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MP3播放器通过耳机播放音乐对豚鼠听觉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何亚 邱建华 +2 位作者 刘顺利 淳于秀杰 毛小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446-449,共4页
目的研究用MP3播放器通过耳机播放音乐对豚鼠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及耳蜗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对听觉系统的损伤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动物12只。对照组不给予音乐暴露,其他条件与... 目的研究用MP3播放器通过耳机播放音乐对豚鼠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及耳蜗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对听觉系统的损伤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动物12只。对照组不给予音乐暴露,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实验组每天用MP3播放器播放流行音乐5 h,连续14 d。观察对照组、实验组ABR反应阈及耳蜗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动物在音乐暴露过程中及暴露后数天均呈现明显ABR反应阈上移,而对照组ABR反应阈无明显变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底膜铺片示实验组耳蜗各转外毛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以耳蜗底转近钩端最为严重,3排外毛细胞以第二、三排损伤较重。结论用MP3播放器通过耳机播放音乐能引起豚鼠听觉系统的损害,表现为ABR反应阈升高及耳蜗外毛细胞形态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耳蜗铺片 MP3播放器 耳机 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邱建华 乔莉 +3 位作者 卢连军 陈阳 查定军 王枫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7-29,32,共4页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相关问题。方法2000.12~2000.12人工耳蜗植入手术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4~20岁,其中语前聋24例,语后聋6例;先天性聋16例,有耳毒性药物史12例,腮腺炎病史2例。先天性聋中,经CT和MRI证实Mondini综合症...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相关问题。方法2000.12~2000.12人工耳蜗植入手术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4~20岁,其中语前聋24例,语后聋6例;先天性聋16例,有耳毒性药物史12例,腮腺炎病史2例。先天性聋中,经CT和MRI证实Mondini综合症2例,前庭导水管扩大2例。术前听力学检查60耳中59耳短声ABR阈值>100dBnHL,1耳>90db,1例病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正常。所有患者均经后鼓室进路行右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中面神经监测。其中植入澳大利亚24型K、M人工耳蜗23例,24Contour4例,奥地利Med-EL 40^+2例,美国Clarion人工耳蜗1例。术后1~1.5月开机调试及跟踪随访。结果 耳蜗植入成功29例,1例因耳蜗纤维化电极未能全部植入。10例病人术后3d有轻度眩晕,1例病人术后出现皮下血肿,1例病人出院后因感冒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出院前行X线电极定位,开机调试后所有患者均能听到声音。行为测听,平均听阈40dBHL,术后随访,已有8例入正常学校上学。结论 保证人工耳蜗植入的安全、有效,除术前对病人的检查进行综合评价外,术中要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手术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内耳缺血/再灌注豚鼠耳蜗血迷路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权博源 邱建华 刘顺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92-294,308,共4页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对内耳缺血/再灌注后豚鼠耳蜗血迷路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2只豚鼠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缺血用药组、缺血对照组、再灌注用药组、再灌注对照组。采用小脑前下动脉FeCl3诱导血栓形成制备耳蜗缺血豚鼠模型,缺血...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对内耳缺血/再灌注后豚鼠耳蜗血迷路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2只豚鼠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缺血用药组、缺血对照组、再灌注用药组、再灌注对照组。采用小脑前下动脉FeCl3诱导血栓形成制备耳蜗缺血豚鼠模型,缺血1小时后再经股静脉给予尿激酶溶解血栓制备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后早期及再灌注后静脉注射尼莫地平,各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尼莫地平注射。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量仪监测耳蜗血流量(cochlear bloodflow,CoBF),测量实验前后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波Ⅲ反应阈值;分别在股静脉推注伊文思蓝2小时后采用荧光定量检测其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变化。结果豚鼠耳蜗发生缺血后早期应用尼莫地平组与缺血对照组伊文思蓝通过血迷路屏障的平均量分别为每只0.245±0.108和0.442±0.153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蜗发生缺血再灌注后应用尼莫地平组与再灌注对照组,伊文思蓝通过血迷路屏障的平均量分别为每只0.963±0.261和0.620±0.148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耳缺血早期使用尼莫地平,能减轻血迷路屏障的损伤;但在缺血再灌注后使用尼莫地平,则加重血迷路屏障的损伤,使其通透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缺血/再灌注 内耳 毛细血管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的调机与声场评估 被引量:5
4
作者 陈阳 高磊 邱建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调查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声场主观测听阈值和对应T值的变化趋势。方法28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年龄3~6岁,无耳蜗畸形,植入后电极阻抗测试完全正常。对开机后3月、6月和1年时间的声场主观测听阈值与T值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 目的调查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声场主观测听阈值和对应T值的变化趋势。方法28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年龄3~6岁,无耳蜗畸形,植入后电极阻抗测试完全正常。对开机后3月、6月和1年时间的声场主观测听阈值与T值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声场测听阈值在开机1年中呈逐渐降低趋势,开机1年时声场测听的听力水平较3个月和6个月有明显提高(P<0.05)。植入者术后一年声场主观测听(啭音)听阈为15~35dB HL,听力水平较术前有明显提高。28例植入者T值在开机一年后明显低于六个月和三个月的水平(P<0.05)。结论开机后一年内T值和声场测听阈值都呈逐渐下降趋势,并且与3个月和6个月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植入者在熟悉适应了电声信号后,可以在刺激电流强度下降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植入 主观听力测试 语前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在豚鼠耳蜗的分布 被引量:1
5
作者 纪育斌 王锦玲 +2 位作者 邱建华 刘顺利 陈福权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5-117,i002,共4页
目的 研究谷氨酸 -天冬氨酸转运体 (glutamate -aspartatetransporters,GLAST)在正常豚鼠耳蜗内的分布 ,为探讨GLAST在防止耳蜗谷氨酸 (Glu)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选取健康红目豚鼠 6只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以山... 目的 研究谷氨酸 -天冬氨酸转运体 (glutamate -aspartatetransporters,GLAST)在正常豚鼠耳蜗内的分布 ,为探讨GLAST在防止耳蜗谷氨酸 (Glu)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选取健康红目豚鼠 6只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以山羊抗GLAST抗体为标记物 ,观察正常豚鼠耳蜗中GLAST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在正常豚鼠耳蜗的内、外毛细胞 ,内、外毛细胞周围的支持细胞 ,螺旋神经节细胞 ,血管纹边缘细胞和螺旋缘上皮 ,均有GLAST阳性表达。结论 GLAST在正常豚鼠耳蜗内主要分布于内、外毛细胞 ,内、外毛细胞周围的支持细胞 ,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边缘细胞和螺旋缘上皮 ,其功能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 耳蜗 免疫组化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参与中耳炎内耳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苏钰 高雪 +4 位作者 王锦玲 陈福权 乔莉 米文娟 邱建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是否及通过何种途径参与内耳的免疫应答,分析中耳炎免疫引发的内耳免疫对内耳功能的影响。方法将Hoechst33342标记的DCs分别经由脑脊液,颈外静脉及颈部皮下注入豚鼠体内,并在无菌条件下于右耳经鼓膜注射1×1...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是否及通过何种途径参与内耳的免疫应答,分析中耳炎免疫引发的内耳免疫对内耳功能的影响。方法将Hoechst33342标记的DCs分别经由脑脊液,颈外静脉及颈部皮下注入豚鼠体内,并在无菌条件下于右耳经鼓膜注射1×108L-1的金葡菌液100μL,左耳作正常对照,造急性中耳炎豚鼠模型。3天后基底膜切片及铺片若单明-鬼笔环肽(Phalloidin)染色,荧光显微镜(Olympus)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三种途径注入的DCs均可以在中耳炎豚鼠的中耳粘膜发现。在豚鼠内耳前庭阶、鼓阶内可以发现大量的免疫细胞渗入,同时可见DC位于内耳,数目很少,分布于基底膜、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及壶腹嵴。三组动物对照耳仅皮下注射组有一例在耳蜗发现DCs渗入。器官切片除脑脊液组在脑中发现DC外,其余均未见DCs渗入。结论 DCs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参与中耳炎所致的内耳免疫反应。作为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免疫反应的启动者,DCs在内耳诱导强烈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可能对内耳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可逆的严重损伤,DCs功能紊乱可能为自身免疫性内耳疾病的原因之一。提示抑制过度免疫反应能够有效保护内耳的免疫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超微结构 内耳免疫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谷氨酸引发的内耳毛细胞损伤与支持细胞GLAST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屈涓 邱建华 +1 位作者 刘顺利 刘津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36-438,441,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谷氨酸引发的内耳毛细胞损伤与支持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成年健康豚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经耳蜗钻孔,第一组动物左耳为对照组,给予人工外淋巴液(对照组)... 目的观察外源性谷氨酸引发的内耳毛细胞损伤与支持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成年健康豚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经耳蜗钻孔,第一组动物左耳为对照组,给予人工外淋巴液(对照组);第二组动物左耳给予20mmol/L谷氨酸(Glu组);第三组动物为正常组,不作特殊处理。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耳蜗铺片、硝酸银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Glu处理前后的听力学、形态学改变,以及引发的支持细胞GLAST的表达变化。结果给药后,三组豚鼠1kHz ABR平均阈值分别为8.00±2.68、18.00±3.50、8.00±2.58dB nHL;8kHz分别为10.00±3.33、27.00±4.22、7.50±2.64dB nHL;Glu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形态学改变:给予20mmol/L谷氨酸3d后,外毛细胞有较明显改变,出现错乱、缺失,内毛细胞出现形态改变,与听力学变化一致。免疫组织化学:正常组GLAST在支持细胞有表达,给予Glu后GLAST强阳性表达。结论谷氨酸对豚鼠内耳毛细胞具有毒性作用,GLAST参与外源性谷氨酸的转运,并受细胞外谷氨酸浓度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转运体 毛细胞 突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上神经节切除对豚鼠耳蜗血流及听性脑干反应阈的影响
8
作者 申宇鹏 邱建华 刘顺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8-201,T0002,共5页
目的研究豚鼠颈交感神经节对耳蜗血流及听觉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在正常豚鼠单侧耳蜗螺旋蜗轴动脉局部滴加逆行追踪剂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观察双侧交感颈上神经节、星状神经节内的阳性神经元分布;建立单侧... 目的研究豚鼠颈交感神经节对耳蜗血流及听觉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在正常豚鼠单侧耳蜗螺旋蜗轴动脉局部滴加逆行追踪剂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观察双侧交感颈上神经节、星状神经节内的阳性神经元分布;建立单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模型,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双侧耳蜗血流、听性脑干反应的情况;建立单侧颈上神经节切除后噪声性听损伤模型,观察颈上神经节切除对噪声损伤导致的听觉阈移是否有保护作用。结果耳蜗螺旋蜗轴动脉局部给予逆行追踪剂后同侧颈上神经节内可见阳性神经元;单侧颈上神经节切除1周后,术侧耳蜗底回血管纹处血流较对侧升高,听性脑干反应阈值无明显变化;颈上神经节切除对噪声导致的听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交感颈上神经节切除对豚鼠耳蜗血流及听觉生理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血流 交感神经 听性脑干反应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病与前庭上、下神经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锦玲 石力 +3 位作者 孙伟 谢娟 韩丽萍 高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05-410,共6页
目的观察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伴发前庭上、下神经损害的特点,分析其与AN的关系。方法检测70例AN患者的眼震电图(electronystagmography,ENG)及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观察V... 目的观察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伴发前庭上、下神经损害的特点,分析其与AN的关系。方法检测70例AN患者的眼震电图(electronystagmography,ENG)及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观察VEMP波形、潜伏期及振幅,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前庭神经受损与AN患者听力损害程度、年龄及病程的关系。结果70例(139耳)AN患者中VEMP引出38耳(27.3%),未引出101耳(72.7%),ENG冷热试验半规管功能正常106耳(76.3%),异常33耳(23.7%),两种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EMP引出的38耳中,左、右耳的潜伏期均值P13为24.54±5.388及25.17±6.068ms,N23为31.38±5.766及32.02±6.058ms,对照组P13为17.04±1.781及17.49±2.291ms;N23为25.05±2.864及25.81±3.273ms,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耳的振幅均值为60.16±34.732及43.83±31.288μV,对照组为147.16±50.026及135.66±54.737μV,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N患者VEMP是否引出与听力损害程度有相关性(P<0.05),与年龄及病程无相关性(P>0.05)。AN患者ENG的半规管功能是否正常与病程有相关性(P<0.05),与听力损害程度及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AN患者伴发前庭下神经损害的几率远大于前庭上神经,表现为VEMP波形未引出或潜伏期延长、振幅低;VEMP是否引出与听力损害程度有相关性,ENG的半规管功能异常与病程有相关性,提示AN患者听神经病变极易累及前庭下神经及其终器球囊;VEMP与ENG联合应用可对AN伴发前庭神经病变的范围作出较全面可靠的评估,应作为AN诊断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病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眼震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及双侧短纯音刺激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伟 王锦玲 +2 位作者 邱建华 毛蔚英 韩丽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 比较正常人单、双侧短纯音刺激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VEMP)的反应特性,以用于临床球囊功能及其对称性的检测。方法 对86名年龄18~5 0岁的正常人分别在单、双侧短纯音( 5 0 0Hz)刺激下测定VEM... 目的 比较正常人单、双侧短纯音刺激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myogenicpotential,VEMP)的反应特性,以用于临床球囊功能及其对称性的检测。方法 对86名年龄18~5 0岁的正常人分别在单、双侧短纯音( 5 0 0Hz)刺激下测定VEMP的引出率、潜伏期、振幅、耳间潜伏期差、耳间振幅比和耳间不对称率。结果 双侧及单侧给声侧VEMP引出率为10 0 % ,对侧未给声侧为4 5 .9%。双侧与单侧给声侧p13及n2 3的潜伏期均值分别为17.2 9±2 .17、2 4 .98±2 .6 7、17.39±1.94和2 5 .6 5±3.2 8ms,两种刺激方式下无明显差异,但均与对侧未给声侧差异显著(P <0 .0 5 )。双侧短纯音刺激振幅均值与单侧给声侧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与对侧未给声侧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 <0 .0 1) ,分别为12 3.35±73.0 6、15 0 .0 5±76 .5 8、84 .0 2±5 5 .80 μV。单、双侧短纯音刺激耳间振幅比,耳间潜伏期差以及耳间不对称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P <0 .0 1,P <0 .0 1) ,单侧声刺激时对侧未给声侧潜伏期较给声侧延长。结论 单侧给声侧、双侧短纯音刺激VEMP的引出率、潜伏期无明显差异,但振幅、耳间潜伏期差、耳间振幅比和耳间不对称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双侧短纯音刺激VEMP是一稳定、适宜和简便的检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短纯音刺激 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P_(139-151)多肽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的听觉和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力 王锦玲 +2 位作者 邱建华 苏钰 刘顺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02-206,T0002,共6页
目的 制作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动物模型,研究髓鞘蛋白脂质蛋白(proteolipid protein,PLP)139-151多肽诱导的EAE大鼠听觉和听觉传导径路组织学改变,探讨其对大鼠听力的影响... 目的 制作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动物模型,研究髓鞘蛋白脂质蛋白(proteolipid protein,PLP)139-151多肽诱导的EAE大鼠听觉和听觉传导径路组织学改变,探讨其对大鼠听力的影响。方法 动物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用PLP139-151和含结核杆菌的完全福氏佐剂混合制成的抗原配剂行双侧后肢足垫下注射,制作EAE大鼠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混合完全福氏佐剂注射。观察大鼠免疫前后体重变化和临床症状评分,检测EAE大鼠免疫前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jnstem response,ABR)、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中潜伏期反应(middle latency response,MLR)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s otoacoustic emissiom,DPOAE)的变化,并利用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EAE大鼠听神经及脑干组织学改变。结果 免疫后EAE大鼠体重降低,症状评分在免疫后第14~21天达最高峰;ABR反应阈升高,ABR的波Ⅱ、Ⅴ潜伏期,Ⅰ-Ⅴ、Ⅱ-Ⅴ波间期和CAP的N2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MLR的Na、Pa潜伏期明显延长;DPOAE可正常引出,于免疫早期可见低频幅值升高;对照组听力学检测无明显改变。电镜下可见EAE大鼠听神经中枢端髓鞘松散、局部变薄或融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脑干白质局灶性脱髓鞘改变,可累及耳蜗核;Western blot显示听神经PLP蛋白表达减少,髓鞘碱性蛋白(MBP)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EAE大鼠的病理改变主要浸润白质,可引起听觉中枢和听神经中枢端少突胶质细胞脱髓鞘,导致听觉中枢传导径路的听力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听觉中枢 听神经 少突胶质细胞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低气压环境下噪声性听器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悦 王锦玲 +2 位作者 纵亮 邱建华 刘顺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47-351,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丹参对模拟低气压环境下豚鼠噪声性听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48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低气压噪声暴露1d及7d两大组,又各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丹参治疗组及防治组。后3组均置于模拟高原5500m低气压环境,110dBSPL白... 目的探讨丹参对模拟低气压环境下豚鼠噪声性听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48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低气压噪声暴露1d及7d两大组,又各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丹参治疗组及防治组。后3组均置于模拟高原5500m低气压环境,110dBSPL白噪声刺激;防治组和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前3天和出舱当天开始每日肌肉注射丹参注射液(1.3mlkg)。然后检测各组的听性脑干反应(ABR)反应阈,观察耳蜗铺片的形态学改变,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粘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出舱后各组均有不同程度ABR阈移,暴露7d组较1d组重,以4kHz阈移明显。随出舱时间延长阈移减轻,暴露7d出舱14d后,治疗组和防治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各观察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形态学改变与听力变化一致。治疗组和防治组间无显著差异。血清MDA浓度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防治组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及治疗组(P<0.05),治疗组于7d及14d时亦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血清SOD活性则随暴露时间延长而下降;用药的两组SOD均高于阳性对照组。全血粘度值阳性对照组明显升高,暴露前用药可减轻血粘度的上升而且恢复较快。结论丹参对低气压噪声环境下的听器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可能与其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特性、抗氧化自由基作用,从而减轻低气压噪声暴露后的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气压 听器损伤 噪声性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抗体对豚鼠听性脑干反应及毛细胞形态的影响
13
作者 纪育斌 王锦玲 +1 位作者 邱建华 刘顺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6-569,共4页
目的研究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抗体对豚鼠耳蜗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耳蜗毛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健康豚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耳蜗鼓阶内灌注GLAST抗体,对照组灌注人工... 目的研究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抗体对豚鼠耳蜗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耳蜗毛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健康豚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耳蜗鼓阶内灌注GLAST抗体,对照组灌注人工外淋巴液,观察两组术后3、6、9天ABR反应阈、耳蜗基底膜铺片和透射电镜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实验组术后第3天ABR波形消失,术后第9天无恢复;对照组术后第3天8只动物ABR波形消失,术后第6天和第9天全部动物引出ABR波形,平均阈值分别为62.50±5.25、47.50±6.18dBSP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LAST抗体灌注后时间延长,实验组内、外毛细胞及纤毛出现不同程度缺失,透射电镜显示内、外毛细胞及神经末梢胞浆、线粒体空化,细胞核染色质边集等凋亡早期征象。对照组的损伤较轻,与ABR阈值改变相一致。结论耳蜗内GLAST抗体灌注后出现耳蜗毛细胞、神经末梢的损伤及ABR波形消失,提示GLAST抗体阻断耳蜗Corti器中的GLAST,导致谷氨酸的神经毒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 耳蜗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