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基化对α-晶状体蛋白的修饰和分子伴侣活性的降低 被引量:18
1
作者 严宏 惠延年 +3 位作者 范建国 张延凤 武丽华 张晓楠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 研究糖基化对 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作用。方法 分离牛晶状体α-晶状体蛋白 ,分别与 0 .5 mol· L- 1 果糖和 0 .5 m ol· L- 1 葡萄糖在 37℃温育 ,在第 0、2 4、32天测定 380 nm的光吸收值和 40 0 nm非色氨酸... 目的 研究糖基化对 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作用。方法 分离牛晶状体α-晶状体蛋白 ,分别与 0 .5 mol· L- 1 果糖和 0 .5 m ol· L- 1 葡萄糖在 37℃温育 ,在第 0、2 4、32天测定 380 nm的光吸收值和 40 0 nm非色氨酸荧光值 ,高压液相色谱 ( high performanceliquid chrom atography,HPL C)和 SDS- PAGE评价蛋白质交联程度 ,采用过氧化氢酶( catalase,CAT)和βL-晶状体蛋白的热凝聚光散射值 ,作为α-晶状体蛋白的分子伴侣活性指标。结果 果糖和葡萄糖可导致时间依赖性 α-晶状体蛋白在 380 nm吸收值的增加 ,非色氨酸荧光值升高 ;HPL C和 SDS- PAGE提示糖与α-晶状体蛋白形成交联复合物。果糖较葡萄糖作用明显。糖基化导致 α-晶状体蛋白抑制 CAT和 βL-晶状体蛋白热凝聚作用降低 ,孵育第 2 4天 ,葡萄糖组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分别降低约 12 %和 19% ,果糖组约7%和 9% .结论 糖基化导致 α-晶状体蛋白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凝聚、交联 ,分子伴侣活性丧失 ,这在老化和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晶状体蛋白 分子伴侣 糖基化 白内障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7
2
作者 郭长梅 惠延年 +4 位作者 王雨生 阎峰 韩泉洪 崔志利 马吉献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膜中的表达,并鉴别增生膜中阳性细胞来源。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玻璃体切割手术获得的43例PVR增生膜进行CTGF蛋白的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在阳性表...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膜中的表达,并鉴别增生膜中阳性细胞来源。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玻璃体切割手术获得的43例PVR增生膜进行CTGF蛋白的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在阳性表达的增生膜和正常人眼球标本中判定CTGF阳性细胞来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VR增生膜中阳性细胞形态多是一类胞体为长圆形或多角形,胞浆丰富的上皮样细胞。17例C2-C3级膜中12例阳性,26例D1-D3级膜中19例阳性,其染色反应为阴性"-"、弱阳性"+"、阳性"2+"和强阳性"3+"的分别有5、3、6、3例和7、5、8、6例,总阳性率分别为70.6%和73.1%。统计学分析CTGF阳性表达与膜分级问无相关性(P>0.1)。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显示PVR增生膜中有RPE、巨噬细胞、神经胶质细胞,CTGF阳性细胞来源于RPE细胞;正常眼球RPE层不表达CTGF。结论正常眼球RPE层不表达CTGF,PVR形成过程中RPE细胞在TGF-β1等生长因子的刺激下,CTGF表达上调,表明CTGF参与了PVR增生膜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增生膜 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免疫荧光双标记法 CTGF 玻璃体切割手术 RPE细胞 细胞来源 神经胶质细胞 TGF-β1 阳性表达 PVR 双标记技术 上皮样细胞 统计学分析 眼球标本 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与眼内新生血管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鹏 王雨生 +2 位作者 惠延年 白建伟 胡丹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缺氧可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 ,造成眼内新生血管形成。在缺氧状态下 ,VEGF的表达是由缺氧诱导因子 1(hypoxia in duciblefactor 1,HIF 1)诱导的。现就HIF 1的功能、信号传导途径、HIF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 眼内新生血管 缺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及移行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闫峰 惠延年 +1 位作者 王雨生 郭长梅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6期417-421,共5页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及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pigmentepithelium ,RPE)细胞增生及移行的影响。 方法 对培养的人 3~ 6代RPE细胞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EGF(0 .1、1、10、5 0...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及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pigmentepithelium ,RPE)细胞增生及移行的影响。 方法 对培养的人 3~ 6代RPE细胞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EGF(0 .1、1、10、5 0、10 0 μg·L-1)及血清对人RPE细胞增生的影响 ;应用RPE细胞损伤模型 ,计数进入缺损区的细胞 ,定量观察EGF及血清对RPE细胞移行的影响。结果 在细胞增生的实验中 :无血清组 ,10~ 10 0 μg·L-1EGF达到最佳刺激浓度 ,其增生率为 81.8% ;5 0mL·L-1血清组 ,1~10 μg·L-1EGF的刺激作用最强达到 12 2 .7% ;无血清组与 5 0mL·L-1血清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且 5 0mL·L-1血清可明显促进人RPE细胞的增生 (P <0 .0 0 1)。在细胞的移行实验中 :无血清组 ,1~ 10 0 μg·L-1EGF可促进RPE细胞移行 ,但作用较弱 ;10 0mL·L-1血清组中 1~ 10 μg·L-1EGF促移行作用最强达 4 38.9% ;1~ 10 0 μg·L-1EGF的促进基础RPE细胞移行能力 (最强为 36 % )低于 10 0mL·L-1血清诱导的RPE细胞的移行能力 (强度为 14 7% ) ;无血清组与 10 0mL·L-1血清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EGF对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促增生和移行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细胞培养 表皮生长因子 细胞增生 细胞移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周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阎峰 惠延年 +2 位作者 马吉献 韩泉洪 郭长梅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增生膜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玻璃体手术中取出的 PVR增生膜 43例 ,按病程分为早期膜...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增生膜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玻璃体手术中取出的 PVR增生膜 43例 ,按病程分为早期膜 (<2个月 ) ,中期膜 (2~ 6个月 )和晚期膜 (>6个月 ) ,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从蛋白质及 m R-NA水平检测 EGFR的表达。结果  EGFR蛋白分子在早期膜中呈强阳性表达 ,中期膜中呈弱表达 ,晚期膜中呈阴性。EGFR基因仅在早期膜中呈阳性表达。结论  EGFR主要存在于 PVR的早期膜中 ,可能介导有丝分裂信号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 增生膜 病程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前纤维血管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8
6
作者 郭长梅 惠延年 +3 位作者 王雨生 马吉献 阎峰 苏静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 m RNA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纤维血管性视网膜前膜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 ,对玻璃体切割术获得的 6例 ... 目的 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 m RNA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纤维血管性视网膜前膜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 ,对玻璃体切割术获得的 6例 PDR的纤维血管性膜进行 CTGF m RNA的检测。结果  2例纤维血管性膜标记为阳性染色 ( ) ,4例为强阳性染色 ( ) ;每例标本随机计数 10 0个细胞中的阳性细胞数 ,取 6例标本的平均值 ,计算平均阳性率为 77% .阳性细胞多见于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和新生血管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PDR纤维血管性膜形成过程中成纤维样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在 TGF-β等生长因子的刺激下 ,CTGF m RNA显著上调 ,CTGF参与了 PDR纤维血管性膜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原位杂交 纤维血管膜 视网膜前膜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辐射对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严宏 惠延年 +1 位作者 姚立农 俞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 研究在老化和白内障形成过程中紫外线 (UV)辐射对α 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作用。方法 新生Sprague Dawley大鼠皮下注射亚硒酸钠诱导硒性白内障 (SC) ,采用SephacrylS 3 0 0HR分离幼年和老年兔晶状体皮质和核以及SC大鼠α 晶... 目的 研究在老化和白内障形成过程中紫外线 (UV)辐射对α 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作用。方法 新生Sprague Dawley大鼠皮下注射亚硒酸钠诱导硒性白内障 (SC) ,采用SephacrylS 3 0 0HR分离幼年和老年兔晶状体皮质和核以及SC大鼠α 晶状体蛋白。以α 晶状体蛋白对过氧化氢酶热凝聚的抑制作为分子伴侣活性指标 ,观察UV B (3 0 0nm )辐射α 晶状体蛋白后 ,其伴侣活性的变化。结果 UV辐射新生和老年兔晶状体核αL 晶状体蛋白后 3 0h ,与辐射前比较伴侣活性降低约 18%和 14 % ,而皮质的变化不显著 ;至 10 0h时 ,老年兔皮质、核和新生兔核αL 晶状体蛋白的伴侣活性分别下降 8%、2 7%和 2 3 %。辐射第 192h ,正常大鼠和SC晶状体αH 和αL 晶状体蛋白的伴侣活性显著降低 ,正常组分别下降 3 5 %和 2 3 % ,SC组下降 3 1%和 10 %。结论 UV B辐射可降低α 晶状体蛋白的分子伴侣活性 ,并呈时间依赖效应。UV辐射对老年α 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影响比幼年显著 ,晶状体核比皮质对UV辐射敏感 ,αH 晶状体蛋白比αL 晶状体蛋白敏感。UV辐射可进一步降低硒性白内障α 晶状体蛋白的分子伴侣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晶状体蛋白 分子伴侣 紫外线 老化 硒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前像差及其应用与测量 被引量:4
8
作者 赵炜 徐渊 惠延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5-328,共4页
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是通过测量人眼的波前像差 ,运用测量结果引导激光手术的一种个体化切削。随着这一手术的开展 ,波前像差成为屈光手术的一个热门话题。主要介绍波前像差的基础理论以及 3种具有代表性的检测方法 ... 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是通过测量人眼的波前像差 ,运用测量结果引导激光手术的一种个体化切削。随着这一手术的开展 ,波前像差成为屈光手术的一个热门话题。主要介绍波前像差的基础理论以及 3种具有代表性的检测方法 :外向型Shack Hartmann波前检测、视网膜成像型Tscherning波前检测以及入射型空间解像屈光测量 (Scheiner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像差 角膜 屈光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小燕 贺竹宁 +2 位作者 李曼红 王雨生 张自峰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3期27-28,40,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34例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用RetCamⅡ视网膜成像系统检查眼底,详细记录每例患儿的眼底视网膜情况,给予护理观察和配合。结果所有患儿均安全、顺利地完成眼底检查。结论早产儿的体重普遍偏...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34例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用RetCamⅡ视网膜成像系统检查眼底,详细记录每例患儿的眼底视网膜情况,给予护理观察和配合。结果所有患儿均安全、顺利地完成眼底检查。结论早产儿的体重普遍偏低、器官发育不健全、抵抗力差,免疫力低下,进行眼底检查时需要护士进行科学、细心、安全的配合,以保证眼底筛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筛查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在缺氧人RPE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鹏 王雨生 +1 位作者 惠延年 王海燕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信号转导通路在缺氧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在细胞培养液内加入CoCl2溶液以模拟缺氧环境,培养RPE细胞0·5、48h后,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人RPE细胞内PKC的表达。将...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信号转导通路在缺氧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在细胞培养液内加入CoCl2溶液以模拟缺氧环境,培养RPE细胞0·5、48h后,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人RPE细胞内PKC的表达。将PKC激动剂佛波醇-12-豆蔻酰-13乙酸(PMA)及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分别加入人RPE细胞培养液,在缺氧状态下分别培养6、12、24h后,用ELISA检测各组RPE细胞中VEGF的表达。对照组为常氧状态下培养的RPE细胞。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缺氧及常氧状态下,RPE细胞浆及胞核内均有PKC的表达。PKC激动剂PMA可增强缺氧状态下RPE细胞对VEGF的表达,而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可减弱缺氧状态下RPE细胞对VEGF的表达。结论缺氧诱导VEGF在RPE细胞中的表达,其信号传导途径部分是通过PKC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蛋白激酶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色素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性葡萄膜炎4例的观察和护理
11
作者 贺竹宁 汪春归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梅毒 葡萄膜炎 交叉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护理观察
12
作者 贺竹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2期8-10,共3页
目的 评价利用半导体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 ,探讨其临床护理观察的要点。方法对 34例难治性青光眼患眼进行 810nm半导体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 ,能量为 15 0 0~ 2 2 5 0mW ,时间为 2s ,范围 <180° ... 目的 评价利用半导体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 ,探讨其临床护理观察的要点。方法对 34例难治性青光眼患眼进行 810nm半导体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 ,能量为 15 0 0~ 2 2 5 0mW ,时间为 2s ,范围 <180° ,观察 3~ 6个月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治疗前眼压为 (5 1± 3.7)mmHg ,经过第 1次治疗后的眼压是 (18± 2 .1)mmHg(P <0 .0 1) ,最后统计的眼压是 (17± 1.6 )mmHg(P <0 .0 1)。并发症主要是前房炎症反应 ,在 2周左右消失。结论 透巩膜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而且操作方便 ,患者痛苦小。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主要是观察视力和眼压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青光眼 透巩膜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 并发症 前房炎症反应 护理 CTDC 激光光凝 睫状体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前黄斑改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文平 惠延年 +1 位作者 张卯年 王炜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 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前黄斑改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的特征。方法 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 6 2例 6 2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双眼手术前黄斑形态改变。以通过黄斑中心凹的 6mm长度和等角度间隔的四线扫描为基础 ,并根... 目的 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前黄斑改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的特征。方法 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 6 2例 6 2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双眼手术前黄斑形态改变。以通过黄斑中心凹的 6mm长度和等角度间隔的四线扫描为基础 ,并根据个体情况作改变扫描线长度和角度的附加扫描。结果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 ,根据黄斑改变分为 3类 :( 1)黄斑附着 2 9眼 ,表现为神经感觉层脱离未波及黄斑 ;( 2 )黄斑部分脱离 5眼 ,包括神经感觉层囊样水肿 2眼 ,伴玻璃体粘连 3眼 ;( 3)黄斑完全脱离2 8眼 ,包括神经感觉层水肿呈网状 18眼 ,视网膜劈裂 3眼 ,黄斑裂孔 5眼 ,以及伴视网膜前膜 2眼。结论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详细提供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前的黄斑形态改变特征 ,这非常有助于对黄斑病变的检查和视力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糖还原酶基因敲除促进视神经损伤后巨噬细胞向M2方向极化并促进视神经功能恢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顺立 白倩 +1 位作者 张倩 胡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观察小鼠视神经夹伤(ONC)后醛糖还原酶(AR)对视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别采用C57BL/6-AR+/+(B6野生型)、C57BL/6-AR-/-(AR基因敲除)、Thy1-YFP/AR+/+和Thy1-YFP/AR-/-小鼠,建立ONC模型。行视觉电生理F-VEP检查... 目的观察小鼠视神经夹伤(ONC)后醛糖还原酶(AR)对视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别采用C57BL/6-AR+/+(B6野生型)、C57BL/6-AR-/-(AR基因敲除)、Thy1-YFP/AR+/+和Thy1-YFP/AR-/-小鼠,建立ONC模型。行视觉电生理F-VEP检查,观察ONC后AR基因敲除对小鼠视神经转导功能的影响;通过视网膜组织冰冻切片,观察AR基因敲除对Thy1-YFP转基因小鼠ONC后存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目的影响;玻璃体内注射Alexa Fluor488标记的霍乱毒素B(CTB)顺行标记,观察AR基因敲除对小鼠ONC后神经纤维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野生型小鼠ONC后AR基因的表达变化,及AR基因敲除对M1、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分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表达的影响。结果AR基因敲除可促进小鼠ONC后视神经转导功能的恢复,增加存活的视神经节细胞数量;AR基因敲除可促进小鼠ONC后视神经纤维生长;AR基因敲除可促使小鼠ONC后巨噬细胞向M2方向极化。结论 AR可能通过调节视神经损伤后巨噬细胞极化影响视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糖还原酶 视神经夹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视网膜前膜组织及培养的人RPE细胞上C5a受体的表达
15
作者 王云鹏 惠延年 +1 位作者 王雨生 王海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1-222,231,共3页
目的 :检测手术中取出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 (PVR )病变患者的视网膜前膜 (ERM )组织及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PE )中的C5a受体 (C5aR)的表达及分布 ,阐明C5a受体在发生PVR的病理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手术取出ERM组织 ,常规... 目的 :检测手术中取出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 (PVR )病变患者的视网膜前膜 (ERM )组织及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PE )中的C5a受体 (C5aR)的表达及分布 ,阐明C5a受体在发生PVR的病理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手术取出ERM组织 ,常规制备石腊切片。另取新鲜人眼球 ,常规分离、培养人RPE细胞。以小鼠抗人C5aR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 ,对PVR患者的ERM组织及培养的人RPE细胞做细胞免疫化学ABC染色 ,检测C5aR的表达。结果 :PVR患者的ERM组织及培养的人RPE细胞上均有C5aR的表达。结论 :C5a作为一种前炎性因子 ,与RPE细胞上的C5aR结合后 ,可能介导PVR的发生 ,即PVR的发生可能与C5a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AR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补体 视网膜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