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37
1
作者 马显杰 鲁开化 艾玉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1-84,共4页
在23例成人新鲜标本和20,例儿童固定标本上,对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的解剖特点与胸肩峰动脉、胸廓内动脉的穿支吻合情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可以跨轴型皮瓣供区设计一个新的、较各个轴型皮瓣大的皮瓣,并对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的手术... 在23例成人新鲜标本和20,例儿童固定标本上,对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的解剖特点与胸肩峰动脉、胸廓内动脉的穿支吻合情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可以跨轴型皮瓣供区设计一个新的、较各个轴型皮瓣大的皮瓣,并对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的手术设计及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向临床医生提出了建议。颈横动脉一般起自甲状颈干,从起点到斜方肌前缘称为颈横动脉颈段。颈横动脉颈段在胸锁关节旁开6.0cm(儿童3.0cm),锁骨上2.0cm(儿童2.0cm)恒定发出一外径为1.1mm(儿童0.9mm)的直接皮肤动脉,向外、向下行走进入锁骨上、下区皮肤,并与胸肩峰动脉皮支、胸廓内动脉的第2、3穿支有丰富的吻合。此皮瓣的回流静脉有颈横静脉、颈前静脉、颈外静脉。尤其后两者恒定且外径大,在2.5~3.0mm间。皮瓣的感觉神经有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的分支。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的设计:后界:斜方肌前缘到肩峰水平;外侧界:自肩峰并沿腋前线向下设计;内侧界:胸骨中线:下界:第2肋间甚至乳头上方水平,皮瓣最大面积18×20cm。蒂部在胸锁乳突肌外缘及锁骨中点上1.8cm(儿童1.5cm)处。可带皮肤蒂、皮下蒂旋转,也可作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横动脉 皮瓣 颈部 胸部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唇裂术后唇鼻畸形的美容整形术 被引量:3
2
作者 潘宝华 艾玉峰 +1 位作者 韩岩 夏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讨双侧唇裂继发畸形美容整形术的技术改进。方法 :采用两侧红唇上缘的小三角瓣插入到原人中的下方来延长上唇 ,及利用 2种方案修复鼻畸形。结果 :双侧唇裂术后唇鼻畸形Ⅱ期美容整形术12例均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手术效果。结论 :此... 目的 :探讨双侧唇裂继发畸形美容整形术的技术改进。方法 :采用两侧红唇上缘的小三角瓣插入到原人中的下方来延长上唇 ,及利用 2种方案修复鼻畸形。结果 :双侧唇裂术后唇鼻畸形Ⅱ期美容整形术12例均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手术效果。结论 :此方法在唇峰重建、唇珠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唇裂 下三角瓣 继发畸形 鼻翼软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对烫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作用的一氧化氮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亚玲 林树新 +2 位作者 徐明达 陈璧 张世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79-1382,共4页
目的 :观察红景天、一氧化氮 (NO)、血红蛋白 (HB)对兔烫伤早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ultipleor 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的作用 ,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 :动物分假烫组 (SB) ,烫伤组 (B) ,口服红景天对照组 (R) ,烫伤红景天治... 目的 :观察红景天、一氧化氮 (NO)、血红蛋白 (HB)对兔烫伤早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ultipleor 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的作用 ,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 :动物分假烫组 (SB) ,烫伤组 (B) ,口服红景天对照组 (R) ,烫伤红景天治疗组 (BR)。检测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 ;测定肺泡灌洗液蛋白及血浆总蛋白 ,计算肺通透指数 ;测定反映心、肺、肝、肾、血液功能的一系列指标。用Griess法测定血清、肺泡灌洗液中NO含量。测定血清中HB含量。结果 :①B组烫伤后 4 8h(B48h)肌酸磷酸激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均明显上升 ,达到MODS标准 ,肺功能下降 ,心脏指数减低 ,动物发生MODS。B48h动物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NO含量均明显多于SB组。②BR组烫伤 4 8h(BR48h)后动物心脏指数、心肌酶、尿素氮明显高于或低于B48h组 ,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NO含量均明显多于B48h组。③B组烫伤后即刻 (B0h)血清中HB含量明显高于SB组及B48h组、BR48h组 ,NO含量反之 ;BR组烫伤后即刻(BR0h)血清中HB含量明显高于R组及BR48h组 ,NO含量反之。结论 :①动物烫伤即刻血清中NO含量显著减少 ,其清除剂HB含量显著增高。②红景天促使烫伤动物NO含量增高 ,增加器官血灌流量 ,可能是其防止MODS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多器官功能衰竭 红景天 一氧化氮 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c-myc和c-fos表达及胶原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毋巨龙 李荟元 李世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4-596,共3页
目的 了解TGF β1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癌基因c myc和c fos的表达及胶原分泌的影响 ,探讨瘢痕增生机制。方法 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 6例标本 ,通过细胞培养研究了TGF β1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癌基因c myc和c fos的表达 (免疫组织... 目的 了解TGF β1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癌基因c myc和c fos的表达及胶原分泌的影响 ,探讨瘢痕增生机制。方法 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 6例标本 ,通过细胞培养研究了TGF β1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癌基因c myc和c fos的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 )及胶原分泌 ( 3 H 脯氨酸法 )的影响。结果 TGF β1可显著提高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癌基因c myc和c fos的表达 ,图像分析结果面密度 (c myc :0 0 6 87± 0 0 0 72vs 0 0 14 1± 0 0 0 16 ,P <0 0 1;c fos :0 0 5 2 9± 0 0 0 48vs 0 0 2 2 3± 0 0 0 2 1,P <0 0 1) ;平均灰度 (c myc :3340± 46 2vs 112 0± 2 32 ,P <0 0 1;c fos :14 0 2± 2 86vs 6 0 5± 79,P <0 0 1) ;积分吸光度 [c myc :2 .0± 0 3vs-( 1.5± 0 2 ) ,P <0 0 1;c fos :3.3± 0 4vs -( 1.3± 0 1) ,P <0 0 1]等指标经统计学处理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TGF β1可促使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胶原率提高 2 0倍 (P <0 0 1)。结论 TGF β1可能是通过癌基因c myc和c fos的表达而促进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分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癌基因 胶原 TGF-β1 C-MYC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后遗畸形整复方法的进展(附1579例治疗方法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鲁开化 汪良能 +2 位作者 罗锦辉 艾玉峰 郭树忠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48-449,共2页
32年来,烧伤后畸形病人在我科住院病人中占床位数的50%左右。由于畸形累及部位广泛,常严重影响容貌及功能,且病变周围条件差,故常较先天性畸形或一般外伤后畸形的治疗难度大,一直是整形外科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科自1957年以来共收治各... 32年来,烧伤后畸形病人在我科住院病人中占床位数的50%左右。由于畸形累及部位广泛,常严重影响容貌及功能,且病变周围条件差,故常较先天性畸形或一般外伤后畸形的治疗难度大,一直是整形外科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科自1957年以来共收治各种烧(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整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思维之思辩——从中国学者从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想到的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景敏 王静 《医学与哲学》 1999年第5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 反思 诺贝尔医学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供血的轴型皮瓣成活机理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马显杰 鲁开化 艾玉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1-93,共3页
为给跨区供血的轴型皮瓣存活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在兔侧胸、腹部设计了1个包括胸外侧动脉和胸背动脉的皮瓣(11cm×15cm),并进行了美蓝染色实验、乳胶灌注实验、不同时期皮瓣内吻合支管径的测量、ECT照像定量观察皮瓣上各点的血流量,... 为给跨区供血的轴型皮瓣存活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在兔侧胸、腹部设计了1个包括胸外侧动脉和胸背动脉的皮瓣(11cm×15cm),并进行了美蓝染色实验、乳胶灌注实验、不同时期皮瓣内吻合支管径的测量、ECT照像定量观察皮瓣上各点的血流量,同时观察了皮瓣的活力。实验证明,跨轴型皮瓣血管供区设计的皮瓣的解剖基础为血管间的吻合支,血液通过血管间的吻合,从1个血管供区到达另一血管供区。皮瓣形成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吻合支口径变粗。 1988年以来我们在颈胸部设计跨区供血皮瓣共33例,均存活良好。本实验为该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只要两轴型血管间有充分的吻合,即可设计跨区供血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供血 皮瓣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聚羟基丁酯(PHB)的细胞相容性实验研究
8
作者 袁文周 艾玉峰 +4 位作者 熊猛 夏文森 张琳西 董兆麟 杨清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3年第1期42-46,共5页
探索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新型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酯(PHB)的细胞相容性,为组织人工血管的构建寻找理想的支架材料。将组织块法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种植在PHB膜片和PHB三维微孔支架上,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粘附和生长情况,用MTT... 探索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新型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酯(PHB)的细胞相容性,为组织人工血管的构建寻找理想的支架材料。将组织块法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种植在PHB膜片和PHB三维微孔支架上,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粘附和生长情况,用MTT法测定细胞粘附率和细胞增殖指数,复合培养7d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周期、DNA指数。结果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在PHB膜片上粘附率为77%,细胞增殖符合细胞的生长曲线,在PHB三维微孔支架上生长情况良好,并被证实为二倍体细胞。结论是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聚羟基丁酯(PHB)的细胞相容性较好,但细胞与材料间的粘附有待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血管平滑肌细胞 聚羟基丁酯 细胞相容性 组织工程 人工血管 可降解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作用对瘢痕增生影响的细胞学研究
9
作者 樊东力 李荟元 肖光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 观测水化作用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表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分层培养为研究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等方法 ,观测对表皮细胞水化处理后成纤维细胞形态、胶原合成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目的 观测水化作用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表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分层培养为研究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等方法 ,观测对表皮细胞水化处理后成纤维细胞形态、胶原合成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采用水化处理后 ,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TGF β1、TGF β(RI)和α SMactin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结论 通过对表皮细胞的水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作用 瘢痕 细胞学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