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部两医院1905例皮肤恶性肿瘤回顾分析 被引量:74
1
作者 高天文 孙东杰 +13 位作者 李春英 何弘 李青 刘友生 刁庆春 黄高升 郝飞 钟白玉 马福成 柳凤轩 闫小初 刘东梅 刘玉峰 刘荣卿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 :通过统计和分析中国西部的西安西京医院及重庆西南医院诊治的皮肤恶性肿瘤的基本临床资料 ,为了解中国西部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统计和分析两所医院 1981至 2 0 0 0年经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 目的 :通过统计和分析中国西部的西安西京医院及重庆西南医院诊治的皮肤恶性肿瘤的基本临床资料 ,为了解中国西部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统计和分析两所医院 1981至 2 0 0 0年经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共纳入皮肤恶性肿瘤患者 190 5例 ,其中鳞状细胞癌 5 6 0例(2 9.4 % )、基底细胞癌 5 34例 (2 8.0 % )、皮肤恶性黑素瘤 30 5例 (16 .0 % )。 (2 ) 190 5例皮肤恶性肿瘤的患者中 ,80年代 5 91例 ,90年代 1314例 ,占同期由于各种疾病行病理活检患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 0 .34%及 0 .5 8% ;此 2 0年间因各种疾病行病理活检的患者总数年均增长 1.6 % ,而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活检数年均增长 3.5 % ,其中皮肤恶性黑素瘤年增长 3.9%。 (3) 30 5例皮肤恶性黑素瘤中 ,肢端恶性黑素瘤占 6 3.3%。与非肢端恶性黑素瘤相比 ,肢端恶性黑素瘤患者年龄大、外伤比例高、男性多见。 (4 ) 30 5例皮肤恶性黑素瘤中 ,6 4例 (2 1% )原发部位有明确外伤史 ,4 7例 (15 .4 % )源于先天性小痣。结论 :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的构成比以及发生部位、年龄等与白色人种有很大差异。2 0年来 ,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特别是皮肤恶性黑素瘤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外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恶性黑素瘤 患者 医院 病理活检 回顾分析 先天性 总数 结论 中国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映梅 郭双平 +3 位作者 范超亮 韩铭 王璐 李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2,28,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方法对11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例实性乳头状癌均为女性,8例为原位癌,3例伴浸润癌成分,平均年龄63.2岁。11例实性乳头...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方法对11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例实性乳头状癌均为女性,8例为原位癌,3例伴浸润癌成分,平均年龄63.2岁。11例实性乳头状癌均表现为乳腺肿块,其中3例为乳头溢血。所有病例大体界限清楚,肿瘤细胞围绕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呈实性结节状增生,肿瘤细胞形态单一,核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5个/10 HPF,8例可见细胞内外黏液。免疫表型:ER、PR均弥漫强阳性,CK5/6和HER-2均阴性,5例在瘤巢周围可见稀少的p63阳性细胞,4例瘤巢周围可见CK5/6和CD10阳性细胞,3例伴浸润癌成分者,瘤巢周围无p63、CK5/6、CD10阳性细胞;5例表达神经内分泌免疫标记Syn,6例表达Cg A。9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乳腺实性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老年女性的乳腺癌,以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乳头状结节为特征,常有细胞内外黏液分泌,为腺腔A型乳腺癌的免疫表型,并表达神经内分泌免疫标记,预后良好,较少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神经内分泌 淋巴结转移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张传山 张静 +3 位作者 李增山 程虹 马福成 王文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10-413,共4页
目的 分析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 对 2例具有肠道症状的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点进行探讨。结果  2例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镜下具有梅毒病变的基本组织学特点 ,表现为淋巴细胞... 目的 分析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 对 2例具有肠道症状的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点进行探讨。结果  2例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镜下具有梅毒病变的基本组织学特点 ,表现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构成的非特异性炎、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 ;血清学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表达。结论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临床表现常无特殊性 ,组织学检查浆细胞恒定浸润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之一。梅毒性直肠炎既易于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 ,又常易被误诊为其他肠道病变。在了解病史的基础上 ,根据其组织学特点 ,结合血清学检测结果 ,可以做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梅毒性直肠炎 病理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复发1例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徐红 杨昌伟 +2 位作者 杨巧 李静 杨守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46-1248,共3页
目的探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SE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特点。方法对1例左大腿根部复发的SEF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女性4,2岁,肿... 目的探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SE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特点。方法对1例左大腿根部复发的SEF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女性4,2岁,肿瘤位于左大腿根部,曾以滑膜肉瘤手术,2年后复发。在组织学上,肿瘤无论是原发还是复发,均表现为上皮样肿瘤细胞呈巢状嵌入硬化的纤维化间质中的特点。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呈vimentin染色阳性,但其它标记物阴性。电镜观察:肿瘤细胞核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粗面内质网丰富且扩张,偶见中间丝纤维,为纤维母细胞分化的超微结构特征。从临床、影像、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特点等方面证实该肿瘤为典型的SEF。结论 SEF是一种罕见的、多发于深部软组织的低度恶性纤维肉瘤。复发肿瘤与原发肿瘤相比,其病灶中细胞密度、核分裂数、Ki-67增殖指数、肿瘤坏死程度等明显增加,可提示肿瘤恶性程度的进展。尽管SEF被认为低度恶性,但更具有侵袭性和恶性潜能,有典型的恶性肿瘤生物学特征。提高SEF此方面特点的认识,对临床医师和病理学工作者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纤维肉瘤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 大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马世荣 李康樗 +4 位作者 徐玉乔 余璐 陈玲 马婉玲 杨守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观察6例(包括2例细针穿刺组织)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特点,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等。结果镜检肿瘤细胞为梭形、卵圆形,胞质丰富,可见小核仁,细...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观察6例(包括2例细针穿刺组织)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特点,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等。结果镜检肿瘤细胞为梭形、卵圆形,胞质丰富,可见小核仁,细胞呈片状、束状、编织状或漩涡状排列。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特异性地表达CD21、CD23、CD35、fascin、clusterin、D2-40、EMA,部分病例表达CXCL-13。结论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形态学上表现为梭形细胞呈漩涡状脑膜瘤样结构,CD21、CD35、EMA对于确诊有重要意义。Fascin、clusterin及CXCL-13可能成为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新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传山 闫庆国 +3 位作者 李青 韩月东 马福成 王文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86-488,共3页
目的 :分析婴幼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 (desmoplasticinfantileastrocytoma,DIA)的病理形态特征及其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 2例DIA进行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 目的 :分析婴幼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 (desmoplasticinfantileastrocytoma,DIA)的病理形态特征及其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 2例DIA进行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本组 2例DIA的CT检查表现均为左颞叶巨大的囊性病变 ;组织学表现在丰富的纤维性间质中 ,含有灶状或巢状的向星形细胞分化的神经上皮成分 ;免疫表型显示瘤细胞呈GFAP阳性 ,Vim阳性 ,NSE阴性 ;网织纤维染色示在致密的嗜银纤维区之间可见岛屿状的空染区。结论 :DIA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婴幼儿的中枢神经肿瘤。根据其组织学特点 ,结合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可以做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星形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蛋白性肥厚性胃病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贾旭春 王璐 +2 位作者 储玮 郭勇 李增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74-877,881,共5页
目的探讨低蛋白性肥厚性胃病(Menetrier病)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Menetrier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中,成人女性2例,小儿1例,临床表现均有腹痛及低蛋白血症,... 目的探讨低蛋白性肥厚性胃病(Menetrier病)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Menetrier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中,成人女性2例,小儿1例,临床表现均有腹痛及低蛋白血症,内窥镜显示胃窦及胃体胃壁明显增厚,表面高低不平,局部呈脑回样改变,局部结节状及息肉样改变,组织学显示小凹上皮增生明显,延伸并局部扩张,固有腺体萎缩,固有层水肿及急慢性炎细胞浸润。免疫表型:3例EGFR表达均增强,HP及CMV均阴性。3例患者出院后1例成人及小儿恢复良好,另1例成人病情反复,3年后因其他相关疾病死亡。结论Menetrier病为罕见疾病,临床表现及检查无特异性,易误诊为其它疾病,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并排除其他鉴别诊断,必要时行内镜黏膜切除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蛋白性肥厚性胃病 MENETRIER病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后肝癌二步切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史宪杰 李开宗 +9 位作者 高志清 付由池 窦科峰 陈勇 赵青川 管文贤 贺洪德 韩国宏 马福成 晏培松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6-227,共2页
关键词 肝肿瘤 二步切除术 栓塞疗法 T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性乳腺炎临床病理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双平 杨守京 +3 位作者 章必成 王映梅 朱晓慧 应小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疾病──淋巴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分析了7例淋巴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HE染色观察该病的形态学特点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浸润于乳腺小叶内的淋巴细胞中... 目的探讨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疾病──淋巴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分析了7例淋巴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HE染色观察该病的形态学特点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浸润于乳腺小叶内的淋巴细胞中CD20和CD45RO的表达,对其进行分类。并按体视学要求对浸润于乳腺小叶内的淋巴细胞进行定量分析。并检测了浸润细胞中CD68和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糖蛋白96(gp96)的表达。结果7例淋巴细胞性乳腺炎有4例是发生于有长期糖尿病病史的妇女,均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例无糖尿病病史,2例病史不清。组织学上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小叶炎、小叶周围炎及导管周围炎,即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于乳腺小叶内、小叶周边及导管周围;基质纤维结缔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伴乳腺小叶萎缩及均匀一致的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浸润于乳腺小叶内、小叶周边及导管周围的淋巴细胞主要是CD20阳性的B淋巴细胞,同时也有部分CD45RO阳性的T淋巴细胞。对浸润于乳腺小叶内的淋巴细胞进行形态学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部分浸润于乳腺小叶和小叶周围的淋巴细胞表达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 94)/糖蛋白96(gp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性乳腺炎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形态特征 自身免疫反应 病理学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腭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0
作者 蔡媛 蔡云 +1 位作者 王楠斌 王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上腭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等多脏器转移病例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上腭原发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肝脏等多脏器转移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上腭原发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中瘤细胞形态多样... 目的探讨上腭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等多脏器转移病例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上腭原发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肝脏等多脏器转移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上腭原发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中瘤细胞形态多样,类似肉瘤样病变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转移灶中的瘤组织形态与原发灶不完全一致、胞质有色素,转移至肝脏中的瘤组织形态与肝细胞肝癌较难鉴别。免疫表型:上腭S-100蛋白(+),HMB-45(-);乳腺转移灶中S-100蛋白和HMB-45均(+)。结论上腭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伴乳腺等多脏器转移病例少见,易误诊,确诊需密切结合HE形态、免疫表型及病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腭肿瘤 乳腺转移 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钙化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旭春 刘坦坦 +1 位作者 储玮 李增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05-1109,共5页
目的 探讨胃肠道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r,C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胃肠道CFT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发病部位... 目的 探讨胃肠道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r,C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胃肠道CFT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发病部位:胃4例、小肠2例、直肠1例。临床表现:发生于胃的患者主要为上腹痛,发生于小肠的1例患者出现肠套叠,其余为体检或手术偶然发现,大体为黏膜下直径0.7-4cm包块。镜下见肿瘤边界清晰,主要由丰富的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构成,呈漩涡状、束状及席纹状排列,肿瘤细胞呈梭形,无细胞异型性及核分裂象;7例均可见散在分布的砂砾体及多少不一的炎细胞浸润,2例可见营养不良性钙化。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阳性,1例CD34局部阳性,1例可见CD117散在阳性细胞,desmin、DOG1、S-100、SMA、H-caldesmon和ALK均阴性,β-catenin胞核阴性,Ki-67增殖指数1%-3%。7例患者6例无复发,1例失访。结论 C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良性肿瘤,发生于胃肠道者临床罕见,临床表现及检查无特异性,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较易诊断,但需与其他间叶源性疾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胃、肝血管TH胶栓塞后周围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晋援朝 杨振东 +1 位作者 丁华野 马福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了解TH胶栓塞血管后引起的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在对兔胃、肝静脉栓塞后,分别于24h、48h、72h、1周、2周处死。对动物标本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结果:血管栓塞后局部血流停滞、淤血、缺氧,周围组织发生无菌... 目的:了解TH胶栓塞血管后引起的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在对兔胃、肝静脉栓塞后,分别于24h、48h、72h、1周、2周处死。对动物标本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结果:血管栓塞后局部血流停滞、淤血、缺氧,周围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及炎症。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内纤维组织及肝细胞的结节性增生。胃粘膜出血、坏死、脱落形成溃疡。但这些损害较为局限,多可自行愈合。结论:提示在血管内栓塞治疗中,应严格掌握TH胶用量,控制栓塞范围及防止异位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胶 血管栓塞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别星形母细胞瘤1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丛艳 郭双平 +1 位作者 李青 马福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高级别星形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病理鉴别诊断、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方法报道1例高级别星形母细胞瘤,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1例高级别星形母细胞瘤呈结节状和囊性生长,包膜完整,边界清楚。组织学特征显示高... 目的探讨高级别星形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病理鉴别诊断、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方法报道1例高级别星形母细胞瘤,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1例高级别星形母细胞瘤呈结节状和囊性生长,包膜完整,边界清楚。组织学特征显示高级别星形母细胞瘤瘤细胞胞体呈放射状围绕在血管周围构成假菊形团结构,瘤细胞密度增高,血管壁周围的细胞增生成多层,异型性显著,核分裂象易见,无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结论星形母细胞瘤为罕见的、来源未明的胶质瘤。组织学类型可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星形母细胞瘤,需与其他神经上皮肿瘤鉴别。低级别星形母细胞瘤预后要好于高级别星形母细胞瘤,而且低级别星形母细胞瘤手术完全切除后存活期较长。然而,高级别星形母细胞瘤术后需要进行辅助治疗(放疗和/或化疗)和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母细胞瘤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病变磁共振短T_2信号的病理基础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月东 张传山 +3 位作者 常英娟 赵海涛 刘满生 徐长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27-329,共3页
分析软组织病变在T2WI出现低信号区的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 :对在T2WI出现低信号区的45个软组织肿块(良性27个 ,恶性18个)进行组织学检查 ,分析其与MR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神经鞘瘤、黏液性脂肪肉瘤、软骨肉瘤等为局限性低信号 ,色素... 分析软组织病变在T2WI出现低信号区的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 :对在T2WI出现低信号区的45个软组织肿块(良性27个 ,恶性18个)进行组织学检查 ,分析其与MR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神经鞘瘤、黏液性脂肪肉瘤、软骨肉瘤等为局限性低信号 ,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呈弥漫性低信号。低信号区与病灶内胶原纤维增多 ,细胞成分较少 ,含铁血黄素沉着以及钙化、骨化等相对应。结论 :胶原纤维、钙化和骨化等多种因素都可造成病灶在T2WI出现低信号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 肿块 磁共振成像 病理 低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上以肿块为表现的肾脏炎症性病变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红 于舒鸿 +2 位作者 王映梅 周汝 张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0-644,共5页
目的探讨易被临床误诊为肾脏肿瘤的肾脏炎症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病理科2006年3月~2015年8月因临床诊断为肾脏(包括肾盂)肿瘤而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或单纯肿瘤剜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 目的探讨易被临床误诊为肾脏肿瘤的肾脏炎症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病理科2006年3月~2015年8月因临床诊断为肾脏(包括肾盂)肿瘤而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或单纯肿瘤剜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 195例患者中,仅6例(<1%)为肾脏炎症性病变,包括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2例)、肾脏软斑病(1例)、肾脏结核病(1例)、IgG4相关性肾小管-间质肾炎(1例)及肾脏Wegener肉芽肿/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14~55岁,所有患者均由于影像学检查发现单侧孤立性肾脏肿物而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结论肾脏炎症性病变形成瘤样肿块非常少见,其中一些病变有较为相似的组织学改变,由于这些疾病有着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案,充分了解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对正确诊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炎症性病变 临床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1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佩 王映梅 +4 位作者 李春梅 李华民 徐婉妮 刘扬 郭双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4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4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6岁。2例发...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4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4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6岁。2例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2/13),3例查见脉管侵犯。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2个月,仅1例于术后1年在同侧胸壁复发(1/12)。镜下微乳头状排列的癌细胞漂浮于大量的细胞外黏液湖,肿瘤与周围界限多较清楚;癌细胞具有形态学谱系,其中4例为低级别核,8例为中等核级别,2例为高级别核;可见鞋钉样细胞及砂砾体。免疫表型:14例均在微乳头的外侧缘表达EMA和MUC1,癌细胞间细胞膜表达E-cadherin,而微乳头外侧缘不表达;14例均有ER、PR高表达,阳性细胞比例占90%~100%;1例有HER2蛋白过表达和基因扩增;癌细胞Ki-67增殖指数为8%~32%,平均14%;9例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不同于普通类型的黏液癌,应正确认识和诊断这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黏液癌 微乳头状 病理学特征 免疫表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k-4蛋白在胰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付国庆 范林妮 +8 位作者 朱瑾 王璐 吕杨 刘一雄 何芙蓉 乔少谊 张磊 邵晨 王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肿瘤中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ibosomalS6 kinase 4,Rsk-4)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鼠抗人Rsk-4蛋白抗体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41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胰腺肿瘤(包括胰腺癌、实性假乳头... 目的探讨胰腺肿瘤中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ibosomalS6 kinase 4,Rsk-4)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鼠抗人Rsk-4蛋白抗体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41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胰腺肿瘤(包括胰腺癌、实性假乳头性肿瘤、胰岛细胞瘤等)标本中Rsk-4表达状况并重点分析了其中32例胰腺癌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Rsk-4表达阳性率为37.5%(12/32),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Rsk-4表达阳性率为0(0/14),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9);Rsk-4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P=0.014),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周围组织侵犯无关。在实性假乳头性肿瘤和胰岛细胞瘤中未见到Rsk-4表达。结论 Rsk-4蛋白在胰腺癌组织表达水平升高,提示Rsk-4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和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癌 Rsk-4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细胞癌中RSK4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付国庆 范林妮 +5 位作者 尹志勇 李培峰 刘一雄 朱瑾 张月华 王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检测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SK4)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70例RCC标本中RSK4蛋白的表达,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RSK4表达与患... 目的检测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SK4)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70例RCC标本中RSK4蛋白的表达,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RSK4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70例RCC标本中,39例为RSK4阳性表达,且不同病理类型的RSK4阳性表达水平不一。经统计学分析,RSK4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高Fuhrman分级(P<0.001)、高病理分期(P=0.006)及出现淋巴结转移(P=0.012)呈正相关;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RSK4阳性表达与RC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01)。结论 RSK4有助于不同类型RCC的鉴别诊断及其可以成为RCC的潜在的独立预后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肿瘤 RSK4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6例毛母质瘤临床回顾 被引量:36
19
作者 何弘 高天文 +3 位作者 李青 马福成 黄慧 黄高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9-80,共2页
回顾分析了146例毛母质瘤的临床资料,男女发病人数比为1∶2,10~20岁为发病高峰,头颈部为好发部位。术前诊断以包块待查(56%),皮脂腺囊肿(30%)多见。全部病例均采取单纯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以影细胞存在为准,术后随访无1例复发或恶变。
关键词 毛母质瘤 临床回顾 组织病理 少见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肾组织中HBx、MHBs^t 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0
20
作者 于艳 张静 +4 位作者 王汉民 陈威 洪柳 刘彦仿 刘宏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15-916,918,共3页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肾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及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MHBst)mRNA的表达,探讨HBx、MHBst在HBVGN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40例HBVGN患者的肾组织进行HBx、MHBst mRNA检...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肾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及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MHBst)mRNA的表达,探讨HBx、MHBst在HBVGN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40例HBVGN患者的肾组织进行HBx、MHBst mRNA检测。结果:HBVGN患者肾组织中存在HBx、MHBst mRNA,HBx、MHBst mRNA主要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内,少数肾小球上皮、内皮、系膜细胞的胞质内也有分布;肾小管上皮细胞内HBx、MHBst mRNA阳性率分别为82.5%(33/40)、80%(32/40),肾小球内HBx、MHBst mRNA阳性率分别为30%(12/40)、22.5%(9/40),HBx、MHBst mRNA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肾小球(P<0.01)。结论:在HBVGN肾组织,特别是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质存在HBx、MHBst mRNA的表达,提示HBV感染及其基因整合可能在HBVGN发生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BX 截短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