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科保守治疗的胰高血糖素瘤1例报道
1
作者 白瑜 王莉 姬秋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86-988,共3页
胰高血糖素瘤(glucagonoma,GCGN)临床较为罕见。自1966年Megavran等人通过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肿瘤细胞有胰岛α细胞颗粒,进一步用放射免疫法测得肿瘤组织中有大量胰高血糖素,这使得GCGN第1次成为确定性诊断[1]。此后该疾病相继有个... 胰高血糖素瘤(glucagonoma,GCGN)临床较为罕见。自1966年Megavran等人通过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肿瘤细胞有胰岛α细胞颗粒,进一步用放射免疫法测得肿瘤组织中有大量胰高血糖素,这使得GCGN第1次成为确定性诊断[1]。此后该疾病相继有个例报道,逐渐被大家认识。作者回顾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2012年确诊1例GCGN伴多发性肝脏转移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瘤 胰岛Α细胞 治疗随访 神经内分泌肿瘤 个例报道 西京医院 电子显微镜观察 胰腺恶性肿瘤 胰岛细胞瘤 舒尼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21
2
作者 付建芳 张南雁 +5 位作者 涂艳阳 王莉 高彬 马晓菊 李晓苗 姬秋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7例,依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2组:UAER20~200μg/min为A组,63例;UAER≥200μg/min为B组,34例;根据血尿酸水平是否升高分为C组(59例)和D组(38例... 目的探讨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7例,依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2组:UAER20~200μg/min为A组,63例;UAER≥200μg/min为B组,34例;根据血尿酸水平是否升高分为C组(59例)和D组(38例)。记录比较各组病程、血尿酸(BUA)、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差异,比较血尿酸、尿微量蛋白水平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三者相关性关系。结果四组TG、TC、LDL及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病程、UA、UAER、FBG水平及IMT均明显高于B、D组(P<0.05)。A组与C组、B组与D组病程、UA、UAER、FBG水平及IM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病程、UA、UAER与颈动脉IMT有显著性正相关,UA与UAER呈显著性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与病程、血UA、UREA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血UA、UREA水平可用于早期预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风险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尿酸 尿微量白蛋白 颈动脉 大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与垂体柄阻断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娜娜 魏会刚 +2 位作者 沈涵 白瑜 周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734-2736,共3页
目的:分析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HH)与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5例IHH患者及15例PSIS患者的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和影像学特点。结果:IHH患者表现为性发育... 目的:分析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HH)与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5例IHH患者及15例PSIS患者的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和影像学特点。结果:IHH患者表现为性发育不良。PSIS患者表现为身材矮小及性发育不良。内分泌检查:IHH患者均为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不伴其他垂体激素缺乏。PSIS患者均为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伴生长激素缺乏。Gn RH兴奋试验:PSIS患者的LH及T峰值均低于IHH患者。磁共振检查:IHH患者中13例垂体MRI未见异常,12例垂体体积小,10例垂体微腺瘤。PSIS患者垂体MRI均显示垂体体积小,垂体柄纤细或显示不清,垂体后叶异位。结论:IHH与PSIS均表现为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对于身材矮小的患者,应考虑到垂体柄阻断综合征可能,垂体MRI有特异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 生长发育迟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血清Salusin-α水平与动脉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邱洪敏 张晨君 付建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22-923,共2页
目的: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Salusin-α水平,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血清Salusin-α水平与动脉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Salusin-α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彩色超声显像... 目的: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Salusin-α水平,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血清Salusin-α水平与动脉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Salusin-α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彩色超声显像仪测定受试者颈动脉内径和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动脉紧张度、动脉扩张性和动脉僵硬度。结果:高血压组IMT、颈动脉僵硬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颈动脉紧张度、颈动脉扩张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高血压组血清Salusin-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血清Salusin-α水平与IMT、颈动脉僵硬度呈显著负相关(r=-0.531,-0.417,P<0.05),与颈动脉紧张度、颈动脉扩张性呈显著正相关(r=0.325,0.529,P<0.05)。结论:Salusin-α可能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并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及不断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usin-α 动脉功能 原发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纤维化进程中大鼠胰腺GnRH及GnRHR、Bcl-2及Bax、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叶晓莉 付建芳 +3 位作者 曹宏伟 王立会 刘涛 姬秋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23-928,共6页
目的观察SD大鼠胰腺纤维化进展过程中胰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其受体(GnRHR)、Bcl-2和BaxmRNA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 2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正常组及注药1、2、3、6周组。注药组采用反复腹腔内注射二乙基二硫... 目的观察SD大鼠胰腺纤维化进展过程中胰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其受体(GnRHR)、Bcl-2和BaxmRNA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 2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正常组及注药1、2、3、6周组。注药组采用反复腹腔内注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DC)法制作胰腺纤维化大鼠模型,剂量为500mg/kg,每周2次,正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所有大鼠灌胃法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血糖、血清胰岛素并计算空腹胰岛素与空腹血糖比值(FINS/FBG)、糖负荷30min时胰岛素与血糖比值[INS/PG(30min)]、糖负荷30min时胰岛素净增量与血糖净增量比值[ΔIRI/ΔBS(30min)]、血糖/胰岛素曲线下面积[GLU/(INS-AUC)]、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光镜下观察胰腺病理改变;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胰腺GnRH、GnRHR、Bcl-2及BaxmRNA表达水平。结果光镜下观察胰腺切片,注药1、2、3周组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空泡变化、小叶间隙增宽,注药6周组可见腺泡细胞呈纤维素样排列。OGTT试验中各组间各时间点血糖无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注药3周组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升高,注药2、6周组15min及60min胰岛素、注药2周组30min胰岛素、注药1、2、6周组120min胰岛素水平下降(P<0.05)。与正常组比较,注药3周组FINS/FBG和HOMA-IR明显升高,注药2周组FINS/FBG下降,注药2周组和注药6周组INS/PG(30min)、ΔIRI/ΔBS(30min)和INS-AUC下降(P<0.05)。与正常组比较,注药1、2、3周组胰腺GnRH表达均下降,注药6周组表达上升,注药组胰腺GnRHR表达均降低,胰腺Bcl-2和Bax表达均增加,Bcl-2∶Bax比值升高(P<0.05)。胰腺GnRH与FBG呈负相关(r=-0.443);胰腺GnRHR与糖负荷15min时血清胰岛素呈正相关(r=0.435),与Bcl-2∶Bax呈负相关(r=-0.813)。结论 GnRHR可能参与胰腺纤维化早期阶段的Bcl-2和Bax介导的细胞凋亡,导致早期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减少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抵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纤维化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受体 Β细胞功能 葡萄糖耐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中HIF-1α和MMP-9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志英 左筠 付建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10-911,共2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20例良性前列腺肥大(BPH),10例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和56例PCa组织中HIF-1α和MMP-9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20例良性前列腺肥大(BPH),10例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和56例PCa组织中HIF-1α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Pca组织中HIF-1α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高于BHP和PIN(P<0.01),而后两者中HIF-1α、MMP-9的表达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ca组织中HIF-1α和MMP-9的表达均与Gleason分级、临床分期、癌穿透被膜、骨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及病变部位无关(P>0.05)。Pca组织中HIF-1α和MMP-9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s=0.729,P<0.05)。结论:HIF-1α、MMP-9蛋白与前例腺癌的生长、侵袭、转移密切相关,HIF-1α可能通过上调MMP-9的表达来提高肿瘤细胞的侵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基质金属蛋白酶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管理(五)——糖尿病患者伴发间隙感染诊治经验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云鹏 杨鹏 +7 位作者 邢影 郭威孝 张浚睿 陆斌 曹强 牛强 李海强 孔亮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7-720,共4页
糖尿病患者伴发的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较为常见,其诊治较常规间隙感染更为复杂。通过对近3年此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类患者诊治原则和流程,提供相应治疗规范。入院1周内对血糖进行良好控制,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而其他感染指标的恢... 糖尿病患者伴发的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较为常见,其诊治较常规间隙感染更为复杂。通过对近3年此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类患者诊治原则和流程,提供相应治疗规范。入院1周内对血糖进行良好控制,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而其他感染指标的恢复则更依赖手术治疗。推荐予以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并根据"7点血糖监测法"结果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间隙感染 糖尿病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培养、鉴定及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云鹏 赵昕 +5 位作者 封兴华 张浚睿 陆斌 王一波 刘彦普 侯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8期709-712,共4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成骨分化及其在成骨诱导过程中成骨相关标记物的变化情况。方法:通过原代培养的方法获得hUCMSCs;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对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通过茜素红染色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成骨诱导后的细胞进...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成骨分化及其在成骨诱导过程中成骨相关标记物的变化情况。方法:通过原代培养的方法获得hUCMSCs;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对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通过茜素红染色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成骨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在成骨诱导过程中设立时间点(0d、7d、14d、21d),对成骨相关标记物(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Runx2)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原代培养成功获得hUCMSCs;流式分析结果显示其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物;进行成骨诱导21d后茜素红染色阳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胞浆内大量表达骨桥蛋白;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桥蛋白(mRNA水平)在第7天时即表现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升高,Runx2(mRNA水平)在第7天时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结论:hUCMSCs的成骨分化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体外诱导7d后成骨分化进行已经全面启动;经过诱导的hUCMSCs比未诱导的细胞更适合用于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 细胞培养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培养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牙周膜细胞(hPDLs)分化的体外实验研究
9
作者 李云鹏 赵昕 +2 位作者 王一波 刘彦普 侯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86-788,792,共4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人牙周膜细胞(hPDLs)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原代培养获得hUCMSCs和hPDLs;应用Transwell小室将两种细胞进行非接触式共培养;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过程中hUCMSCs干细胞标记物CD146、SOX2、SSEA和...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人牙周膜细胞(hPDLs)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原代培养获得hUCMSCs和hPDLs;应用Transwell小室将两种细胞进行非接触式共培养;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过程中hUCMSCs干细胞标记物CD146、SOX2、SSEA和Stro-1的变化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共培养过程中波形蛋白(Vimentin)在hUCMSCs中的变化情况。结果:共培养过程中hUCMSCs中的CD146、SOX2、SSEA和Stro-1持续降低;而Vimentin持续增高。结论:通过与hPDLs共培养,可以成功地将hUCMSCs诱导分化成为牙周膜样细胞,进一步证明了hUCMSCs可用于牙周损伤修复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牙周膜细胞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