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疼痛原因的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毅 康福霞 +3 位作者 胡萍 田春娟 罗振娟 李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5期57-58,共2页
回顾分析76例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后发生明显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疼痛原因进行分类分析。在76例患者中,切口疼痛者52例(68.4%),腰背部疼痛者56例(73.7%),颈肩部疼痛者28例(36.8%),腹部疼痛者12例(15.8%)。后腹腔镜术后的疼痛可能... 回顾分析76例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后发生明显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疼痛原因进行分类分析。在76例患者中,切口疼痛者52例(68.4%),腰背部疼痛者56例(73.7%),颈肩部疼痛者28例(36.8%),腹部疼痛者12例(15.8%)。后腹腔镜术后的疼痛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可能减少疼痛的发生或减轻疼痛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外科 后腹腔镜 手术 疼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外科患儿腹腔镜围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晓亚 康福霞 +2 位作者 李静 罗振娟 苏靖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2B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患儿腹腔镜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行腹腔镜手术患儿67例,采用术前细致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监测、管道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67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术后24~...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患儿腹腔镜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行腹腔镜手术患儿67例,采用术前细致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监测、管道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67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术后24~48h下床活动,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前住院2~5d,平均4d,术后3~5d出院,平均3.5d。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治疗某些泌尿外科疾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佳的优点;高质量的术前、术后护理是平稳渡过围术期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小儿 泌尿外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裸鼠建立人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细胞系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鹏飞 师长宏 +3 位作者 邵晨 施新猷 邵国兴 王中琨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 建立人泌尿系肿瘤无限细胞系 ,为泌尿系肿瘤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 无菌取下肿瘤标本后 ,将标本剪成大小约 1 0mm3的组织块 ,在裸鼠右后肢皮下包埋 ,当皮下肿瘤块发生明显增殖并长到一定程度后 ,再行裸鼠体内传代两次 ,最后取... 目的 建立人泌尿系肿瘤无限细胞系 ,为泌尿系肿瘤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 无菌取下肿瘤标本后 ,将标本剪成大小约 1 0mm3的组织块 ,在裸鼠右后肢皮下包埋 ,当皮下肿瘤块发生明显增殖并长到一定程度后 ,再行裸鼠体内传代两次 ,最后取下组织块进行原代培养。培养细胞传代超过 2 0代后按建系标准[2 ] 进行检测。结果 共取 40例标本 ,裸鼠体内传代F1代成功 6例 ,F3代成功 3例 ,该 3例标本行原代培养后建成 3个无限细胞系 :人肾透明细胞癌RCC 9863,人膀胱癌BC 6,人前列腺癌PC 981 0 6,全部细胞传代 1年以上 ,生长稳定 ,传代周期固定 ,其形态结构 ,分化程度与原发瘤保持一致 ,染色体形态仍为人类核型。结论 裸鼠肿瘤皮下种植法是泌尿系肿瘤建系的一个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鼠 皮下 泌尿系肿瘤 组织块 体内 标本 瘤细胞 传代 建系 下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切除术(附36例报告) 被引量:11
4
作者 金雷 张楠 +6 位作者 翟振波 于磊 武国军 秦卫军 邵晨 王禾 袁建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9-601,共3页
目的比较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切除术(A组),并与同期29例开放手术病例(B组)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肠功... 目的比较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切除术(A组),并与同期29例开放手术病例(B组)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止痛剂使用量和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患者进行4~3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的生存率、膀胱肿瘤复发情况等。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无死亡病例,A组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A组手术时间(156±28min)略长于B组(138±19 min,P<0.05),而术中出血量(120±30ml)、术后止痛药物用量(38.6±15.1mg)均少于B组(分别为180±29ml、50.9±19.7mg,P<0.05)。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6.7±8.2、37.2±7.2h)、术后住院天数(8.7±1.3、9.2±1.8d)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4~36个月,两组术后膀胱癌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切除标本完全、恢复快、符合肿瘤根治外科学原则等优点,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肾输尿管全切除术 移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导尿管牵引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康福霞 曳凤黎 +3 位作者 郭于陕 孟俊华 吴东娟 赵雅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4期13-14,共2页
目的 探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尿管持续牵引的适宜时间,以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方法 将120例住院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持续牵引 24.12和8h。结果 随牵引时间的缩短,术后24h内膀胱痉挛发生次数明显降低(P... 目的 探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尿管持续牵引的适宜时间,以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方法 将120例住院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持续牵引 24.12和8h。结果 随牵引时间的缩短,术后24h内膀胱痉挛发生次数明显降低(P<0.01),身体不适感明显减少(P<0.01).而前列腺术后膀胱持续冲洗的天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前列腺摘除术后导尿管牵引 8 h即可达到止血的目的,且膀胱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舒适感增加,肛门排气时间提前,住院天数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 牵引时间 导尿管 前列腺增生症 B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后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护理 被引量:7
6
作者 赵毅 康福霞 +2 位作者 李艳 谢巧丽 罗振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0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腹腔镜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谐波显像在输尿管结石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定章 朱永胜 +3 位作者 周晓东 郑敏娟 石晶 郭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727-1728,共2页
目的 探讨组织谐波显像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69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基波显像和组织谐波显像对比观察。结果 组织谐波显像对输尿管内液区及结石病灶的边缘显示清晰 ,优于基波显像。结论 组织谐波显像能明显提高图像质... 目的 探讨组织谐波显像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69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基波显像和组织谐波显像对比观察。结果 组织谐波显像对输尿管内液区及结石病灶的边缘显示清晰 ,优于基波显像。结论 组织谐波显像能明显提高图像质量 ,使输尿管结石的阳性显示率和准确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波 组织谐波显像 输尿管结石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损伤的早期救治体会 被引量:4
8
作者 郝璐 王少波 +1 位作者 张运涛 宋祖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89-490,共2页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损伤的急诊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结果 8例后尿道部分断裂患者可顺利插入尿管,行单纯留置尿管2周,并进行常规尿道扩张后可正常排尿;41例尿道完全断裂...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损伤的急诊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结果 8例后尿道部分断裂患者可顺利插入尿管,行单纯留置尿管2周,并进行常规尿道扩张后可正常排尿;41例尿道完全断裂、生命体征平稳者,行尿道会师牵引1周,保留尿管4周,拔管后常规扩张尿道,32例排尿正常,9例尿线细,均予定期扩张尿道治愈;16例合并其他严重脏器损伤,且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行单纯膀胱造瘘术.术后4-8个月行Ⅱ期尿道手术;5例患者阳痿。结论 早期行单纯尿道会师牵引是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可以避免部分患者再次尿道手术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后尿道损伤 早期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支架持续尿道扩张法在后尿道断裂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欣 王禾 +4 位作者 刘贺亮 袁建林 张波 秦卫军 杨力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1期904-905,共2页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治疗新方法.方法对15例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患者行尿道会师牵引,术后3~4周,尿道内置入3根8~10F硅胶管及1根4F输尿管导管,持续尿道扩张3个月.结果治愈9例,良好5例.结论双支架持续尿道扩张法治疗骨盆骨折后尿...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治疗新方法.方法对15例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患者行尿道会师牵引,术后3~4周,尿道内置入3根8~10F硅胶管及1根4F输尿管导管,持续尿道扩张3个月.结果治愈9例,良好5例.结论双支架持续尿道扩张法治疗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断裂 骨盆骨折 双支架持续尿道扩张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式导尿管床头牵引架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康福霞 孟俊华 +3 位作者 郭于陕 曳风黎 吴东娟 赵雅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5期66-66,共1页
泌尿外科的前列腺及尿道手术后,常需要留置气囊导尿管,并行尿管持续牵引,以达到压迫止血及防止尿道瘢痕挛缩的作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导尿管牵引装置,临床均采用临时措施,十分不便和不美观.
关键词 可调式导尿管床头牵引架 研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尿道下裂Ⅰ期成形术围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毅 康福霞 +2 位作者 田春娟 胡萍 吴东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09B期61-62,共2页
尿道下裂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阴茎腹侧的尿道沟未能完全闭合,导致尿道开口于阴茎腹侧或阴襄会阴等异常部位,是男性儿童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约为1/300.因该病对患儿的生活及成年后的心理均可造成不良影响。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儿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早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智斌 张更 +7 位作者 刘克普 阮东丽 高龙 王会龙 郑文峰 马帅军 秦卫军 袁建林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86-391,共6页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早期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6年9月西京医院实施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并规律随访的1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受者和亲属...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早期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6年9月西京医院实施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并规律随访的1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受者和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的一般情况。观察MDROs感染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病程、并发症、感染部位、病原学种类,总结患者的治疗方法与预后情况。结果 DCD肾移植受者和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的MDROs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和2%,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分别为13%和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移植肾丢失发生率分别为8%和2%,病死率分别为5%和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1例DCD肾移植术后发生MDROs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泌尿系统(6例),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4例)。所有感染患者均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适当抗生素,足量、足疗程治疗。预后良好8例,移植肾切除1例,死亡2例。结论 DCD肾移植早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较亲属活体供肾移植高。严格筛选供体,早期发现、密切监测、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减少MDROs的发生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多重耐药菌 感染 大肠埃希菌 泌尿系统 移植肾感染 肺部感染 菌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体亚低温状态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克普 张更 +5 位作者 李智斌 阮东丽 高龙 王会龙 郑文峰 袁建林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供体亚低温状态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早期肾功能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6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体根据处理方式随机分为常温组(体温36.5~37.5℃,19例)和亚低温组(体温34.0~35.0℃,17例)。对应供体分组的肾移植受体... 目的探讨供体亚低温状态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早期肾功能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6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体根据处理方式随机分为常温组(体温36.5~37.5℃,19例)和亚低温组(体温34.0~35.0℃,17例)。对应供体分组的肾移植受体包括常温组(38例)和亚低温组(34例)。比较两组供体、受体的围手术期情况和两组受体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包括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和原发性无功能(PNF)发生率。结果两组供体围手术期的尿量、血清肌酐(Scr)、收缩压、血氧饱和度、热缺血时间和冷缺血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受体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血糖、术中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受体术后DGF发生率分别为6%和24%,两组受体DGF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3,P=0.036)。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受体术后PNF发生率均为3%,两组受体PNF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结论供体亚低温状态可以显著降低受体DGF的发生率,对PNF的发生率则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肾移植 亚低温 常温 移植物延迟恢复 治疗性低体温 原发性无功能 尿量 热缺血时间 冷缺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慢性腹泻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智斌 张更 +5 位作者 刘克普 阮东丽 马帅军 杨晓剑 秦卫军 袁建林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慢性腹泻的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西京医院泌尿外科实施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并规律随访的353例患者中发生慢性腹泻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肾移植术后慢性腹泻的发生情况(发生率、发生时间、病...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慢性腹泻的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西京医院泌尿外科实施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并规律随访的353例患者中发生慢性腹泻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肾移植术后慢性腹泻的发生情况(发生率、发生时间、病程、并发症),记录慢性腹泻患者的一般状况与辅助检查指标变化(体重指数、贫血情况、辅助检查指标),以及患者的治疗经过与预后。结果 353例肾移植患者中15例(4.2%)发生慢性腹泻,给予积极对症、病因治疗的时间为(15±7)d,腹泻期间死亡2例(分别死于消化道出血和严重低钾血症猝死),其余患者的腹泻均治愈。13例患者随访期间预后良好5例,死亡2例(均死于肺部感染),移植肾失功5例,移植肾功能不全1例。结论肾移植术后慢性腹泻病因复杂,应积极对症、病因治疗,合并严重并发症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慢性腹泻 免疫抑制剂 诊断 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肺部感染评分系统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智斌 张更 +4 位作者 马帅军 刘克普 阮东丽 秦卫军 袁建林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比较PSI、CURB-65以及SMART-COP评分系统用于评估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西京医院收治的71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重症感染组27例、非重症感染组44例。... 目的比较PSI、CURB-65以及SMART-COP评分系统用于评估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西京医院收治的71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重症感染组27例、非重症感染组44例。根据3种评分系统的危险分层标准将患者分成低危组和中、高危组。比较3种评分系统的不同危险分组患者的病死率、呼吸机使用率、重症监护室(ICU)入住率和住院时间。比较重症感染组与非重症感染组在3种评分系统中的得分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3种评分系统预测患者肺部感染病死率的效能。结果在3种评分系统中,中、高危组患者的病死率、呼吸机使用率、ICU入住率较低危组明显升高(均为P<0.05),所有中、高危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均长于低危组(均为P<0.05)。重症感染组的PSI、CURB-65、SMART-COP评分的得分均明显高于非重症感染组(均为P<0.05)。PSI、CURB-65和SMART-COP评分评估死亡的最佳截点值分别为75分、1.5分和3.5分,其预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死率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9、0.890、0.909,0.857、0.772、0.844,0.929、0.860、0.941。结论 PSI、CURB-65及SMART-COP评分均能反映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病死率,其中SMART-COP预测患者的病死率最准确,而PSI灵敏度高但操作复杂,CURB-65应用简单、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评分系统 PSI CURB-65 SMART-C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IgG3上游铰链区/p53四价功能域融合基因的构建及空间构象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栋 王禾 +6 位作者 武国军 药立波 季少平 刘新平 袁建林 康福霞 于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1-383,共3页
目的构建人IgG3上游铰链区/p53四价功能域融合基因,并进行空间构象的分析。方法利用递归PCR法,扩增人IgG3上游铰链区/p53四价功能域融合基因,并在融合基因5′端和3′端引入Sal I与Hind Ⅲ酶切位点。将融合基因克隆入pUC19载体中,经... 目的构建人IgG3上游铰链区/p53四价功能域融合基因,并进行空间构象的分析。方法利用递归PCR法,扩增人IgG3上游铰链区/p53四价功能域融合基因,并在融合基因5′端和3′端引入Sal I与Hind Ⅲ酶切位点。将融合基因克隆入pUC19载体中,经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证实后,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空间构象分析。结果人IgG3上游铰链区/p53四价功能域融合基因,经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其大小及核苷酸序列正确,与设计完全一致。计算机软件分析显示,融合基因表达产物可自动装配成四聚体,并具有4条柔性好的长多肽,可确保与其融合的其他基因片段空间构象的独立性。结论人IgG3上游铰链区/p53四价功能域融合基因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制多价抗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四价功能域 IGG3 铰链区 融合基因 递归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590-5p通过靶向抑制YAP1的表达抑制A375恶性黑素瘤细胞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丽娟 史圣甲 +4 位作者 周艳 穆欣 韩丹 葛睿 牟宽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6-330,336,共6页
目的探索miR-590-5p在A375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A375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A375细胞与人正常黑素细胞中miR-590-5p的表达水平;应用TranswellTM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miR-590-5p对A375细胞... 目的探索miR-590-5p在A375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A375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A375细胞与人正常黑素细胞中miR-590-5p的表达水平;应用TranswellTM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miR-590-5p对A375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明确yes相关蛋白(YAP1)是否为miR-590-5p的直接靶分子;应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miR-590-5p对YAP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miR-590-5p在A375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黑素细胞;与对照(miR-590-5p-NC)组相比,miR-590-5p mimcs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受到显著抑制;YAP1为miR-590-5p的直接靶分子;与miR-590-5p-NC组相比,miR-590-5p mimcs组细胞中YA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受到抑制。结论 miR-590-5p在A375细胞中低表达,并通过靶向抑制YAP1的表达调控A375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590-5p YAP1 侵袭 迁移 恶性黑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与PSA单链抗体复合探针对前列腺癌的靶向显像和治疗 被引量:7
18
作者 韩月东 崔大祥 +7 位作者 宦怡 李智铭 刘贺亮 宋华 刘彬 杜彤 高峰 贺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06-411,共6页
目的:研究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与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rostate cancer specific antigen,PSA)单链抗体片段结合的复合纳米探针作为前列腺癌核磁共振靶向显像剂与治疗剂的可行性。方法:荧光磁性纳米粒子(FMCNPs)与前列腺癌特异性单链抗体片... 目的:研究荧光磁性纳米粒子与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rostate cancer specific antigen,PSA)单链抗体片段结合的复合纳米探针作为前列腺癌核磁共振靶向显像剂与治疗剂的可行性。方法:荧光磁性纳米粒子(FMCNPs)与前列腺癌特异性单链抗体片段(ScFv)桥联制备成复合纳米探针(FMCNPs-ScFv),应用高分辨电镜、荧光光谱仪与磁强度计进行鉴定。将FMCNPs-ScFv与前列腺癌LNCaP细胞共培养,观察其进入癌细胞的靶向性;采用MTT法评价复合纳米探针的细胞毒性。建立裸鼠前列腺癌细胞移植模型,进行免疫组化和病理学鉴定;荷前列腺癌裸鼠尾静脉注射复合纳米探针,采用荧光成像系统观察纳米探针在裸鼠体内的分布消除过程;利用核磁共振观察复合纳米探针肿瘤靶向显像效果;给予体外磁场照射(100W功率)30min,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成功制备复合纳米探针FMCNPs-ScFv;细胞培养实验显示复合纳米探针能够进入前列腺癌细胞质;在显像浓度范围内复合纳米探针细胞毒性很低,不影响细胞增殖。成功制备裸鼠前列腺癌模型。荧光成像系统显示复合纳米探针快速地在裸鼠各重要器官分布,并逐渐集中于肿瘤部位;核磁共振显示纳米探针在24h内能够清晰显示前列腺癌图像;体外磁场照射4d后,注射复合纳米探针的裸鼠肿瘤组织生长显著慢于对照裸鼠的肿瘤组织(P<0.05)。结论:制备的复合纳米探针FMCNPs-ScFv能有效地靶向前列腺癌组织,可用于前列腺癌的核磁共振成像,也能用于体外磁场作用下的肿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荧光磁性纳米粒子 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单链抗体 纳米探针 核磁共振成像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SDF-1、ICAM-1表达与肾小管坏死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帅军 张更 +5 位作者 曹志强 刘克普 李智斌 阮东丽 杨晓剑 袁建林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4年第5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肾小管坏死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手术组、假手术组两组,每组各30只。根据手术后检测时间不同,每组再分为6个不同时段的亚组(...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肾小管坏死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手术组、假手术组两组,每组各30只。根据手术后检测时间不同,每组再分为6个不同时段的亚组(1、6、12、24、48、72 h组),每个亚组有5只大鼠。手术组建立大鼠肾IRI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予游离双侧肾动脉后缝合切口。检测各个时间点肾功能、肾小管坏死评分及肾脏组织SDF-1、ICAM-1表达变化。对手术组大鼠肾组织SDF-1、ICAM-1表达与肾功能和肾小管坏死评分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手术组术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较术前及相应时间段假手术亚组明显升高(均为P<0.05),且于术后12 h显著升高,高峰期在术后48 h。手术组肾小管坏死评分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均为P<0.05);肾小管坏死评分最高在手术48 h组(P<0.05)。与手术1 h组比较,手术6 h组大鼠肾组织SDF-1、ICAM-1表达开始明显增多(均为P<0.05);手术后48 h达高峰,于手术后72 h开始下降。手术组的肾组织SDF-1、ICAM-1表达与术后各时间段BUN、Scr、肾小管坏死评分呈正相关(r=0.614、0.662、0.751;0.640、0.703、0.785;均为P<0.05)。结论当大鼠肾组织发生IRI时,SDF-1、ICAM-1表达上调,BUN、Scr升高,肾小管坏死评分升高,而且SDF-1、ICAM-1的表达与BUN、Scr、肾小管坏死评分呈正相关,提示SDF-1、ICAM-1表达增高程度可以作为反映肾IRI后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缺血-再灌注损伤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油乳对膀胱癌细胞系BIU-87坏死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晓武 王禾 +3 位作者 秦卫军 李欣 刘涛 樊春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3期163-164,F003,共3页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对膀胱癌BIU 87细胞坏死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鸦胆子油乳加入体外培养的BIU 87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与坏死比例、并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MMP)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色素...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对膀胱癌BIU 87细胞坏死与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鸦胆子油乳加入体外培养的BIU 87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与坏死比例、并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MMP)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色素C分布。结果高浓度鸦胆子油乳作用 4h后 ,肿瘤细胞MMP明显降低 ,2 4h后多数细胞发生坏死 ,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低浓度鸦胆子油乳作用 6h后 ,诱导细胞色素C释放 ,2 4h后可见典型的凋亡现象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鸦胆子油乳高浓度主要诱导肿瘤细胞坏死 ,低浓度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 膀胱肿瘤 坏死 凋亡 线粒体 细胞色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