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Ⅱ型在胃癌、贲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宏博 樊代明 +3 位作者 陈兵 张学庸 张少华 陈崇兴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3年第2期13-16,共4页
本文应用抗免疫抑制酸性蛋白Ⅱ型(IAP-2)单克隆抗体-MIL和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法,对17例贲门癌和46例胃癌外科手术切除标本的冰冻切片(27例)和石蜡切片(36例)进行了柒色。结果表明,贲门癌和胃癌的细胞膜及胞浆有IAP-2阳性物质存在,阳性率... 本文应用抗免疫抑制酸性蛋白Ⅱ型(IAP-2)单克隆抗体-MIL和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法,对17例贲门癌和46例胃癌外科手术切除标本的冰冻切片(27例)和石蜡切片(36例)进行了柒色。结果表明,贲门癌和胃癌的细胞膜及胞浆有IAP-2阳性物质存在,阳性率为90.5%。IAP-2在癌组织中的分布与癌细胞分化有关(P<0.01),分化低的肿瘤细胞阳性率高,着色强。上述结果提示,IAP-2可作为肿瘤标志物之一。可能与肿瘤分化有关,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免疫细胞化学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酰丝裂霉素及其脂质体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
2
作者 吴道澄 徐梁 张学庸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98-100,共3页
用油酸与丝裂霉素C在缩合剂存在下合成了油酰丝裂霉素C,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等确定其结构。用改良的逆相蒸发法制成了油酰丝裂霉素C脂质体,动物实验表明该脂质体抗肿瘤效果为游离丝裂霉素C的2.2倍,而毒性仅为游... 用油酸与丝裂霉素C在缩合剂存在下合成了油酰丝裂霉素C,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等确定其结构。用改良的逆相蒸发法制成了油酰丝裂霉素C脂质体,动物实验表明该脂质体抗肿瘤效果为游离丝裂霉素C的2.2倍,而毒性仅为游离丝裂霉素的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酰丝裂霉素 脂质体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