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京眼球固定液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马吉献 张廷钺 +1 位作者 于纯智 杨良产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11,共3页
西京眼球固定液的应用观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中心马吉献,张廷钺,于纯智,杨良产常用的固定液固定眼球后,组织切片时由于固定液的关系,使眼球发生不同程度的收缩,变形以及球内组织结构移位;特别是容易发生固定液性视网膜脱... 西京眼球固定液的应用观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中心马吉献,张廷钺,于纯智,杨良产常用的固定液固定眼球后,组织切片时由于固定液的关系,使眼球发生不同程度的收缩,变形以及球内组织结构移位;特别是容易发生固定液性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切片质量.几年来,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固定液 临床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眼科医师的培训和考核制度 被引量:1
2
作者 严宏 惠延年 俞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156-157,共2页
本期我们刊发了严宏等撰写的“英国眼科医师的培训和考核制度”。英国眼科医师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制度值得我们借鉴。我刊期待着更多的作者撰文 ,介绍不同国家眼科医师教育、培训和考核的经验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我国眼科医师教育、培训... 本期我们刊发了严宏等撰写的“英国眼科医师的培训和考核制度”。英国眼科医师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制度值得我们借鉴。我刊期待着更多的作者撰文 ,介绍不同国家眼科医师教育、培训和考核的经验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我国眼科医师教育、培训和考核的对策和建议 ,从而完善我国眼科医师教育、培训和考核制度。同时 ,我们也欢迎有关国际眼科学术会议预告、会议纪要以及国际和地区性眼科学会、协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培训与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田艳明 惠延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7-599,共3页
核因子κB(NF-κB)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重要转录因子,参与多种炎症细胞因子及免疫基因表达的转录、调节。一般情况下,NF-κB与抑制蛋白IκB结合呈非活性状态,受刺激激活后与其抑制蛋白IκB解离,进入核内,参与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生长因子... 核因子κB(NF-κB)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重要转录因子,参与多种炎症细胞因子及免疫基因表达的转录、调节。一般情况下,NF-κB与抑制蛋白IκB结合呈非活性状态,受刺激激活后与其抑制蛋白IκB解离,进入核内,参与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生长因子和急性期蛋白等因子的转录调控,在疾病的调节,尤其是炎症疾病的启动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其在眼科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NF-ΚB 玻璃体视网膜病 细胞凋亡 免疫 PVR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眼科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郭长梅 惠延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相对分子量为38kda的分泌性生长因子,属于即刻早期基因家族-CCN家族成员之一。多种组织的成纤维细胞、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某些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以及软骨细胞等...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相对分子量为38kda的分泌性生长因子,属于即刻早期基因家族-CCN家族成员之一。多种组织的成纤维细胞、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某些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以及软骨细胞等都可表达(CTGF。CTGF的主要生物学作用包括促进细胞有丝分裂和增生、细胞移行、诱导细胞粘附和胞外基质合成等。CTGF作为组织过度纤维化、瘢痕愈合和创伤修复可能的关键因子,以及在血管形成、肿瘤生长、发育分化等方面的作用,近来受到较多的关注。我们着重概述了CTGF的蛋白结构、生物学作用,回顾了近几年CTGF在眼科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眼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光学成像技术在眼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鹤一 王雨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1-503,共3页
活体光学成像技术是一种可实时动态观察生物生物学行为的影像学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方面,如干细胞治疗、肿瘤研究和药物研究等。该技术在眼科学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现对活体光学成像技术的应用现状作一总结,并展望... 活体光学成像技术是一种可实时动态观察生物生物学行为的影像学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方面,如干细胞治疗、肿瘤研究和药物研究等。该技术在眼科学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现对活体光学成像技术的应用现状作一总结,并展望其在眼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光学成像技术 眼科学 干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的眼科学教学及其与国内的比较
6
作者 王雨生 惠延年 惠 玲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0-191,共2页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医学教育作为培养生命科学人才的重要环节,必须适应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医学教育也应尽快与国际接轨.德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具备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笔者利用在德国莱比锡大学(Unive...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医学教育作为培养生命科学人才的重要环节,必须适应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医学教育也应尽快与国际接轨.德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具备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笔者利用在德国莱比锡大学(University of Leipzig)眼科医院研修的机会,对其现行的大学眼科学教学体系作了一些了解.结合第四军医大学眼科学的教学经验,作一介绍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学 教学计划 德国 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房水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测定和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钰洁 侯旭 胡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9-623,共5页
背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严重致盲眼病,与视网膜组织缺氧后分泌因子有关,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但仅用抗VEGF疗法并不能完全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PDGF—C... 背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严重致盲眼病,与视网膜组织缺氧后分泌因子有关,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但仅用抗VEGF疗法并不能完全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PDGF—C)参与眼内病理性新生血管的生成,但PDGF—C在NVG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定量检测NVG患者房水中VEGF和PDGF—C的质量浓度,为NVG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就诊的NVG患者62例62眼,其中10眼近1年内曾行视网膜光凝和/或冷凝治疗,其他52眼中原发病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者16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者20眼,视网膜脱离(RD)术后者5眼,视网膜血管炎(Eales病)者4眼,未知原因者7眼;虹膜新生血管Ⅱ级者13眼,Ⅲ级者29眼,Ⅳ级者10眼。同期纳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例11眼作为对照。分别于手术中采集受检眼房水0.1~0.2ml,应用ELISA法检测受检眼房水中VEGF和PDGF—C质量浓度。结果NVG组患眼房水中VEGF和PDGF—C质量浓度分别为(1138.17±69.31)ng/L和(29.80±1.6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9.54±49.81)ng/L和(18.60±1.8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5、20.49,均P〈0.01)。视网膜光凝和/或冷凝组患眼房水中VEGF和PDGF—C质量浓度分别为(1095.99±52.71)ng/L和(28.55±0.94)ng/L,均低于非光凝和/或冷凝组的(1146.28±69.57)ng/L和(30.04±1.6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0,P=0.034;t=-2.760,P=0.008)。NVG患者房水中VEGF与PDGF-C质量浓度呈正相关(r=0.346,P=0.006)。不同原发病组间及不同虹膜新生血管分级组间患眼房水中VEGF和PDGF-C质量浓度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VG患者房水中VEGF和PDGF-C质量浓度明显升高,视网膜光凝和/或冷凝治疗可抑制VEGF和PDGF-C的产生,靶向抑制PDGF—C可为NVG的抗新生血管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血管疾病/并发症 细胞因子/代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性 生长因子一C 房水代谢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和抑制 被引量:48
8
作者 朱洁 王雨生 惠延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57-60,共4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oevascularization ,CNV)与眼部许多疾病有关 ,是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来关于CNV的研究已成为热点 ,但其形成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已证实 ,CNV是由多种可以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组成。许多CNV的刺激剂... 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oevascularization ,CNV)与眼部许多疾病有关 ,是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来关于CNV的研究已成为热点 ,但其形成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已证实 ,CNV是由多种可以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组成。许多CNV的刺激剂和抑制剂已被发现 ,其中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抑制因子之间的不平衡是CNV生成的关键启动因素。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巨噬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刺激剂 血管生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鹏 王雨生 +3 位作者 张星 惠延年 胡丹 马吉献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观察缺氧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pigmentepithelial,RPE)细胞增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培养的人RPE细胞接种于 2 4孔板 ,分别放入正常和缺氧环境中培养 ,于 ... 目的 观察缺氧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pigmentepithelial,RPE)细胞增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培养的人RPE细胞接种于 2 4孔板 ,分别放入正常和缺氧环境中培养 ,于 1、2、3、4、5d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3 ( 4 ,5 dimethylthiazole 2yl) 2 ,5 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 ,MTT]比色法检测RPE细胞的增生 ,于 6、12、2 4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PE细胞对VEGF的表达 ,经计算机图像处理 ,定量分析。结果 缺氧组的MTT实验吸光度 (A值 )均高于正常组 (P <0 .0 1) ;抗VEGF抗体染色 ,缺氧组明显强于正常组 (P <0 .0 5 )。结论缺氧可促进RPE细胞的增生及其对VEGF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培养 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对α-晶状体蛋白的修饰和分子伴侣活性的降低 被引量:18
10
作者 严宏 惠延年 +3 位作者 范建国 张延凤 武丽华 张晓楠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 研究糖基化对 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作用。方法 分离牛晶状体α-晶状体蛋白 ,分别与 0 .5 mol· L- 1 果糖和 0 .5 m ol· L- 1 葡萄糖在 37℃温育 ,在第 0、2 4、32天测定 380 nm的光吸收值和 40 0 nm非色氨酸... 目的 研究糖基化对 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作用。方法 分离牛晶状体α-晶状体蛋白 ,分别与 0 .5 mol· L- 1 果糖和 0 .5 m ol· L- 1 葡萄糖在 37℃温育 ,在第 0、2 4、32天测定 380 nm的光吸收值和 40 0 nm非色氨酸荧光值 ,高压液相色谱 ( high performanceliquid chrom atography,HPL C)和 SDS- PAGE评价蛋白质交联程度 ,采用过氧化氢酶( catalase,CAT)和βL-晶状体蛋白的热凝聚光散射值 ,作为α-晶状体蛋白的分子伴侣活性指标。结果 果糖和葡萄糖可导致时间依赖性 α-晶状体蛋白在 380 nm吸收值的增加 ,非色氨酸荧光值升高 ;HPL C和 SDS- PAGE提示糖与α-晶状体蛋白形成交联复合物。果糖较葡萄糖作用明显。糖基化导致 α-晶状体蛋白抑制 CAT和 βL-晶状体蛋白热凝聚作用降低 ,孵育第 2 4天 ,葡萄糖组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分别降低约 12 %和 19% ,果糖组约7%和 9% .结论 糖基化导致 α-晶状体蛋白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凝聚、交联 ,分子伴侣活性丧失 ,这在老化和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晶状体蛋白 分子伴侣 糖基化 白内障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长梅 惠延年 +4 位作者 王雨生 阎峰 韩泉洪 崔志利 马吉献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膜中的表达,并鉴别增生膜中阳性细胞来源。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玻璃体切割手术获得的43例PVR增生膜进行CTGF蛋白的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在阳性表...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膜中的表达,并鉴别增生膜中阳性细胞来源。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玻璃体切割手术获得的43例PVR增生膜进行CTGF蛋白的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在阳性表达的增生膜和正常人眼球标本中判定CTGF阳性细胞来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VR增生膜中阳性细胞形态多是一类胞体为长圆形或多角形,胞浆丰富的上皮样细胞。17例C2-C3级膜中12例阳性,26例D1-D3级膜中19例阳性,其染色反应为阴性"-"、弱阳性"+"、阳性"2+"和强阳性"3+"的分别有5、3、6、3例和7、5、8、6例,总阳性率分别为70.6%和73.1%。统计学分析CTGF阳性表达与膜分级问无相关性(P>0.1)。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显示PVR增生膜中有RPE、巨噬细胞、神经胶质细胞,CTGF阳性细胞来源于RPE细胞;正常眼球RPE层不表达CTGF。结论正常眼球RPE层不表达CTGF,PVR形成过程中RPE细胞在TGF-β1等生长因子的刺激下,CTGF表达上调,表明CTGF参与了PVR增生膜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增生膜 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免疫荧光双标记法 CTGF 玻璃体切割手术 RPE细胞 细胞来源 神经胶质细胞 TGF-β1 阳性表达 PVR 双标记技术 上皮样细胞 统计学分析 眼球标本 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有色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秀梅 王雨生 +1 位作者 徐建峰 张鹏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161-166,共6页
目的观察激光诱导有色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形态学变化,为CNV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平台和有效客观的评价方法。方法雄性BN大鼠52只(104眼),每只鼠一只眼作为实验眼,另一只眼为对照眼。... 目的观察激光诱导有色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形态学变化,为CNV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平台和有效客观的评价方法。方法雄性BN大鼠52只(104眼),每只鼠一只眼作为实验眼,另一只眼为对照眼。532nm倍频激光光凝,激光功率、光斑直径和曝光时间分别为140mW、75μm和100ms,每眼光凝8-10点。光凝后1d、3d、7d、14d、21d、28d、56d及110d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后处死动物,摘除眼球制作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于光凝后3d、7d和56d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光凝后3d光斑处有内皮细胞的增生,CNV于7d开始形成,14d达高峰,造模成功率为75%.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造影早期可清晰判断CNV形态,晚期典型圆盘状荧光素渗漏。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可见CNV充盈。光镜和电镜下均可见口Ⅳ形成。CNV厚度自光凝后7~14d逐渐增加,之后变化不显著。Ⅷ因子标记的CNV血管密度7~14d逐渐增加,之后变化不显著,56d后逐渐减低。结论激光诱导有色大鼠CNV模型,成模时间短,成模率高,观察时间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实验模型。【眼科新进展2006;2613):161—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532nm 脉络膜新生血管 动物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液中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建洲 惠延年 +4 位作者 王丽丽 朱赛林 朱忠桥 马吉献 林国成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 检测内皮素 1(ET 1)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RRD)不同病期玻璃体液中的水平。方法  2 0例RRD患者采取血液和玻璃体液 ,玻璃体液分为视网膜下液 (PVRA/B级 ) ,玻璃体液 (PVRC/D级 )各 10例 ;10例尸眼取玻璃体液 ,10例正常人取血液 ... 目的 检测内皮素 1(ET 1)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RRD)不同病期玻璃体液中的水平。方法  2 0例RRD患者采取血液和玻璃体液 ,玻璃体液分为视网膜下液 (PVRA/B级 ) ,玻璃体液 (PVRC/D级 )各 10例 ;10例尸眼取玻璃体液 ,10例正常人取血液 ,10例玻璃体积血 (VH)患者取血液和玻璃体液 ;用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检测其质量浓度。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其意义。结果 玻璃体标本中除正常对照 10例、VH的 3例和PVR C/D级的 3例外均检测出ET 1质量浓度。血浆各组间除正常对照组与PVRC/D组、PVRA/B和PVR C/D组外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玻璃体各组间除正常对照组与VH组、VH与PVRC/D组外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ET 1在视网膜脱离早期玻璃体内质量浓度较高 ,而在眼内增殖的晚期则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下液 玻璃体液 放射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步法”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兔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视觉电生理变化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立军 王雨生 +3 位作者 王海燕 张鹏 王伟 马吉献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 评价“二步法”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laser-induced chorioretinalvenousanastomosis,LCRVA)治疗实验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的有效性。方法 青紫蓝兔30只,8只(16眼)设为正... 目的 评价“二步法”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laser-induced chorioretinalvenousanastomosis,LCRVA)治疗实验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的有效性。方法 青紫蓝兔30只,8只(16眼)设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2只(44眼)采用光动力学方法建立双眼的CRVO模型。CRVO模型成功后,对双眼CRVO兔(15只),随机选1眼先后用倍频Nd:YAG激光器和Nd:YAG激光器分剐在选定部位击破Bruch膜及相邻的静脉壁,以建立视网膜静脉与脉络膜血管之间的吻合通道;对侧眼作为CRVO对照眼;4只单眼CRVO兔中,2只为LCRVA治疗组,另2只为CRVO对照组。于术前1d,术后4h、1d、3d、1周、2周、3周、4周、8周、12周和16周各时间点,分别进行ERG检测。结果 34眼(77.3%,15只兔双眼,4只兔单眼)一次性建立了CRVO模型。对其中的17眼行LCRVA,每眼击射2个点。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在8眼(47.0%)中的11个点(32.4%)存在功能性吻合。CRVO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在各时间点主要表现为ERGb波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经LCRVA治疗后2~3周,b波振幅呈恢复趋势,与CRVO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OPs波振幅与ERGb波呈现相似变化。ERGa波变化不明显。结论 兔CRVO眼的视网膜功能明显受损,LCRVA可一定程度减轻CRV0对视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42/p44 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VEGF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炜 王雨生 +2 位作者 张瑞 张鹏 惠延年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 探讨p4 2 /p4 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edproteinkinase ,MAPK)信号转导通路对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 ,RPE)细胞VEGF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CoCl2 建立培养的人RPE细胞缺氧模型,用2 0... 目的 探讨p4 2 /p4 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edproteinkinase ,MAPK)信号转导通路对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 ,RPE)细胞VEGF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CoCl2 建立培养的人RPE细胞缺氧模型,用2 0μmol·L-1p4 2 /p4 4MAPK特异性阻断剂PD980 5 9处理RPE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分别培养0min、5min、10min、30min、6 0min和12 0min ,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磷酸化p4 2 /p4 4MAPK表达;培养人RPE细胞1h、3h、6h、12h和2 4h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 zymelinkedimmunosorbantassay ,ELISA)检测缺氧条件下RPE细胞上清中VEGF的含量。结果 缺氧刺激5min、10min、30min、6 0min和12 0min时,磷酸化p4 2 / p4 4MAPK水平逐渐增高;相应PD980 5 9处理组磷酸化p4 2 / p4 4MAPK水平降低,只可见磷酸化p4 2MAPK条带。在缺氧1h、3h、6h、12h和2 4h时,RPE细胞上清液中VEGF含量随时间逐渐增加(P <0 .0 1) ,PD980 5 9处理组VEGF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 <0 .0 1)。结论 p4 2 /p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K/ERK和PI3K/Akt通路对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中DDR2和MMP-13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秀梅 王雨生 +2 位作者 张建 李燕 药立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78-685,共8页
背景 研究表明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肿瘤新生血管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相关疾病治疗的关键靶点,但DDR2和MMP-13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DDR2和MMP-13在大鼠CNV中的... 背景 研究表明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肿瘤新生血管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相关疾病治疗的关键靶点,但DDR2和MMP-13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DDR2和MMP-13在大鼠CNV中的表达特点以及MEK/ERK和PI3 K/Akt通路对DDR2及MMP-13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532 nm倍频激光视网膜光凝法制备棕色挪威(BN)大鼠CNV模型,将78只BN模型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7)、模型对照组(n=39)、PD98059(MEK1抑制剂)组(n=16)和LY294002(PI3K抑制剂)组(n=16),PD98059组和LY294002组大鼠分别于光凝后1d、7d玻璃体内注射5 mmol/L PD98059 3μl或5 mmol/L LY294002 3μl.分别于光凝前和光凝后1、3、7、14 d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动物并制备样本和切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眼杯中ERK、p-ERK、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眼杯中DDR2 mRNA和MMP-13 mRNA的表达变化,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测定各组大鼠CNV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定位和测定大鼠CNV区域DDR2和MMP-13的表达.结果 光凝后3d,光凝局部细胞增生,光凝后7 d CNV形成,至光凝后14 d CNV趋于稳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DDR2在正常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层、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层和内核层细胞中呈弱表达,但在CNV中呈强阳性表达;MMP-13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内界膜层、光感受器层和巩膜层均呈强阳性表达,在模型对照组中呈强阳性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NV组织中DDR2和MMP-13共表达.RT-PCR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光凝后1、3、7、14 d DDR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55.22±4.03、47.74±2.23、14.82±4.56和5.59±2.47,MMP-1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5.54±3.83、43.51±4.36、10.90±4.00和5.23±3.2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光凝后3、7、14 d大鼠CNV区DDR2相对荧光密度单位(RFU)值分别为2.73±0.53、5.21±0.31和3.22±0.33,MMP-13 RFU值分别为1.66±0.17、3.57±0.44和2.67±0.21,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1.01,P<0.05;F=40.31,P<0.01);PD98059组和LY294002组光凝后14 d CNV区DDR2 RFU值分别为1.14±0.19和1.03±0.14,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MP-13RFU值分别为1.37±0.25和1.24±0.20,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光凝后7d眼杯中p-ERK和p-Akt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光凝后14 d恢复至近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D98058组大鼠眼杯p-ERK水平明显下降,注射后7d、14 d PD98058组大鼠眼杯中p-ERK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71.58%和65.21%,PD98058组7d与模型对照组7d比较、PD98058组14 d与模型对照组14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Y294002组大鼠眼杯中p-Akt表达水平明显下降,LY294002注射后7d、14d大鼠眼杯中p-Akt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65.62%和67.04%,LY294002组7d与模型对照组7d比较、LY294002组14d与模型对照组14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眼杯中ERK和Akt的表达水平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2,P>0.05;F=0.81,P>0.05).模型对照组、PD98059组和LY294002组光凝后14 d大鼠CNV厚度分别为(119.19±18.03)、(51.00±11.29)和(59.18±9.00) 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76,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D98059和LY294002注射后CNV厚度分别减少57.21%和5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DR2和MMP-13在大鼠CNV中表达上调,参与CNV的形成;MEK/ERK和PI3K/Akt通路通过参与调控DDR2和MMP-13在CNV局部的表达而抑制CNV的发生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结构域受体2 脉络膜/病理 新生血管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疾病模型 BN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对激光诱导的小鼠CNV生成过程中巨噬细胞极化表型及功能的调控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娜 窦国睿 +6 位作者 张萍 赵俊龙 晏贤春 燕洁静 李曼红 韩骅 王雨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7-215,共9页
背景 巨噬细胞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与其在不同微环境中的功能异质性有关,Notch信号通路参与眼内新生血管生长的调控,但其对CNV中巨噬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尚未证实.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在CNV生成中极化表型的变化与... 背景 巨噬细胞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与其在不同微环境中的功能异质性有关,Notch信号通路参与眼内新生血管生长的调控,但其对CNV中巨噬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尚未证实.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在CNV生成中极化表型的变化与Notch信号通路对巨噬细胞极化表型的调控.方法 在体实验选择58只成年雄性C57BL小鼠,以随机数字表法按照造模后取材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光凝后3d组和7d组.每组选23只小鼠用视网膜光凝法诱导小鼠CNV模型,分别于光凝后3d和7d制备脉络膜铺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CNV面积和巨噬细胞阳性染色面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情况;光凝后3d和7d对眼杯冰冻切片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CNV中巨噬细胞的极化表型及其分泌VEGF、TNF-α的情况,评估巨噬细胞上Notch信号胞内段(NICD)相应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每组设定6只小鼠的左眼为正常对照眼,其右眼以激光光凝法建立CNV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眼杯组织中VEGF、TNF-α和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体外分离和培养C57BL小鼠的骨髓单核前体细胞,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其分化为巨噬细胞,加入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γ-分泌酶抑制剂(GSI)和极化诱导因子,24 h后收集细胞及培养液上清,通过qRT-PCR及ELISA法检测M1型、M2型巨噬细胞分子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光凝后第3天比较,光凝后第7天CNV面积明显增大,但巨噬细胞浸润面积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38、5.272,均P=0.000).光凝后第3天,巨噬细胞在CNV周边和中央均有分布,第7天时局限于CNV中央部.光凝后第3天,色素上皮-脉络膜-巩膜复合体中精氨酸合酶1(Arg1)、甘露糖受体(MR)及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第7天,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无明显改变.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光凝后第3天F4/80+ Arg1+细胞(M2型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多于F4/80+ iNOS+细胞(M1型巨噬细胞),光凝后第7天F4/80+ Arg1+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48,P=0.000;t5.562,P<0.001),但仍多于F4/80+ iNOS+细胞,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8,P<0.01).在光凝后3d时巨噬细胞分泌的VEGF和TNF-α明显多于光凝后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43、4.519,均P<0.01).巨噬细胞中Notch信号下游分子在光凝后3d时未见表达,7d时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外实验表明,阻断Notch信号后,M1型巨噬细胞分子标志物表达量明显下降,而M2型巨噬细胞分子标志物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巨噬细胞的极化表型在CNV模型的不同阶段发生变化,而巨噬细胞中Notch信号的激活状态调控巨噬细胞的极化表型改变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巨噬细胞/功能 细胞间肽类和蛋白类/代谢 NOTCH信号 近交系C57BL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觉性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9
18
作者 郭长梅 王雨生 +1 位作者 王为农 张桂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知觉性斜视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手术设计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知觉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视觉障碍发病年龄、病因、知觉性斜视类型、屈光状态;83例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手术方式首选偏斜眼超常量手术,外斜视分为预期术... 目的观察知觉性斜视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手术设计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知觉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视觉障碍发病年龄、病因、知觉性斜视类型、屈光状态;83例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手术方式首选偏斜眼超常量手术,外斜视分为预期术毕正位组和预期术毕过矫组。观察手术前后眼位情况。结果 32例知觉性内斜视患者视觉障碍全部发生在出生后5岁内,其中29例(90.63%)患者发生在生后6个月内。67例知觉性外斜视患者生后5岁内发生视觉障碍者43例(64.18%),5岁以后发生视觉障碍者24例,内/外斜视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3.24,P=0.000)。53例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屈光状态:知觉性内斜视和外斜视的健眼等效球镜分别为(-0.32±2.52)DS和(-1.31±2.25)DS,患眼等效球镜分别为(0.63±5.60)DS和(-1.78±6.34)DS,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9,P=0.181)。术后随访6个月~1.2a,27例知觉性内斜视患者末次随访时,正位19例、欠矫7例、过矫1例。知觉性外斜视中预期术毕正位组20例,末次随访时正位11例、欠矫9例;预期术毕过矫组36例,正位27例、欠矫7例、过矫2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知觉性斜视中屈光参差性弱视为主要原因。知觉性斜视类型与视觉障碍发病年龄有关,5岁以内视觉障碍者宜发生内斜视。知觉性内/外斜视手术设计不同,通过合理的手术治疗可以起到良好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性斜视 内斜视 外斜视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9
作者 李红 曹虹 王雨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损害和失明的主要原因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黄斑水肿。对于这2个并发症,激光治疗是目前唯一被证实有效的方法。激光治疗联合全身风险因素的优化控制,可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未来如何确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损害和失明的主要原因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黄斑水肿。对于这2个并发症,激光治疗是目前唯一被证实有效的方法。激光治疗联合全身风险因素的优化控制,可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未来如何确保优化控制全身风险因素;如何改良激光治疗策略及选择激光治疗的干预时机;如何权衡激光治疗的利益和风险,减少激光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延缓视力损害的发展,仍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治疗面临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激光凝固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与眼内新生血管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鹏 王雨生 +2 位作者 惠延年 白建伟 胡丹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缺氧可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 ,造成眼内新生血管形成。在缺氧状态下 ,VEGF的表达是由缺氧诱导因子 1(hypoxia in duciblefactor 1,HIF 1)诱导的。现就HIF 1的功能、信号传导途径、HIF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 眼内新生血管 缺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