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家基层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抑郁障碍现况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黄非荣 王化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3288-3289,共2页
目的了解基层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抑郁障碍现患率及识别率。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自评量表、国际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等工具对基层综合医院门诊就诊者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基层综合医院抑郁症的现患率为18.0%,识别率... 目的了解基层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抑郁障碍现患率及识别率。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自评量表、国际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等工具对基层综合医院门诊就诊者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基层综合医院抑郁症的现患率为18.0%,识别率为20.8%。结论基层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抑郁障碍患病率较高,识别率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综合医院 现患率 识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对CUS大鼠抑郁样行为及IL-1β和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润珠 周翠红 +3 位作者 薛姗姗 王化宁 彭正午 张雅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U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对炎症因子IL-1β、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模型组(CUS),模型(CUS)+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U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对炎症因子IL-1β、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模型组(CUS),模型(CUS)+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连续14 d;模型组接受CUS造模,并且在造模结束后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连续14 d;模型+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在CUS造模结束后每天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天麻素(50、100或者200 mg/kg),持续14 d。随后,通过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在行为学检测结束后处死大鼠,通过ELISA检测海马和血清中IL-1β、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US)可以导致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包括糖水偏好减少(P<0.05)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0.01),CUS组大鼠海马及血浆的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2)一定剂量(100和200 mg/kg)天麻素干预可以缓解CUS大鼠的抑郁行为,CUS与CUS+GAS(M)组(P<0.05)以及CUS与CUS+GAS(H)组之间(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3)中高剂量的天麻素可以恢复CUS大鼠海马和血清的IL-1β、IL-6水平,CUS与CUS+GAS(M)组(P<0.05)以及CUS与CUS+GAS(H)组之间(P<0.05)的IL-1β、IL-6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天麻素可以缓解CUS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抑制CUS模型大鼠的IL-1β、IL-6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抑郁症 IL-1Β IL-6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应激障碍认知暴露疗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苏衡 王家同 +5 位作者 刘旭峰 马磊 吕静 阎其乐 肖利军 谭庆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暴露疗法对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疗效差别。方法:连续病例33名,分成门诊治疗组和住院治疗组,采用结构化的认知暴露疗法。疗效评定采用SCL-90、BDI、HAMD、STAI和HAMA。结果:在认知暴露治疗... 目的:探讨认知暴露疗法对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疗效差别。方法:连续病例33名,分成门诊治疗组和住院治疗组,采用结构化的认知暴露疗法。疗效评定采用SCL-90、BDI、HAMD、STAI和HAMA。结果:在认知暴露治疗前所有患者SCL-90总分及其各因子分、BDI、HAMD、STAI、HAMA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后得分:在治疗次数上,住院组显著高于门诊组,而量表评定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在治疗前后差值上门诊组和住院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结构化认知行为疗法对ASD患者有效,不脱离住院前生活环境和家人支持的门诊治疗可能更适用于AS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应激障碍 认知暴露疗法 临床应用 心理卫生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9”矿难幸存者心理状况初步调查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怀海 谭庆荣 +6 位作者 王志忠 成群青 王化宁 陈云春 王文 张瑞国 樊爱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32-432,434,共2页
关键词 矿难幸存者 PTSD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盐对双相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强 张樟进 +7 位作者 亢万虎 谭庆荣 高成阁 王崴 张风刚 陈策 张瑞国 马现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5-198,206,共5页
目的研究锂盐对双相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131例双相障碍患者分为非锂盐组(78例,未用过碳酸锂),锂盐组(53例,用过碳酸锂)。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变化。结果非锂盐组甲状... 目的研究锂盐对双相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131例双相障碍患者分为非锂盐组(78例,未用过碳酸锂),锂盐组(53例,用过碳酸锂)。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变化。结果非锂盐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率明显低于锂盐组(躁狂:6.3%vs.28.0%,P<0.05;双相抑郁:10.8%vs.32.1%,P<0.05)。非锂盐组中躁狂患者长病程(>60个月)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明显的相关性;躁狂患者血清TSH与病程呈正相关;双相抑郁患者T4水平降低与发作次数有关。锂盐组躁狂患者严重程度和发作次数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明显的相关性;双相抑郁患者T3水平降低与性别有关,TSH水平升高与长病程有关。结论双相障碍患者非锂盐组及锂盐组的双相障碍患者在流行病学及甲状腺功能减退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甲状腺素 促甲状腺素 甲状腺功能减退 锂盐 躁狂症 双相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罗西汀和西酞普兰对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不同预防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陈云春 谭庆荣 +3 位作者 王怀海 张瑞国 郭力 王化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7-421,共5页
利用急性强迫游泳(FST)以及单次延长的应激(single—prolonged stress,SPS)模型分别模拟急性应激障碍(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利用FST中不动时间作为应激障碍指标,评价两种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帕罗西汀或西酞普兰... 利用急性强迫游泳(FST)以及单次延长的应激(single—prolonged stress,SPS)模型分别模拟急性应激障碍(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利用FST中不动时间作为应激障碍指标,评价两种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帕罗西汀或西酞普兰对ASD和PTSD可能的预防作用。大鼠经过或不经过SPS处理(包括2h束缚,20min FST,休息15min后乙醚麻醉至意识丧失)后,每天通过饮用水给予不同剂量的帕罗西汀(20或40mg/kg)、西酞普兰(20或30mg/kg)或者正常进食水,连续14d后进行20min FST,计算该期限内每5min的不动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帕罗西汀和西酞普兰对动物行为的影响。SPS 14 d后大鼠的不动时间显著延长(0~5min:P〈0.05,vs正常大鼠;5~10min:P〈0.01,vs正常大鼠)。连续给予14 d 20mg/kg帕罗西汀显著缩短动物的不动时间(0~5、5~10和10~15mn:P〈0.05,vs SPS大鼠)。40mg/kg帕罗西汀以及20/30mg/kg西酞普兰显著缩短0~5min内的不动时间(P〈0.05,vs SPS大鼠),但对其余时间点的不动时间没有影响(P〉0.05,vs SPS大鼠),相反,40mg/kg帕罗西汀预处理还导致动物在15~20min内的不动时问显著延长。正常大鼠经过14d帕罗西汀或西酞普兰预处理后,0—5和5~10min的不动时间与饮用水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我们的实验结果提示较低l悔床剂量帕罗西汀和西酞普兰都可以用于预防ASD,较低剂量帕罗西汀预防PTSD的效果明显好于西酞普兰,同时我们的实验结果还提示对于ASD或PTSD的预防来说,增大抗抑郁药物的剂量,并不一定能取得期单的增加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西酞普兰 强迫游泳 单次延长应激 不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拉西酮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彭正午 薛昀赟 +4 位作者 白渊翰 张娅玲 孙润珠 王化宁 谭庆荣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64-566,共3页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诱导的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NGF诱导后的PC12细胞作为细胞模型,分为不同剂量齐拉西酮组(5μM、10μM、20μM、50μM)和对照组(含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诱导的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NGF诱导后的PC12细胞作为细胞模型,分为不同剂量齐拉西酮组(5μM、10μM、20μM、50μM)和对照组(含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分别培养24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PC12细胞活性,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ngle-regulated kinase,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仅20μM、10μM齐拉西酮组的PC12细胞活性分别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同样显示,仅10μM、20μM齐拉西酮组的pERK1/2的表达水平分别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μM齐拉西酮组与其它齐拉西酮组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证实了该结果。结论齐拉西酮能提高PC12细胞的活性,并上调pERK1/2的表达。提示齐拉西酮可能通过保护神经元活性发挥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齐拉西酮 PERK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对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新钊 谭庆荣 +5 位作者 王传跃 王怀海 刘晓军 陈云春 张瑞国 皇甫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7-191,共5页
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对鱼藤酮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可能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以NGF诱导后的PC12细胞作为细胞模型,采用鱼藤酮诱导细胞凋亡。用不同浓度奥氮平、氟哌啶醇预处理后,观察鱼藤酮对PC12细胞的作用,分别用噻唑蓝(MTT)法检... 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对鱼藤酮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可能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以NGF诱导后的PC12细胞作为细胞模型,采用鱼藤酮诱导细胞凋亡。用不同浓度奥氮平、氟哌啶醇预处理后,观察鱼藤酮对PC12细胞的作用,分别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并对二者的结果进行比较。鱼藤酮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杀死PC12细胞。鱼藤酮(6μmol/L)作用后,奥氮平(50μmol/L)组预处理48h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无药物预处理)(P<0.05);鱼藤酮(4、6、8μmol/L)作用后,氟哌啶醇组(20、40、60μmol/L)的细胞活力均低于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氟哌啶醇(20μmol/L)组、奥氮平(50μmol/L)组、空白对照组(无药物预处理以及鱼藤酮处理)的细胞凋亡率依次为(32.2±1.3)%、(42.1±1.0)%、(14.0±1.0)%和(1.3±0.3)%。Hoechst33342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每个视野多见凋亡细胞,细胞核裂解为碎块,氟哌啶醇组更明显;奥氮平组凋亡细胞数量较氟哌啶醇组及对照组为少。结果提示奥氮平对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奥氮平和氟哌啶醇在精神分裂症病人应用中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部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奥氮平 鱼藤酮 凋亡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与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马现仓 高成阁 +4 位作者 谭庆荣 许秀峰 储兆虎 张明廉 于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3-536,543,共5页
目的评价安非他酮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氟西汀平行对照、剂量固定的多中心研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总分减分值作为主要疗效指标,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生命体征和... 目的评价安非他酮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氟西汀平行对照、剂量固定的多中心研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总分减分值作为主要疗效指标,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生命体征和体格检查等观察药物的安全性。结果共收集意向性治疗(ITT)抑郁症患者228例,符合方案患者(PP)208例。根据PP样本,治疗6周后,安非他酮组和氟西汀组HAMD17总分减分值分别为(14.27±6.21)分及(14.86±6.09)分,与基线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安非他酮组在有效率、临床治愈率及CGI、HAMA评分上与氟西汀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TT结果与PP相似。两组不良反应的症状和发生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安全性以及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的疗效均与盐酸氟西汀相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 抑郁症 疗效 安全性 氟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游泳大鼠脑内信号分子ERK1/2磷酸化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晓军 谭庆荣 +6 位作者 王百忍 段晓莉 王新钊 张瑞国 陈云春 宋乐 皇甫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5-140,共6页
通过观察强迫游泳时大鼠脑内不同核团内ERK1/2磷酸化水平变化,探讨与负性心理应激有关的脑内环路。将大鼠置于高60cm、水深约30cm的玻璃缸内,先预游15min,24h后进行5min的强迫游泳,观察大鼠游泳过程中的不动时间。游泳完毕后将大鼠灌流... 通过观察强迫游泳时大鼠脑内不同核团内ERK1/2磷酸化水平变化,探讨与负性心理应激有关的脑内环路。将大鼠置于高60cm、水深约30cm的玻璃缸内,先预游15min,24h后进行5min的强迫游泳,观察大鼠游泳过程中的不动时间。游泳完毕后将大鼠灌流处死,对全脑组织进行磷酸化ERK1/2(pERK1/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其与酪氨酸羟化酶(TH)在部分核团内的免疫荧光双标细胞。强迫游泳后前额叶皮质、外侧隔区、下丘脑室旁核、海马CA13区、杏仁内侧亚核和皮质亚核、孤束核等脑区/核团中pERK1/2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而杏仁中央亚核、下丘脑视上核内的磷酸化ERK1/2蛋白水平下降,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免疫荧光双标结果表明,孤束核内部分pERK1/2阳性细胞呈TH免疫反应阳性。上述结果表明,以上脑区/核团内的神经元可能和负性心理应激的中枢调控有关,ERK1/2信号通路参与了其调控过程。此外,孤束核中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可能参与了心理应激的脑内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游泳 心理应激 抑郁症 PERK1/2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荧光双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经腹会阴切除术患者家属精神健康状况的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樊爱珍 强小玲 +2 位作者 张华 张娱 段小倩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5期17-18,共2页
目的评估直肠癌经腹会阴切除术患者家属精神健康状况,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4例直肠癌经腹会阴切除术患者家属于患者术后3 d进行精神健康状况评定,采用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汉密尔顿评定量表(Hamilton rating s... 目的评估直肠癌经腹会阴切除术患者家属精神健康状况,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4例直肠癌经腹会阴切除术患者家属于患者术后3 d进行精神健康状况评定,采用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汉密尔顿评定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anxiety,HAMD、HAMA)。结果直肠癌经腹会阴切除术患者家属各项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结论直肠癌经腹会阴切除术患者家属存在较为明显的心境障碍,需要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经腹会阴切除术 患者家属 精神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罗西汀对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正午 薛芬 +3 位作者 席敏 王化宁 乔昱婷 谭庆荣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海马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4个研究组和对照组(sham组)。研究组细胞分别直接给予终浓度为5、10、20和50μmoL/L剂量的帕罗西汀,处理24或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原代培养海马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4个研究组和对照组(sham组)。研究组细胞分别直接给予终浓度为5、10、20和50μmoL/L剂量的帕罗西汀,处理24或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星型胶质细胞活性,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ged extracellular single-regulated kinase,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 48 h后各组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力、BrdU阳性细胞数量以及pERK1/2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10μmoL/L帕罗西汀组的上述3个指标均高于其他剂量组和对照组(P<0.01);而50μmoL/L帕罗西汀组细胞活力均低于其他组(P<0.01)。5、10和20μmoL/L帕罗西汀组作用24或48 h后,细胞活力、BrdU阳性细胞数量以及pERK1/2的表达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帕罗西汀能够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而且这种作用可能与ER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星形胶质细胞 增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可改善脓毒症大鼠的急性认知功能损害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李娜 王文 +5 位作者 谭庆荣 杜可军 信玉昌 董海龙 尚磊 侯立朝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在脓毒症大鼠模型中对急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8或16 mg/kg)的方法,形成大鼠的脓毒症模型,并通过Morris水迷宫训练测试其空间学习能力。UTI治疗组在大鼠腹腔注射LPS 16 m...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在脓毒症大鼠模型中对急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8或16 mg/kg)的方法,形成大鼠的脓毒症模型,并通过Morris水迷宫训练测试其空间学习能力。UTI治疗组在大鼠腹腔注射LPS 16 mg/kg后30 min给予UTI,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其空间学习能力。结果:腹腔注射高剂量(16 mg/kg)LPS后4 h和7 h,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明显受损,注射低剂量(8 mg/kg)LPS的大鼠,其空间学习能力没有明显影响;给予低剂量(50 kU/kg)和高剂量(200 kU/kg)的UTI,可以改善LPS引起的急性认知功能损害。结论:结果表明,早期UTI治疗可以改善大鼠的脓毒症性认知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认知 乌司他丁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与舍曲林改善CUMS大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比较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磊 陈怡环 +2 位作者 杨帆 彭正午 谭庆荣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比较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和舍曲林处理对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 目的:比较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和舍曲林处理对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UMS组、CUMS+rTMS组以及CUMS+舍曲林组,每组8只。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及旷场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并以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内源性大麻素I型受体(cannabinoid type 1 receptor,CB1R)的表达。结果:CUMS组糖水偏好值、水平活动度、中央活动次数以及CB1R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UMS+rTMS组和CUMS+舍曲林组,而CUMS+rTMS组和CUMS+舍曲林组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CUMS组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大于其它三组,而CUMS+rTMS组和CUMS+舍曲林组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rTMS与舍曲林均能改善CUMS大鼠的焦虑抑郁样行为,二者的改善作用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海马CB1R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 舍曲林 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模型 内源性大麻素I型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医学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15
作者 谭庆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总结"十一五"以来国内外及我军精神医学的进展,提出"十二五"我军精神医学学科专业发展设想。方法检索"十一五"以来国内外有关精神医学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十一五"以来,精神卫生... 目的总结"十一五"以来国内外及我军精神医学的进展,提出"十二五"我军精神医学学科专业发展设想。方法检索"十一五"以来国内外有关精神医学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十一五"以来,精神卫生工作及相关研究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及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在精神卫生服务、流行病学研究、网络精神医学、精神疾病病因学与病理机制研究、治疗学研究、应激障碍相关研究、综合医院的精神卫生等方面均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我军精神分裂症等重型精神疾病的发生率有所下降,官兵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患病率呈增高趋势。我军精神卫生工作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建制及人员编制调整的影响,仍存在精神专科高技术人才缺乏、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等问题。结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变化对精神卫生服务产生了新的需求。今后的研究热点仍会集中在生物精神病学、精神疾病治疗学、社会精神病学以及心理学发展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流行病学 军事精神病学 应激障碍 创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奥氮平致肥胖患者体重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樊爱珍 王怀海 张瑞国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对体重影响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单用奥氮平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精神病护理,干预组增加预防肥胖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在入院后第1、2、3、4、8、12、4...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对体重影响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单用奥氮平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精神病护理,干预组增加预防肥胖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在入院后第1、2、3、4、8、12、48周比较两组体重变化。结果干预组平均体重增加值第3周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加强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可以有效控制奥氮平治疗引起体重增加的问题,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肥胖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白质后索内P物质受体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其联系
17
作者 吴利平 王文 +3 位作者 李辉 张华 黄晨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70,共4页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技术,观察了大鼠脊髓白质后索内的P物质(SP)受体(SPR)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其联系。结果表明,脊髓白质后索内存在SPR阳性神经元,它们的胞体较小,常集中在两侧后索的中线上,呈三角形...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技术,观察了大鼠脊髓白质后索内的P物质(SP)受体(SPR)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其联系。结果表明,脊髓白质后索内存在SPR阳性神经元,它们的胞体较小,常集中在两侧后索的中线上,呈三角形、圆形和多极形;它们的短树突在胞体周围呈放射状,但向后索表面行走的树突较直,且可达脊髓表面;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这些SPR阳性神经元呈NeuN阳性,但GFAP呈阴性;它们的胞体及其突起与SP、谷氨酸脱羧酶(GAD)、脑啡肽(ENK)和5-HT阳性纤维及终末形成紧密接触。上述结果说明脊髓白质后索内存在神经元,且呈SPR阳性;这些SPR阳性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多种来源神经信号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P物质受体 脊髓白质 后索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鼠IL-1β和/或慢性缺氧刺激对大鼠颈动脉体中p-ERK1/2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范娟 彭正午 +1 位作者 王曦 王百忍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低压性缺氧和重组鼠白介素-1β(rmIL-1β)刺激对大鼠颈动脉体(carotid body,CB)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1/2(p-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8组,分别为缺氧刺激0、1、2、3周组和缺氧0、1、2、3周的同时伴r... 目的:观察慢性低压性缺氧和重组鼠白介素-1β(rmIL-1β)刺激对大鼠颈动脉体(carotid body,CB)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1/2(p-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8组,分别为缺氧刺激0、1、2、3周组和缺氧0、1、2、3周的同时伴rmIL-1β刺激组。对CB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用Western Blot法对p-ERK1/2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相对于缺氧0周组,缺氧2周和缺氧3周组大鼠CB中p-ERK1/2的含量明显增加。相对于单纯给予缺氧,缺氧同时给予rmIL-1β刺激后引起大鼠CB体中p-ERK1/2表达量的增加。结论:慢性缺氧和rmIL-1β刺激均可致颈动脉体p-ERK1/2上调;慢性缺氧伴rmIL-1β刺激比单纯缺氧或rmIL-1β刺激可引起p-ERK1/2更显著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 大鼠 缺氧 重组鼠IL-1β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大鼠颈动脉体球细胞胞内钙的影响
19
作者 范娟 彭正午 +3 位作者 郭玲 徐学红 王曦 王百忍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3-507,共5页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type Ⅰ,TNFR-Ⅰ)在大鼠颈动脉体(carotid body,CB)中的表达,以及TNF-α对CB球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检测TNFR-Ⅰ在...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type Ⅰ,TNFR-Ⅰ)在大鼠颈动脉体(carotid body,CB)中的表达,以及TNF-α对CB球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检测TNFR-Ⅰ在大鼠CB中的表达,用钙成像技术检测TNF-α对大鼠CB球细胞[Ca2+]i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NFR-Ⅰ阳性条带出现在55kD处,与其分子量一致。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TNFR-Ⅰ强烈表达在大鼠CB球细胞中。钙成像结果显示,外源性给予TNF-α可引起球细胞[Ca2+]i迅速升高。结论:大鼠CB球细胞表达TNFR-Ⅰ,可以感受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的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 钙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疗效预测的神经影像学标记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付宇斐 吴旭莎 +5 位作者 武文珺 郭钒 席一斌 安宁豫 印弘 崔龙彪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559,共4页
作为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对人类健康影响巨大,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大脑结构、功能或代谢的异常,但目前尚未发现可用于疗效预测的生物学标记物或客观指标,临床治疗决策存在极大困难。研发... 作为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对人类健康影响巨大,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大脑结构、功能或代谢的异常,但目前尚未发现可用于疗效预测的生物学标记物或客观指标,临床治疗决策存在极大困难。研发生物标记物是走出精神分裂症疗效预测困境的切入点。神经影像学方法尤其是MRI可提取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特征作为生物学标记物,提示精神分裂症可能的神经病理机制,进而辅助精神分裂症的疗效预测、判断患者病程及预后,有助于个体化精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对精神分裂症疗效预测的神经影像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生物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