口炎涂剂与思密达对化疗患者口腔炎的效果 ,为临床选择化疗后口腔炎的最佳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将 1997年 6月至 1999年 12月接受化疗后并发口腔炎的 2 6 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成 2组 ,A组 (12 8例 )局部涂抹思密达 ,B... 目的 对比口炎涂剂与思密达对化疗患者口腔炎的效果 ,为临床选择化疗后口腔炎的最佳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将 1997年 6月至 1999年 12月接受化疗后并发口腔炎的 2 6 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成 2组 ,A组 (12 8例 )局部涂抹思密达 ,B组 (136例 )局部涂抹口炎涂剂 ,观察比较 2种药物护理效果。结果 A,B两组在年龄、治疗状态、化疗药物对粘膜的损害作用、白细胞数、溃疡性质及分度上无显著差异 ,可比性好。经 Wilcoxon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 (u =2 .16 3,P <0 .0 5 ) ,B组疗效优于 A组。结论 口炎涂剂效果明显 ,价格低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化学治疗 口腔炎 护理 口炎涂剂 思密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血清游离轻链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冒晓蓓 陈协群 +5 位作者 翟勇平 梁蓉 高广勋 马国光 于亚平 李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29-832,共4页
本研究测定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游离轻链(serum free light chain,sFLC)数值,并与血清总轻链(游离+结合)比较,探讨sFLC测定在MM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0例初治MM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人群sFLC数值,... 本研究测定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游离轻链(serum free light chain,sFLC)数值,并与血清总轻链(游离+结合)比较,探讨sFLC测定在MM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0例初治MM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人群sFLC数值,同期测定患者血清总轻链数值,计算sFLC及血轻链结果的κ/λ比率,其中18例行免疫固定电泳(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IFE)检查。结果表明:2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sFLC数值及κ/λ比值较正常人群均明显异常(p<0.01),其敏感性明显高于血清轻链(p<0.01)。结论: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sFLC并结合κ/λ比率在MM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sFLC检测可作为MM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清游离轻链 血清总轻链 免疫比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寡核苷酸对K562细胞株恶性表型逆转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尚振川 孙秉中 +1 位作者 王春红 朱华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6-40,共5页
用人工合成的bcr3/abL2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ASO-b)及无关寡聚脱氧核苷酸(N-ODN)处理人急性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结果造成了细胞恶性行为的改变。表现为细胞生长减慢、P210蛋白表达受抑、DNA的合... 用人工合成的bcr3/abL2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ASO-b)及无关寡聚脱氧核苷酸(N-ODN)处理人急性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结果造成了细胞恶性行为的改变。表现为细胞生长减慢、P210蛋白表达受抑、DNA的合成减少及集落形成能力下降,从而证明了反义核酸在癌基因表达上的调控和抑制细胞恶性行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聚脱氧核苷酸 P210蛋白 癌基因 K562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对腰穿后头痛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付菊芳 张玉莲 +5 位作者 孟春静 宣力 王小芳 李蕊 白燕妮 李武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10期28-30,共3页
目的 评价不同体位对腰穿后头痛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腰穿后体位提供依据。方法 用随机单盲法将符合条件的164例患者分成4组:A组(去枕平卧6h)、B组(平行位头抬高5cm平卧6h)、C组(头低脚高俯卧1h,左右交替侧卧或平卧5h)、D组(头低脚高俯... 目的 评价不同体位对腰穿后头痛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腰穿后体位提供依据。方法 用随机单盲法将符合条件的164例患者分成4组:A组(去枕平卧6h)、B组(平行位头抬高5cm平卧6h)、C组(头低脚高俯卧1h,左右交替侧卧或平卧5h)、D组(头低脚高俯卧1h,左右交替侧卧或平卧2h),观察其在腰穿术后6、24、48、72h头痛发生率、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及不适指标。结果 4组体位头痛发生率分别是23.80%、22.50%、27.50%、19.05%,头痛发生率、头痛程度、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B组舒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 D组体位为最佳腰穿后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体位 头痛 硬脊膜穿刺 并发症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6在K562细胞的表达及其在髓系分化诱导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永清 黄高昇 +3 位作者 陈协群 白庆咸 梁蓉 王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90-293,共4页
本研究探讨诱导K562细胞分别向髓系不同细胞系分化时bcl-6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机制。用Western blot检测以十四烷酸佛波醇-13-乙酯(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TPA)、羟基脲(hydooxyurea,Hu)及六甲基双乙酰胺(hexamethylene bisace... 本研究探讨诱导K562细胞分别向髓系不同细胞系分化时bcl-6表达的变化,并分析其机制。用Western blot检测以十四烷酸佛波醇-13-乙酯(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TPA)、羟基脲(hydooxyurea,Hu)及六甲基双乙酰胺(hexamethylene bisacetamide,HMBA)为诱导剂分别诱导K562细胞向巨核细胞系、红细胞系及巨噬细胞系分化时bcl-6表达变化,用PCR、克隆、直接DNA测序方法分析bcl-6基因5′调控区序列变异情况。结果表明,BCL-6蛋白仅在TPA诱导K562细胞向巨核细胞系分化时表达上调,其5′调控区序列未发现有突变发生。结论:bcl-6可能是调控K562细胞向髓系不同细胞系分化的关键基因之一,在TPA诱导的K562细胞向巨核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上调不伴有调控区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BCL-6基因 细胞分化 髓系细胞 T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途径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尚振川 宋霆婷 +5 位作者 侯严堂 付利 邓涛 易海 张涛 孙秉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77-280,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线粒体途径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用脂质体转染法将bcr3/abl2反义寡核苷酸(ASO)导入CML细胞系K562细胞中;用MTT法检测bcr3/abl2ASO对K562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分析测定细胞凋亡率;荧光染料... 本研究旨在探讨线粒体途径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用脂质体转染法将bcr3/abl2反义寡核苷酸(ASO)导入CML细胞系K562细胞中;用MTT法检测bcr3/abl2ASO对K562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分析测定细胞凋亡率;荧光染料罗丹明123染色分析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线粒体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结果表明,2μmol/Lbcr3/abl2ASO与K562细胞作用24小时后,可明显抑制K562细胞活力,其抑制率为65.7%;可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率为16.9%;可下调K562细胞线粒体ΔΨm,有38.33%的细胞出现线粒体ΔΨm下降;可增强CytC的表达,激光光度扫描仪测得其表达光密度值由2.33±0.3升高到4.78±0.1。结论:线粒体途径通过介导凋亡信号而在CML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线粒体途径 反义寡核苷酸 信号转导 线粒体跨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骨髓基质细胞对HL-60和HL-60/VCR细胞凋亡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蓉 黄高昇 +6 位作者 王哲 陈协群 白庆咸 张伟平 王娟红 王文清 郭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86-292,共7页
为了观察正常人骨髓成纤维样基质细胞系HFCL对白血病敏感细胞HL-60和多药耐药细胞HL-60/VCR 凋亡易感性的影响,先建立HL-60或HL-60/VCR细胞与HFCL细胞共培养体系;采用瑞氏-吉姆萨染色和吖啶橙/ 溴化乙啶(AO/EB)染色,分别在光镜和荧... 为了观察正常人骨髓成纤维样基质细胞系HFCL对白血病敏感细胞HL-60和多药耐药细胞HL-60/VCR 凋亡易感性的影响,先建立HL-60或HL-60/VCR细胞与HFCL细胞共培养体系;采用瑞氏-吉姆萨染色和吖啶橙/ 溴化乙啶(AO/EB)染色,分别在光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TUNEL检测晚期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 测细胞周期、凋亡峰和annexin V阳性的早期凋亡细胞;Western blot检测Bcl-2、活化的胱冬蛋白酶(caspase)-3蛋 白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经topotecan(TPT)处理后的HL-60和HL-60/VCR细胞,在光镜和荧光 显微镜下均有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这些改变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nnexin V染色后能检测到早期凋亡 细胞;细胞周期显示: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减低,并有明显凋亡峰;TUNEL能检测到许多阳性细胞;同时出现活 化的caspase-3,伴有Bcl-2的表达下调,但与HFCL细胞共培养后,经TPT处理的HL-60和HL-60/VCR细胞中早期 和晚期凋亡细胞有所减少,凋亡峰减低,而且活化的Caspase-3表达减弱,Bcl-2蛋白表达上调,且以直接接触组为 甚。结论:正常骨髓成纤维样基质细胞HFCL能轻度降低白血病HL-60和HL-60/VCR细胞对TPT的凋亡易感性, 并有caspase-3和Bcl-2重要信号传导分子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急性白血病 HL60细胞 HL60/VCR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反义脱氧寡核苷酸对白血病细胞生长与凋亡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协群 黄高升 +1 位作者 杨平地 胡盛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12,共4页
研究证实,经10μmol/L,bcl-2特异的反义脱氧寡核苷酸处理3天后,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CEM的内源性bcl-2蛋白水平下降近50%,细胞存活率明显减少,对足叶乙甙的凋亡诱导效应亦更为敏感。表明,内源性bcl-2蛋白含量对促凋亡性化疗药... 研究证实,经10μmol/L,bcl-2特异的反义脱氧寡核苷酸处理3天后,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CEM的内源性bcl-2蛋白水平下降近50%,细胞存活率明显减少,对足叶乙甙的凋亡诱导效应亦更为敏感。表明,内源性bcl-2蛋白含量对促凋亡性化疗药物触发的白血病细胞死亡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BCL-2基因 脱氧寡核苷酸 CEM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15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永清 石炳毅 +4 位作者 陈协群 夏永寿 叶丽萍 刘丽辉 施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092-1094,共3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地塞米松组成的PAD(bortezomib、doxorubicin and dexamethason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PAD方案治疗15例复发、难治性MCL,分析其疗效及影...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地塞米松组成的PAD(bortezomib、doxorubicin and dexamethason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PAD方案治疗15例复发、难治性MCL,分析其疗效及影响因素,同时观察不良反应。PAD方案治疗4~6个疗程:硼替佐米(1.3 mg/m^2,d1、4、8、11,快速静脉注射)、阿霉素(10mg/d,d4~6,静脉注射)和地塞米松(40mg/d,d4~6,口服,每21天为1个疗程)。结果:80%(12/15)患者达PR及PR以上疗效,其中CR26.7%(4/15,均经PET-CT证实),PR 53.3%(8/15)。无病进展时间(PFS)13.5(3.5~25.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OS)35.6(6.3~42.8)个月。PAD方案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Ⅲ~Ⅳ级血小板减少(33.3%),Ⅱ级乏力(26.7%),Ⅱ级周围神经炎(13.3%),带状疱疹病毒感染(20.0%)。结论:PAD方案可有效提高难治性MCL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多轻微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套细胞淋巴瘤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Ⅱ/Ⅲ期及补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汇总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吴全睿 赵永强 +33 位作者 储大同 徐兵河 廖美琳 姜丽岩 徐建民 王华英 李进 侯梅 周清华 张力建 张树才 夏忠军 姜文奇 吕跃 翟明 孟凡义 王东星 王健民 陈正堂 关华军 王庆余 陈协群 刘基巍 张阳 宋善俊 刘文励 于世英 徐建明 宋恕平 徐健 李丽庆 张梅 孙红 江滨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5-653,共9页
目的:汇总Ⅱ/Ⅲ期和补充多中心临床试验资料,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platelet,PLT)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个试验共入组受试者276例,其中Ⅱ期试验入... 目的:汇总Ⅱ/Ⅲ期和补充多中心临床试验资料,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platelet,PLT)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个试验共入组受试者276例,其中Ⅱ期试验入组63例,Ⅲ期试验入组154例,补充临床试验入组59例;其后剔除5例、脱落41例,共有230例纳入符合方案(pre-protocol,PP)数据集;所有患者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患有实体肿瘤。Ⅱ期临床试验和补充临床试验为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Ⅲ期临床试验中受试者按是否参加随机交叉对照分为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部分和非随机交叉自身对照部分。将接受rh-TPO用药的试验周期定义为用药周期,未用rh-TPO的周期定义为空白对照周期,试验期间的化疗方案和剂量均维持不变。将所有临床试验数据合并并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结果:意向性治疗人群(intention-to-treat,ITT)数据集及PP数据集均显示出非常显著的一致性变化(以ITT集数据为例)。与对照周期相比,rh-TPO治疗可显著减轻化疗对PLT损伤的程度[化疗后PLT下降的最低值:(63.02±46.48)×109vs(49.47±31.41)×109个/L,P=0.002],缩短损伤和恢复时间[恢复至75×109个/L以上需要的天数:(11.18±9.71)vs(17.8±10.46)d,P=0.000],大幅提高血小板恢复水平[末次随访时PLT检测值:(211.21±119.20)×109vs(138.13±71.54)×109个/L,P=0.000;化疗后PLT最高值:(262.78±162.60)×109vs(149.36±73.26)×109个/L,P=0.000;末次随访时PLT与基线的差值:(79.64±118.06)×109vs(-8.92±102.50)×109个/L,P=0.000]。rh-TPO还可降低PLT输注患者的比例(12.21%vs 19.85%,P=0.017),减少PLT输注例次(0.22±0.72)vs(0.37±0.90)次,P=0.010)和输注量[(1.66±6.09)vs(2.77±7.08)U,P=0.009];补充试验中,PLT输注患者比例减少更为显著(13.79%vs 33.93%,P=0.0082)。用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和白细胞计数变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76例患者中仅出现11例次不良反应,多为发热(6例)或寒战(2例)。结论: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后给予国产rh-TPO可显著减轻化疗对PLT的损伤程度,缩短损伤和恢复时间,大幅提高PLT水平,降低患者PLT输注的例次和数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实体肿瘤 化疗 血小板减少症 随机对照试验 自身交叉 多中心临床试验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治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兴 吴院学 +1 位作者 李晓娟 王文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813-814,共2页
骨质疏松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积极诊治骨髓瘤的同时, 须重视肿瘤相关性骨质疏松症问题。本文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较系统地分析了多发性骨髓瘤的骨质疏松问题, 总结... 骨质疏松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积极诊治骨髓瘤的同时, 须重视肿瘤相关性骨质疏松症问题。本文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较系统地分析了多发性骨髓瘤的骨质疏松问题, 总结了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治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质疏松症 肿瘤相关性 影像学表现 实验室检查 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诊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500例急性白血病诊断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华锋 陈协群 +4 位作者 白庆咸 张涛 梁蓉 王一苇 张永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4-785,共2页
目的:准确判断急性白血病的类型。方法:应用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分型及骨髓病理检查,对500例初发的急性白血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仅凭形态学能作出诊断的占21.2%(106/500),形态学联合细胞化学能做出正确诊断的占66.2%(331/500),形态... 目的:准确判断急性白血病的类型。方法:应用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分型及骨髓病理检查,对500例初发的急性白血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仅凭形态学能作出诊断的占21.2%(106/500),形态学联合细胞化学能做出正确诊断的占66.2%(331/500),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分型联合应用可对99.2%(496/500)急性白血病作出诊断,结合骨髓病理,可正确判断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的分布程度以及骨髓结构的变化。结论:应用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分型及骨髓病理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对各型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形态学 细胞化学 免疫学分型 骨髓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